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3591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41 大小:26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1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 :

 四(3)班共有学生53人,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

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2、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2、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必要的计算技能,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发现一些运算规律;联系数的已有知识认识整数间的一些关系和整数的一些特征;结合解决实践问题,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联系现实情境,经历观察、操作和探索相关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的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通过实例,初步形成容量大小的观念,了解容量的意义和计量单位。

(3)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达数据的方法,并能按照统计图里的数据变化分析相应的统计结果;经历从具体问题的需要出发选择统计图的活动,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统计图。

3、数学思考方面:

(1)在联系已有知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充分开展猜想、讨论、解释、交流等活动,发展推理能力。

(2)在观察、探究整数之间的一些关系和一些特征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3)能对现实生活的有关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规律和概括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和符号感。

(4)在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特征和对图形进行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5)经历把现实问题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形式描述数据,以及对数据作出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建立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结论、发展数学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开展观察、猜想、实验、类比、归纳等活动,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对结论作出合理的、有说服力的说明与解释。

4、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提取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问题的结果,并进行解释和说明。

(2)能应用相关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解决比较简单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

(3)能用量杯或自制的量具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

(4)能选择恰当长度的小棒搭三角形,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能根据三角形的两个已知角求第三个角的度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或底角)求一个底角(或顶角)的度数。

(5)能判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能从生活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实例,能利用方格纸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6)能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到指定位置,能灵活运用对称、平移、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能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说明所得的结论。

(8)能从生活中主动收集数据信息,能读懂有关媒体中的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能设计简单统计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应的数据。

(9)学会并具有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展主体意识。

5、情感与态度方面: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主动探索并发现数学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内容,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里的一些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与作用。

(3)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初步体验探索问题的科学方法,并初步形成科学地探索问题的意识与态度。

(4)能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的体验;能与他人合作交流,热心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有质疑和反思的意识;发现错误能主动改正。

(5)主动、认真地阅读一些数学知识背景资料,感受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本册教材重、难点  

重点:

解决问题的策略。

  

难点: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认识。

  四、教学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  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  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  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5、  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五、教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单元教学要求

教学措施

(一)《乘法》

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

6+机动1

1.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笔算和口算方法

2.注意通过比较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体验乘法的一些计算规律,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体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让学生尝试计算

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

(二)《升和毫升》

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5+机动1

1、结合实例在具体比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了解“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在具体操作中认识升和毫升间的进率

2.联系现实生活和加强操作,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

3.重视估计容量多少,发展空间观念

实践活动突出实践性,注意综合性

联系现实生活和加强操作

(三)《三角形》

5+机动1

1.联系现实情景和实际操作认识三角形及其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

3.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探索、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

4.亲身感知并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性

5.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具体感受所学图形,积累对其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的感性认识,可以发展空间观念。

(四)《混合运算》

教学整数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6+机动1

1.联系现实的问题情境和已有认识学习运算顺序

2.适当安排比较,引导学生切实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举一反三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机动1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相应的图形及各部分名称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重视实践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重视实践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六)《找规律》

通过观察、实践、思考找出事物里的一些数学规律,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考

2+机动1

1。

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找搭配现象中的规律

2。

引导学生通过直观表示找简单排列、组合问题中的规律

了解找规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

(七)《运算律》

教学乘法分配律及相应的简便运算

5+机动1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

2.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一些计算的简便算法

3.安排有效练习提高学生合理计算的能力

4.以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落实知识的综合应用

恰当的练习

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八)《对称、平移和旋转》

4+机动1

1.用折纸的方法认识和确定对称轴,学习画对称轴

2.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学会平移简单图形的方法

3.联系现实情景体验旋转和学会把方格纸上图形旋转90°

4.灵活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让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

(九)《倍数和因数》

认识倍数和因数,2、5、3的倍数的特征,素数和合数。

7+机动1

1、通过操作并依据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2、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

3、采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4.通过学生的活动和思考,认识素数和合数

通过自己的活动发展数学思考

通过综合性练习加深学生的认识和激发学生兴趣

(十)《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4+机动1

1.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积、商变化规律的过程

2.逐步提高学习要求,发展学生学习水平

3.注意应用规律,加深有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联系实际问题的背景理解

(十一)《解决问题的策略》

3+机动1

1.让学生用画图的策略探索解决图形实际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用画图的策略探索解决一般实际问题的方法

3。

在应用策略中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

感受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

(十二)《统计》

教学折线统计图

5+机动1

1.选择适当题材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

2.联系问题的需要和统计图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3.在实践与综合应用中重视发展学生统计观念和统计能力

让学生联系具体问题

(十三)《用字母表示数》

4+机动2

1.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字母表示数

2.突出数学化过程,发展符号感

3.注意字母式子的简单运算

联系实际数量关系理解字母表示的数的实际含义

(十四)整理与复习

5+机动3

 

新课标第一网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页的内容及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概括、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算理。

教学资料:

例题插图、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问:

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的乘法有哪些?

