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二中文化策划理念部分李敏 0518.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3319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溪二中文化策划理念部分李敏 05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金溪二中文化策划理念部分李敏 05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金溪二中文化策划理念部分李敏 05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金溪二中文化策划理念部分李敏 051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金溪二中文化策划理念部分李敏 051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溪二中文化策划理念部分李敏 0518.docx

《金溪二中文化策划理念部分李敏 05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溪二中文化策划理念部分李敏 0518.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溪二中文化策划理念部分李敏 0518.docx

金溪二中文化策划理念部分李敏0518

 

心宇教育

——金溪二中学校文化建设方案

(理念部分征求意见稿)

 

广东省国基教育发展研究院

2015年5月

目录

第一章背景分析1

一、学校现状1

二、现状分析与对策3

三、结论4

第二章思想体系建构5

一、心宇教育5

二、办学理念:

心同宇宙,大德立人7

三、治校理念:

以德性立极,以礼法导行8

四、教学理念:

明心通宇,求本立魂9

五、校训:

尊德性,明本心,致广大9

六、校风:

奉德存真,贵理明辨10

七、教风:

容大卓立,启心发思11

八、学风:

正心雅行,静师亲友11

第三章心宇教育落实平台13

一、

二、

三、

 

第一章背景分析

一、学校现状

(一)课改现状

从课改的调研中,了解到学校的315课堂教育模式实施效果非常好,主要表现为:

1、教师教学不再有之前辛苦;

2、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形态;

3、课堂较以往更活跃,学习过程更快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4、成绩没有发生改变,课改不影响学习成绩,还略有提升;

5、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合作意识增强。

教师对课改都非常认可,自评非常高,但申报课改成果落选,专家指出315模式缺乏内涵、需从简单的课堂模式升华为课堂文化,学校开展了课改征名大会,更名为心宇课堂,基本沿袭315模式。

国基教育研究院专家认为,课堂名称就是课堂理念的反映,315课堂模式的提出体现了课改初期对模式本身的高度重视,模式背后的思想精神并未高于模式之上独显出来,故而,模式名称本身就显得僵硬呆板,缺乏思想;当然,重视模式本身没有问题,课改初期需要建立一些规范,但同时隐藏在模式背后的思想灵魂要建立起来,这是二中课改未来的发展空间。

“心宇”课堂的提出则打开了这一思路,“心宇”之名来自陆象山的“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其内涵在于基于模式又打破模式,打破时间框架和空间框架的束缚,突破教学与德育的界限,凸显心宇课堂中蕴含的文明、开放、互尊、睿智、激情的文化景象,体现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和对教育的理想,彰显教师个体的授课风格。

(二)德育现状

1、德育形式:

二中的德育工作主要是常规德育活动,如每周一升旗,主题班会课、传统节日活动、清明节扫墓活动、新生初一班委建设、微班会等,德育活动比较零散,深度不够,也显得不够开放大气和活泼,系统性也很欠缺。

目前,二中的德育活动较有深度的是体育大课间。

2、德育理念:

由于二中主要关注点在课改,对德育尚缺乏深入思考,德育的目的和意义还不够不明确,德育工作尚缺核心价值的指引;由于缺乏核心价值的指引,德育形式较为零散孤立,学生参与度较低,师生的文化生活较为单调,尚缺丰富高雅的文化气象。

3、图书馆使用情况:

图书馆有书籍几万册,学生有图书卡,班里有阅读课,但是图书的使用率不是很高;图书馆真正开放的时间很少,没有完全放开让学生看,书籍种类也不够丰富;学校较少开展读书活动,读书氛围尚未形成。

老师建议开展电子阅览室,在电脑课中让学生自由调阅书籍。

4、社团开展情况:

学校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设有社团、乒乓、棋艺、书法、美术、声乐、舞蹈等,有音体美老师指导,给予一定的费用;部分走读生想要参与,但家长不支持,害怕影响学习,会拉走学生,不让参加。

因此,学校的社团活动放不开,学校也不敢开展太多社团。

因此文艺汇演时多是留守儿童参加。

这一点,接受调研的家长普遍支持学校开展社团活动,认为社团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部分家长表示愿意参与学校的活动。

