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全部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3374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6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全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全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全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全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全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全部教案.docx

《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全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全部教案.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全部教案.docx

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全部教案

 

世界历史

 

第二册教案

 

世界近代史部分(续)

第1课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第2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第3课第二国际的建立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第4课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第5课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第6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7课近代后期的文化

世界现代史部分

第8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9课1918~1923年的革命运动

第10课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13课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第14课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

——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

第1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18课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第19课美国的霸权政策

第20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第21课第三世界的兴起………………………

第22课世界时局的新变化……………………·

第23课现代文化……………………………

 

世界历史第二册

第1课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

第一国际的成立及其历史作用。

3月18日革命。

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革命措施。

保卫公社的战斗。

巴黎公社的意义。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马克思创立的第一国际,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巴黎公社是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巴黎公社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首创精神和彻底革命精神。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从而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重点:

第一国际的成立及其历史作用。

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革命措施。

本课难点:

巴黎公社的性质。

教学要点

一、第一国际

1.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

2.第一国际的成立及其历史作用

二、巴黎公社

1.1871年3月18日革命

2.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革命措施

3.保卫公社的战斗

4.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本课要点

直要人物

马克思恩格斯

直要词语

第一国际巴黎公社

附一本课思考题答案提示

1.第一国际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起了哪些作用?

答:

第一国际一成立,就成为各国工人阶级斗争的领导中心。

它推动了各国工人运动的

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群众中广泛传播。

2.为什么说,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答:

可以从两方面来说明:

(1)巴黎公社是用革命暴力(3月18日革命)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创举。

(2)巴黎公社是一个新型的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可通过当选的公社委员、公社的各项革命措施等来加以分析)。

附二本课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

D

二、填空1864,国际工人协会

三、列举:

①3月18日革命;②公社的选举;

③巴黎公社的成立;④“五月流血周”。

 

第2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19世纪晚期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及其作用,主要有:

新能源(电力、石油)的发展和利用;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内燃机、汽车、飞机)的创制;信息传递工具(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

美、荚、法、德、俄、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原因。

垄断组织的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及时应用到工业方面,生产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2.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发展,又导致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3.垄断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在教师帮助下,学生思考“19世纪晚期科学技术新发展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从而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垄断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从而提高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

3.在教师指导下,提高学生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

本课重点: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本课难点:

垄断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教学要点

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电力和石油

2.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内燃机、汽车、飞机

3.新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

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通讯设备

4.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1.美国、德国分别跃居世界第一、第二位

2.英国、法国相对落后

3.日本开始崛起,俄国有所发展

三、欧美的垄断组织

1.垄断组织的形成

2.垄断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本课要点

重要词语

垄断组织

附一本课思考题答案提示

1.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有哪些新发展?

谈谈这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答:

科学技术新发展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电力和石油作为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内燃机和汽车、飞机等新机器和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创制;电报、电话、无线电等新信息传递工具

的发明。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包括:

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生产效率,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加速了信息交流,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广泛的途径。

2.结合阅读小字,谈谈为什么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德国的经济发展会赶上和超过英国、法国。

答:

美国和德国在电力发展方面领先一步,除直接采用新技术、设备之外,还因为美国:

①内战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②资源丰富;③大量欧亚移民提供了技术和劳动力;④吸收大量欧洲“剩余”资本。

德国则由于:

①实现了统一;②从法国得到大量战争赔款;③通过普法战争夺得的阿尔萨斯、洛林的矿藏资源丰富。

 

附二本课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

B

二、填空:

1.新能源,新交通工具,信息。

2.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美国。

三、名词解释:

垄断资本家通过兼并或联合的方式,组成垄断组织,以控制某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和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垄断组织的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等。

第3课第二国际的建立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第二国际建立的前提。

1889年的巴黎大会。

修正主义的产生基础及其泛滥。

列宁主义的诞生。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军备竞赛和战争危机。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恩格斯领导创建了第二国际,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2.修正主义对国际工人运动的严重危害。

3.布尔什维主义的形成,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4.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形成了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它们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战争危机日益迫近。

三、要求学生培养的能力:

1.通过教师指导阅读课文小字,找出修正主义产生的根源,从而培养理解分析能力。

2.帮助学生思考“说一说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是怎样形成的?

