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我的行医理念和行为准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41755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医精诚我的行医理念和行为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大医精诚我的行医理念和行为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大医精诚我的行医理念和行为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大医精诚我的行医理念和行为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大医精诚我的行医理念和行为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医精诚我的行医理念和行为准则.docx

《大医精诚我的行医理念和行为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医精诚我的行医理念和行为准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医精诚我的行医理念和行为准则.docx

大医精诚我的行医理念和行为准则

大医精诚――我的行医理念和行为准则

——凌峰

时间:

2007年10月1日

地点:

实验楼二楼报告厅

凌峰简介:

我校68届校友,是中国介入神经方面系统的开拓者,现在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及,及介入放射,诊疗中心的主任、教授、博导。

有关凌教授在医学方面最为神奇的传说故事是2002年成功救治了已经被国外医生判了死刑的香港凤凰卫视的主持人,刘海若。

在长期行医的过程当中,她不仅仅追求精湛的技术,而且长期的进行祖国医学传统的研究,将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和科学理论联系在一起,并且服务于自己所从事的神经外科医学,形成了独特的行医理念和行医准则。

主持人:

同学们安静下来,好。

今天我们这里是有三个班的学生在这儿,同学们,今天下午,我们请来了68届的著名校友,凌峰教授,来给我们介绍她有关的对于医学方面的理解。

凌峰教授是我校68届的校友,是中国介入神经方面系统的开拓者,现在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及,及介入放射,诊疗中心的主任、教授、博导。

有关凌教授在医学方面最为神奇的传说故事是2002年成功救治了已经被国外医生判了死刑的香港凤凰卫视的主持人,刘海若。

在长期行医的过程当中,她不仅仅追求精湛的技术,而且长期的进行祖国医学传统的研究,将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和科学理论联系在一起,并且服务于自己所从事的神经外科医学,形成了独特的行医理念和行医准则,今天她就给介绍大医精诚,这样的行医理念和观点,如果我们在座的同学有心观察的话,已经看到,凌教授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马上凌教授就开始进行讲座,我们同学先倾听,后面将有20分钟到半个小时的时间,让同学们和专家进行交流和互动,希望大家发表踊跃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凌教授!

凌峰教授:

我们的同窗好友,还有我们的小学友们,今天非常高兴能够来到我的母校,南师附中,1965年当我踏入这样学校的时候,心中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美好的愿望,当时能够进入南师附中是每个学生梦寐以求的一个愿望,当你实现了这个愿望了以后,你很快给自己设定一个新的目标,不断要求一个又一个新的人生目标,在母校学习的过程中间,为我们培养的不是某一个专业,而是培养了一种毅力和精神,培养了一种向自己人生目标不断攀登的一种能力,所以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我的母校,南师附中给予我的,在离开了母校到现在,已经快40年了,实际上我真正离开,因为我们65年上学,真正在学校里只学了一年,然后就是“文化大革命”,讲的又是上山下乡,当兵,这样子又过了两年,真正对于校园生活的留念也就是一年的时间,但这一年对我来说可能是人生中间最重要的一个启发的环节,不管我们的同学们今后走向什么样的工作岗位,担任什么样的职务,学习什么样的专业,从母校学到的这种精神对我们一生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源泉,当我从母校毕业以后,又当兵,学医,当医生,到今天,所以所有的过程,无时不刻让我想起母校对我的影响,今天我能够成为一名医生,或多或少对人民有一点作用的医生,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做医生的经历和做医生的一个过程,在这里头,我想可能要说很多医学的道理的话,咱们的同学,咱们的学友们现在还没有学到这一步,但是很多基本的道理和大的理念方面应该是共同的,尤其是同学们学的都是生物,将来很可能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们,会成为医生,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医生。

所以在这里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或者说分享一下,这几十年来,自己作为医生的一些体会。

为什么我们现在,对这个“大医精诚”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实际上是1500年前唐朝的孙思邈先生,实际上他是在祖国医学的中医中间,都奉为医圣,他曾经在一篇“大医精诚”一篇中写到,“凡大医治病,并当安身治病,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险境,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形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所以就是说,实际上在1500年前,我们的祖先被奉为医圣,就提出来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大医”,这个在西方,也有一个医圣,叫做辛德.科拉迪,也提出过一个医学的誓言,他的医学生的誓言现在已经修理成为每一个医学生入校都必须要宣誓的誓言,其中最开始的八个字就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作为一个医生,你始终要把病人的健康和性命作为你神圣的,必须解决的,而时刻要扛在肩上的一个任务。

