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几点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31615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教学中的几点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英语教学中的几点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英语教学中的几点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英语教学中的几点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英语教学中的几点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英语教学中的几点反思.docx

《英语教学中的几点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教学中的几点反思.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英语教学中的几点反思.docx

英语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我在英语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英语学习、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

没有掌握英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

可以这样说,学会英语,不但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是多了一个头脑!

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

57

小学开设英语课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英语水平。

小学生模仿力、记忆力、可塑性强,具有许多成年人甚至中学生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小学开设英语可以发挥他们学习语言的潜力。

小学开设英语课可以使小学生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开阔眼界,扩展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树立国际意识。

因此,我市已经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采用的是

PEP教材。

这套教材把语言功能、结构、话题、任务有机结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并注意利用多种媒体。

此外,它有助于思想情感教育,注意中外文化交流,既有国际性也有民族性,并注意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和渗透。

结合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总结以下几点反思:

反思一、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玩”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不能单唱歌游戏去学习,因为培养兴趣主要是为了学习英语。

提高语言能力,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

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

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

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

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

只*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

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

反思二、英语应用能力需要相应的词汇。

58

“不学习语言规则、不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英语应用能力就是空中楼阁”。

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尽快解决英语教学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状。

由于小学生们没有相应的读音规则训练,不熟悉词汇的拼写规则,单词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因而导致了单词记忆的困难,并成了小学生学英语的瓶颈。

反思三、小学英语教师应有发展意识

一向以来,人们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知识能力要求不高,认为小学英语简单,不需要太好的语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就可以了。

其实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同样英语作为人们最广泛的交际用语之一,更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

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故步自封,不求进取,那么不但自己的语言知识很快陈旧落伍,误人子弟,而且会被时代所淘汰。

英语教师不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坚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不了解现代英语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那么,我们所教出来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他们会发现他们所学的英语是多么无用。

而教师自己则可能甚至连小学生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些常用语也可能会出现理解性的错误。

反思四、小学英语教师应有文化意识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因为课文的简单易懂,所含的信息量少的缘故,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忽视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而导致了一些语言情景的不真实,和虚假的语言的产生。

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词汇是文化信息的主要浓缩。

对英语词汇的准确理解,和对语言环境的认识和创设和把握,需要对文化的比较深刻的理解。

外族文化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对该族文化历史的研究和学习,通过对该族语言文学作品的研读,通过对该族文化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了解。

而读原版英语经典著作的学习,是达到这三条的捷径。

46

59

反思五、小学英语教师应有情感意识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

近几十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和态度等对英语学习的效果乃至成败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如何将素质教育理论引入外语教学是当前外语教学战线的一大课题。

英语学习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那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动机和态度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其学习英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与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极大的学习者。

另外,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

尤其是在小学的低年级阶段,英语教师要培养对学生的亲近感。

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十分尊重学生,注意激励学生,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反思六、小学英语教师应更新观念,学会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

现在人们已经清楚地看到,21世纪是高新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尤其是电脑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大趋势。

世界已经变小了,由于电脑信息网络高速公路的全球连网和普及,生活在“地球村”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交际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21世纪教与学不进入英特网是不可想象的。

而另一方面英特网将使人类教育进入了“电子教育”时代。

60

电脑的普及和使用,使得每个学生的知识源发生了质的变化。

原来学生的知识主要是来源于课堂、教师、书本,而电脑将学生和世界信息知识库连接了起来。

强烈的文字、图象和音响效果,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成为学生自我的需要和乐趣。

用电脑作为教学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减轻教师劳动强度,更增加教学的拓展性、科学性和严谨性。

电脑为教师和学生打开了世界世纪之门,提供了最新的信息和知识,为随时掌握世界最新信息创造了先决条件,课堂教学再也不会枯燥。

 

把更多的爱投向他们

——我与“后进生”

陈英萍

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所面临的对象的能力是千差万别的,无论在哪个学校都相对存在着好、中、差三部分学生群体,我们将差的那部分学生称为“后进生”。

离开了对“后进生”的关注与研究,素质教育不但是虚假的,而且是虚伪的。

“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体现全面的育人观,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也就是说要重视“后进生”问题。

这也是班级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教育者应对其形成因素进行深入研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使后进生振作起来,奋发向上,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平常所说的“后进生”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行为规范较好而学习不好的学生;二是行为规范不太好而学习优良的学生;三是行为规范和学习都达不到要求的学生。

