李吉林的情境教育观.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43512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吉林的情境教育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李吉林的情境教育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李吉林的情境教育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李吉林的情境教育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李吉林的情境教育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吉林的情境教育观.docx

《李吉林的情境教育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吉林的情境教育观.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吉林的情境教育观.docx

李吉林的情境教育观

李吉林的情境教育观:

1、应该说,我的小学语文情境教育的探索,它的起步是从“不满”开始的。

2、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正是在对孩子,对自己终身从事的事业的爱中,在对小学语文,小学教育日益加深的感悟中,在一心想着让孩子发展得早一点,好一点,全面一点,充分一点的强烈的愿望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3、儿童学习语文,固然大多是在课堂上,但他们不能远离生活学语文。

除了课堂应从校内扩大至校外,即便在教室里,生活的春风也应该吹拂进来,让语文带着生活的盎然春意。

4、语文教学的美育意义不仅仅能从“教美的语文”中获得,它还应该在“美美地教语文”过程中获得。

5、教育应该利用艺术,将艺术引进教育,使教育成为学习者主动的、乐于参与的活动。

在小学阅读中我把艺术的直观与语言描绘结合起来创设情境,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从而找到了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6、情境教育始终把教育与儿童的发展统一起来。

我提出的“着眼发展,着力基础”正是情境教育这一思想最明确的体现。

7、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第一条、也是首要一条要素:

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

8、在运用情境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探索中,我发现富有美感的情境能激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喜爱。

因为美的魅力,他们的注意被吸引过来,他们的思维想象都会情不自禁投入其中。

9、指导儿童观察大自然,我概括出“选择美的事物”、“逐步增加观察”、“拓宽想象空间”三个要素。

10、儿童情感的生成和发展,其心理历程概括为:

入情——动情——移情——抒情。

11、12、在语言训练中,我概括出三个要点:

从模仿开始;注意创造性;培养独立性。

李吉林语录:

1、美是教育的磁石,美使小学语文变得精彩,使学生和教师的生命在课堂上变得精彩。

2、一个语文教师,倘若一旦陷入应试的泥潭而无能为力时,他(她)就仿佛戴上枷锁,那么充满灵性的祖国语言文字在他(她)的教学里异化为莫名的怪物。

教和学同时成了苦役,疲惫、烦躁、厌恶不仅是孩子,同时也是教师的身心状态。

3、每个人都是从儿童过来的,但是并不等于每个人都真正了解儿童。

别人可以不了解儿童,但小学老师不可以,因为小学老师几乎天天都在和儿童打交道,工作的对象就是儿童。

如果我们不了解儿童,不能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我们就无法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无法去塑造儿童的心灵。

4、如果我们把自己当作一个儿童,用他们的眼睛去观察,用他们的大脑去思考,我们就可能找到打开他们心锁的钥匙,我们就能把教育的甘露真正地淋洒到他们的心田。

5、儿童绝不仅仅是一个认知体,他们的小脑袋里充满着神奇的幻想、想像,他们的情感丰富,他们是“情感的王子”。

6、我非常习惯于思考。

给孩子们上课,尽管每一次都精心设计了方案,但不到上课,我是不会停止对它的思考的。

7、一个实际工作者需要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顿悟;没有顿悟,也就没有概括。

8、阅读是人一辈子的事,今天阅读课上的语文学习,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儿童学会阅读,喜欢阅读,这是生活应用的需要,而不是为了考试。

李吉林语录:

1、人生的道路,总不会是平坦的,在某种意义上讲,“成功”往往和“曲折”联系在一起。

2、贫穷也是一笔财富。

3、造物主是公正的,它把想像的翅膀不分贫富贵贱,同样赋予了所有的孩子。

4、大自然是穷孩子们最钟情的天地,因为大自然最公平,它不因为贫富而对孩子厚此薄彼;大自然也最慷慨,它不需要购买,它无私地把它所有的美丽和乐趣都给了我这样的穷孩子们。

5、人不能选择命运,但可以选择与命运抗争。

6、我看山看水小学最美,儿童最让我爱恋。

从此我像农民忠实地守着自己的园地,不断地耕耘,不断地播种,不断地收获。

泥土般的气息,稻谷似的芳香,仿佛又有清粼粼的河水流淌,让我享受着田园诗人般的纯净与甜美。

8、世界这么大,新知识如浪潮般向我涌来。

我永远只能抓一点芝麻,大西瓜是搬不动了。

但能抓一点芝麻,总比两手空空要好得多。

9、只要像孩子那样,憧憬着未来,敞开自己的心怀,便能不断地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吮吸新的营养,而这一切都是教孩子所必需的。

10、我爱儿童,一辈子爱。

如今我已不是儿童,但喜似儿童,我只不过是个长大的儿

  童。

我多么喜欢自己永远像儿童!