这个等于说在科拉迪的誓言和孙思邈先生的“大医精诚”,实际上是异曲同工,而且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间,共同的对医生所提出来的要求,因为“大医精诚”就视为我们行医中间的至高无上的准则,因此在今年九月九号到十三号,我作为世界介入神经大会的主席,主持了世界介入神经大会,在北京召开,我们就把“大医精诚”作为我们整个会议的宗旨,那么这次会议有1400多位外国的医生,也有五六百中国医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全世界的专业大会,在这么多的外国友人的情况下,仍然把我们“大医精诚”理念,同学们就会说了,1000多外国人能懂什么叫“大医精诚”,会念这四个字,知道这四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吗?

所以我们专门把这四个字翻译成英文,“Tobeagreatdoctor,seekingafactorasahonesty”,就是作为一个伟大的医生,一生都在追求完美和忠诚,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在整个会议上都贯穿了“大医精诚”这个意思,而且把中国的“大医精诚”的理念,对医学的这种追求的理念也传授给全世界各国的医生,这次会议,我们2000多人,在长城上召开的一个非常盛大的开幕式,那么所有的人,都为我们中国5000年的文化和我们深邃的文化功底和我们的哲学的理念深为折服。

这个是当时的场景,在长城上2000多与会者。

那么真正的想到在医学沈生涯之中,怎么样贯彻“大医精诚”,怎么去理解“大医精诚”在日常工作中间的一点一滴的贯彻和执行呢?

首先,就是说,我们把四个字分开理解,作为“大医”首先应该是医德高尚的苍生“大医”,就像孙思邈先生刚才说的,那么“精”是什么意思呢,对学习和工作要精益求精,那么“诚”,我的理解就是做人要诚恳正直,做事要忠诚,忠诚你的事业。

当你学习精益求精,做人做事,忠诚诚恳正直,医德高尚,所以才能称为“大医精诚”。

为了理解这个“大医精诚”,首先我们要更多的理解医学,医学之深奥,为什么作为医生要提出这么高的要求,因为医生的研究对象是人,人体是世界上所有物体中间最复杂的机构,身上有成千论万无数的,各种生化、生物、生理,各种变化的机构,我们现在每个人能说话,能思考,有七情六欲,所有的一切的功能,这种内在的机制是什么呢?

发病以后会产生什么,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医疗它,有非常非常复杂的机构,医学也是所有学制中间最长的学制,最长的,是八年,八年出来才能获得一个医学的博士学位,但是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来说,仅仅是开始,那么进入了医学院,八年毕业以后,进入了医院要培养成一个神经外科医生还要在专科训练中间再进行六到七年,所以说从进大学到成为一个神经外科医生要有14年到15年的时间,所以在神经外科的培养过程中间,学制最长,因为它研究的对象最复杂的,研究的是人的大脑,研究的是统帅人所有活动的总司令部。

所以在这里,我们经常有的时候跟我们的同事们开玩笑说,知道神经外科医生是什么吗?

如果要比家具的话,神经外科医生就是红木家具,目前红木家具的生长期最长,价格也最高,非常具有珍藏的价值,而且它的整个的成长过程也是最漫长的。

既然是这样,那么我们研究一个最复杂的基体,我们用最长的学习时间研究这样一个机体,那么最复杂的事情用什么样的理论才能使它豁然开朗呢?

实际上很重要的是哲学。

哲学是贯穿于所有科学中间的统帅的学科,一种思想,也是一种理论,掌握了哲学,会使很多复杂的问题,变得豁然开朗,可以在复杂的情况下,找到一个开启的钥匙,所以在医学中间,也是这样的,哲学是贯穿于整个过程中间的一个理念。