前两者是单方面的“后进生”,后一类是双方面的“后进生”。

我教的是四年级的小朋友,但经过四年时间的学习生活,发现确实已经有个别学生表现出相对的弱势,有的小朋友反应比较迟钝,接受能力很差,有的小朋友自制力很差,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则因家庭因素表现出不良的行为习惯等。

针对这几类情况,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那些所谓“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62

一、对学生要有爱心。

爱是一种无声的承诺,老师对学生不仅要有爱,还要会爱,爱的巧妙,爱的智慧。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品质。

对待班上的任何一个学生,都要热爱,不能只偏爱学习好的学生,而对后进生漠不关心。

有时即使是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或动作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投下难以抹去的阴影,他们从此丧失信心、自暴自弃,这样既不利于后进生的转化,也不利于班级体的建设。

因此,对待后进生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爱心,使他们增强信心。

我们班的王忠岑刚开学时,经常表现出上课讲小话、下课欺负同学、随便拿人家东西的不良行为。

我发现后并没有训斥他,而是把他叫到身边,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做老师和小朋友都会不喜欢你。

可是这孩子并不听,还是我行我素,使我很头疼。

终于机会来了,那天他在玩的时候不小心把膝盖蹭破了,我也没有去责骂他,而是很心疼地帮他检查伤口,帮他涂药水。

不经意间我看到孩子眼中闪出一缕异样的神采。

果然,他在上课时像变了个人似的,坐得端端正正,一次小话都没开。

我想说,爱心,是战胜困难的源泉;爱心,是战胜困难的动力。

用你的爱心,去改变一个又一个学生;用你的爱心,在自己获得力量的同时让学生也获得力量!

这就是爱的力量!

二、善于发现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

“后进生”身上也有可贵的闪光点,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鼓励,引起其进步的心理冲动。

我们班的杨自碧同学虽然学习成绩很差。

可是我发现她的字写得很工整,我就把他的作业在班上展出,让同学们向她学习,这时她的高兴劲就甭提了。

此后,她的作业书写更认真了,上课也认真了,还热心为班级做好事。

因此,教育者要抓住契机,使其树立自信找回自尊,找到重新站起来的支撑点。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

家庭教育既是启蒙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家庭的教育是及其重要的。

一些家长忙于工作,疏于对子女的管教,认为教育是学校老师的事,往往在家教问题上出现随意性、盲目性、片面性。

家庭教育不得法,影响了教育效果。

我们班的余兴鹏,因家庭溺爱致使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常有不做作业、撒谎现象发生以及做错事老师批评不得。

针对这种情况,我与家长及时取得联系并讲明问题的严重性及不良后果,家长也表示与老师齐抓共管,促使其改正不好的学习习惯。

经过几周的不懈努力,近来他能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这使我深刻体会到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定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这样才能将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教师要认识到后进生只是暂时后进,他们将来同样可以成为国家栋梁,我们要抛开偏见,多给后进生一点爱,多给他们信任和尊重,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找到奋进的源泉。

只要我们以热爱学生为出发点,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把握其心态,做到对症下药,一定可以调适有度,收到相应的效果。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而美丽的,如水晶;孩子的心灵是脆弱而易碎的,如玻璃。

我们做老师的欣赏着他们水晶般的心灵,更要保护着他们玻璃一样易碎的自尊。

学生在学校最需要的是教师的关爱,为了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为了学生一生不留下任何心理障碍,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差生,要细心地了解、关注学生的动态,及时、敏锐地发现问题,与学生进行耐心、平等的交流,把学生工作做到“润无细无声”的最高境界,共同续写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孩子上网成瘾辍学

————谢艳

我们班的陈涛酷爱上网,年幼的他开始频繁进出网吧,学会了使用电脑和QQ聊天的技能后,陈涛便迷上了网络聊天。

经常逃学迷恋上网,长期欺骗父母与老师,而且经常因为无钱上网在外敲诈别人钱财。

一天,陈涛急于上网,便向一位同学索要钱财,该同学当场拒绝。

气急败坏的陈涛还出手打了这名同学,对准同学的肚子与胸部乱打。

为此,我们老师与家长取得了联系,把事情的经过向家长回报,家长还说出了孩子是在假期就经常上网,他们已经没有办法管教孩子了。

还得知他父母离异了,他随母亲生活,假期到他父亲家才成这样的。

后来我们老师也对孩子进行多次教育,最初他很想不去上网,但是他控制不了,没有心思学习,又再次走进了网吧,这样反反复复,来学校读几天书又去网吧个把星期不回家,老师和家长经过多次的教育都没有挽回他来读书的兴趣。

