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政治生活主观试题汇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39850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政治生活主观试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必修二政治生活主观试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必修二政治生活主观试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必修二政治生活主观试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必修二政治生活主观试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二政治生活主观试题汇编.docx

《必修二政治生活主观试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政治生活主观试题汇编.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二政治生活主观试题汇编.docx

必修二政治生活主观试题汇编

必修二政治生活主观试题汇编

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1.(2011年高考安徽卷)(节选)《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描绘了安徽省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某校时政学习小组以“聚焦‘十二五’,心系安徽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观点评说

同学乙说:

“除了重视经济发展和关注民生,安徽的发展还要推进基层民主自治进程。

许多与百姓利益攸关的事要靠他们自我管理,这样才能共创幸福美好家园。

(1)请你运用民主管理意义的知识评说同学乙观点的合理性。

答.

(1)基层民主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推进基层民工自治,发展基层民主,有利于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感悟反思

(2)结合材料,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谈谈本次探究活动对我们的启示。

答:

重视保障民生和推进基层民主启示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推进基层民主启示我们要通过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同学们关注安徽发展启示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2.(2011年高考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1月,《人民日报》以“社区好与坏,居民说了算”为题对天津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经验进行了介绍:

一是综合评价社区居委会及其成员。

2010年河西区178个社区居委会接受了9960名居民代表的民主评议。

二是建立社区居民参与评议监督机制,将知情、表达、决策、监督权全部交给居民。

尖山街辖区一个大院138户居民家暖气不热,居委会在听取居民意见后,约请各方代表共商解决办法,督促有关单位改造了输热管道。

三是公开与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遇到难题充分与群众协商。

和平区尚友里有200多辆车,而车位仅130多个。

为解决争抢车位的问题,居委会邀请各方代表召开恳谈会、听证会,促成了问题的解决。

(1)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知识,说明上述经验的政治意义。

【解析】第

(1)问,公民政治参与的意义在于维护公民的民主权利,包括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

(2)问,吸烟是一种消费习惯,但在公共场所吸烟属于违法行为。

从以上方面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

(1)①有利于实现民主监督,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②有利于推进民主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③有利于加强民主管理,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公共事务的积极性;④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2011年5月1日《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正式开始实施,其中明确规定“全国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细则”实施之后,小龙同学发现,仍有居民在社区活动中心等室内公共场所吸烟。

为减少此类现象,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三点可行性建议。

答:

(2)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搞好普法宣传;开展“无烟型”社区创建活动;依靠群众,加强监督;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转变消费观念,倡导理性、绿色消费。

3.材料1: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庆祝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更是强调反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讲话精神意义深远。

2011年7月19日,中纪委和最高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反腐倡廉建设是我们党高度重视、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积极作用。

材料2:

《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指出,在中国,公民通过检举、控告参与反腐败的渠道是畅通的。

中国政府设有专门的信访机构,受理公民的检举和控告。

中国共产党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国家检察机关、政府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等都建立了举报制度,开通了举报电话,设立了举报网站,受理公民的检举和控告。

材料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1)反腐败斗争要依靠人民群众,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2,分析我国民主的特点。

(3)结合材料3,说明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解析:

(1)问,要求回答的是根本原因,考生可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等角度进行分析。

(2)问,属于基础题,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材料侧重体现了民主的真实性。

第(3)问,考查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概括地说,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考生围绕这一点分析即可。

答案: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国家畅通检举、控告等反腐败渠道,设立专门的信访机构和举报制度,表明我国的民主是真实的民主。

(3)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公民有依法进行监督的权利,同时也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诬告陷害是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对立起来的表现。

4.2011年6月27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7日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了题为《未来中国的走向》的演讲时指出,我们要健全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为人民谋福利。

我们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和批评政府,使政府不敢懈怠、避免产生腐败。

人民的责任感和民主精神,将带动社会的进步。

人民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越多,推动社会进步的能量就越大。

(1)简要说明加强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2)请你就如何行使权力向有关政府建言献策。

解析:

本题考查调动运用知识、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问运用教材中政府权力行使受制约和监督的知识,从依法行政、防止滥用权力、造福人民、树立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等方面回答。

(2)问结合材料中政府的做法,从政府职能、依法行政、政府责任等方面建言献策。

答案:

(1)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加强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有利于权力运用得好,造福于民;有利于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有利于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滥用权力,保证清正廉洁;有利于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政府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①科学定位,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能,搞好管理和服务。