刚才张校长也说了,关于刘海若的抢救的问题,这个已经是五年以前的事情了,当时我们的同学们,都还小,可能还不是特别的关注这个事情。

作为一个救治的过程,其实并没有特别之处,作为每一个神经外科医生都会努力的救治,也有可能得到一个很好的结果。

而且刘海若并不是被宣判脑死亡,如果有人说她脑死亡,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脑死亡,如果是脑死亡,从科学的意义上来说就是死亡,死亡是不能复生了,她只是被误判,被媒体误判,而不是被医学误判,她是一个媒体人,所以很多媒体也愿意渲染这些事实,所以一时间说刘海若是被凌峰救活了,刘海若已经死了,被凌峰给救活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凌峰只是救助了一个病人,只是救助了千千万万其中的一个。

所以媒体也会加以炒作,但是身在其中的人也不会因为媒体的炒作写飘飘然,作为医生的我,我的脑子始终非常清楚,因为我认为,刘海若是千千万万被我救治的一个病人之一,但是它既然被炒作,那么我们每个人,会从这个故事中间能想到一些什么呢?

能做到一些什么呢?

在这个故事的过程中间,我们能学到什么?

这是我觉得总结这个病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特别是我认为在我抢救的这个过程中间,我认真的思考了,机会是有,就是在总结了自己30多年的行医的过程,所以体会出来一种整体自洽谈的理论,这一点是我觉得可以和大家分享的一个方面。

什么叫做整体自洽呢?

实际上这是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思考医疗的一种本质,在这里我不想花太多的时间,花很多深奥的语言讲这个道理,根本的问题就是说,告诉大家,人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但是又有非常强的自我调节的一个巨大的系统,我们暂且说为它是一个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也有很多子系统,分系统,互为因果和联系。

而且它有一个自我调整的系统,不是一个像汽车那样的,轮子就是轮子,发动机就是发动机,互相之间不会互为影响,不会说轮子跑得越快,它的发动机越凉,或者是产生一个良性的,恶性的这种内在的联系和调整,但是人是会的。

正因为这样,你任何医疗的干预就不应该像修汽车一样的,哪坏了就换什么,而是应该面对这样一个自己会调节的一个系统的时候,你要辅助这个系统,帮助这个系统,让它自我调整,而不是说你去换这个,换那个,你的医术是万能的,用医术是创造人,不是这样的,医生是帮助病人。

我们先了解一下刘海若当时的情况,刘海若当时是因为火车出轨,这个火车的最后一节脱轨了以后,整个就是翻了好几个圈,而刘海若不幸坐到第四节的车辆里头,当时整个的过程大概死了4个人,有好几个人严重受伤,刘海若就是其中的一个,跟她一块的同时的两个朋友,两个同事当时就死了。

当时她受伤了以后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就是说,从她母亲的描述中间。

(影片介绍中)就是说刘海若当时确实已经到濒临死亡的状态,因为当时她确实死过一回,因为她当时心跳呼吸都已经停止了,当时是因为她肝破裂,肺挫伤,心跳也停了,用电击重新跳动。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认为她已经是没有救了,如果说看那个现象,当时的现象也认为是没有救了,可是你分析她的实质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她有一个严重,当时颜发的损伤并不是特别严重,但是因为运到医院的途中大量的出血,然后这种情况才导致,因为她大量的失血才导致了她血压下降,心跳骤停,大脑缺氧,脑水肿,最后昏迷到最低,我们说15分是最长的,等她降到最低分的时候是三分,就是濒死分,就是到那个点上非常非常少的人能够活下来,这种状态将濒死状态。

你从她的CT的情况也可以看出来,她的脑CT有很大的血肿,在逐渐的增大,它的脑子在逐渐的偏移,越挤压,风险就越大,脑子压坏了,这个人活起来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十个小时以后,可以看到这个血肿越来越大,这个时候,病人的确是非常重了,而且她手术做了一次手术,还没有解决问题,又做第二次手术,在这个过程中间,大家都知道,脑子是一个很软的,像豆腐一样的东西,所以她那么一个强的压力去移位脑子,而且对脑组织和脑的血管都是一个很重的压迫,脑子最后就坏死了,在CT中间的表现就是大片变黑,我们可以看到大片变黑的部分都是脑坏死的部分。

所以她的脑坏死的部分在她脑中已经是四分之一左右的样子。

实际上我们分析了整个的过程,就是认为疾病也是这样,也像一个多米诺的骨牌,你触发了一个关键的牌,就会整个排山倒海的样子全部倒,比如说大量的失血性休克就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说在任何的过程中间,那么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抓住主要的矛盾,要分析它的实质,要观察它的每一个细节,你才能抓住处理问题的关键点。

