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36755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docx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

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八年级物理备课组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理。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

2、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温度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烧杯、冰块、酒精灯、碘升华装置、温度计、自来水、温水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举例说明物质有三种状态,物质的状态变化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

2、液体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说说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理解摄氏度的规定方法

4、说说温度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二、检查反馈

1、预习评价

2、存在问题

三、课堂展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相信大家对“云、雨、露、雾、霜、雪、雹”都不会陌生,当然它们各有各的特征

提问:

它们有什么本质是相同的吗?

都是“水”演变而来的

总结:

在不同的状态下,水具有不同的特征。

不光是水,一般物质都会有三种状态,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

(二)、自主、合作展示

1、物质的三态

(1)正确使用酒精灯

阅读“信息快递”中酒精灯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②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③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熄;

④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⑤用外焰加热。

(2)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特征

平时我们常会看到水在温度降低时会结成冰,而水温度升高时又会变成水蒸气,所以我们说水有三种状态,分别为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

那么水在发生状态变化时,它的形状和体积的变化有何特征呢?

分组实验:

观察水的三种状态。

(学生活动)

分组实验观察并完成课本上的表格

状态

形状(固定/不固定)

体积(固定/不固定)

学生自己总结归纳:

水处于固态时形状体积都固定;处于液态时,形状不固定,但体积固定;而处于气态时,形状体积都不固定了。

物质的三态

除了水有三种状态外,其它物质也有同样情况,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学生举列…

总结:

物质处在固态时,有一定形状和体积;液态时,有一定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气态时,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温度及测量

温度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摄氏度(℃)的规定

阅读“信息快递”中摄氏度(℃)的规定

(1)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作为一XX。

(2)将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等份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

(3)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温度计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观察温度计的实物并结合挂图、幻灯等多媒体手段,了解温度计。

常用温度计的构造:

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

温度计的测温的基本原理:

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量程(可测量出的最高温度值)和分度值(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2)温计的玻璃泡与被测量的物体充分接触。

(3)温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被测物体接触。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活动:

对照上面温度计的使用讨论图2-7谁对?

谁错?

实验:

练习使用温度计

将冰水,自来水,温水分别放在烧杯中,先估计温度,再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填表:

冰水

自来水

温水

估计温度/0C

实测温度/0C

3、“温室效应”、“热岛效应”

(1)、多媒体展示“温室效应”、“热岛效应”图片,使学生对此现象有所了解。

(2)、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并就此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学生活动)。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检测练习册

六、布置作业

1、“WWW”3、4题

2、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做实际的测量记录,通过描绘不同时刻所对应的温度的连线,了解一天中的气温的变化情况

七、教学反思

 

2.2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蒸发和沸腾通称为汽化现象,汽化时要吸热.

2、知道蒸发现象、蒸发过程吸热.

3、知道沸腾现象,能描述水沸腾前后的情景.

4、探究水沸腾的条件与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 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概括物理规律.

2、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会画水的沸腾图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学生能体会到物理实验的魅力.

2、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

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过程中,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意识到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

蒸发和沸腾

教学难点:

蒸发和沸腾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酒精、棉球、温度计、烧杯、试管、纸锅、课件、投影片、秒表、火柴、铁架台、石棉网、三芯酒精灯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什么是汽化?

汽化有几种方式?

2、什么是蒸发,举例说明自然界出现的蒸发现象。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举例说明。

4、举例说明蒸发要吸热,蒸发吸热有哪些应用?

5、在家里观察水的沸腾,观察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了解沸腾前后温度的变化。

二、检查反馈

1、预习评价

2、存在问题

三、课堂展示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演示:

将棉球蘸少许酒精在黑板上写好“大家好”三个字,请同学们观察酒精的变化.(学生观察:

黑板上的酒精变少了,有的看不见了.)

问:

减少的酒精哪里去了?

(由液态变成气体跑到空气中去了)

(二)自主合作展示

汽化:

像这种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板书)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板书)

1、蒸发什么是蒸发?

举出生活中蒸发现象。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思考:

在晒粮食时,要使粮食干的快些,怎么办?

(学生抢答:

在太阳晒下、

推开晒、在通风处粮食会干的快些.)

为什么在阳光下,通风处摊开晒,粮食干的快呢?

(学生讨论回答:

在太阳晒下粮食中的水温度高;推开晒时水的表面积大;在通风处粮食上面空气流动快些,加快蒸发,所以粮食干快些)

同学生们看这是半试管酒精要想使它蒸发快些,我们采用哪些措施?

(学生抢答:

加热、吹风、摊开等等.)

谁能总结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

要减慢液体蒸发应采取哪些措施?

通过以上研究谁能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交流总结:

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液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越快。

(2)蒸发的特点

同学们夏天温度高,水能蒸发,那么冬天温度低,水能蒸发吗?

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交流总结:

水能蒸发,蒸发的比较慢,这说明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3)、蒸发吸热

小实验:

在学生手背上涂酒精,有何感觉?

(学生体验:

手背感到冷.)

