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总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4138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学期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二学期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二学期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二学期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二学期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学期总结.docx

《第二学期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学期总结.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学期总结.docx

第二学期总结

2016-2017年苇子园小学

第二学期学校工作总结

 

2017年6月

 

2016-2017年苇子园小学学校工作总结

在本学期,我校班子成员精诚协作,根据今年的发展思路目标,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提高质量为根本,谋求素质教育新突破,以创新的理念,实施科学化的管理,营造新的发展优势,不断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学校品味,打造学校特色品牌。

回顾一年工作如下:

一、探索现代制度,聚焦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在“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优质教育”的办学理念引领下,以构建现代学校制度为抓手,不断健全完善学校管理机制,提高管理育人水平,融入科学人文思想,努力追求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

(一)民主管理凝聚人心

学校本着“为每一为教职员工创造职业幸福”出发,努力建立现代学校民主制度,创设有利于全体教职工自身发展的管理机制,不断提升自己的品位,激发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我们对学校各级行政干部职责权作了明晰的界定,使领导干部淡化权利意识,增强服务意识。

保障教师参议学校校务的权利,每周的行政例会和教工会议我们都实行“校务通报”,及时告知和解答员工所关心的问题,凡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决策,如聘任、处罚、晋级、评优等均须经过严格的程序。

浓郁的民主氛围,使教师工作有了安全感,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得以建立,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被激发出来。

(二)开放沟通形成合力

在实行学校管理中,积极推进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开放沟通。

我们紧密依靠群众,党支部发挥核心与保证作用,全员监督,社会参与。

在实际工作中,大家感到,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事往一处做,学校才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两年来,我们努力实践教育的满意工程,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的服务意识,规范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服务行为,建立社区、家长、学生满意度测评机制,把家长、学生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学校管理业绩和各级各类人员业绩的关键指标,全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开放我们的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设立教师讲坛,让家长走进课堂,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学校的发展、办学特色,以此不断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

我们弘扬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使教师都能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师,为社会提供最满意的教育服务。

(三)人文关怀助人成功

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营造人文环境,实施人文管理,体现人文关怀。

我们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想方设法为教师解决困难与困惑,使教师倍感集体的温暖。

我们还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提高领导艺术,倡导教师之间交往讲究艺术, 当教师偶犯错误,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校园多了谅解与宽容;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倾听教师心声,努力实现心灵的沟通,使校园洋溢人文的关怀。

我们提倡尊重的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我们认为校园精神文明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和谐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命的精灵,教师要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我们提倡“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声音”,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有情感、有意识、有独立个性的学生。

二、拓宽德育渠道,促进学生道德养成。

中华悠悠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经典作品,是中华民族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精神的结晶。

(一)德育科研,打造一校一品。

党的十八大报告更强调指出: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建立“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在此背景下,我们开展了《选择性中华经典诵读与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的学校德育总课题的研究与实施。

我们在“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优质教育”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我们认为这是一项具有生命力影响的活动,与传统的德育方法相比,它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感悟、体会,其意义与影响在许多先行地区得到充分的验证,我们觉得中华的民族文化经典包括着中华美德和民族精神,是学校德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华传统文化更强调的是如何修德和做人,具有无可争辩的育人价值。

因此我们认识到最实际的做法就是直面中华文化经典,重塑经典精神,让小学生在诵读中逐步发展道德认知,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使之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递进、拓展、补充和提升有效通道,使德育更为立体、有效。

我们以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开展“励志篇”、“忠孝篇”、“礼仪篇”、“学习篇”、“诚信篇”、“民俗篇”、“生命篇”七个篇章的学习,弘扬民族文化,浸润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和实践,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和谐发展,为每一个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奠基。

为形成普陀区德育一校一品的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开发资源,形成课程特色。

二期课改赋予了学校课程的自主权,鼓励学校在遵循课程基本设计思想的前提下,结合实际,设计有特色的学校课程计划。

我校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新的科学教育、课程理念作支撑,根据学校现有的基础和条件,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设计了“经典文化诵读”的校本课程,努力做到“五个结合”: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经典文化诵读”主要由语文老师进行教学,这些文化精品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经过学生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就会变成自己内在的语文能力。

2与德育活动相结合。

二期课改的总目标中明确指出了要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而构成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核心是古圣先贤所创造的经典之说。

将文化经典学习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联系,通过开展六个篇章的学习活动,即励志篇、学习篇、礼仪篇、忠孝篇、诚信篇、民俗篇,在提升学生文化底蕴的同时,引导学生开展“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的系列活动。

3与美育教育相结合。

三字经、弟子规等名篇不仅能让学生朗朗上口地诵读,还能配上国乐进行吟唱。

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能接触到大量的传统艺术精品,书法、绘画、音乐……在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中,在古代文化的审美体验中,激发了学生审美情感,促进了学生的人格完善。