(表内乘法、一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二、探究互动

1、出示主题图。

学生自由读题。

指名回答:

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口答算式:

144×15或15×144(师板书)

2、“144×15”与我们以前所学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3、“144×15”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请你用以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在自己的本子上试一试。

教师巡回指导。

4、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

5、全班交流。

师总结:

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三位数的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自己本子上。

集体订正。

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应该注意些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小黑板出示。

判断计算是否正确,并把不对的地方改正过来。

检验交流。

3、“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完成表格。

苹果

橘子

橙子

售出数量(箱)

113

106

243

204

单价(元)

24

42

17

35

总价(元)

交流:

你是怎样完成这张表格的?

四、总结质疑。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计算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五、课后作业

完成第2页“想想做做”第3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的“想想做做”第5~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料:

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学会了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口算,交流答案。

指名几人说说口算的方法。

2、“想想做做”第6题第1、2两列。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成两组,在自己本子上练习。

集体订正。

强调计算的方法和注意点。

3、“想想做做”第7题。

(1)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2)要求什么?

应该知道什么?

(3)学生先自练,再指名交流。

4、“想想做做”第8题。

读题,理解题意。

这题要求什么?

已经知道了什么条件?

应该怎么求?

(注意:

这题的数据相当的多,学生在理解题意上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做适当的引导。

5“想想做做”第9题。

学生自己读题,独立完成。

交流方法。

①5300-115×45=5300-5175=125(个)

答:

她45分不能把这份稿件打完。

②5300÷45=117(个)……35(个)

答:

她45分不能把这份稿件打完。

6、教学思考题。

(1)学生尝试填数。

(2)针对学生出现困难的地方作出指导。

(3)交流结果,当然答案不一定都是唯一的。

三、课后延伸

完成第2页“想想做做”第6题的第3列,

和第3页“想想做做”第10题。

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方法,会进行准确的估算;

3、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习惯和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资源:

投影、计算器、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

生活中的事情很多时候都不需要精确计算,你们能举出一些相关的例子吗?

(生答)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该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呢?

(估算)

揭题:

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板书)

二、自主探究

1、师:

同学小芳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仔细读一读(出示挂图)。

2、提问:

要求“这幢楼一年的保洁费用大约是多少元”,该怎样列式?

(列出算式:

48×112=?

3、独立思考,估算出结果。

4、小组交流:

你是怎样估算的?

结果是多少?

5、班内交流:

怎样估算?

结果是多少?

方法一:

48×100=4800,费用要比4800多一些;

方法二:

50×110=5500,估计费用在5500元左右

┅┅

6、用计算器算一算,看看估算的是否接近这个结果。

7、比较:

比较以上两个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

都必须先求出乘数的近似数;

不同点:

一个是先求出两个乘数的近似数,另一个只需先求出一个乘数的近似数。

8、引导学生小结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方法。

三、巩固反思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独立算一算,然后比一比这三组题目,说说:

发现了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第一列)

(1)先让学生独立进行估算,再用竖式算一算;

(2)提问:

你是怎样进行估算的?

估算结果和竖式计算结果接近吗?

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吗?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进行估算,再用线连一连;

(2)集体核对。

四、应用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再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讨论交流:

你是怎样想的?

3、组织学生小结估算的作用:

估算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学习中的一些问题,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五、总结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回忆一下:

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方法是怎样的?

六、布置课堂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第6题和第7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

每户一年的保洁费用是48元,这幢楼有112户,一年的保洁费用大约是多少元

48×112=?