用蘸些酒精的棉花包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

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观察:

温度计示数降低.原因是:

蒸发吸热.)

放映课件:

“火洲”里的坎儿井(学生观看课件:

“火洲”里的坎儿井)

介绍坎儿井工程可以与长城媲美,它的建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通过观看,坎儿井用到了哪些知识?

(思考回答)

2、沸腾

(1)、条件

水沸腾的过程中,你们是否对水加热?

停止加热,水还沸腾吗?

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答:

水沸腾时对水加热,停止加热,水不沸腾说明了水沸腾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且继续吸热.)

条件:

水沸腾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且继续吸热.

(2)、沸点

水在一定的温度下沸腾,我们把液体沸腾时温度称做沸点.请同学们阅读几种液体的沸点表,你们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思考液体沸腾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3)蒸发和沸腾的关系

通过观察水的沸腾,知道了水沸腾时的特点,那么它与蒸发有什么不同之处?

又有哪些相同之处呢?

教师可适时点拨,让学生概括.(学生讨论、交流)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需吸热.

不同点:

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2、蒸发在任何温度都能发生,沸腾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

3、蒸发是缓慢汽化,沸腾是剧烈的汽化.

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汽在生产上有没有应用呢?

请同学们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自学,并思考回答.)

四、归纳小结

让学生说出本节授课内容,概括出知识要点.

五、课堂练习

1、夏天在室内洒一些水会觉得凉快些,这是因为水_了,并在这个过程中_.

2、水沸腾时将炉火拿开,水的沸腾现象__.要使水继续沸腾,需要__.

3、 夏天扇扇子时,空气的温度下降了吗?

人为什么感到凉快?

有同学说煮饭时,多沸腾一些时间可以提高水的温度,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六、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的形状及作用.

七、课堂反思

 

3.2液化(第二课时)

民主九年制学校余天桥

教材分析

《液化》选自苏科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修订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节内容,本节是在学习了温度计、汽化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丰富物态变化知识,同时也为后面的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做准备,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加深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和生活中相关现象的了解,同时小学自然和初中地理都进行了水蒸气遇冷结成小水珠形成降雨的液化现象,也为本节的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以让学生解释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引入,让学生经历探究液化条件及特点的过程,再通过实验得出液化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液化现象,紧密的联系了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把课本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从内容上看,本节课阐述的主要内容为液化条件及特点;在内容安排上具有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一般过程的特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充分体现了新课标STS的理念。

本节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吸引住学生的视线,也让他们不觉得神秘而产生亲近感,逐步知道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就是“液化”,以及气体温度降低足够低可以发生液化,对培养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兴趣上起着重要作用;从新课标要求来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一)知识层面

在生活经验中,对液化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小学自然和初中地理都学习了水蒸气遇冷结成小水珠形成降雨的液化现象,也为本节的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容易理解液化的概念,然而却并不具备解释物理现象的理论知识及如何组织语言解释生活中的液化现象是一大障碍,则需指导学生明确液化的条件和方法。

(二)能力层面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和生活中的经历使得学生对一些液化现象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具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出实验规律的能力,但是在物理所要求的严谨性方面仍有较大不足,需要通过后续课程继续培养,因此,这个时期是观察能力概括性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的加速期和关键期。

(三)心理层面

八年级时期的学生对物理的感性认识较强,且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想象力丰富;喜欢动手、动脑,对未知新事物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知道液化及条件;

2、通过小组竞赛形式的体验活动得出液化方法,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和多向思维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液化的两个特点:

体积减小和放热,并知道它们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液化条件及特点。

难点:

设计实验证明液化是放热的。

教法、学法

教法:

根据中学物理课程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

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下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以教师演示、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和班级师生交流为主的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加强师生间的双向活动,引导学生。

在课堂中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上的教法渗透了如下的学法:

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在由生活实际向课本内容的过渡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启发思考,使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发现问题,并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在由重点到难点的突破过程中,通过练习探索,分组讨论,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交流等探究方法,进而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1]实验仪器:

电热水壶、自制液化放热演示仪、酒精灯、镊子、注射器、烧杯、铁片等。

[2]多媒体:

PPT、图片、视频资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举例说明什么是液化?

2、液化的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3、用液化的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二、检查反馈

1、预习评价

2、存在问题

三、课堂展示

(一)、创设情境,导入情境

火箭发射视频提问如何将大量的氢气和氧气装进火箭体积有限的燃料舱呢?

(二)、自主、合作探究

活动一:

水的沸腾实验:

用电热水壶对水加热,直至沸腾,让学生观察壶嘴处的现象。

白气是水蒸气吗?

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聚集成的。

可见,气体可以变为液体。

怎样说明白气不是水蒸气

总结物质从气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活动二:

探究液化的条件

电热水壶将水加热直至沸腾,壶嘴喷出水蒸气。

白气出现在壶嘴近端还是远端,出现在离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这说明了什么呢?

总结液化条件为,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

设疑怎样证明液化的条件呢?

