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类论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33126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类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环境类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环境类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环境类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环境类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类论文.docx

《环境类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类论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类论文.docx

环境类论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矿山环境评价方法综述

武强,薛东,连会青

(中国矿业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北京100083)

摘要:

根据5大类型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和矿山整体环境综合评价问题,本文提}JI:

矿山环境评价可划分为单环境

问题(要素)评价和多环境问题(要素)综合评价2大类型。

关键词:

矿山环境;单环境问题评价;多环境问题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

P64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3665(2005)03—0o84一o5

1前言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但随着矿产资源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长期无

序不合理开发,诱发了相当严重的矿山环境问题,改变

甚至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对

矿山环境问题作出评价,是矿山环境研究的一个重大

课题。

根据提出问题、分析评价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

思路,在进行矿山环境评价之前,首先需要对矿山环境

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研究,之后依据不同精度的矿

山环境调查成果和基础数据.,针对不同问题,选择不

同方法和方案进行矿山环境评价,在此基础上,才能提

出合理解决矿山环境问题、保护与修复矿山环境的各

种治理方案,最后应用现代信息与可视化技术,研发

矿山环境信息系统。

因此,矿山环境问题分类、调查、

评价、修复和信息系统建设之间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是矿山环境研究的5大内容。

矿山环境评价是在现场调查和收集分析整理已有

资料基础上,根据矿区所存在的各类环境问题所作出

的现状模拟和预测预报。

根据评价的环境要素,矿山

环境评价可划分为单环境问题(要素)评价和多环境问

题(要素)综合评价两大类。

2矿山环境分类

矿山环境评价的对象就是矿山环境问题。

根据问

题的性质,矿山环境问题可划分为:

“三废”问题、地面

变形、矿山排水、供水、生态环保三者之间的矛盾、沙漠

化和水土流失等5大类型。

3矿山环境问题评价

上述矿山环境问题的分类较为全面概括了我国各

类矿山企业目前所存在的因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诱发

的主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在一些矿山是以单独形式

存在的,但我国大部分矿山往往是同时存在多个矿山

环境问题,只不过有些问题是相对严重一点,而另一些

则相对较轻。

因此,矿山环境问题评价应该划分为单

问题评价和多问题综合评价两大类。

另外从时间角度

出发,矿山环境评价又包括过去演变历史评价、现状评

价和演化趋势预测评价三大部分。

3.1单环境问题评价

(1)“三废”问题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堆积

是矿山环境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它一般包括煤矸石、

粉煤灰、剥离废弃物、废石(渣)、尾矿库和含放射性物

质等固体废料。

固体废弃物堆积一般具有6大环境效

应问题,即占地、堆积体边坡稳定、淋滤污染、风化扬尘

污染、自燃的大气污染和放射性效应J。

占地效应评价:

根据固体废弃物在航卫片上成相

的形态、色调、纹型图案等识别标志,进行遥感解译,可

圈定固体废弃物的堆积范围,确定占地大小。

不同性

质、不同类型的固体废弃物在彩红外航片上呈现出不

同色彩及形态特征。

另外,GPS技术在其占地效应现

场调查评价中也具有明显优势。

遥感解译法具有一系列诸如直观性强、内容丰富、

视域广、不受调查条件限制等优点,但因航卫片受气候

和解译人主观经验等影响,其解译效果有时也受到限

制,故建议采用将宏观与微观、已知与未知、室内与室

外、定性与定量、遥感解译与现场调查、目视解译与计

算机图像处理等相互结合对比的技术路线,以减少误

差,提高评价精度。

堆积体边坡稳定效应评价:

边坡稳定性评价的理

论主要是针对岩土体组成的边坡,因固体废弃物堆积

边坡与之不同的仅在于组成物质不同,因而完全可应

用岩土体边坡稳定性评价理论和方法作出评价。

固体废弃物堆积形成的边坡属人工边坡。

边坡稳

定性评价内容主要包括:

确定边坡破坏方式和变形形

式以及演变阶段;判定促进边坡失稳的主控因素;计算

边坡的稳定系数和失稳概率等。

其中计算已知边坡稳

定系数、判断边坡稳定性和确定稳定边坡坡角坡高、设

计边坡是两个主要解决的问题。

控制边坡稳定性主要

有两个方面,即自然的和人为的影响因素,具体为斜坡

的物质组成和性质,斜坡的高度、坡度、形态、结构构造

和裂隙,水的作用,气候因素,工程活动等,这些因素决

定了边坡的失稳条件,在边坡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运

用测绘、调查、实验等方法查清这些因素是其评价的

基础。

关于边坡稳定有多种评价方法,根据其评价机理

不同,一般可划分为以下6种主要评价方法:

安全系

数;可靠度或破坏概率;边坡岩体的位移、应力、位移速

度等;定性经验结论;干扰能量和声发射率。

淋滤污染效应评价:

固体废弃物淋滤污染可分为

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

渗出液和滤沥液中所含有的

有害物质能改变土质和土壤结构,影响土壤中微生物

的活性,有碍植物的根茎生长,而且有毒物质会在植物

体内积累,对人体危害极大。

对于水体污染的评价可

以参照液体废料的评价方法评价。

对土壤的污染采用

土壤中微量元素和有害元素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常采用淋滤试验法等。

淋滤实验可分为3种类型,即分批浸出

(BatchLeaching)、柱淋滤(ColumnLeaching)和现场液度

估定计方法(FieldLysimeter)。

淋滤试验的程序以美

国环保局(1988)制定的“毒性特征淋滤试验(TCLP)”

(ToxicityCharacteristicLeachingProcedure)为代表,该程

序采用两种淋滤液,即pH为4.93的乙酸钠缓冲溶液

和pH为2.88的乙酸溶液,淋滤时间为18h。

分批浸出

和柱淋滤要求的设备条件较为简单,成本低,而现场液

度估定计方法所要求的设备及维护费用都比较昂贵,

因此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分批浸出和柱淋滤实验。

风化扬尘污染效应评价:

长期暴露地表的固体废

弃物在空气、水、太阳能和生物等的共同作用和影响

下,将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并使固体废弃物风化

解体,形成碎屑、粘土和溶解物3类风化物质。

这些物

质在风力作用下,将产生风化扬尘,污染矿区大气

环境。

风化扬尘的矿物成分不同,危害各异,粒度与形状

不同,危害也不同,能进入人体肺部的扬尘皆小于

5m。

对扬尘而言,以1~2ttm危害最大,具棱角尘粒

远较圆粒尘粒危害为大。

风化扬尘污染效应评价可参

照大气质量评价方法。

煤矸石等自燃的大气污染效应评价:

含碳煤矸石

的自燃是一个氧化过程,暴露大气的煤矸石堆在氧化

和压实作用下,当温度上升到燃点即可发生自燃,当其

中热量不能散发或矸石中混有易燃物时,燃烧会更加

明显。

煤矸石的自燃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等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气体]。

由于煤矸石氧化和自燃产生的升温效应,使得自

燃区和烧变区的热辐射温度和反射光谱与其它正常地

层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它们的红外遥感影像特征(色

彩、色调、纹理、亮度和对比度)也具有显著差别。

因此

以不同时段红外遥感图像为信息载体进行自燃要素解

译,可以圈定煤矸石山或煤层露头的自燃范围和具体

边界,其图像的地面分辨率可达10~15m。

将RS和

GPS所获得的数据按照空间数据库标准进行建库并实

施相关查询计算,形成满足GIS标准的空间分析数据,

可进一步提高对煤矸石自燃的评价精度。

放射性效应评价:

铀矿等废弃物除4大环境效应

外,还具有放射性污染效应。

放射性效应的评价可采

用生物效应评价法。

所谓生物效应评价法是计算出被

污染生物吸收放射性的剂量率,从而间接评价放射性

效应,具体步骤如下:

①生物的吸收剂量率不仅取决于

核素的浓度,也与生物大小和形状有关。

为便于计算,

首先应选择己遭受放射性污染地区的生物,对复杂的

生物形态进行概括和简化;②确定被污染生物受到放

射性照射的途径;③对a粒子和B射线的剂量率采用

IAEA推荐的点源剂量分布公式经积分获得,对7射线

的剂量率利用MCNPV.3a/PCMonte—Carlo程序并编入

所需辐射源的描述及其抽样方法先计算能量吸收分

数,再根据在无限大体积内的剂量率计算公式得到。

宇宙线的剂量率套用UNSCEAR的有关数据。

(1)液体废弃物矿山液体废弃物一般是指在矿

山勘探、开采、采后和洗选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

目前

有关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达数十种,但由于评价视角

不同,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评价方法。

目前常

用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

综合指数法、模糊数学法、加

维普资讯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年第3期

权灰关联度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国家标准F值打分

法和层次分析法等。

(2)气体废弃物关于采场、排(岩)土场的风化扬

尘和煤层矸石自燃的评价已在前部分论述。

对天然气

和煤层气自燃产生的废气问题,可采取大气环境质量

评价方法进行研究‘8]。

大气环境质量的一般评价程序

为:

①绘制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图,掌握各种污染物

在环境中分布和扩散的情况,根据3年取得的监测资

料,绘制出大气污染中飘尘量分布图,二氧化硫分布

图,锰、铁、镉金属分布图;②确定计算环境质量系数的

数学模型,“环境质量系数”可表达多种污染物的综合

污染状况;③根据计算出的环境质量系数,对环境质量

进行等级或类型划分,绘制环境质量图。

(2)地面变形开采沉陷:

主要评价方法包括:

经验公式法、剖面函数法、影响函数法、解析模型法、物

理模型法、应力应变数值模拟法等。

经验公式法是在对地表移动实测资料进行综合分

析基础上建立经验公式,然后应用于类似地质采矿条

件下的开采沉陷的评价预测。

由于经验公式法只能应

用统计学知识来预测预报,故这种方法并不能真正仿

真模拟开采沉陷的整个过程,而且考虑的因素也不全

面,因此它只适用于开采沉陷的估算。

影响函数和剖面函数法都是利用一定的数学公

式,根据实际的地质采矿条件,确定参数,计算出开采

沉陷值。

但这2种方法所取用的参数和所建立的模型

只是从一个或几个方面简单的模拟开采沉陷,比如影

响函数法计算开采沉陷值,它只是一点沉陷值简单的

叠加,并没有考虑点之间的影响;而剖面函数法的剖面

函数不一定符合实际沉降盆地形状,特别是预报地表

变形值时可能出现较大偏差,而且沉降盆地形状还可

能取决于在剖面函数中未考虑到的一些地质采矿条件

影响。

因此利用这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不一定

可靠。

解析模型法是通过建立开采沉陷数理模型,并根

据岩体的弹性特征建立评价开采沉陷的方程组,由J.

LitwiniSzyn提出的随机介质模型是最普遍使用的方法

之一,理论模型采用正态分布密度函数,通过求解计算

出开采沉陷值。

但这种方法岩体特征参数的选择比较

困难,岩体特征参数常常不能反映实际的地质情况。

物理模型法是应用小比例尺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法

再现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岩层与地表移动特征的一种

方法,物理模型法相对便于考虑地质采矿方面的参数,

适用面广,并且很容易观测到开采沉陷过程中诱发的

裂缝生长和扩展情况以及其它伴生的移动变形特征,

还能结合特殊地质采矿条件进行反复试验,包括多矿

层开采或矿柱布设等复杂情况J。

应力应变数值模拟法是根据岩土体力学性质和采

矿方法以及开采条件等具体情况,应用数值计算软件

系统评价开采沉陷,如基于有限差分法的FLAC3D软

件系统等。

地面岩溶塌陷: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

地理信息系统

(GIS)评价、两级模糊综合评判、人工神经网络评价和

直接测氡法等。

其中前3种方法均是先确定控制岩溶

塌陷的影响因素,比如岩溶条件、地下水条件和覆盖层

条件等,然后结合一定方法评价岩溶塌陷情况。

直接

测氡法是利用氡及其子体具有沿垂直通道向上运移的

特点,它们可沿着岩石的裂隙或微裂隙以及松散介质

孔隙等不断地垂直向上运移直至地表,然后缓慢向空

中逸散,通过检测地表氡气的分布特征,即可确定氡气

的运移轨迹,从而确定评价岩溶塌陷情况。

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与深层液相或气相矿产资源

超量开采密切相关。

只要液(气)相压力面以下存在可

压缩地层,由于压力(上覆地层浮托力)降低,多孔介质

有效应力增加,其孔隙度降低,地层必然会受到压密,

即诱发地面沉降u。

评价地面沉降的方法主要有一维固结理论解析法

和数值模拟法等。

一维固结理论的解析法就是利用太

沙基固结理论确定地面沉降范围和沉降值。

利用数值

模拟法评价地面沉降,首先根据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建

立地下水运移的数学和数值模型,分析确定地下水的

渗流场及其变化规律,然后建立垂向一维的沉降模型,

数值求解地面沉降范围和沉降值。

但我国目前地面沉

降数值模拟评价方法尚存在一些不足.J,如水流模型

大部分为仅考虑越流而未考虑弱透水层弹性释放的拟

三维模型,水流模型在沉降过程中的水文地质参数均

为常数,沉降模型为线弹性的垂向一维模型,水流模拟

与沉降模拟未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耦合等。

边坡问题:

矿山环境地质的边坡问题除了固体废

弃物堆积边坡外,还包括露天采坑边坡、排土(岩)场边

坡、尾矿库边坡和矿山边坡等。

边坡稳定问题评价方法除可采用边坡岩体结构控

制理论外,其它评价方法与固体废弃物边坡评价相同。

泥石流:

泥石流的发生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在漫长

的酝酿过程中突然发生。

因此,它的定量评价研究较

为困难。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评价方法:

效果测度

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模糊综合评判法、神经网络

法、数值仿真模拟法等。

前5种方法均为先确定控制泥石流的影响因子,

再利用一定的方法确定各影响因子对泥石流发生的贡

献大小,之后建立模型对泥石流作出评价;数值仿真模

拟法以理论方程和计算数学为基础,利用泥石流的野

外观测数据或实验数据作为对照,通过对泥石流运动

的理论方程数值求解并反演识别,从而对泥石流作出

评价。

地裂缝:

目前地裂缝的主要评价方法包括:

土力学

模型法、直接测氡法和地质雷达法等。

土力学模型法是建立土层动力计算模型,采用数

值模拟方法,对地裂缝作出评价;直接测氡法是通过测

定氡气的运动轨迹及分布特征来评价地裂缝;地质雷

达探测是应用电磁波的反射原理,通过发射天线向地

下介质发射毫微秒级的脉冲电磁波,电磁波在介质中

传播时,其路径、速度和波形将随介质的介电性质及几

何形态改变而变化,因此,可根据收到反射波旅行时

间、强弱、波形特征及天线位置来确定异常体的位置和

规模。

如果电磁波波形连续性破坏,说明地层发生错

断,若电磁波发生畸变,则是裂缝对电磁波的吸收或衰

减作用造成。

但是,在裂缝、裂隙发育地段,上述特征

往往是并存的。

(3)沙漠化目前评价沙漠化的方法主要包括:

监测指标评价、遥感(RS)解译评价、沙漠化危险度分

区评价、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与层次分析法

(AHP)耦合法等。

沙漠化监测指标评价是首先确定沙漠化的指标体

系,再针对各个指标进行监测,从而评价沙漠化;遥感

解译法是利用遥感信息的周期性、宏观性、现势性和系

统性等优势,评价沙漠化问题,该方法可以快速地获取

较为理想的土地沙漠化动态监测结果;沙漠化危险度

分区评价方法是首先确定影响沙漠化各因子,根据这

些因子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及分级标准,再建立沙漠化

危险度综合评价模型,运用此模型计算沙漠化危险度

指数(MHD),再依据评价指数的分级标准将MHD作4

级划分,以此标准判别各地的沙漠化危险度;地理信息

系统(GIS)、遥感(RS)与层次分析法(AHP)耦合法是首

先分析确定控制沙漠化的各影响因素,之后利用RS

解译获得各影响因素的空间数据,再应用GIS建立各

影响因素的子专题层图,应用AHP确定各影响因素对

沙漠化影响的权重大小,然后根据多源地学信息复合

叠加原理,组建耦合模型对沙漠化作出动态评价¨。

(4)水土流失目前水土流失的评价方法主要

包括:

预测模型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与

层次分析法(AHP)耦合法等。

预测模型法是指采用定性讨论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的方法,对影响水土流失的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地质