4与读书活动相结合。

读书活动是我校的特色工作之一,学校一直致力于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师生精心打造充满书香的校园。

我们将经典文化的诵读注入读书活动的内容中,赋予其更深刻的内涵。

5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

要教学生诵读经典美文,则必须教师先诵读和理解,这实质上是对教师队伍的校本培训。

通过对教师进行诵读活动活动的培训,同样会让教师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并达到陶冶情操的效果。

同时,教师的文学底蕴会深深地影响其所任教的学生,让中国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三、开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综合能力和辨别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近一年,我校在全面提升教师整体专业素养的同时,以培养一支师德高尚,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强,在区内有影响的骨干教师队伍为主攻目标,加大了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为二期课改的实施提供了智力支持。

(一)多层培训,实施骨干培养。

依据美国学者费朗斯·富勒提出的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模式,我们将教师群体分为“合格”、“特色”和“骨干”三个培养面,以“牵手行动”的形式,为不同培养层面的教师聘请不同的“牵手”导师,实行分层培养、整体优化的培养方式。

我们在指导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的基础上,采用“公开竞争,公正选拔”的原则,鼓励教师开展骨干教师的申报工作,设立教学专项基金重奖教学骨干。

在骨干教师的管理上,我们实行“责任、义务、待遇”并存的驱动机制,建立骨干教师业务考核办法,健全“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的实践制度。

结合学校的“十一五”校本实践性课程方案,我们开展了“实践反思、课例研究、教堂透析、课题研究、教学展示、叙事研究、微型教研”等富有成效的教学研究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了骨干教师,提升了骨干教师的专业水准。

在此基础上,我们以科研的方式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骨干教师参与不同层面的课题研究,以此来重构教师的认知结构,激励教师不断超越自我,最大限度地发挥骨干教师的教育效应。

(二)聚焦课改,显现课堂活力。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就是课堂教学。

由此,我们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坊”,初步形成了我们的校本培训特色。

它打破了学科的界限,打破了课改实验教师和非实验教师的界限,在学校这个大舞台上就二期课改中碰到的实践问题大家一起探讨,共同分享课改实验的成果。

虽然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背景和经验差异,但这种差异正是极好的培训资源和学习资源。

这种打破学科界限的教研活动,使课程实践的创新活动成为教师充实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

“教师专业发展坊”自建立以来,预示着一场研究方式的深刻变革,也是一场教师学习方式、专业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

通常我们是利用周二或周五下午3:

00以后的时间,是一种全员参与、实践研讨、反思重建的教学研讨活动。

在这里,课堂成了培训的地点,新课程的理念通过课堂生动地表现出来,学校为教师营造了一个宽松的人与文本、人与人的对话与交流的平台。

教师不再是被动的受训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

老师开放自己的课堂,共同磋商教学改进策略,在课例研究中让教师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理念,感悟新课程、实践新课堂,形成了具有明山特色的观课文化。

(三)实践反思,实现生命成长。

对于教师来说,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专业知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信息时代更为迫切需要的,则是关于利用技术进行教学的“实践性知识”的发展。

而其中最有效的形式,是教师能投入到教学实践中,解决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反思,积累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他们的视角,他们的实践都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对于教师而言,需要进行反思的方面很多。

通过校本教研,我们引导教师对新课程进行反思,作为教师我们能为课程的整合做些什么?

从而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日常教学生活进行反思;对二期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反思;对教师、学生和学习内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个体经验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引发教师对教学行为的深度思考。

我们要求教师带着思考来研课,将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

教学中的反思,即及时、主动地在行动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

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能力和教学行为的评价能力。

通过反思、研究,我们尝试让教师开展课例研究,撰写教育叙事,引导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想和创造性见解。

实践证明,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和专业境界,催化生命成长与成熟的过程。

四、依托课题研究,重塑校园文化精神。

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们认为,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其根本目的不在于引导广大教师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而在于对自身实践的研究,对传统角色的超越,这对于形成研究型的教师群体有着不可替代的催化作用。

第一线的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重点并不在于对教育理论的研究,而应侧重于让教师带着问题去分析、去尝试、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效果,这种行动研究的过程不仅改变了传统意义教师的功能,而且非常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年来,我校坚持科研立校,走内涵发展之路,成立了科研室,建立了“学校管理、级组研究,教师探索”的三级科研网络,将科研、教研与培训融为一体。

在二期课改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基本形成了具有明山特色的“任务型课程文化”。

任务型教学作为我校课堂教学的主课题,倾注了我们的智慧与心血。

通过近一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切身感受到源于学生内心的学习热情和愿望,他们乐于接受任务,敢于承担任务,合作完成任务。