所以说对刘海若,虽然前面的过程都是非常的严重,所以人都告诉你,不行了不行了。

都是这样的概念,但是作为一个医生,不能人云亦云。

所以任何事情你要通过自己的观察,自己去仔细的检查,然后你才能发现任何的蛛丝马迹,通过你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才知道行不行。

当时我赶到英国的时候,已经是五天了,在这中间所有的记录,都是记录着她NO,NO,没有反应。

整个的结果都是没有任何的反应,我不能光看记录,还要仔细的检查病人,然后我就发现有一点非常可喜的动作,就是说当我强刺激她的时候,发现她的手轻轻的这样动了一下,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我就感觉到她有反应,不是说技术上都是NO,我马上要求英国的医生在做一次CT,我要看脑子里面的变化到底是怎么样,经过的两次手术到底是怎么样,第六天又做了一次CT的时候,有发现中间移位程度比原来回来的一点,虽然很小,但是跟前一个比较是变小了,这个也是给你提供了一个趋势,是一个变好的趋势,就像当您最艰苦的时候,已经到顶峰的时候,你开始王下走—你开始省力了,尽管刚开始的一两步你感觉不到,但是你已经知道开始往好的地方有这个趋势了。

所以,当时根据所有的仪器的判断,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刘海若不管怎么样,不管外面怎么说她不行,但是通过这些微小的反应,我们觉得还是有一点曙光,还是要积极的抢救。

那么从这一点上来说,我有一些感触,我是觉得确实通过这么一个过程,慢慢我们真的,把刘海若救到今天。

那么也就是说,人类实际上对自己的了解还是太少了。

我们还完全不能理解身体的自我稳定的状态有多大的代偿能力,这一点对同学们也有很重要的启发,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每一个人都对自己研究的事情问为什么,当你对这些事情不断的提出为什么,你才能有这种探索的求知欲,才能深入的探索下去,这一点来说,对于年轻的学生们,是永远要保持的,这样的一种活力,这种探索力和活力,是我们非常非常重要的。

实际上,就是说,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在安全、谨慎的情况下,在掌握原则的条件的前提下,我们要探索,当然作为医生来说,你的探索不能超越病人生命的代价,病人是一个生命,不是一个小白鼠,你可以拿它做试验的,所以说,你要掌握一个人的非常珍贵的,无尚价值的生命,你要在医疗原则允许的情况下,开始探索,比如说像刘海若这样的情况,包括英国的医生也说,即便是她能够活下来,也就是一个植物人,所以绝对不能放弃,放弃是最容易做的一个决定,但是要坚持,是要经过艰苦的过程,所以这个过程你需要去探索和实践。

所以关于人体的内部机制,我在这里不再多说了,从这个理念中间,也就是说,我们用医疗干预改变人体自洽的路径,比如说病人要修复,要往这个方向走,但是非常弱,从这个方向走得很慢,当他走到了,也快饿死了,也渴死了,我们这个医学就是要辅助他,帮助他,营养他,让他尽快完成这样一个过程,这也就是整体自洽。

所以医生永远不可能说像修汽车一样换零件!

不可能换大脑,不可能换一个什么功能,在更重要的情况下,是调节和启动内在自洽的过程,就像一个豆子一样的,你永远不可能代替豆子自己去发芽,你只能把豆子埋在土地里,给它适当生存的条件,给它水、阳光、肥料,它自己就能够发芽长大,在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在整个的医疗过程中间,我们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体验。

当然在治病的过程中间,也存在着很多的辩证法。

病人自己的机体需要自洽,你需要干预,你干预的“度”要掌握,不能超过它自洽的度,否则的话就是过度干预,比如有一些病人,我曾经会诊过一个病人,得的是肺癌,肺癌呢,做了手术,但是这个病人有的医生就给他过度的干预,给他做了两侧的肺的切除,又做了食道转移,又做了大量的化疗、放疗,所有的这些治疗已经超过病人能够承受的能力和自洽的范围,这个病人很快就死了,医生也非常努力,但是你的过度的干预扰乱了病人自洽的系统,适得其反。

如何用药和病人的反应就存在着一个惰性和惯性的关系,比如说你用完药,病人不可能立刻就起反应,他起反应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个内在的一个过程,那么你用完药以后,马上就看这个病人怎么还不好啊,不行就再用,这就过了!

