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儿腹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呼气氢试验相关性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4350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小儿腹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呼气氢试验相关性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论小儿腹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呼气氢试验相关性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论小儿腹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呼气氢试验相关性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论小儿腹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呼气氢试验相关性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论小儿腹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呼气氢试验相关性研究.docx

《浅论小儿腹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呼气氢试验相关性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小儿腹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呼气氢试验相关性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论小儿腹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呼气氢试验相关性研究.docx

浅论小儿腹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呼气氢试验相关性研究

浅论小儿腹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呼气氢试验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痛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分布规律及其与呼气氢试验检测结果的关系,了解小儿腹痛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及乳糖不耐受情况。

方法对经中医辨证为腹痛的患儿进行呼气氢检测,并对各证型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乳糖不耐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小儿腹痛中医各证型的发病率以脾胃虚弱型最高(43%)。

呼气氢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脾虚气滞型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发病率最高。

脾胃虚弱型乳糖不耐受发病率最高。

结论随着脾胃虚弱型轻、中、重的变化,乳糖不耐受发病率增高,程度加重,呈正相关。

【关键词】小儿腹痛;中医辨证分型;呼气氢试验

 小儿腹痛是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小儿腹痛以功能性胃肠病居多,占90%以上[1],以中医辨证分为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脾虚气滞型为主的3个证型。

目前有关中医证型与呼气氢试验(乳糖不耐受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关系的研究甚少,我们选择了小儿腹痛为研究对象,以呼气氢试验作为指标来进一步研究探讨其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528例4~14岁患儿均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门诊,男性318例,女性210例。

  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2,3]根据1996年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医量化诊断标准》症状诊断标准;中医小儿腹痛诊断标准根据1993年由李乾构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中医胃肠病学》诊断标准,分为脾胃虚弱型:

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饥饿劳累后加重,得食休息后减轻,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胃纳不佳,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脾胃湿热型:

腹部胀痛,腹满,大便不爽,食欲减退,烦躁不安,口渴不欲饮,手足心热,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脾虚气滞型:

脘腹疼痛,喜温喜按,疲乏,嗳气返酸,胸闷,喜太息,大便不畅。

舌淡,苔薄自,脉沉细;其他型:

症状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不能用以上3型解释者。

  腹痛诊断标准根据2006年《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小儿疼痛的评估证型诊断;将症状分为轻症(﹢)腹胀痛,能静卧或活动自如,无需安慰;中症(﹢﹢)腹胀痛,或时时发作,能忍。

持续30min可自行缓解;重症(﹢﹢﹢)腹胀痛剧,痛时俯仰不安,紧张呻吟,或发作频繁,持续1h以上。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辨证标准者。

②年龄4~16岁腹痛每周至少发作1次,间歇或持续发作,没有可用以解释这些症状的炎症性、器质性、代谢性疾病的依据;③受试者近1个月内未曾应用抗生素及灌肠术;④患儿在检查前一日未进食奶制品、豆类、麦面食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晚餐后至次晨不再进食。

  2观察方法

  采用陕西时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SC-2000A型测定仪测定。

待呼气氢测定仪稳定后开始,让患儿尽最大力气把一口气体吹入带活瓣之贮气袋内,用50ml空针迅速抽取30ml气体注入呼气氢检测仪内进行检测。

纪录检测结果,连测3次。

口服20%乳糖溶液[2g/(kg·次),最大量50g],每30min测定1次呼气氢浓度,90min后结束。

  观察指标呼气氢测定:

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早晨空腹测呼气氢值mg/m3呈高基线表现,可认为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乳糖不耐受:

首先检测空腹呼气氢,然后口服20%乳糖液2g/(kg·次),呼气氢值~mg/m3为轻度乳糖吸收不良;~mg/m3为中度,≥mg/m3为重度。

  统计学方法记录患儿临床症状中医辨证分型及六次呼气氢实验数据。

把收集到的症状及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进行初步整理,采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并对有关联的资料作相关性分析。

  3结果

  可行性分析4组中医证型患儿年龄、性别比较,(总比较,组内比较),各组总体比较和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意义,具有可比性。

  临床观察

  年龄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比较结果见表1表1年龄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比较年龄

  中医各证型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比较结果见表2表2年龄与乳糖不耐受的比较比较

  中医各证型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比较结果见表3。

表3中医各证型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比较总比较,;组内比较,

  统计结果:

中医各证型组间比较P=,差异有意义。

组内比较P值均大于,差异无意义。

其他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发病率最高,依次为其他型脾虚气滞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

  中医各证型与乳糖不耐受比较结果见表4。

表4中医各证型与乳糖不耐受比较总比较,;组内比较

  统计结果:

中医各证型组间比较P=,差异有意义。

组内比较P值均,差异无意义。

乳糖不耐受总的发病率为%,脾胃虚弱型最高%,其他型次之70%,脾胃湿热型%,脾虚气滞型%。

  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5。

表5相关性分析参数A参数Br值P值小肠细菌呼气氢(mg/m3)乳糖不耐受呼气氢mg/脾胃虚弱型小肠细菌呼气氢mg/(积分值)乳糖不耐受呼气氢mg/有意义

  统计结果: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呼气氢值与乳糖不耐受值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有显着意义。

脾胃虚弱型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乳糖不耐受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有显着意义。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情况与乳糖不耐受比较结果见表6。

表6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情况与乳糖不耐受比较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医脾胃虚弱证型与乳糖不耐受的比较结果见表7表7脾胃虚弱情况与乳糖不耐受的比较脾胃虚弱证型总例数无例率(%)轻例率(%)中例率(%)重例率(%)发病率(%)