任务型语言教学为新课程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使教学过程任务化,教师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真实任务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学习,乐与探究,合作探究。

如今我们苇子园小学正乘着课改的劲风呈现蒸蒸日上的态势,我们将会坚持不懈地努力,与时俱进,继续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工作的实效性,创新、扎实地开展各项工作,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在不断进取中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2016-2017学年苇子园小学教育

教学工作总结

 

2017年6月

 

2016-2017学年苇子园小学教育

教学工作总结

在刚刚过去一学期里,我校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帮助指导下,在学校全体教职工的齐心努力和团结协作下,我校教育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围绕重心,推行养成教育,增强德育功能;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优化内部管理,推行素质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品位。

在抓好学校常规工作的同时,响应上级号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甲流”,保证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为了做好今后的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主要是围绕省级示范学校评估复查授牌工作重心,针对评估时提出的三个问题,全面核实适龄儿童入学情况,确保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理论及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保证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的配置。

在常规工作管理中,我们推行养成教育,增强德育功能;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优化内部管理,推行素质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品位。

在抓好学校常规工作的同时,积极响应,广泛动员,采取扎实有效措施预防“甲流”,保证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做到了“常规工作”和“防甲流”两不误。

二、取得成绩

1、进一步全面核实适龄儿童入学情况,确保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升初中率100%,巩固了“普九”成果。

2、加强了常规工作管理,抓好了学前教育,规范了办学行为。

3、教学过程管理得到加强,落实了教学环节,强化了质量观念,树立了质量意识,加强了毕业班的管理,确保了教学质量居全镇前列。

4、制定出长远教师队伍培训规划,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

5、完成了过去课题的结题工作,申报的新课题通过了评审得以立项。

6、校园文化建设得到完善,进一步绿化、美化、香化了校园。

7、学区的教育信息宣传工作开端良好,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8、巩固好原有的勤工俭学项目,提高了学校的收入,保证了学校办公经费。

9、学校安全工作得到加强,特别是学校的环境卫生进一步彻底得到清理;加强对师生健康教育,确保“防非”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无疫情发生的良好局面。

三、方法措施

(一)推行养成教育,增强德育功能。

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校立足农村实际,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突出德育地位,拓宽德育渠道,建立德育网络,增强德育实效性、针对性,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1、突出德育地位,建立德育网络,拓宽德育渠道。

一方面形成了以校长负总责,德育领导小组为龙头,少先队抓督促,各班抓落实的德育网络,各科教学有机渗透;利用晨会、讲座、黑板报、学习园地、教育橱窗、文化长廊、新风台、班队会进行“五爱”、“四有”的爱国主义理想教育,已形成了“诚实、守纪、勤奋、博学”的学风。

增添了养成教育新内容,拓宽养成教育新途径,大力开展有益健康的文娱活动,树立了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使学校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

2、立足农村实际,增强德育实效性、针对性,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农村的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没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就不能很好的适应农村发展形势。

为此,我们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让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用劳动创造生活。

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

针对当前一些青少年不良习惯,我校依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小学生日常行规范》,狠抓文明礼貌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了“四性”:

一是建立网络,坚持一体性;二是榜样示范,坚持针对性;三是晓理动情,坚持持久性;四是潜移默化,坚持互动性。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成个好习惯。

”我们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大部分学生不是智力原因和教师因素,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这种情况,我校着力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激发学习欲望,让学生想学;减轻课业负担,让学生乐学;三是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会学。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会生活,就不会工作”小学生可塑性强,各种习惯极易形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

学校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农村实际,确定了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三大系列八项内容,从一点一滴抓起,持之一恒,以一贯之,坚持开展了“三小”活动:

一是争当“小大人”活动,自己动手,自理生活,杜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产生;二是争当“小主人”活动,爱护公共财物,爱护学习用品,爱护花卉草木,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学校,照顾好家庭,当好主人翁;三是争当“小能人”活动,坚持开展“小帮手”、“小巧手”、“小炊事员”、“小服务员”、“小修理员”竞赛评比,学习生活知识,掌握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能力。

(二)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我们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来抓,强化业务培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素质,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推进办学水平上台阶。

第一,狠抓领导班子建设,形成高效的管理集体。

不断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培养两种作风,做到三个坚持,即培养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思想作风和实事求是、大胆开拓的工作作风,坚持以身作则,坚持客观公正,坚持改革进取。

二是加强干部业务培训。

一方面强化管理业务培训,争取学习机会,参加岗位培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管理能力和独挡一面的工作水平;另一方面强化教学业务培训,带头学习,带头参加继续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技能,给教师当好表率,增强说服力,真正发挥领导表率示范作用。

第二,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

一是坚持每周五政治学习制度,定期学习国家的政策法规、国内外政治形势、教育动态、教改信息等,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增强依法施教、依德立教的自觉性。