(元)

方法一:

48×100=4800,比4800元多一些。

方法二:

50×110=5500,是5500元左右。

 

练习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几百乘几十、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的口算方法,以及接近整百或整十数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地笔算、口算和估算。

2.使学生能运用口算和估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应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3.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资源:

小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口算下面各题。

200×7013×30060×900100×50

40×20040×80010×4603×120

32×30210×425×10020×500

1.学生独立计算,把答案写在书上。

2.交流反馈,让学生结合口算过程说说是怎样想的。

3.引导学生总结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的方法。

二、先用竖式计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260×1438×262450×80

67×189308×7056×230

1.学生独立笔算,并用计算器验算。

2.让学生交流笔算方法,明确笔算的基本程序以及计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提醒学生注意乘数末尾有0和乘数中间有0时的计算特点。

三、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

243×18131×34205×48

1.先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独立计算。

2.交流估算的方法。

四、做练习一的第4题。

1.学生独立理解题意。

2.让学生说说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交流反馈,说说是怎样想的。

五、做练习一的第5题。

1.让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决问题。

2.组织交流:

你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六、做练习一的第6题。

1.让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决问题。

2.组织学生交流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思考过程。

3.比较这两个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注意引导学生体验乘法计算的一些规律,为学生自主优化算法提供有效的启发。

3.使学生能运用口算和估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应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4.使学生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资源:

小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完成练习一的第7题。

1.让学生先计算。

2.比较:

同桌交流每组中两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3.全班交流。

二、你都能算对吗?

  36×250125×64199×50

97×21400×7970×604

1.让学生先独立计算。

2.交流算法:

启发学生对有些题目会进行简便计算。

三、完成练习一的第9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问:

“一套单人课桌椅”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解答。

4.组织交流。

四、完成练习一的第10题。

1.先指导学生看表,从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有什么发现?

2.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学生独立解答问题。

4.交流算法:

分别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联系这两个问题,你想到了什么?

五、完成思考题。

六、指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七、全课总结。

1.谈谈这堂课你有些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2.订正以上有错的题目。

 

容量和升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并通过具体的演示、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升的容量观念。

2、能比较容器容量的大小,会根据自己的认识描述对1升的理解,并能通过观察、比较容器的容量是否大于1升。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认识容量及容量单位升。

2、能联系生活实际准确判断容器里的容量是否大于1升。

教学资源:

杯子、实验杯等各种容量的容器若干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游戏:

同学们,老师知道平时你们都比较喜欢喝可乐?

今天我们来场喝可乐比赛,看看谁喝可乐的速度最快,好吗?

(出示一大一小两杯可乐)指名两位学生参加比赛。

二、师生探究

1、比赛结束后提问:

你觉得比赛公平吗?

为什么?

2、认识容量:

不错,杯子有大有小,大杯子里装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小杯子里装的水少,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

(板书:

容量)

3、体会容量的大小:

那么,你现在知道为什么这位同学刚才比赛会输了吗?

(引导学生说出大杯子的容量大,所以用的时间长。

4、出示大小两个冷水壶,让学生比较,哪一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

你除了用眼睛判断以外,还有什么别的方法?

(让学生讨论并上台演示)

5、及时巩固。

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看书,并指名学生上台照着操作一遍,然后再说说三个杯子容量的大小。

想想做做第2题:

也让学生先看书,再指名学生上台照着操作一遍,然后再说说三个杯子容量的大小。

6、引出容量单位:

指着其中的一个冷水壶提问:

刚才通过验证,同学们已经知道这只冷水壶的容量大,(指着大的冷水壶)那你知道这只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

如果我问你你的身高、体重是多少,你会回答吗?

当学生无法回答时,教师及时说明:

和身高、体重一样,为了准确测量或容量的多少,我们必须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板书:

单位)

7、认识升

计量水、饮料、油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

(板书:

升)同学们带来的这些容器里所装的水、饮料、油等液体各有多少升,和组内的同学互相说说,然后集体交流。

(说明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三、活动尝试

1、建立1升的概念。

提问:

1升究竟有多少?

让我们一起动来做一做。

2、先让学生认识量杯和量杯上的刻度所表示的含义。

3、出示棱长10厘米的盒子,让学生测量一下它的棱长,然后装满水,再倒入量杯看一看。

提问:

你现在能说一说1升究竟有多少了吗?

(使学生明确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的容量正好是1升。

4、及时巩固。

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打开书,分别说说下面的容器里可以装多少水,再在全班交流。

(说明燃器热水器的10L是指的每分钟的流水量是10L。

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自己估计,然后在全班交流。

(可以出示沙锅、水壶让学生用量杯试一试是否比1升大。

四、应用质疑

1、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

有什么疑问?

2、生活中还有哪些容器的容量是用升做单位的。

3、回家后找一找家里的一些容器,看看它们的容量大约有多少。

新课标第一网

升的认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1升的实际大小,并初步体会1/4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