这个时候病人的反应是一个惰性的反应,需要等待,我曾经也会诊过一个病人,病人实际上就是开刀,就是开一个角,做一个小手术,他就说痛,医生马上就用了一个杜冷丁,用完了以后,半个小时,他说,又痛,还痛,还没有止住,还不行,就忘了这个杜冷丁的反应不是说这么快,病人疼痛的解除和你杜冷丁的作用要有一个慢慢的过程,这个时候等它还没有完全起作用的时候,还说痛,那么好,再打一针,吗啡,又打了一针吗啡,它的止痛作用和呼吸抑制的作用同时出现,病人呼吸停了,病人最后死了,就因为这么一个小小的手术,就因为这么两针,这个镇痛药,病人就死了。

实际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你医生的判断,你需要判断它的惰性和惯性的作用,比如说你用了药了以后,或者说你用完这个药以后,你发现这个病人有一点不合适,要停这个药,但是你停完了以后,这个病人依然会像惯性一样往前走,它的这种潜在的作用没有完全停止,这个时候是一种惯性的作用,你也必须要理解这一点,才能适当准确的判断它。

任何的治疗对病人都有益处,也都有害处,所谓说“是药三分毒”,吃药吗,也得吃。

那么怎么样来权衡它的益处和害处,有的人认为,是药三分毒,这一辈子千万不能吃药,你失去了医疗正确的干预,你自己不能自洽完成,你最后就被病魔驱倒。

如果说你什么药都吃个七种八种,比如说抗菌素用很多,完全不考虑它的副作用,我曾经在新西兰会诊过一个病人,当时我去会诊完了以后,验明是外伤,中国一个小男孩,经过了治疗,已经开始好转了,但是有一些肺部感染,就用抗菌素,实际上用抗菌素也有一个惰性的问题,用的以后不是马上体温就能下来,医生就着急,再用一种,再用一种,实际上这个时候它的副作用和害处已经远远大于它的益处,最后新西兰这个医生,给这个病人用了八种抗生素,同时,最后这个病人由于抗菌素造成了菌群失调,造成的霉菌感染肺部感染,反而造成了隆胸,造成了多脏器的衰竭,最后这个孩子,所以在很多时候,怎么样去把握每一个治疗的方针的益处和害处,要从病人反复的,医生也要去做出一个很正确的判断。

所以在我们现在诊断的这些整体自洽的理念过程中间,我们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把中医和西医也进行了有效的结合。

尽管现在网上有很多都在说,要取缔中医,但是我个人认为,中医是我们的国宝,是5000年文化,倾注了5000年的文化和智慧的集中,而且在中医和西医,虽然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在平衡和稳定方面,他们是有结合点,所以我们在整个的医疗过程中间非常注重中医和西医互相的协同。

所以我们也是要注意到,中医的一些理论,“黑箱”的理论,信息和内稳定的理论,在调节方面中西医之间相互结合。

在对刘海若的治疗中间,我们也贯彻了早期康复的理念,很多人都是把学科分得很细,医学分了内科外科,还分了脑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是根据器官分为学科的,这种学科在越分越细的情况下,就会把人人为分成这个不同的部分,互相之间很少有联系,由于你学科的研究,造成了科与科之间的一种隔阂,人也就容易变成,一个病人很容易变成一个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比如说头完了以后去管腿,腿完了以后再到另外一个科室,去管康复,等等,所以最后就是康复,往往成为各个学科最后的一个收容站。

你治头的时候,治不了胳膊腿,如果一个人,肝脾破裂,头颅损伤,等等,这种四肢先等着,反正那个也死不了人,等把四肢治完了以后,这个人也瘫痪了,它的功能已经完全的受损了,行了这个时候病人稳定了,再去上康复科,等到上康复科的时候,关节的肌变已经成型了,强直也已经固定了,这种方法,肌肉也已经萎缩了,所有在治疗的过程中间,都已经为时以晚了,要花很多时间重新纠正过来,甚至都纠正不过来。