”从而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本课重点:

第二国际的建立。

修正主义的泛滥。

列宁主义的诞生。

本课难点:

修正主义产生的基础。

列宁主义。

教学要点

一、第二国际的建立

1.建立第二国际的前提

2.1889年的巴黎大会

二、修正主义的泛滥

1.修正主义产生的基础

2.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

三、列宁主义的诞生

1.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代表大会的召开

2.布尔什维主义的形成,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四、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加剧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军备竞赛和战争危机

本课要点

在要人物

列宁

直要词语

第二国际布尔什维克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附一本课思考题答案提示

1.第二国际是在什么情况下建立的?

第二国际在1889年巴黎大会上通过了哪些决议?

答:

第二国际建立的条件有:

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国际工人运动重新高涨;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关怀和教育下,欧美各国工人运动中的优秀分子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先后建立了社会主义政党和组织;在恩格斯的帮助下,建立了新的国际。

第二国际]889年巴黎大会通过了关于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问题的决议,还通过了每年5月l日举行劳动者示威游行的决议等。

2.说一说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是怎样形成的?

结合上面的表,说明为什么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以后,世界战争一触即发?

答:

由于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经济发展快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的斗争日益剧烈,而导致两大敌对的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20世纪初,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展开了疯狂的扩军备战活动,大搞军备竞赛,使国际关系极度紧张,危机频发,一场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附二本课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

A

二、填空:

1889,每年5月1日举行劳动者示威游行。

三、解释名词:

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代表大会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时,拥护列宁的人占了多数,被称为“多数派”,即布尔什维克。

第4课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

度1857—1859年反英民族起义。

印度1905-1908年反英民族运动的新高涨。

伊朗沦为半殖民地。

伊朗资产阶级革命及其结果。

土耳其沦为半殖民地。

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及其结果。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通过占西女王的业绩,激发学生学习民族英雄勇赴国难,保卫家乡,同民族敌人拚死搏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印度民族运动的新高涨”,使学生认识“新”字的含义,主要是:

(1)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2)有本国资产阶级参加或领导,如国大党左翼提拉克起了积极作用。

但民族资产阶级较弱,斗争不够彻底。

(3)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群众是主力军,孟买的政治总罢工是其中的典型事件。

在土耳其和伊朗的资产阶级革命中也有类似之处。

3.理解伊朗和土耳其的君主立宪政体在当时的进步性和局性。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以课前提示“亚洲人民是怎样觉醒的?

”做本课小结,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

本课重点: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亚洲侵略的深化。

印度民族起义和运动的新高涨。

本课难点:

亚洲人民的觉醒。

教学要点

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亚洲侵略的深化

1.列强的魔掌伸向亚洲

2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和掠夺

H、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年)

1.密拉特士兵发动起义

2.起义的第一个中心城市德里

3.民族女英雄占西女王

三、印度民族运动的新高涨

1.英帝国主义视印度为“生命线”

2.印度各阶层的不满

3.新的反英运动(1905—1908年)

四、伊朗资产阶级革命

1.伊朗沦为半殖民地

2.1905-1911年的革命运动

五、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1.土耳其沦为半殖民地

2.1908—1909年的起义

3.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附一本课思考题答案提示

1.(寇松有关印度与英国关系的看法)

答:

英国本土狭小,但拥有广大的殖民地。

印度土地辽阔,物产丰富,因此英国把印度作为重要的掠夺对象。

英国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仰赖印度。

寇权根据这种情况而作此语。

2.(列宁关于《亚洲的觉醒》的论述)

答:

(可以结合亚洲国家的革命形势加以说明。

附二本课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B.C.D,F,G(根据地图,利比亚由意大利占领,占领时间在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后。

大字部分只提到英、法、俄、奥四国。

学生答出四国即可。

答五国更全面。

B、D

二、填空:

20,印度,提拉克,1908,孟买

三、举出19世纪50到60年代以下各国发生的正义斗争或推动社会前进的事件。

答。

中国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日本明治维新,印度1857—1859年民族起义,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

 

第5课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简况。

苏丹马赫迪起义及其意义。

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帝国主义压榨下的拉丁美洲。

美国控制古巴。

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及其成就。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通过本课人民革命斗争中的杰出人物,对学生进行民族意识的教育。

他们民族意识的突出表现是:

热爱祖国,不畏强暴,为争取或捍卫民族独立而战,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他们的事迹说明:

民族意识是创造业绩、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之一。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思考题,让学生综合有关史实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要点

一、非洲被瓜分

二、苏丹马赫迪起义

1.英国对苏丹的侵略和掠夺

2马赫迪大起义

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的胜利

1.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

2.孟尼利克领导抗意斗争的胜利

四、帝国主义压榨下的拉丁美洲

1.英、美、法控制拉美各国的经济命脉

2.美国一贯谋求称霸拉丁美洲

五、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1.迪亚斯的独裁统治

2.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和成就

本课重点:

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本课难点:

帝国主义的本质

本课要点

在采人物

穆罕默德·艾哈迈德

区要词语

马赫迪大起义

附一本课思考题答案提示

答:

(可结合课文内容和练习三,从帝国主义对外扩张,霸占土地,奴役殖民地人民,掠夺殖民地财富等内容说明帝国主义的本质。

附二本课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

E,F。

二、填空:

马赫迪大起义,意大利,古巴、波多黎各、关岛、菲律宾。

三、列强施行多种残暴手段侵略亚、非、拉美,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1.掌握统治大权:

例如英国对印度

2.控制经济命脉:

普遍如此,尤以列强对印度和拉丁美洲最为突出

3.割占土地:

例如英、俄对中国和土耳其

4.划分势力范围:

例如列强对中国和伊朗

5索取赔款:

例如列强对中国

6.扼杀民族文化:

例如英国对印度

(具体事实从略)

 

第6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欧洲三条战线。

西线三大战役:

马思河会战、凡

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俄国革命和退出大战。

美国的参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认识: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相互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2.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但给交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

这场世界大战是~场罪恶的战争。

3.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把交战国人民的革命运动推向高潮,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

2从战争引起各国人民的革命,各国人民革命又加速战争结束的过程分析,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本课重点:

萨拉热窝事件和西线三大战役。

本课难点:

大战的性质和战争与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要点

I

一、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1.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

2.德、奥挑起大战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几次重大战役

1.欧洲的三条战线

2.马思河会战

3.1914-1915年东线的战斗

4.凡尔受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三、1917年的几件大事

1.交战国面临的严重危机

2.俄国革命和退出大战

3.美国参战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奥匈帝国瓦解和德国投降

2.大战给交战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一、检查学生出勤情况,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复习提问:

同学们,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欧洲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是什么?

各自包括哪些国家?

各自的核心国家又是哪些?

(展示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空白图,引导学生根据图作答,并一一在图上显示。

)两大集团形成根本原因是什么?

争夺方式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三、导入新课。

20世纪初,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瓜分世界的斗争,导致国际关系极度紧张,终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六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推出板书:

第六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配以枪炮声)一起来看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本课教学目标。

四、讲授新知识。

(一)萨那热窝事件—大战的导火线

在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的明争暗斗中,巴尔干半岛是争夺的焦点。

请同学们结合老师展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阅读教材35页小字至36页第二段小字内容,边看边思考:

20世纪的巴尔干半岛是不是已成为火药库?

(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的确,到1914年时,巴尔干半岛已是战云密布。

但恰恰就在这个敏感时候,奥匈帝国的王储即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却挑衅似的来到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视察军事演习,并访问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

(再次展示《巴尔干半岛形势图》,指图标注)6月底的一天,斐迪南大公夫妇的车队耀武扬威地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一个塞尔维亚青年突然冲上前去,勇敢地投出了炸弹。

(播放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的资料片)两声清脆的枪响,结束了斐迪南大公夫妇的性命,这就是引发第一次世界爆发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板书:

一、萨拉热窝事件---大战的导火线)

事件发生以后,德、奥决定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

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德、俄、法、英也很快卷入战争。

交战一方是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另一方是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国。

意大利望风使舵,为了自身的利益,后来参加到协约国一方。

战争全面爆发。

(展示战争开始时间和交战双方及主要国家,依次推出时间和交战双方及国家,再推出世界地图,一一找出这些国家的位置,结束后约用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记忆、再次按空白表格巩固)

(二)几次重大战役

1、三条战线(板书)

战争开始以后,欧洲形成了西、东、南三条战线。

(板书)(展示三线及地理范围、交战方,并在世界地图上一一对应。

)其中,西线和东线对这次战争起了决定作用。

2、马恩河战役

不难看出,德国面临两线作战的境地。

同学们想一想:

德国将采取什么战术?