在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把政府采购真正办成廉洁高效优质服务。

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依法行政。

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5.(2010年高考上海卷)城市是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

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呈逐步增长的趋势(表1)。

与此相适应,我国选举法对各级人大中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的规定,也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表2)。

表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份

1953

1979

1995

2009

比例(%)

13.26

18.96

29.04

46.6

表2 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以全国人大为例)

 

选举法制定或修改年份

1953(制定)

1979(修改)

1995(修改)

2010(修改)

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

8∶1

8∶1

4∶1

1∶1

【注】 “8∶1”也即,如果农村每80万人口可分配到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城市则每10万人口就可分配到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名额。

其他类推。

运用我国国家性质和选举制度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

解析:

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和选举制度知识,问题指向是要求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题中材料分析说明。

依据题目“我国国家性质和选举制度”的知识限定和材料反映的我国社会发展状况以及选举制度的逐步发展、完善情况,可以对接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选举方式的因素、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等知识。

答案:

上述材料表明,建国以来,我国选举制度随着国情的变化而逐步发展、完善。

1953年与1979年鉴于当时城市人口比例,选举法做出“8∶1”等不同规定,这保证了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符合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也说明选举制度的发展受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

基于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长,1995年改为“4∶1”,今年改为“1∶1”,这说明随着国情变化我国逐步实现了城乡选举权人人平等。

使公民的选举权得到切实保障,我国选举制度乃至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必将随着经济社会继续发展而不断走向完善。

材料1:

据统计,截至2008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达2.53亿,网站数共有191.9万个。

25岁以下网民占到51%,30岁以下的网民占到70%左右,年轻人成为网民的主体,他们乐于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互联网舆情成为社情民意中最活跃的部分。

2008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做客人民网与网民在线交流,并表示,“网友们在网上发给我的一些帖子,我会认真地去阅读、去研究”。

材料2:

近年来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迅速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网络购物交易规模破千亿元,增速超过130%,网购用户规模达8000万,近三成的网民成为网络购物用户;网络购物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也首次突破1%。

对2007年大城市网络购物人群调查显示,上海的网络购物人群占上网总人数的50.4%。

上海的网络购物金额达到118亿元,而全部连锁商业的零售总额是1362亿。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公民应当如何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答时,可从公民利用网络参与决策、进行监督,以及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原则等方面来考虑。

答案:

通过网络参与公共决策的讨论,提出个人的意见、建议;利用网络参与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促进依法治国;利用网络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抵制网上违法现象。

二单元为人民服务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国务院作出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政策的依据。

(10分)

①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1分)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2分)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2分)因此,政府是从为人民谋利益出发作出决定的。

②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3分)

③政府依法行政。

(2分)

2、材料一:

近年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我国价格上涨压力持续加大,特别是一些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粮油、蔬菜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较快,譬如绿豆、大蒜、生姜的价格曾一路飙升,直逼肉价。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4%。

物价上涨,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

材料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11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价格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

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抑制价格上涨势头,切实保障群众生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1月21日,国务院就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等出台16项措施来稳定物价。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我国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抑制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势头的必要性。

(10分)

答:

①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就必须充分认识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抑制价格上涨势头,切实保障群众生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5分)②我国政府担负着组织经济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国务院就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健全价格监管法规等出台16项措施来稳定物价,是政府认真履行上述职能的具体体现。

(5分)

(2)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我国政府应怎样抑制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势头?

(12分)

答:

①在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在市场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同时,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抑制价格上涨势头。

(4分)②进一步落实扶持“三农”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农民从事农副业生产的积极性,增加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保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4分)③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恶性炒作事件,维护市场和价格秩序。

(4分)

3.(2010年高考广东卷)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服务型政府建设的。

解析:

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服务型政府建设的。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的知识限定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然后审读材料由广东加速欠发达地区发展促进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对接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原则;由政府运用财政手段调控产业转移,对接政府的经济职能;由政府组织农民技能培训,对接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答案:

(1)广东加速欠发达地区发展,促进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体现出政府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2)政府在履行职能中体现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政府运用财政手段调控产业转移,履行了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政府组织农民技能培训,履行了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4.(2009年高考福建卷)请从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和作用的角度,对“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的观点加以评析。

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作出必要的判断的能力。

回答本题要对政府的职能和作用的界定有明确的把握,根据政府职能和作用的界定来分析。

答案: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必须履行其承担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必须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对人民的社会生活进行管理。

因此,政府应有所为。

我国政府不能包办一切,因此,政府应有所不为。

5.(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为什么必须对相关政府官员进行行政问责?