(三)教师文化现状

学校的教师文化样式以每周的教研会为主,教研会以课改为核心展开,针对教师的示范课现场提问、点评、答辩等,气氛活泼、思想活跃。

在形式上已经比较成熟,应该延续这一传统。

另外,学校在每年暑假安排外出培训一次,一般都在省内,内容限于教学;另有请专家到校做报告,目的是为帮助优秀班主任的成长。

除此之外,教师的文化生活较少。

大多教师希望有更多的外出学习机会,以拓宽视野,培训内容可以放得更开更广;希望教师群体有更丰富的文化生活,增进教师的幸福感和凝聚力。

(四)学生文化现状

学生文化较为单调,在学校中除了上课,课外的活动就是自由活动。

由于社团只在星期六日面向住校生开展,所以在时间和人员的覆盖面上都不够大,且学校未有承认学生才艺的评价体系,未有建立起综合素养至上的价值观,所以,学校未能形成丰富多彩、开放活泼的文化气象。

(五)学校历史传统

学校的历史传统在当下犹有深刻印记和传承意义的就是课改精神和课改模式。

课改精神首先源自教育情怀,因为有教育情怀,所以校长会主动到外面去学习,因为有教育情怀,所以校长看到新课改的新世界,看到教师的“教”变了,不再“满堂灌”,学生的“学”也变了,不再被动,成了学习的主人,看到了潜藏在心底的教育梦想就在现实中。

所以,315课堂模式在二中试行了,但践行的过程中异常艰巨,脱离了教师主讲的环境,学生不敢讲,不会动。

所谓功夫在事外,学校同时举办了演讲比赛、辩论赛、课本剧、校园十佳歌手大赛、艺术节等活动吸引了大批学生加入。

这些学生的习性、心态都发生了改变,在班级中的表现越来越活跃,带动着更多学生加入其中。

315课堂模式改革成功。

所以,课改的成功还依靠于学校教师宽广的视域和智慧。

这一精神传统在学校的诸多因素中占突出地位

(六)本土文化资源

二中可以利用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而与学校交接最深的是象山文化,这是由于二中教育的突破需要象山思想。

现学校的课堂名称已改为“心宇”课堂,心宇即来自陆象山“我心便是宇宙”的思想。

这一思想对于315课堂的再提升具有巨大的意义,对于德育朝开放性、丰富性、活泼性发展具有巨大意义,对于教学与德育的交融具有巨大的意义,对于学校明确自身的文化定位、核心价值的建构、育人目标的确立都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二、现状分析与对策

内部能力

外部因素

优势(Strengths)

弱势(Weakness)

1、有成功的心宇课堂实践模式。

2、学校有卓越的“课改精神”。

3、学校形成教研会传统。

4、教师普遍敬业、刻苦,凝聚力强。

5、学生形成了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品质。

1、德育理念与方式尚显得狭促。

2、师生校园文化生活尚不够丰富,还谈不上格调。

3、学校现常用的工作环境尚缺人文气息,而人文气息较浓的部分不被利用。

机遇(Opportunity)

SO策略

WO策略

1、现代教育改革深入到实质性的内容。

2、金溪教育局对文化立校的重视。

3、学校有丰富的可利用的文化资源,尤其是象山文化资源。

传承学校的课改精神和模式,与陆象山的心学思想相结合,构建学校的核心价值,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和教育路径,回应时代要求。

以文化立校思路确立德育思想和育人目标,打开教师的视野,让德育形式更丰富活跃;并依据文化核心建设校园环境。

让整个校园从人到物都更有文化格调。

挑战(Threats)

ST策略

WT策略

1、学校的改革工作会受到家长意志的影响,赢得大多数家长的支持很重要。

2、学校的改革工作应保证教学成绩在县内的排名不下滑。

促进家校的进一步合作,实现家校互动、家家互动,以更好的传递学校的思想。

家校合作中向家长应传递德育的重要性,在让德育工作更加丰富的同时,不影响学生成绩。

三、结论

(一)课改以及课改精神是二中突出的历史文化传统。

学校文化应该以此为基础进行建构,即基于现有的课堂模式和理念以及这一模式构建过程的思想精神。

对其重新审视和发扬。

(二)象山思想文化是二中可承接的本土文化传统。

象山思想文化是本土文化中最突出的一点,象山思想也已部分应用到学校的课改中,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

经过系统的分析,象山思想对金溪二中的教育现状有很强的对治作用,它可以提升教师群体的思想境界,拓宽教师的视野,对315课堂模式的提升和德育模式的突破都将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三)依据象山思想与课改精神构建学校的核心价值。