因为我是他们的老师和朋

友!

怎样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呢?

首先,引导儿童善于观察,为发展想象力储备素材

儿童总是睁大着眼睛看世界,世界对他们来说,是陌生而新奇的,他们不仅用眼睛,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去感知周围世界的。

观察,为孩子认识周围世界打开了一扇扇风光无限、奥妙无穷的窗户,这是智慧与语言的源泉。

所以《新课标》在一、二年级提出“观察大自然”,三、四年级提出“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的要求,其实是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紧紧相联的。

我在实验班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从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日月星辰到周边的人文景观,自己的亲人、伙伴以及常用的物品,我都不止一次地带孩子去观察或启发他们自己观察。

而且总是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想象,在观察中表述。

他们所写的“太阳公公与月亮婆婆”、“春姑娘的大柳筐”、“冬爷爷的礼物”、“萝卜娃娃看到了田野”、“小水滴的旅行”、“风筝的对话”、“漫游海底世界”等等都是他们观察后组合成的新的形象。

当实验班的孩子升到五年级学习《落花生》一课,感受到花生内在美的时候,我就让他们写一个熟悉的、没有生命的物体,要写出它内在的美,孩子们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

孩子们写出的内容非常丰富,让我十分惊喜,单是题目就有:

《路灯》、《火柴》、《石子》、《北斗星》、《太阳礼赞》、《石灰吟》、《蜡烛》、《红》、《绿》、《歌》、《铁》……一共有二十多个不同的文题。

他们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得很精彩。

那就是因为他们通过观察,积累了丰富的表象,为他们的想象,为新的形象组合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也为他们的思维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其次,运用激励手段,让想象成为学生主观需求

儿童的想象是需要情感伴随的,儿童记忆屏幕中的形象要组合成新的形象,是需要“力”的推动的,儿童常常会因为好奇而想象开去,因为想改变眼前的现实而想象开去,因为可以获得心理的愉悦而美美地想象开去……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行为,能否推动儿童产生想象的需要,往往是至关重要的。

记得那年春末夏初时节,我带孩子们到田野上观察菜花。

那白色的小小的野荠菜花,那像铺了一地金子的油菜花,那像一对对蝴蝶钻进花丛中的蚕豆花,那圆滚滚的、比碗还大的菜花……有大有小,姿态不同,色彩各异,那是一片仿佛能让人看到丰收硕果的菜花。

我着意一点:

“这些菜花谁的本领最大呢?

”孩子们可真聪明,马上作出反应,有的说我们写《菜花儿比赛》,有的说我们写《谁是菜花之王》、《菜花之家》……孩子们一下子赋予了菜花情感、智慧和语言。

菜花在孩子们的想象中,会想,会说,有情也有意。

他们带着热烈的情趣,写出了一篇篇生动习作。

鲁迅先生早就说过,孩子的想象力是值得敬服的。

这是千真万确的。

凭借想象,孩子可以上天,可以入地;凭借想象,孩子可以到达小鸟不能达到的地方。

想象展示了孩子的智慧,想象带给孩子童年的快乐和幸福。

想象力是儿童拥有的巨大的财富。

1.儿童的眼睛,儿童的情感,儿童的心理,构筑了我的内心世界。

是的,正是儿童,是童心,给了我智慧。

我想说,爱会产生智慧,爱与智慧改变人生。

23.小学教育是为了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的教育是身心同时得到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儿童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教育。

▲小学教育促使全体儿童的发展。

4.小学教育不但为儿童明天的幸福做准备,同时也是给予儿童显示幸福的教育。

5.情境教育的“五要素”:

诱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着眼创造性、渗透教育性、贯穿实践性。

6.情境教育的“两个特点”:

学科的特点、儿童的特点;“一个目标”:

儿童的发展。

7.音体美情境教育可以概括为:

以“情”激“趣”,以美悦心,把发展想象与学科技巧的训练密切结合起来。

8.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

1)拓宽教育空间,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

2)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

3)利用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

4)注重创新实践,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9.情境教育的基本原理:

1)暗示诱导原理:

“用无意识导引有意识”和“用情感伴随理性”二者交织起来和谐进行。

2)情感驱动原理:

利用儿童的“关注——激起——移入——加深——弥散”这一连续的情绪发展过程。

3)角色转换原理:

通过“进入情境——担当角色——理解角色——体验角色——表现角色——自己与角色同一,产生顿悟。

4)心理场整合原理:

“情境——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形成的良性推进的多向折射的心理场,促使儿童情不自禁地用“心眼”去学习,教学便可进入一种沸腾的状态。

10.“境界说”特点:

讲究“真”、讲究“情”、讲究“四”、讲究“美”。

1.情境课程开发三个维度的统整:

儿童——知识——社会。

2.情境教学的四大特点:

形真、情切、意远、理蕴。

3.情境课程的四大作用:

整合、熏陶、启智、激励。

5.主题性大单元情境课程做到“主题鲜明”、“情感伴随”、“儿童自主”、“角色众多”、“场景逼真”。

6.野外情境课程的要点:

▲求近,求美、求宽,优选场景。

▲观察、思维、实践,综合进行。

▲认知、情感、意志,协同发展。

7.情境课程的操作要义:

以“美”为境界、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途径。

▲再现“美”的教学内容。

▲选择美的教育教学手段:

图画、音乐、戏剧。

▲运用美的教学语言。

▲表现美的教师仪态。

▲在审美愉悦中,培育开发潜能的土壤。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让情感点燃智慧的火花。

▲在认识周围世界的典型场景中,让儿童的思维飞起来。

▲活动融入学科课程,以求保证。

▲活动利用角色效应,以求主动。

▲活动与培养实践能力结合,以求应用。

8.《荷花》一课的教学李吉林老师利用激起学生的想象活动,获得丰富的美感。

9.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李老师先把学生带入“海底世界”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海底世界的具体感受。

结尾部分为了增加信息量,拓展阅读《海底的冷灯》、《人类的秘密仓库》。

10.《月光曲》一文,李老师着重形象的感染,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如见其人的境界中理解关键词,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11.教学《小音乐家扬科》,李老师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描述和表情朗读,渲染气氛,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情感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到很好的熏陶感染。

12.《草地夜行》一课中,李老师抓住人物的形象,通过朗读与描述,引导学生感悟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

13.教学《桂林山水》时,李老师采用简笔画创设情境——不错的做法。

14.《长征》一文,李老师觉得教学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的诗文,需介绍时代背景,适当补充内容。

对于诗歌,则重在形象的再现,通过激起情感,在体会全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5.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李老师认为对于童话,要把握童话富有幻想的特点,并抓住特点,揭示深刻的主题。

16.教学是艺术,艺术就是情感。

——罗丹

17.李吉林老师对于小学作文教学的认识:

▲作文要打开学生的思路。

▲作文要把学生带入大自然,带入生活。

▲在“观察情境教作文”中,要把观察与想象结合起来。

18“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之情,靠老师去传递,去强化。

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

情感的纽带就联结、沟通在教材——教师——学生之间。

19情境教学的五条原则:

▲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

▲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

▲以发展思维为重点,着眼创造性。

▲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

▲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20.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基本经验:

▲通过知、情、意统一的教学教育途径,走向真、善、美有机统一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

▲从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到抽象深刻的逻辑思维,把右脑开发与左脑开发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以文启人、以情动人、以理育人的有机结合,打破了简单划一的传统教育模式。

▲把生动活泼的乐学形式与扎实刻苦的基本训练辨证地统一在一起。

 

我从书中读到的不仅仅是李吉林老师的教育历程,更有她的人格魅力——她是怎样在教学改革的风雨中努力前行,怎样在学生中发现爱和进行爱的,从中我感受到研究的方法和态度,感受到研究的快慰与欣喜。