通过这件事我有很深的感想:

总结了出现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家庭关爱缺失。

因为成长环境不良、家庭教育不当,往往出现两种极端:

缺少关爱,造成未成年人心理的伤害和生活的压力,有机会接触网络后便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心理安慰;家庭溺爱,父母以为能在物质金钱上满足孩子就尽到了责任,殊不知,这种惯纵导致了孩子没有责任心,只想玩乐,放弃学业。

66

对于青少年来讲,迷恋网络是个很危险的信号。

在形形色色的网络信息中,一些具有消极影响的网络信息,都会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造成毒害。

未成年人自控、自我保护能力弱。

虚拟的网络世界对辨别是非能力低、自我保护能力差的未成年人构成潜在危险,虚拟的网络造成未成年人道德感弱化,他们可以随意杀人、打斗、恋爱结婚等,不但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反而会成为游戏里的英雄,这使在现实生活中承受巨大学习压力或者性格孤僻的未成年人得到彻底宣泄,他们一旦将这种宣泄拿到现实世界中来,便成为易犯罪人群。

通过我们班的这件事,我希望父母应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加强对孩子的精神关怀,家长应该积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所需所想,多给孩子精神上的关怀、理解与安慰,不能动不动就打骂,甚至以暴制暴。

 

一个差生给我的启示

————陈君玲

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曾经有这样的感悟:

曾经让我们头疼,经常被我们批评又恨铁不成钢的差生,后来见到我们却是最有礼貌的,而那些曾经被我们这些老师捧上了天的优生见到我们却是头也不抬,要么就是头抬的高高的从身边走过。

梁龙涛,是我调进一小教的一个学生,他是不爱学习,又很调皮的学生,经常与人打架,还逃课,进网吧等,因为家庭的原因,也没有人管他,曾经气得我哭鼻子。

但是,他无论在什么地方见到你,他都会老远的叫一声老师好,现在进入中学后,到什么节日时,他会打电话或是买一些小礼物来送我。

68

俗话说: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但是,很多时候也会出现相反的现象,其实这个现象很值得当老师的我们思考,“优生”往往是成绩优秀,而且也是很听老师的话,遵守班级学校的纪律。

在老师的眼里,这样的好学生也就会拥有很多的荣誉,什么三好学生,优秀干部都是这些学生。

而那些差生,也就是因为学习上的差,由此让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样的学生什么都差,怎么看怎么不顺眼,看到就烦。

可是很多时候却不是这样,一些优秀的学生因为得到的爱太多,头上的光环太亮,使他们没有了谦虚与仁爱,更没有了感恩之心,他们认为所有的优秀都是自己应该拥有的。

这就是为什么多少年后,老师能记得那些优秀学生,而那些优秀学生却记不得自己的曾经的老师。

再看那些差生,别说荣誉了,老师不批评就不错了,虽然也想努力,但总觉得眼前茫然,时间一长,家人、老师、同学对自己看待的眼光,那就是差生,从此也就戴上了差生的帽子,作为老师,在内心想一想,很多差生是不是自己培养起来的?

因为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不同,所以不要把所有的孩子都一个标准来衡量。

那些所谓的差生,其实更需要我们老师、家人的关心与沟通。

不要因为他是一个“后进生”我们就对他横挑鼻子坚挑眼,吹毛求疵;也不要因为他是“优等生”,我们就对他们百般宠爱,那只是这些接受能力好而已。

所以,我们不要把学生分成差生与优生,他们其实都是好孩子,他们都各有所长,只要我们看看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在无形中会慢慢的减少对差生的指责和批评。

同时也能让差生在学习中找到自信。

让他们走进成功。

 

孩子进步了、改变了

————李显坤

张能越同学在我班里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有很强的思维能力,但非常粗心,字也写得不工整,于是我告诉他:

“没关系,你只要仔细一点,肯定是最棒的”。

不久,我听到了一个同学来向我反映情况:

“老师,张能越同学到处炫耀自己,说他的字是全班写得最好的!