综合前两点,二中文化的建构应该基于课改和课改精神展开,结合陆象山心学思想对课堂进行理解,首先提出心宇课堂,这一点已经在学校实践了。

“心宇”的提法经过现代解读可以作为现代教育思想推行至全校,也就是说,“心宇”经过合理的阐释能够成为二中整个文化体系构建的核心价值。

届时,心宇就不仅仅适用于课堂,同样也适用于德育。

“心宇”将成为学校日用的思想,成为品评自我与他人的依据,成为检验自身工作的依据,成为检验学校工作的依据,它将催生一个崭新的、阔大的、鲜活的、高格的学校文化景象。

 

第二章思想体系建构

教育品牌

心宇教育

办学理念

心同宇宙,大德立人

治校理念

以德性立极,以礼法导行

教学理念

明心通宇,求本立魂

校训

尊德性,明本心,致广大

校风

奉德存真,贵理明辨

教风

容大卓立,启心发思

学风

正心雅行,敬师亲友

一、教育品牌:

心宇教育

(一)《心宇大旨》

夫象山者,金溪之大儒也,素谓心学鼻祖,其学宏大,经白沙、若水、阳明相传而大放光明,天下以之为人极,良知始显人心。

大哉其德,为圣人之业也!

张载云: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则象山当不愧于此言矣。

然则象山之道于今则鲜传于金溪,如是观之,则金溪之教育岂可疏之而不传乎?

故吾二中明使命而思担当,慕圣道而立心宇,求育人之极者也。

《象山学案》云:

“象山之学,先立乎其大者,本乎孟子。

”其言大者,明其本心而合乎宇宙也,象山云: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故所谓立其大者,立其心之大也,充其德性于宇宙也。

《中庸》云“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此之谓也!

然则教育何谓?

谓立人也!

何谓立人?

谓立其德性也。

德性者,良知之弥纶天地者也,良能之无所不及者也。

人固有德性之端,教则能助其长;助其长则能立其大,立其大则与天地通。

《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谓为教之道在尊其德性而致其广大,致其广大而后能以德帅行。

大之极则与宇宙合一,以德帅行则良知昭然灵明,感通天地而化生万物也。

此德性之大而能者,谓之心宇。

何谓尊其德性?

德性者谓固有良善之潜能也,尊德性者谓尊此良善之潜能而知其为社会人生价值之开端也,无德性则无以为人,无以为人则无论社会人生之价值也。

当今教育,重知识而尊技能也久矣,故有教而不化也,智而不仁也,利而不义也,富而无礼也。

左右上下,不见可共尊之价值,不闻共享之准则,世风之坠也!

其失在德性之不尊也!

夫尊德性者,崇善之心也,智仁勇俱在其内,时下所谓德智体美劳亦俱在其内也。

此心之存,则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此心之明,则见溺而思救,见老而知让,见恶而知耻,见非而思辨。

心明者,知善而行,知恶而拒;知真而是,知假而非。

全然无漏也。

故谓之德性之大而显者也。

何谓致其广大?

德性之端,弱而小也,如松柏之幼苗,折则断矣;又如明镜之净,蒙尘则无明矣。

故尊其德性然后有教育。

夫教育者,明其本心而致其广大也,《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又云“自天子以至庶民,一是以修身为本”;其止于至善者,至其广大之所归也;其修身者,明其本心之方法也。

象山云“人之为学,只是发明本心,由此扩充开去,日新有功”,此之谓也!

当今之教,专于外而失于心,执于物而究于外,虽知之有余,而蔽于道矣;蔽于道则心无以大;心无以大则德无以高,思无以广,行无以笃,是以当今道德之滑落也,是以时下之有术而无道也。

故以之立人则无能矣!

故教育之正者,必先尊其德性而思致其广大。

象山云“人要有大志,常人汩没于声色富贵间,良心善性都蒙蔽了”。

尊德性而思致之者,为学之志也。

志不立则万法不行,志若立则动机起,泉流之有源矣,有源则不竭。

然则其法若何?