所以这样的分实有它的好处,钻研的细度很好,但是协同不够,就容易造成病人的遗误。

所以在康复这个观念中间,强调早期整体协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在整体自洽的理论当中,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我们很早就用了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比如说针灸,高压氧,各种的药物,各种的刺激,各种的预防,都是康复的体现,这些的确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获取了很好的效果。

这个里面,确实有一个非常好的比对,刘海若是受伤了五天以后赶到现场,所以对她的治疗干预的整个过程是从第五天开始,然后呢,她运回国内,是一个月,所以全面的治疗,从一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所以等她到了一年的时候,她已经可以开始打羽毛球了,所以从一种完全昏迷的程度逐渐逐渐康复,一年以后可以打羽毛球。

大家可能最近看到报纸,有一位云南的缉毒英雄,被歹徒打伤,伤了以后昏迷将近两年,他的妻子被选为道德楷模,就是600多天在他丈夫的床边,每天给她丈夫写信写日记,念给他丈夫听,用这种爱心,信心,努力,来支持他丈夫的康复。

但是在另外一个方面,这个病人现在在我那里治疗,来到我那儿的时候已经是将近2年的时间,20个月了,将近两年到我这里来训练,他的伤情比刘海若要轻,但是还是只能躺在床上,不能坐起来,也不能说话,非常非常弱,情况都非常不好,关节强直的很厉害。

我们现在又进行了将近三四个月的康复,现在从刚刚能够坐起来,完了以后,能够开着轮椅在院子里头这样子转,可是这个已经是两年的时间,相比起来,如果他能够早期康复,他的功能状况肯定要比现在好很多,刘海若一年就可以打羽毛球,他两年才刚刚开始坐起来,这个距离相差得很大,这个里面也表明了,早期康复,整体把一个病人认真的对待的话,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在整体自洽的理念中间还有一个观点非常重要的,就是各个科室不能互相之间不联系,像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而且科和科之间,各项工作中间要同步展开,要有预见性的统一调配性的展开。

也就是要求我们的医生,像下象棋一样,棋看三招,要有预防性,先把预防的措施放在前面,这样的话,病人会少走很多的弯路,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

这个是刘海若经过一年以后的情况,她的口齿、语言都是非常的流利,思维也很清楚,经过一年坐到了演播室,当然只是试播。

就是说作为她这样一个演播员,经过这样子的康复能够得到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所以整体自洽,这个理论,应该是说,提示我们:

医生除了要有精通的专业以外,还要必须掌握调节体内这种巨大体系的知识和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不光是知识,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理念。

所以从海若的病例中间,我所总结的是看到的人脑实际的代偿能力,过去很多的时候都说,这个病人肯定不行,过早给病人做出一个结论,不行了,就放弃了。

这种情况下,很多就失去了生命,或者失去的健康。

通过刘海若整个抢救的过程,和这种理念的过程,我们看到了她实际的代偿能力,也看到了你的用心能力和病人给你的回报,更重要的是总结了一套的治疗理念和治疗的程序。

所以她才能够最终惠及所有的病人,所以整个在整体自洽这个理论和“大医精诚”,在我们学习和贯彻“大医精诚”这个过程中间,我们也在不断的学习孙思邈先生对医生的要求,那么对医生的要求,就是说,首先“大医”治病要“安身治病,无欲无求”,不能说有什么所求,而“大医”之体还要“沉神内誓,忘之俨然”,要注意自己的仪表,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你是医治生命,不是在那里表现艺术,所以医生,不能像艺术家一样的,留长发,穿的衣着飘逸等等,甚至当着病人的面抽烟,或者是你喝完的酒以后,再和病人谈话,满嘴都有酒气,这都是禁止的,因为你是医生,您面对的是病人的生命,病人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你,看到你这个样子,看到你如此的飘逸,你会不会如此之潇洒,你会不会把他的生命也一块“潇洒”了?

这一点是非常不得体的,为什么孙老先生就告诉我,我们“沉神内誓,忘之俨然”,这一点也很重要的,我就要求我们科里的医生,必须要衣着端庄,不要搞什么奇装异服,也不要浓妆淡抹,更不能说是胡子拉碴,每天的头发都要梳得整整齐齐的,上班的时候,必须打领带,每一个男医生都要打领带,不要看打领带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会使你衣着端庄,使忘之俨然,病人的信任就会由然而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