”。

在这种情况下,我只有单独找该生进行交流,并询问是否真有此事。

孩子惭愧地低下了头。

借此机会。

我对他进行了相关的教育,孩子表示以后会改正这个缺点。

我答应给他机会,但必须答应老师的一个要求(每天练写30个字,自己选择内容)。

孩子欣然同意

我本想,他不可能完成我的要求的。

出乎意料的是以后的日子里他都能坚持,并且字写得越来越好。

我打心眼里高兴。

一天,我又再次单独与他交流。

并鼓励他的毅力,连老师都佩服你,他那高兴的样子就别提了。

这时我赶快抓住机会教育他:

“虽然写字有进步,但以后要谦虚,在同学面前不能太骄傲,这样你会有更多的朋友,可以做到吗?

”他欣然答应。

73

后来我经常观察他的举动,发现他改变了许多,能经常与同学交流,并和睦相处。

以前的骄傲情绪荡然无存。

为此,我非常高兴。

在班上表扬了他,奖给他5颗小金星,同学们也为他的改变而鼓掌。

我真心希望他越变越好。

怎样上好科学课

————张黎

【摘要】 :

《科学课程标准》

【关键词】:

实践、探究、体验、激发、感受

   学生学习科学课程不仅仅需要掌握科学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参与获得直接感受和丰富体验的“认识活动”,即实践、探究、体验的活动。

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不断探究、不断创新,如果说科学教师对知识体系的建立有了一定的突破,那么新课程实施的最大困难来自于动手做,来自于实践、探究、体验的能力培养。

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科学教师缺少非专业的实验操作技能,驾驭实验能力以及改进、创新实验的能力,这就使得许多时候科学课变成了教师讲实验、多媒体放实验、软件画实验,影响了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到底什么样的课是科学课?

”“到底什么样的探究是科学探究?

”“怎样的素养才算是科学素养?

”《科学课程标准》中说“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那科学的本质又是什么?

”怎样上好今天的科学课?

笔者认为除了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与教学实践之外,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科学来自我们身边 

  我们应该把握好“让学生的心智与事实发生联系”,这也是我们科学教育的特点。

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教育都是以文字、符号、数字、图形、图像等形式与学生的心智发生联系的,惟有科学教育是以事实(即活生生的实体、实时产生的现象等)呈现在学生面前的。

如果在科学教育中让学生观察一只猫,若观察的是一只活生生的猫(不管在课内还是课外)那倒有科学课的味道,若观察的是图片上的猫,那绝不是科学课,也许是美术课,也许是语文课或者是其他学科了。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的“亲身经历”就是体现了“让学生的心智与事实发生联系”这个方向。

  二、改变观念

  1.要改变“科学课就是教《科学》”的观念

  要认识到《科学》教科书是我们进行科学教育的一个凭借,教科书提供的是“一个思路”、“一个依据”、“一个例子”而不是我们科学教育的全部。

我们不妨翻阅一下目前出版的几套《科学》教科书,真是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即使同一内容在不同的教科书中其教学思路也是不尽相同的。

因此,我们科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甚至可以允许离开教科书上科学课,可以把当今的科技成果渗透到我们的教育中来。

要克服“书上没写的不敢教,书上写了的不敢不教”的传统教材观。

  2.要改变“科学课就是教科学知识、就是做实验”的观念

  科学知识的传授属于科学教育的范畴,但这只是科学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做实验、制作只是科学探究的一个环节,并不是做了实验就算进行了科学探究,就算上了科学课。

要把培养科学兴趣、提高思维品质、学会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等进行统筹考虑。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形成心灵沟通、精神愉悦、情感升华和智慧生长的局面。

    

  三、践行五大策略

  1.学会联想

  在备课、上课时我们的眼睛不要死盯在教科书上,教科书上说“蜗牛”非上“蜗牛”不可。

其实,你可以联想:

与蜗牛相似的动物有哪些?

河蚌、田螺、土蚕、蚯蚓、蚂蚁等都可作为教学的材料,关键是哪一种最容易找到就用哪一种,当然教科书上的材料应作为首选材料。

教科书讲“养蚕”我们能否想到养“菜青虫”呢?

教科书说到“种凤仙花”我们能否想到种青菜、种萝卜、种葱头、种黄豆呢?