谓尊其师而亲其友也,谓启其心而发其思也,谓贵其理而辩其义也,谓有教无类而因材施教也。

尊其师而亲其友,则学不孤而闻不寡也;启其心而发其思,则心自明而内自化也;贵其理而辩其义,则尽精微而致广大也;有教无类而因材施教,则性与才兼而致善也。

故谓明其道,则心宇之极必立;游其法,则心宇之教必成。

(二)《心宇大旨》释义

《心宇大旨》旨在解释心宇的教育内涵和实施方式,浓缩着心宇教育的精髓内容,应成为学校构建核心价值的经典文本。

它根据陆象山的心学及其教育思想结合当代社会现状与现代教育理念展开阐释,其主要观点涉及三个方面:

一是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确立人的“大本”。

象山为教重在“立其大本”,所谓“大本”就是人的本心德性,陆象山认为人的本心德性本是与天合一的,但现实中,本心德性是弱小的,容易多是被蒙蔽和折断的,故人需要通过修身学习方能使自己的本心德性逐渐澄明彰显,心系天地宇宙,也就是陆象山所讲的“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也如后世所言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里所讲的就是人的大德性、大仁心、大情怀和大智慧。

我们当下的教育同样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和视野,从以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观念中跳离出来,从以分数至上的观念中跳离出来,从以教室为唯一育人之地的观念中跳离出来。

把德性、仁心、情怀和智慧等内在的品质作为人格素养的最高追求,作为二中教育的无上境界;同时,有足够的自信让二中的教育质量不因重视人格而下滑,反而有足够的能力保持教学质量,成就师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认为教育的根本路径是尊重人的德性并通过激发心性使其茁壮成长。

即认为要立其大本,必须先尊重人的德性,在人的内在心性上下功夫,也即是说,人不是外在知识的容器,知识不是目的,技能也不是目的,人才是目的,人的核心就是人心,就是人的德性,所有的知识技能都要经过心思才能明辨而化为己有,所有的知识技能都应该是自身的心思参与创造的。

故而,要使人成长必先激发人的心思,让心动起来,让心去看世界万物与社会人生,才能擦亮自己的本心,才能扶长自己的德性,使其长成参天大树,然后能感通天地宇宙。

三是认为教育要追求的境界是心同宇宙、感通天下。

教育是一件极现实又极浪漫的事,其现实者,是说其应为每个师生的现实人生着想,为社会现实和理想着想;其浪漫者,是说其仍是社会中的精神圣地。

教育要让这种现实与浪漫圆融交接。

教育的现实性要求教育必须感通社会天下、经世致用;教育的浪漫性要求教育应为纯粹的大道真理、人生理想创设圣坛。

故而,心宇教育必然主张学校是学思论辩的天堂,是知识的超市,是关注社会的诊所,是交融社会的历练场,是上接真理的圣坛,是连通宇宙的梦境。

它应该呈现出开放的、阔大的、丰富的、文明的、睿智的大气象。

二、办学理念——心同宇宙,大德立人

“心同宇宙,大德立人”即心地灵明通达,与宇宙合一;以此大德孕育大写之人。

在办学理念中,“心同宇宙,大德立人”是指学校的核心精神是“心同宇宙”,它引导学校办学者应具有博大的胸襟和开放性。

用自身的德性和仁心关注师生,关注教育的前沿,关注社会问题,以把握教育的正确方向。

教育之事,本来就应关怀和通达宇宙、社会与人生,关怀和通达宇宙、社会与人生本来就是教育的本分事,陆象山云“宇宙内事乃己本分事,己本分事乃宇宙内事”,也就是关怀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就是一种博大的关怀和感通,教育就是教人养成这种关怀心和感通能力。

故而,有数学、物理、化学等诸科学使人感通物质和规律;有语文、历史、政治之诸人文使人关怀社会与人生。

与此同时,“心同宇宙”的理念还意味着心不是孤立的,而是能够与宇宙之内的人、事、物的深刻关联,打破狭促的思维模式,展开大视野,接纳新世界;意味着学校要与其他学校、与社会、与历史都要建立深刻的联系;意味着德育与教学的交融;意味着多元智能的共赏共美。

