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改革探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3304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本教育改革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本教育改革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本教育改革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生本教育改革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生本教育改革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本教育改革探讨.docx

《生本教育改革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本教育改革探讨.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本教育改革探讨.docx

生本教育改革探讨

梁河县教学模式改革生本化小结

一、生本教育的内涵

全国著名教育家、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思乐始创的生本教育,其内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将需要或能够托付给学生的教育,不加太多的修饰和框架交给学生”。

这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生本教育的原则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生本教育的内在核心是“以学生为本,以学为本,以生命为本”。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观就是关注生命,关注状态,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学”改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学”。

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追求的就是课堂教学中的生态实体——教师与学生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和谐地生长发展。

我们认为走生本教育之路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从原理上讲,生本教育理论与新课程的全人教育、建构性学习观点,与学习金字塔理论等教育理论是相通的。

新课程观要从“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转变,教学观要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评价观要从“分数中心”向“素质中心”转变;教学观要由只关注“教”向更关注学生的“学”转变,由关注“知识传授”向关注“思维发展”转变,由“无效教学”向“有效教学”转变。

学生观要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

我们只有改变以往陈旧落后“以师为本”的、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潜能的、“以生为本”的生本教育,才能培养出善于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探索、勇于创造的合格公民。

(二)从发展方向来看,“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与纲要的核心精神是吻合一致的。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高举育人为本的旗帜,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至高境界,正本清源,进一步明确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

从纲要的核心精神中,我们认识到,教育本质功能的回归,应当鲜明地体现在两个关键点上:

一是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三)从传统经验来看,真正搞教育成功的,都以学生为本,实施生本教育。

孔子充满民主精神,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苏格拉底开办了一个哲学学校;柏拉图学园也充满了民主精神;都是学生在那儿练,都是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都是民主和科学的,都是有成效的。

卢梭在《爱弥尔》中描述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体现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所反映的也是这样的理念;陶行知的《教学合一》、《学生自治》等;魏书生——不怎么管学生都是学生参与管理,分头承包事物,教语文当班主任当校长全国各地讲学等等。

其实教育很大程度上就是把根本守住,把过去对的好的东西守住。

所以我们提出要“坚守教育理念”和“生本教育改革”,推进教学模式改革生本化。

二、我们进行的生本教育尝试

(一)引入生本教育理念。

1.去年7月22日至8月6日,副局长周德旭同志参加了小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者三生教育理论和实践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到广州聆听了郭思乐、胡首双、龚雄飞等人的报告,听了几节生本课,首次接触生本。

2.州教科所组织教科中心主任杨发达和学校领导邵维波、董诗海、邵维胜到广州学习生本。

3.梁河县教育系统生本教育研修班一行42人,2012年于11月29日从梁河出发,12月7日返回梁河,期间聆听了生本教育发起人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学术报告》,晋宁小学陈武校长《生本教育实验报告》、荆志强《幸福的做老师》的报告;分学科进行生本教学交流与培训;分高中、初中、小学分别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属学校、广州市骏景小学、广州市香江中学、广州市华阳小学观摩生本教育研究课和全国中小学生本教育课堂大赛(广州赛区)赛课;各地生本教育研修班交流、观摩生本教育研究课小学语文课(广州八一实验学校史惠洁)、小学数学课(广州八一实验学校陈旭霞)并由专家进行评课和总结。

4.2012年12月10日,梁河县教育系统生本教育学习交流会在青少年活动中心5楼会议室召开,各乡(镇)中小学、县直属学校校(园)长;梁河一中、遮岛中心、曩宋中学全体班子成员;赴广州全体学习人员;教育局(含教科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等共147人参加,接受生本教育培训。

5.2013年5月25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在德宏州民族初级中学报告厅举行中学“生本教育”观摩研讨交流活动培训会,教科中心5名教研员及九保中学11名骨干教师到会接受培训。

6.2013年6月8日,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生本教育的创始人郭思乐教授率生本教育研究中心一线骨干教师一行5人亲临梁河,专题指导梁河生本教育教学工作。

(二)确定生本教育实验学校。

把梁一中高二187班(班主任:

尹丽清)、191班(杨洪斌)和高一198班(刘定能)、199班(李枝升)、206班(王艳华);曩宋中学七年级;遮岛小学全校作为实验点。

(三)各试点学校所做的工作。

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开展了生本教育尝试,组织了生本教育公开课、示范课、听课、评课活动和生本教育课赛。

各学校在按自己的思路进行着。

主要在:

课堂教学、前置作业、小组建设、小组合作交流、班级汇报等几个方面都做了一些探究,积累了一点经验,但还相当少。

三、生本家教育改革面临的几个的问题。

(一)彻底转变观念的问题。

1.学校、教师的转变。

从学校的层面来看,生本教育课堂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学校不反对;从教师自身方面来看,教师们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师本”教育模式,短时间内教学观念还很难转变过来。

即使想转变,也不知道从何做起。

何况还有一部分教师半信半疑,观望等待。

为此,建议学校利用多种方式和渠道加强教师生本教育培训,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自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积极主动学习生本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如上面提到的一些书目和网址。

2.学生学习习惯的转变

长期以来学生也习惯了被动学习,等待老师灌输,一旦老师转变课堂模式,学生就不适应了。

如何转变学生的观念呢?

一是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训;二是教师可以通过讲清道理、与学生做真心朋友、用教师的个人魅力和学科内在魅力打动学生,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创造,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会展示自己。

(二)学习小组建设的问题。

生本教育的特点之一是突出合作,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小组来进行的。

因此,小组的建设非常重要。

1.合理分组。

分组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注意小组内成员的互补,将全班分成4—6人一组,各选出一个小组长。

小组内课桌摆放最好面对面便于交流。

2.加强小组建设,培养小组长。

3.建立小组评价机制

(三)培养生本课堂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说的习惯与能力如每节课前5分钟为个人演讲时间,每个小组成员轮流。

2.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与能力及时倾听他人的发言做好笔记订正错误。

3.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与能力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

(四)发挥教师帮学作用的问题

传统教育教学中都是教师主讲,学生听讲,要让教师转变角色,从主讲的位置变为帮学,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学斟酌以下问题:

1.如何精心设计前置性作业(或学案)

2.如何营造和谐、民主、活泼的教育氛围

3.如何按照生本模式组织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设计前置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上台展示——评价激励超越

4.如何进行知识、能力拓展

5.评价及时、有针对性的探索

(五)前置作业的设计问题

如何把握设计原则:

1.简单、根本、开放

2.低入、多做、深思

3.常用能引起学生感悟的问题

(1)现实的问题,

(2)有趣的问题,(3)探索的问题,(4)辩论的问题,(5)开放的问题。

前置性作业要有可操作性和延伸性,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不同的思考。

前置性作业要有很强的目的性,教师一定要明白设计的作业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六)如何关注学科特点

1.找到不同学科的根本,开展符合学科特点的活动

2.如何从整体上进行教材整合(进度和深度)

3.如何注重课内技能训练,注重小组互助

(七)如何进行新课型的研究。

如:

1.感受课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直觉感悟作为内容呈现的基础,在感受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2.认识课主要是概念的认识、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在认识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概括能力等。

3.练习课主要是通过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并通过知识的应用形成相应的能力,在熟悉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评研课主要是通过测试反馈,学生间进行评分、点评、改错、出题等环节,理顺知识结构,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生本教育为教师们创造出更多自我发展的机会,给学生以更多创造的空间,让我们学校在生本教育实验中茁壮成长!

(八)如何防止进入生本教育的误区。

当前存在的误区:

1.顽固“坚守”传统教学模式:

老师“雄霸”课堂,与生本教育的“多学少教”原则违背;

2.“伪生本”:

抓两名学生“充”老师,老师“坐享其成”,不负责任;

3.课前没有前置作业:

与生本教育强调的“先学后教,不看不讲”原则违背,课堂缺“根”;

4.“伪交流”:

小组建设形同虚设,基本是几名尖子生包办课堂,与生本教育的“不议不讲”原则违背,课堂丢掉“魂”;

5.课后练习不“活”:

“总体完成课后巩固练习”不等于“一律”、“全部”,需要分层、精选;知识没有得到“固本”。

6.课堂缺乏创新,被动、机械接受任务,对别人的经验生搬硬套。

教学没有做到“培元”。

四、试点学校的感悟与收获

1.遮岛小学认为:

目前在生本课堂展示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突出的思考力、表现力。

小组活动井然有序,学生变得阳光、自信了,教师也俯下身子积极投入到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中,与他们一起学习,一起交流,较之师本状态下的课堂,现在的气氛显得极为融洽。

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已成常规,这是我们的最大收获。

同时,我们还高兴地发现在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以前那些不爱表现自己的同学也主动举手发言了。

学生们变得积极参与热烈讨论互相交流了,学困生也变得爱向拔尖同学提问题,爱向老师提问题,甚至因为一个学习上的问题与同学、与老师展开激烈的争论。

生本课堂上学生的变化是可喜的,也是我们实验前行的动力。

现如今我校全面将开展的“生本教育”实验,既是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重点落实,更是学校“为孩子提供一生值得回忆的小学教育”办学理念进一步深化。

实施生本教育以来,让我们感到更可喜的是较之前两个月的生本课堂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们通过自己日常教学中的努力实践和创新,不断丰富着生本课堂的内涵,也不断积累着实践经验。

2.曩宋中学觉得:

历经半个多学期地“摸爬滚打”,教师们的教学方式、学生们的学习方式以及教风、学风等都在发生着变化,师生精神面貌有明显变样。

3.梁一中感悟:

没有预设的课堂难以生成,过分预设的课堂无法再生成,没有生成的课堂难以激起生本的浪花。

“半年的生本之路,走得很辛苦,很多事情真的很想去做,但是老是觉得自己的精力有限,时间不够用,知识不够用。

现在对´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感受太深了,没有可以照搬的模式,没有可以借鉴的标准答案,只有依靠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

当然,这半年来也是幸福的,这些幸福来自学生们的悄然改变,他们身上的自律、自信,他们开始有思考、有表达、有想法,虽然这些变化还很微小,却推动着我在生本上一路前行。

五、下步打算

基本思路:

按照“专家引领、典型引路、科研支撑,氛围推动、骨干先行”的基本思路,我们逐步实施了生本教学特色建设。

1.专家引领——认同生本教学理念。

实施生本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师的观念问题。

邀请郭思乐等为全体教师和骨干教师作生本教学的专题讲座和指导,邀请广东生本实验学校校长和优秀教师作实施“生本管理”、“生本课堂”的经验交流,多次组织教师举行生本教学专题沙龙,选派实验教师赴广州参加全国生本教育研习班学习。

在专家的引导下,教师逐步认识到“师本”与“生本”的本质区别,生本教学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

2.典型引路——树立生本教学典型。

荆志强老师是被郭思乐极力推崇的生本教学典型,在生本教育熏陶下,他所教的学生“进步快、能力强、素质高”,并且得到了许多同行、专家的认可。

因此,用好身边的典型是推进学校生本教学的最好办法。

多组织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观摩生本课堂教学,树立典型如梁中余丽蓉、寸待忠,曩宋邵维胜、杨祖芳,遮小曹成艾、尹丽梅等等;利用典型在教师业务学习时间给教师现身说法,大力推广他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班级管理模式。

在典型的影响之下,一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积极主动地走进了生本教学的实践行列。

3.科研支撑——建构生本教学模式。

为了推进生本教学,学校找准存在问题,以课题或者教研活动的形式定期研究,定时解决,把生本教育改革逐步向纵深推进。

各个备课组在学模、炼模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具有学科共性的生本教学模式:

在教学组织上,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在生动的实践中,更多的教师对生本教学从半信半疑、将信将疑逐步走向观念上的坚信不移、行动上的坚定不移。

4.氛围推动——培植生本教学特色。

利用高效课堂、名师工作室、学校特色建设等营造氛围。

  5.骨干先行——丰厚生本教学底蕴。

为了丰厚生本教学底蕴,促进生本教学逐步走向成熟。

各学校必须在实验班培养出一批骨干来,把试验教师纳入骨干教师培训、培养对象。

使骨干教师的生本课堂使“以生为本”的理念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在课堂中,学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问题的解决中;在课堂中,我们看到了学生的鲜活、灵动、自信,也看到了教师的智慧与教育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