结合煤矿安全生产提出建设责任政府的建议。

解析:

本题以近年来我国矿难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考生对行政问责的原因以及如何打造责任政府等知识点的理解。

回答本题的第一小问时,需要从政府的职能、宗旨、对人民负责原则以及实行行政问责的意义等方面来组织答案。

回答第二小问时,要抓住题眼“结合煤矿安全生产”提出建设责任政府的建议,应从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政府职责、强化政府的监管职能、强化对政府部门的监督考评、严格行政问责等角度来分析。

答案:

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负有维护煤矿安全生产的职责;实施行政问责,有利于纠正各种不负责任的现象,提高责任意识。

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相关规章制度;明确政府职责,强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强化对政府部门的监督考评,严格行政问责。

6.(2009年高考江苏卷)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的?

解析:

本题考查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求写出教材中关于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三条基本要求,并以此为根据在材料中寻找相关内容。

在组织答案时,必须按材料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答案。

答案:

(1)高度重视防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等,切实做好防控工作,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并下发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7.(2008年高考北京卷)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我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

“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运用政治常识,说明“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理由。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必须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因此,权力必须在阳光下运行。

是由国家的性质和政府的性质决定的

只有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才能依照法律赋予的权限,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依法行政。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2010年高考重庆卷)在过去150年间,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排放了全球70%以上的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正在造成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一系列后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目前,英、德、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也于200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并通过检查节约能源法和清洁生产法的实施情况,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如期实现。

结合材料,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为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行使了哪两项职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行使了立法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检查节约能法和清洁生产的实施情况,行使了监督权。

2.(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

1993年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1997年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科技进步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2003年

100名人大代表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修改科技进步法的议案

2004年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修订科技进步法列入人大立法规划项目,并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2006年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收到1000多件议案,其中33.1%的议案涉及科技进步法修改、科技成果转换、促进自主创新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等

2007年

修订后的科技进步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获得通过

2010年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行执法检查

结合材料,说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中行使的职权及其作用。

答.全国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使科技进步法的修订更好地反映人民的意愿,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制定并完善科技进步法,为我国科技进步提供了法律保障。

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科技进步法的执法检查,行使监督权,保证了科技进步法的贯彻实施。

3.(2011年高考四川卷)(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务院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某市政府结合本地实际,为促进居民消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要求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消费需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镇化率;积极培育家庭服务、信息服务等消费新热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本市最低工资标准;加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廉租房建设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依法打击市场违法行为。

结合材料,说明该市政府是如何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

【解析】本题要求说明材料中政府的行为是如何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材料的信息,并与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一一对应。

该地政府贯彻国务院的要求,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了解群众消费需求、关注就业、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措施,体现了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打击市场违法行为,体现了依法治国原则。

【答案】

(1)该市政府按照中央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采取促进居民消费的系列措施,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2)该市政府采取的要求干部了解群众消费需求、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措施,坚持了对人民负责原则。

(3)该市政府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依法打击市场违法行为,坚持了依法治国原则。

4.(2011年高考山东卷)(节选)“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材料2:

下图是山东省“十五”末、“十一五”末、“十二五”末(发展目标)的地区生产总值构成图。

材料3: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山东省政府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为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山东省委为什么要组织调研,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

【解析】本题结合“十二五”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具体措施,从不同角度综合考查政治生活方面的知识。

围绕山东省委组织调研,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探究这样做的原因。

抓住主体“省委”思考,明确是考查政党制度的有关知识,可以从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执政方式、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角度分析,同时听取群众意见也体现了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利于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答案】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山东省委组织调研、听取建议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要求。

(2)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求听取民主党派建议。

(3)听取群众建议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利于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5.(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

1959年,西藏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

昔日的农奴和奴隶享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

西藏自治区不仅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而且享有广泛的自治权。

1965年以来,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有效地维护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权益,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

结合材料,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解析】本题有两小问。

第一小问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既要回答必然性还要回答必要性,材料的第一段体现了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第二段体现了其必要性。

材料的第三段材料从西藏人民的地位、自治区的权力、民族关系、国家等角度说明民族区域自治的作用。

【答案】根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和西藏的实际,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西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国家富强和西藏的繁荣,维护国家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