这就是二中与宇宙同仁的最大德性,把这一德性贯穿在学校制度、教育行为和日常行为中,孕育有关怀心的大写之人就是二中的教育使命。

三、治校理念——以德性立极,以礼法导行

所谓“以德性立极,以礼法导行”就是以德性构建二中的基本原则,树立核心价值;并构建合适的礼法来让这一价值落实到学校的教育生活中。

学校文化之构建核心在立极。

所谓立极就是确立基本原则和准绳,也就是确立核心价值。

极不立则无所谓学校文化。

在《心宇大旨》根据陆象山的心学精神,对心宇做了现代化、教育化的阐释,提出心宇教育的核心是“尊德性而致广大”,也即是以德性立极。

这就意味着学校应该以有德为上、以无德为下,以大德为上,以小德为下。

这里的德是取其本义,故不同于现在讲的道德,而是指与宇宙大道契合的程度,越契合德越高。

所以这个“德”包含了现在所说的“德智体美劳”的内涵。

故以德性立极之后,学校的日常生活中必将常以德性论人、评判人的优劣,而不会仅仅依赖分数。

如此,让学校人就自然的向“大德”的方向发展。

以德性为价值导向,然后以礼法导行,《礼记·曲礼》云“仁义道德,非礼不行”,礼法就是行德的通道、方式,德性确立后就需要一套制度体系和伦理秩序去运行,这就是礼法。

也就是说,二中应该根据“尊德性而致广大”的核心思想来设计学校的制度体系和伦理秩序,以让这一核心思想在现实中起到切实的作用。

学校的核心价值一旦在现实生活的运作,就意味着核心价值的确立和发生作用,并将创生出和谐的人际关系,相互激励和积极向上的机制。

四、教学理念——明心通宇,求本立魂

自315课堂模式更名为心宇课堂模式就意味着二中人思想的突破,在以人为本,特别是以生为本的价值导向下构建了315课堂模式,师生均能熟练的在自主独学、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检测的步骤中游走,趋近“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人、顾客、上帝和课堂是知识超市、生命狂欢地、智慧启迪地”的课堂理想。

但仍有可提升的空间,过去的课堂改革注重模式与流程本身,而尚缺价值的引领,尚缺课堂的灵魂。

故而,应在熟练运用模式的基础上回归本心,思考宇宙社会与人生的本质和意义,思考教育的本质和意义,思考学科的本质和意义,思考每一个学科章节的本质和意义。

唯有在理解章节的基础上方能建立起自己的课堂灵魂,而要深刻的理解章节就要深刻的理解学科,要深刻的理解学科就要深刻的理解教育,要深刻的理解教育就要深刻的理解宇宙社会与人生。

故而提出“明心通宇,求本立魂”的教学理念。

在“明心通宇,求本立魂”的导向下,教学就要基于原来的模式由跳出固定的模式,把眼光放到更广阔的天地,让学科相互渗透,博引讲解,展示教师的德性、睿智和魅力,让学生充满激情、兴味、思考、探索和想象;同时,让教学与德育交融起来,在课堂中学会相互尊重、文明对话、欣赏他人、学思论辩乃至儒雅礼貌,并形成习惯。

建立这一思想价值则可以鼓励教师授课风格化,即教师根据自身对某章节的理解来给课堂做出相应的定位,根据定位而采用相应的方式方法,自由演绎课堂模式。

五、校训——尊德性,明本心,致广大

象山思想发扬了《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的“尊德性”部分, 郑玄注:

“德性,谓性至诚者也。

”内在最真诚的本心本与宇宙生生之大德贯通合一,只要“发明本心”,即能明确的看到自己的德性,即能有“吾心即宇宙”的体认。

故而,心宇教育的核心和过程可以概括为“尊德性,明本心,致广大”,以之为校训,则可让师生明确心宇之路。

尊德性——象山的教育思想重在“尊德性”上,其与现代教育的意义甚大。

现代教育重知识技能而忽略教育的大本——德性,《中庸》云“尊德性而道问学,尽精微而致广大”,则以尊德性为首,象山亦以为尊德性为本,“道问学”(追求外物的道理)只为发明本心、回归德性。

也就是说,学习知识不是为了得到知识技能本身,而是让自身的德性有所提升,成为习性,成为生命的品质,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能够明辨是非善恶,很好的处人处事乃至处物,让自身生命和生活乃至社会都和谐幸福。

明本心——“明本心”应该是教育的过程,也应该是追求的境界,陆象山云“人之为学,只是发明本心”,教育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不断积累,更为本质的是自心逐渐清明不昧,能够辨别是非善恶、真假对错;能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就是明白本心,心明则一切明了于心,人的德性就自然扩充至大。