演示实验铁片对着壶嘴接水蒸气,移开后可以粘住小纸片;经过酒精灯加热的铁片对着壶嘴接水蒸气,移开后不能粘住小纸片。

演示实验铁片对着壶嘴接水蒸气,移开后可以粘住小纸片;经过酒精灯加热的铁片对着壶嘴接水蒸气,移开后不能粘住小纸片。

活动三:

探究液化的方法。

体验活动给每组学生提供一针筒,里面事先封闭着乙醚气体,冰水和铁架台,让学生想出多种方法使气体液化。

归纳、总结液化常用的方法为:

冷却、压缩体积或两者兼用。

通过刚才的实验探究,我们可以得出气体在发生液化时,体积是变小的,这也是液化的第一个特点。

汽化是吸热的,那液化呢?

设疑怎样证明液化是放热的呢?

演示实验

利用自制教具,向两支装有等温、等质量的冷水中,分别通入水蒸气和沸水,并保持两只试管最后水量相同。

测量出末温,并进行比较。

追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实例运用的这

归纳利用课件讲解实验想象,从而得出液化的第二个特点:

放热。

活动四:

动手、动脑

练习

让学生解释课前提问:

为什么大量的氢气和氧气能装进火箭体积有限的燃料舱呢?

追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实例运用的这个原理?

补充液化在获得高度真空,获得低温,提纯物质,解释自然现象等方面的应用。

四、巩固练习练习册

五、回顾反思

六、当堂检测同步练习

七、布置作业

八、课后反思

 

2.3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教学重点:

1.熔化和凝固、晶体与非晶体及其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

2.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

教学难点: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区别,熔化和凝固图象。

教学用具: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大烧杯、温水、大试管、粉末萘、石蜡、温度计、搅拌器、火柴。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举例说明熔化现象,凝固现象

2、说出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3、举例说明什么是晶体和非晶体

二、检查反馈

1、预习评价

2、存在问题

三、课堂展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动画展示:

正在喷发的火山。

(让学生用以上的结论分析火山喷发的现象)

点明课题:

科学上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如冰变水。

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如水结成冰。

(二)自主合作探究

引出问题:

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

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猜想假设:

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也在不断上升的。

进行实验:

(1)四个同学为一组,教师课前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交待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能顺利进行。

每一组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探究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

(2)介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强调酒精灯和温度计的用法。

(3)每组前两人探究奈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68℃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后两人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50℃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

动画展示:

如何用图象法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分析论证:

各小组将描在坐标纸上的点连成一条曲线。

根据图象分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2、熔点和凝固点。

分析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曲线。

得出结论:

(1)一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晶体;如各种金属、冰、海波等。

另一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非晶体;如松香、沥青、玻璃等。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3)晶体凝固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归纳总结:

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逆向思维:

从冰吸热可熔化成水,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变成冰的道理,知道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让学生根据物质熔化的规律推理出物质凝固的规律:

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联系生活:

北方的冬季很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都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保护菜不被冻坏。

前沿科技:

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

把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学以致用:

请同学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中包含的科学道理。

四、巩固练习练习册

五、回顾小结

(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1.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3.晶体萘在熔化的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非晶体松香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

5.认识固体熔化曲线。

(二)、熔点和凝固点:

1.晶体:

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2.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非晶体:

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4.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5.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三)、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任何物质熔化都要吸收热量,凝固都要放出热量。

六、当堂检测

1.如图所示,为某种晶体熔化过程的图象。

由图可知,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____,熔化过程用了________min,该晶体可能是________。

2.有两个同学研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海波第5min开始熔化,第11min熔化完毕;石蜡第2min开始变软,第12min全部熔化完毕。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48

53

56

59

63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63

65

请你对以上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完成下面各题:

(1)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业布置练习册

八、课堂反思

 

2.4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

升华、凝华

教学难点:

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茶丸、挂图、烧杯、热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什么是升华和凝华?

2、举例说明升华现象和凝华现象

3、升华和凝华有哪些应用?

二、检查反馈

1、预习评价

2、存在问题

三、课堂展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

(二)、自主合作展示

1、升华和凝华

实验1:

往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盛热水的烧杯里

现象:

固态碘不见了,试管内看到有紫色的气.

说明:

固态碘受热变成气态.

实验2:

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观察

现象:

紫色的气不见了,试管壁上有黑色固态.

说明:

气态碘遇冷变成了固态.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板书)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板书)

2、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实例

[1]冬天,室外湿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但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

[2]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

[3]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升华现象.

[4]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凝华现象.

3、我们知道熔化和汽化需要吸热,凝固和液化要放热,那么升华和凝华呢?

学生可能的回答:

[1]升华需要吸热,因为做实验时我们加热了.

[2]凝华是放热,因为放入凉水中了.

总结:

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板书)

四、巩固练习练习册

五、反馈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升华和凝华两个概念.并通过实验知道了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六、当堂检测练习册

七、作业布置练习册

八、课后反思

 

2.5水循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理解物态变化的过程也

是能量转移的过程。

2、了解水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树立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自然界中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