其中书中介绍了运用情境教学的一些经验更是显得尤为的珍贵,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情境在课堂中的运用及其无可替代的作用。

情境教育以课程教材为依据,从儿童无假、儿童爱美、儿童有情、儿童好问的心理发展实际出发,把识字、读书、作文的训练融入精心创设的境界。

通过形真、情切、意远、理蕴其中的操作模式,将儿童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把认知与情感、学习与审美、教育与文化,在课堂中交织、融会起来,解决了长期以来,注重认知、忽视情感带来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能协同发展的问题。

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品德素养。

在情境教学中,李吉林将学生引入“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情境,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愿望,促进了学生主动、创造性的学习。

在她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那样的欣喜、兴奋,在美的活泼生动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中,他们感受、体验、表达,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

她的学生二年级时人均识字数为2680多个,达到四年级的识字水平,课堂阅读量是一般班级的6倍!

五年下来,李吉林实验班的43个学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的有33人,作品达75篇,升学考试时,55.8%的学生作文成绩优秀。

这个比例是当时整个区的优秀率的12倍。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这项实验,李吉林曾经半夜起床,孤身一人骑车,赶在黎明前到达白天选好的看日出的观察点,进行实地实景设计;人们也不知道,为了让孩子们从生活里领悟浅近的哲理,写好作文,她顶着烈日,到郊外、到田埂、沟边寻找老黄牛、大水牛……为了孩子,为了情境教学,十年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多少个夜晚,孩子醒来,她还在灯下,有时甚至通宵达旦。

为了孩子,年过半百的李吉林还在寒假里苦学不辍,在炎暑中笔耕不息……

作为一个对教育有着独到领悟和对儿童有着挚爱深情的专家,她理解儿童,尊重儿童,是儿童的知心人。

她不止一次地强调,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最富创造性、最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人类实践活动,它不可能也不应该单纯以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来分析研究——因为人永远不能等同于物。

真正的教育实验研究应当植根于教育的现实中,应该是“现实的研究”也即“思量着做”和“做着的思量”,将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统一在具体丰富的教育活动之中,这样,教育乃至教育改革才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李吉林大胆地运用语文情境教学实验和思索的成果去开拓新的疆域。

她首先向相邻的思想品德学科拓展,一改枯燥、空洞的说教,而以生动的道德情境、具体的道德形象,唤起儿童的道德情感,达到动情而晓理的境界,使道德教育真正触及、润泽幼小的心灵。

接着是向音体美学科渗透,获得成功后,李吉林又向自己比较陌生的数学学科挺进。

她与数学老师一起研究如何将“数”与生活结合起来,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数”与“量”、“数”与“形”的关系,如何把儿童带入探究的情境,在模拟情境中加以操作,强化其应用性。

这样,从一班到全校,从单科到多科,情境教学全面进入了各科教学,为情境教学向情境教育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面对新世纪基础教育的挑战,李吉林高瞻远瞩,正式提出了情境教育的构想。

她认为,以“思”为核心,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根基,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相互渗透,融通课堂教育、课外教育与野外教育活动,联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整体联动,可以构成一个区域广远、目标一致的优化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自由丰富的发展空间,促使学生在其间积极主动地活动,充分发挥情境教育特有的统整性、涵摄性的教育效应,实现儿童身心素质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迄今为止,全国开展李吉林教改实验试点的班级已达1000多个,情境教育的种子已播遍华夏大地。

情境教育的产生和成熟,是李吉林老师以及她的同事们积极钻研、努力奋斗的结果。

他们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向小学语文教育提出的许多重要问题,展示了高度的育人智慧和完美的育人艺术。

情境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情境教育的体系仍然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仍然是一个发展的体系,它仍将从多个方面吸取营养使自己更加丰富、更加完善,更加受到广大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的欢迎。

   李吉林老师在为人、处世、治学、从教等各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是值得我们大家很好地学习的。

李吉林老师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她的成功得益于她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注重践行、创新的敬业精神;她的成功得益于她对理想永不言弃的执着追求的精神;她的成功得益于她无限热爱儿童、忠诚于儿童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