  统计结果:

脾胃虚弱型轻、中、重三组通过秩和检验P=,差异有显着性意义。

脾胃虚弱重型组乳糖不耐受发病率最高。

  中医脾胃虚弱证型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比较结果见表8表8脾胃虚弱情况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比较脾胃虚弱证型总例数阴性例率(%)阳性例率(%)发病率(%)

  统计结果:

脾胃虚弱型轻、中、重3组间比较,P=,差异无意义;P值均,差异无意义;但是可以看出,随着脾胃虚弱型的轻重程度加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发病率增高。

  4讨论与结论

  中医小儿腹痛各症型的发病情况:

脾胃虚弱型(%)、胃肠湿热型(%)、脾虚气滞型(%)。

且年龄越小,证型越单纯,以脾胃虚弱发病率较高;年龄越大,证型越复杂。

  中医小儿腹痛乳糖不耐受发病率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发病率为%。

肠细菌过度生长与乳糖不耐受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

7+~12岁为主要发病年龄,与性别无关。

  中医脾胃虚弱型的乳糖不耐受发病率最高(%),随着脾胃虚弱型轻、中、重的变化,乳糖不耐受发病率增高,程度加重,呈正相关。

中医脾虚气滞型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发病率最高(67%)。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呼气氢值与乳糖不耐受呼气氢值呈高度正相关。

  本研究显示小儿腹痛乳糖不耐受发病率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发病率为%。

随着年龄的增大,患儿乳糖不耐受的人数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人数增多,总体差异有意义,其中7+~12岁组乳糖不耐受的人数增多较显着。

杨月欣等在北京、上海、广州和哈尔滨四大城市从3~13岁儿童中随机抽样调查了中国儿童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

结果表明,3~5岁、7~8岁和11~13岁组儿童中,乳糖酶缺乏的发生率分别为%,%和%,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分别为%,%和%,该研究证明我国87%的儿童乳糖酶活性下降的年龄在7~8岁。

我国儿童乳糖吸收不良高于40%,为儿童功能性腹痛重要病因。

  中医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儿科着名医家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论述,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病多虚证。

脾常不足不仅指脏腑娇嫩,也包括运化功能的不足。

脾胃居于中焦,脾主运化而升清,胃主受纳而降浊,脾气升,胃气降,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正常脾胃的生理功能是纳和化、升和降的协调统一。

小儿若禀赋不足或饮食喂养不当,过食肥甘生冷,损伤脾胃;或感受外邪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运行不畅,阻滞气机,升降失司,不通则痛。

小儿素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因此脾虚是小儿腹痛的发病基础,脾胃弱易使脾胃失和,纳运失司,而出现脾胃虚弱的证型;脾胃虚弱,水谷运化失节,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滞久生热,湿热互结,发为脾胃湿热证型;脾胃虚弱,脾失健运,食积中焦,气机壅滞,而出现脾虚气滞证型。

中医根据临床辨证分析,认为乳糖不耐受的病机主要在于脾不健运,乳食不化,急性发病多湿热,慢性、迁延性者多脾虚,均易挟食滞。

  本研究证实:

中医小儿腹痛临床辨证分型以脾胃虚弱型最多(%),其次是胃肠湿热型(%),而脾虚气滞型(%)较少。

随着年龄增长,脾胃虚弱型的发病率减低,但证型变化复杂。

因而本研究将中医辨证分型与腹痛小儿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乳糖不耐受情况相联系。

研究结果证实,以脾胃虚弱型的乳糖不耐受发病率最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随着脾胃虚弱型轻、中、重的变化,乳糖不耐受发病率增高,程度加重,呈正相关。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率为%,以脾虚气滞型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发病率最高(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此外,本研究还证实: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呼气氢值与乳糖不耐受呼气氢值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性(),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乳糖不耐受情况与性别无关,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增高,这与王茂贵等的研究相符。

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与小儿停乳后乳糖酶减少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饮食种类增加,损伤脾胃有关;细菌过度繁殖造成小肠吸收不良的机制也很复杂,仍有许多问题尚未彻底阐明,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可能与小肠细菌引起小肠结构异常,动力障碍,以及胃酸减少等杀菌能力下降有关[7~9]。

  呼气氢试验灵敏度高、专一性强、简单、非侵入性、不良反应少。

国内外大量试验证明呼气氢试验诊断乳糖酶缺乏症的精确可靠,现已完全取代了口服糖耐量试验;并且呼气氢试验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是唯一可以在临床常规开展的方法。

目前,呼气氢试验在中医儿科领域研究甚少。

所以呼气氢测试仪在科研及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徐书珍,李森田,李晓梅,等.儿童再发性腹痛发病调查[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4,12(3):

143.

  徐迪华,徐剑秋.中医量化诊断标准[S].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67.

  王建光,连庆泉,张冰,等.小儿疼痛的评估[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1):

711.

  王永炎,王庆文.今日中医儿科[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150.

  杨月欣,何梅,崔红梅,等.中国儿童乳糖不耐受发生率的调查研究[J].卫生研究,1999,2

(1):

44.

  王茂贵.呼气氢试验的儿科临床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6

(1):

48.

  GreenbergerJN,IsslbacherKJ,Disorderofabsorption,etal.Harr-ison‘sPrinciplesofinternal end[M].NewYork:

McGraw-HillCompanies,1998:

1616.

  KingCE,syndromeTockesPP.SmallintestinalbacterialovergrowthGnstroen-teroloRy[J].Gnstroenterology,1979,76:

1035.

  VerneGN,Sninsky andthegastrointestinaltract[J].GnstroenterolClinNorthAnae,1998,27:

8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