说到果实我们能否想到花生、黄豆、玉米、黄瓜、西红柿、茄子呢?

这些都可作为上科学课的材料。

  2.学会跳跃

  跳什么?

就是教材上的内容暂时不能上的、没有条件上的或者不会上的先跳过去再说,把后面能上的内容先拿过来上。

以后可以上了、有条件上了再回过头来上。

如上《阳光下的影子》可外面恰恰在下雨,怎么办?

跳!

有一次我到一所农村小学去,一位科学教师一见到我就拿着《科学》教材走过来,说:

“观察蚂蚁,现在到处抓不到蚂蚁,这课怎么上呀?

”此时正值早春,确实蚂蚁还没有出现,我告诉他八个字“学会联想、学会跳跃”,他领悟了。

再如《植物的一生》从播种、发芽、开花、结果长达几个月的时间,但教科书上安排在一个单元内,在教学时就要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调整教学的进度,不能一口气就把这一单元的内容在一两周内教学完成。

  3.学会利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物品是我们上科学课的好材料,易拉罐、小磁铁、小铁钉、小木块、细铁丝、铜钥匙、雪碧瓶、塑料杯、注射器、橡皮管、玻璃片等等,在研究导体、绝缘体时可作为研究材料;在教学《比较水的多少》时易拉罐、雪碧瓶、塑料杯可作为装水的容器;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时可作为发声的器材等等。

有的往往是人们看不上、用不上的东西而在我们的科学课上就有用武之地,不妨把它们收集起来,有价值的最好贴上标签,分类存放,以便日后利用。

我在上三年级科学《蜗牛》这课时,我把学生带到校园外,让全班在十分钟内寻找蜗牛,学生当然兴奋不已,不到十分钟人人手里都有蜗牛,找到多的学生显示出得意的神色,但是大多数学生手里拿着蜗牛,却不知道从何处观察。

这时教师就应充当引导的重要角色了,我先带有提示性的问答,也可以把大的观察目标和目的讲出来,让学生有个方向,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畅想。

比赛谁观察得更多更仔细,谁又发现了什么问题,谁又解决了什么问题,然后分组谈论,交流总结,最后小组汇报观察结果,效果甚佳。

这样学生都参与了科学活动,培养了他们的能动性、积极性、集体性、探究性,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使原来自然课的枯燥乏味变成了浓厚积极的科学课。

[

  4.学会抓一把

  抓什么?

抓上课用的材料。

在上课之前结合教学内容可以到校园、农田、沟边或者农贸市场转一圈抓一点东西回来,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抓,哪怕抓一把泥土、抓几棵小草回来。

抓了回来怎么办?

让学生猜、让学生画、让学生看、让学生做、让学生写、让学生研。

举个例子:

如果抓了几片叶子回来,就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猜一猜是什么植物的叶子,画一画这种植物或者这种植物的叶子、花、果实、种子等,做一做叶子的标本或拓片,说一说这种植物的生长环境及其他有关这种植物的事情等。

  5.学会讲故事

  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故事能增长孩子的知识、启迪孩子的智慧、激发孩子的想象、丰富孩子的情感。

因此,平时要有意识地收集一些科学故事放在旁边,以备急用。

故事可以是科学家的故事、可以是人与自然的故事、可以是动物的故事、可以是科学发展史等等,如果遇到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内容上科学课时就讲科学故事,偶尔讲讲科学故事也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氛围的营造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与学生一起经历实践、探究、体验的全过程。

大家会为每一次成功而欢呼,又会共同寻找每一次失败的原因。

这样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的自发展现,又能使教师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髓,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科学作为一个概念,本身就包括了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把科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同样包括科学探究与科学知识相结合,它涉及到事实概念规律、态度、价值观。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以培养科学素质为宗旨,在目标上涵盖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以及如何以主体活动方式与科学知识内容相结合的事例,大大降低了教师的理解和落实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目标的难度。

这样一来,教师也应该改变观念,改变教法,不能以老教法: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传授知识,学生通过练习记忆知识。

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主宰,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牧场之国》

陆明芬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散文。

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

碧绿的草原,黑白花牛,乳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挤奶的人,宁静安谧的夜晚,闪烁的灯光……美丽富饶的荷兰就像一幅幅田园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课文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看到了牧业尤其是奶牛和奶制品在荷兰国计民生的重要作用,更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所以作者四次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