(学生回答)正如大家所料,德国想迅速结束西线战事,企图四至六个星期打败法国,以便腾出手对付俄国。

因此,1914年战争的重点在西线。

1914年8月德国攻入法国,直逼巴黎。

(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形势图》,指图)9月,在巴黎东北部的马恩河附近(指图),英法军队同德军在此同德军展开大会战,(多媒体播放马恩河战役资料片,教师结合讲解战争的残酷性)大家已经看到了,马恩河战役(板书)完全出乎德国人意料,到年底,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德国原先制订的速战速决计划宣告破产,形势对它相当不利。

在东线,俄军为牵制德军对西线盟国的进攻,于1914年8月攻入东普鲁士。

(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东线形势图》,指图)德国只得从西线抽兵到东线,同时在东西线作战。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9页第一段小字内容)

3、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战争很快到了1916年,双方都认为这一年是关键的一年,都想给对方以致命一击,赢得战争。

因此,战争更加激烈、更加残酷。

这一年。

西双方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战役,这就是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形势图》,指图,板书),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看下这两次惨烈战役的资料片,看的时候用心要留心战役的时间、作战双方,方注意三大战役是否发生同一战线(播放相关资料片,结合战争的损失讲解战争的罪恶性,结束后学生回答)总之,尽管双方都投入了巨大兵力,仍却没能置对方于死地。

1916年重点在西线的战事又陷入了僵持中。

(三)1917年的几件大事

1916年冬季不知不觉来临了。

这个冬天欧洲人感觉特别冷。

战争进行了两年多,仍然不见分晓,双方都深深地陷入了战争的泥潭,无力自拔,元气大伤,继续厮杀下去,已是力不从心。

(播放欧洲1916年前线和后方的严重困难情况资料片)很快,1917年的几件大事把战争引向了结束。

请大家阅读教材39页第二段至40页第一段大字,把最终引发战争结束的大事归纳出来(学生阅读归纳,教师总结)

同学们归纳得不错,让我们进一步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结合教科书39页下面的图,想一想,美国参战的原因和作用是什么?

2、从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引导学生分析回答,尤其在第二问上要得出结论:

战争引起革命。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交战各国都发生了革命运动。

1918年11月,德国基尔港水兵发动了起义,德皇外逃,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战争发动者终于落得了可耻的下场。

(展示福煦车厢,略微讲解,后引导学生归纳出革命制止战争的道理)

最后,让我们读读教材40页第二段到本课结束的文字和图、表,结合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美国的损失情况的资料片,归纳并总结出这次战争的影响和性质。

(播放资料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四、小结:

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共同归纳)

五、作业:

课后13题

本课要点

重要词语

萨拉热窝事件马恩河战役

附一本课思考题答案

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什么性质的战争?

哪些事件加速了大战的结束?

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性的战争。

俄国十月革命、各交战国的革命运动和美国的参战,加速了大战的结束。

附二本课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

C

二、填空:

萨拉热窝事件,斐迪南大公,西、东、南,西线和东线。

三、列举:

德国、奥匈帝国;俄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美国、中国。

第7课近代后期的文化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伦琴发现X射线。

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锡。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名著:

哈代著《德伯家的首丝》;易卜生著《玩偶之家》;马

克·吐温著《哈克贝里·费思历险记》》;列夫·托尔斯泰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泰戈尔著《戈拉》。

印象画派及其代表:

莫奈、塞尚、凡·高。

民族乐派的著名音乐家:

德沃夏克、格林卡、柴可夫斯基。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科学技术有了新的巨大突破。

放射现象和放射性物质的发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自然科学史上划时代的成就。

2.在近代后期的西方文学中,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占主导地位,出现了一系列现实主义的文学名著。

3.19世纪后期,印象画派和民族乐派的兴起,是绘画和盲乐的新发展。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在教师帮助下,学生思考“为什么列夫·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文学名著、绘画、音乐等有关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本课重点点:

划时代对科学技术成就批反映社会班葵叶文学。

本课难点:

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教学要点

一、划时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1.放射现象和放射性物质的发现

(l)伦琴发现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