致广大——“致广大”即“明本心”后自然达到的境界,指的是本心的广大、德性的广大,广大之际即与天同。

“致广大”出自《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尽精微而致广大”,象山在尊德性和致广大上发挥到极致,固有“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之说。

故而,“致广大”即致德性广大,即一颗仁心感通世间万事万物的能力,即“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关怀、生命关怀。

这一德性在当今教育中严重缺失,也是当今社会缺失而亟需的。

六、校风——奉德存真,贵理明辨

在《心宇大旨》的思想中,师生要尊德性而致广大,则学校应形成尊奉美德、保存真心,尊重真理、明辨是非的风气。

奉德存真——奉德存真,为学之始,心宇之始。

奉德意为尊奉德性、尊奉美德,存真意为保存自心的本真良知。

奉德而后知修德,修德而后存真,存真而后大本立。

“奉德存真”是核心价值观确立以后必然形成的风气,因为心宇教育的根本路径就是尊德性而致广大,而其中尊德是原点,德性的成长要明本心,明本心的过程就是贵理明辨。

贵理明辨——所谓贵理明辨,就是尊重道理,尊重理性,明辨是非善恶对错,然后能明心归真,立其大本,自作主宰,而心通宇宙。

“贵理明辨”同时意味着师生形成对大道真理的追求,并乐于为真理而辩,形成思辨的习惯和风气。

七、教风——容大卓立,启心发思

教师之心宇在于“容大卓立,启心发思”。

所谓容大即心灵之宽广、内涵之宽广、视野之宽广,心灵之宽广即是有情怀,有社会关怀,有生命关怀,有教育关怀,而后能深知自身的使命,独行自己的理想,就是明心良知的显现。

“卓立”即卓尔不群、人格独立,其意味着教师有自己的独立思想、独立精神,明晰自己的内心,对社会人生、课程课堂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行为才能够自主自觉、发自内心而富于激情,而非按部就班、人云亦云,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彰显出自身的睿智和生命的风采,成为学生的模范和榜样。

所谓“启心发思”即启人心而发人思,这一理念虽旧而常新,陆象山尤其注重启发人的本心。

教育必须依靠自我,故而完全通过知识传授效果不可能好,依靠自我又不是不依赖教师和学生,而是要受他者的激发和影响,这一过程即启心发思的过程。

教师善于“启心发思”应该是一切课堂和德育一以贯之的重要思想,心宇课堂之自主独学、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的环节都是“启心发思”的具体应用,因为这一过程不直接灌输现成的知识,而通过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学习,又通过合作相互启发,通过展示相互启发,都是这一思想的具体应用。

八、学风——正心雅行,敬师亲友

学生在心宇教育的引导下尊重德性而志于广大,应该表现出美好的心灵品质和儒雅的言行举止及处事方式,而尤其如陆象山所提倡的“亲师友”。

故而提出“正心雅行、敬师亲友”的学风。

所谓正心雅行就是中正不偏的心灵品质,儒雅的言行举止和处事方式。

心宇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始于尊德性,尊德性而后修成中正不偏的心灵品质,能够知是知非、知善知恶、知对知错,并且能够为善去恶、趋善疏恶,简而言之,就是美德与睿智并存。

这样的“正心”表现在外就是儒雅的形象、言行举止和处事方式,也就是雅行。

所谓敬师亲友就是基于陆象山“亲师友”这一求学主张而提出,学生之德首在尊敬教师,敬师是学生所以为学生的道德基点,故而也是德育的起点。

为学需有敬畏之心,要知道学问的博大高深与神圣,而不是自我为中心,囿于自我的小世界中;尊敬教师就是培养这一敬畏之心,推而广之,所有优于自己的人都是自己的老师,都应该是尊敬和学习的对象。

“敬师”推而广之即是“亲友”。

孔子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现代过程教育也认为,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绝缘的个体。

所以,佐藤学说“学习就是相遇、对话和重塑的过程”。

人的成长是在与人与物的相遇与对话中进行的,在受他人他物的影响中进行的。

在这里,“友”不仅是身边的朋友,也可以是你爱的书本(作者),也可以是你关注的社会自然,一切你深爱的或对你产生有益影响的人事物都可以是你的朋友。

亲近它,你就可以渐渐打开视野,明晰心灵,通达宇宙。

 

第三章心宇教育落实平台

一、基本框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