二是利用节假日进行集中培训,根据教育发展形势,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举行师德师风的专题讲座,学习先进,激励后进,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

三是利用每天晚办公后的总结,就当天发生的事情,进行针对性教育,做到天天讲,事事讲,时时讲,戒勉警示,提高认识,净化心灵。

四是在学期末的评估中,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行“一票否决”制,对违纪违规教师取消评先评优、晋级晋职资格。

近年来,我校无一起违法违纪事件发生,爱生乐教、甘于奉献、不计报酬的师德师风已经形成。

第三,狠抓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教师业务素质是基础。

依靠继续教育工程,多层次、多渠道培训,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

一是开展学历提高培训。

通过对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势的学习,我们教师增强了危机感,认识到不学习就不能教好书,就面临淘汰可能。

根据教师学习要求,我校提出了具体目标,制定了实施方案,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参加学习。

二是开展岗位培训。

采用内引外联的形式,创造条件,为教师争取学习机会。

今年学校先后派教师到其它小学听课学习,聘请实验小学的骨干教师到校讲课10人次,这些活动的成功举行,既活跃了学校的教研气氛,又使教师学到了不少知识。

三是开展校本培训。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培训教师。

微机室全天开放,指定专业教师进行辅导,使全体教师掌握微机操作、CAI课件制作。

(三)优化内部管理,推进素质教育。

我校以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改革为动力,以优化内部管理为重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第一,实施科学管理,加强制度建设。

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规范的原则,我们边实践边摸索,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了《行政管理制度》、《工作业绩奖惩制度》、《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后勤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近二十个。

其中,《一日工作常规》对教师一天的工作程序进行了规定,对值日教师的“一日校长”职责进行了明确;《一周工作常规》明确了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程序,早规划、早准备,打好主动仗;《工作量化评估方案》对教师一学期的业绩进行了量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逐步实现了科学评价教师。

制度健全,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使学校各方面工作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

同时,我们狠抓制度落实,严格遵循“严、实、高、新、细、活”的六字方针,渗透情感管理,坚持有情操作,努力做到了各项工作项项有落实,人人有责任,日日有检查,学校管理基本步入了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第二,推进民主管理,坚持“三公开”制度。

我们把实行民主管理放在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发挥教师聪明才智,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参与学校决策的积极性。

根据学校的实际,我校成立教代会,学校的远景规划、年度计划以及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奖惩评比,教职工的评优、晋级、年度考核、福利分配重大事项必须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并监督实施。

阶段性工作及时征求教代会意见,出现偏差,及时纠正。

同时,我校坚持校务、财务、重大事项"三公开"制度,主动接受教师及社会监督,提高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安定团结和学校发展。

第三,规范教学管理,落实素质教育。

一是坚决纠正“应试教育”的倾向。

我们要求教师紧跟时代要求,用战略眼光来认识今天的教育,认识今天的人才,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科学的教育观,坚决克服应试教育重主课、轻副课,重必考科、轻考查科,重培优、轻补差的弊端,做到主课副课一个样,考与不考科目一个样,优生与后进生一个样,不偏不歧,实现共同发展。

我们改革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制度,采取“等级+评语”的评价方式,不以分数论学生好坏,不以成绩给教师奖惩,让教师乐教,让学生乐学。

同时,我们立足农村优势,突出“农”字特色,深入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学校编制了劳技校本教材,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学习蔬菜、瓜果种植技术,聘请当地农民为五、六年级的学生传授大棚西瓜的栽培技术、猪羊鸡鸽养殖技术,黄姜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等,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又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落实教学常规环节。

我们克服师资不足的困难,采有专兼结合的办法,严格按照课程计划要求开齐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在教学常规管理中,我们坚持常规月查和通报制度,定期组织“五查”,即查所开学科的教学各环节是否落实,查学生课业负担是否减轻,查教师听评课是否参加,查教研活动是否开展,查教师的教后体会和小结是否撰写,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三是认真开展活动课。

以落实活动课为突破口,扎实实施素质教育。

我们把活动课列入教师工作量,纳入考核内容,千方百计解决场地、器材和师资等困难,保证活动课做到有教师、有设施、有计划、有检查、有记载、有总结。

我校根据学生爱好,成立了书画、歌舞、生物百项科技、手工制作、乐器演奏、武术、体育兴趣小组,组建了鼓号队、合唱队,每周开展一次活动,使一大批特长生成长起来。

四是大兴教科研之风。

作为农村小学,人少规模小,信息闭塞,视野有限,想要在教科研上取得突破是不易的。

在实际工作中,我校克服困难,坚持了“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指导思想,提出了“集中力量,合力攻坚,稳步推进,各个击破”的教科研工作方针。

在科研工作中,我们充分发动学生参与,让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去发现问题,探求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