因素、地形因素、植被因素和人为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与

评价,总结、归纳各因素对水土流失影响的一般规律,

在对影响水土流失单因素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选取坡

位、坡形、坡度、土壤类型、有效土层厚度、植被盖度、土

地利用类型7个指标为自变量,土壤侵蚀模数为因变

量,利用数字化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获得水土流失预测

模型。

运用该模型可以预测水土流失模数,及时准确

掌握水土流失演变的趋势¨。

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与层次分析法

(AHP)耦合法等评价水土流失问题与上述的沙漠化评

价思路类同。

(5)矿山排水、供水、生态环保三者之间的矛盾

岩溶充水矿床的排水、供水、生态环保三者之间的

矛盾问题主要包括2大类型,即华北型煤田的底板突

(涌)水诱发的矛盾和矽卡岩型矿床周边充水诱发的

矛盾。

从可持续发展和大系统理论出发,将矿区的排水、

供水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研究,建

立矿井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科学模式——排、供、生

态环保三位一体的优化结合,是解决三者之间日益严

重的矛盾问题的关键。

所谓三位一体优化结合总的技

术思路是既考虑排水子系统的疏降效果和安全运营,

又考虑供水子系统的供水需求和生态环保子系统的质

量要求;其主要技术手段是通过调度各种集水建筑物

运营,控制矿区各充水含水层地下水水位,使其不仅保

证矿山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质量,而且确保矿区及其

周围地区的供水需求,这是优化结合的水力要素部分;

同时根据不同供水用户需求,通过比较不同供水目标

创造的经济效益,自动优化设计具体供水方案,这是优

化结合的经济要素部分。

将水力和经济要素两个方面

同时考虑,建立管理模型,即可解决三者之间的矛盾问

题。

3.2多环境问题综合评价

对大部分矿山,往往会同时存在若干个矿山环境

问题,如何对这些矿区整体环境作出综合评价是矿山

环境评价的另一个难题。

就综合评价而言,我国学者

在“上市业绩效”、“现代化体系”和“指标相关性”lJ等

评价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这些方法基本上均

以确定性数据为主;虽然在“环境”和“地质灾害危险

性”的综合评价方面,我国许多学者也作过一些研究,

并提出了多指标综合评价等方法¨引。

但这些方法基

本上以人为划分为主,在加上各个环境地质问题的不

可量化性,因此对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的可信度急

剧降低。

针对上述不足,本文主要介绍一种突变数评

价方法。

所谓突变数即为同等级的矿山环境问题叠加后能

达到致灾效果的矿山环境问题的个数。

在自然界中,

任何一种现象的发生都充分体现着从量变到质变过程

的原则,所以在空间操作或专题层图代数叠加运算时,

根据频数分布理论确定阀值,只要能找到突变数,就能

判断从一个级别跳跃到另一个级别的质变界限,因此

突变数法能够较客观地对矿山多环境问题作出综合

评价。

4结论

矿山环境评价是矿山环境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环

节。

矿山环境问题分类和调查是其评价的基础,矿山环

境修复和信息系统建设是其评价的后续研究内容,五

者之间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是矿山环境研究的5大内

容之一。

根据评价的环境要素,矿山环境评价可划分为单

环境问题(要素)评价和多环境问题(要素)综合评价两

大类。

参考文献:

[2]

武强,李云龙,董东.矿山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31

(2):

97—100.

武强,薛东.矿山土地复垦方法类型划分研究[J].

西北地质,2003,36(增刊):

247—252.

武强.我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划分研究[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30(5):

107—112.

孔德坊.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及地质环境效应概论

[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9,(3):

10一l4。

赵峰华,任德贻.燃煤产物中有害元素淋滤实验的

研究现状[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8,(4):

22—26.

刘培云,王明建.浅析煤矸石的自燃机理及燃烧控

制[J].中洲煤炭,2000,(5):

37—46.

濮静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与方法[M].北

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马傅如,程声通.环境质量评价[M].北京:

中国环

境科学出版社,199o.66—68.

GalvinJM.SubsideneeControlinurbanenvironment

[J].MiningEngineering,1995,

(1):

43—45.

GuXY,DengW,XuDN,eta1.Computationofland

SubsidenceinShanghaiwithsecondaryConsolidation

Efect[C].Procofsoftsoilen~neefing,1993.65—70.

薛禹群.我国地面沉降模拟现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3O(5):

1—4.

马宗晋,李闵锋.自然灾害评估、灾度和对策[A].

中国减轻自然灾害研究会.全国减轻自然灾害研讨

会论文集[c].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1—19.

武强,杨明,董东林.基于GIS与AHP耦合技术的土

地沙漠化模型研究[J].工程勘察,2003,

(2):

30—

33.

李锐,杨勤科,赵永安.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评价

研究现状与问题[J].中国水土保持,1999,(11):

31

—33.

[15]宋之杰,高晓红.一种多指标综合评价中确定指标

权重的方法[J].燕山大学学报,2002,

(1):

20—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