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万载届高中地理总复习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单元综合检测讲义.docx
《江西省万载届高中地理总复习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单元综合检测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万载届高中地理总复习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单元综合检测讲义.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万载届高中地理总复习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单元综合检测讲义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一、选择题
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表示()
A.土地盐渍化B.下游河流水位上升
C.下游河流流量减少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2.导致图示区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类活动有()
①燃料短缺②砍伐森林③不合理灌溉
④盲目扩大耕地⑤风沙侵袭⑥人口和贫困问题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⑥D.③⑥
下图为我国西藏局部区域防护林工程分布示意图。
几十年前,图示区域被认为是西藏风沙最大的地方,如今,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工程,沿江沿河的防护林体系基本建成。
数据显示,和30年前相比,图示区域大风天气年均减少32天。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上图所示区域的土地利用构成中,比重最高的利用类型是
A.耕地B.林地
C.草地D.建筑用地
4.通过统计记录发现,近年来图示区域每年12月至次年3月常常形成沙尘暴发生源地,据材料推断该地区的沙源地最可能位于
A.高山荒漠带B.河谷地带
C.高山草原带D.交通沿线区
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
A.甲城市B.乙城市
C.丙城市D.丁城市
6.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
A.调整农作物熟制
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7.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
A.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
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
C.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D.降水稀少且呈条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8.我国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A.河西走廊——石漠化B.黄土高原——盐渍化
C.云贵高原——沙漠化D.江南丘陵——红漠化
9.我国实施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A.防治风蚀荒漠化B.防治水蚀荒漠化
C.防治冻融荒漠化D.防治土地盐渍化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
①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④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1.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A.生物残体分解快B.植物生长速度快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12.热带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B.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
C.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D.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
13.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荒漠就是沙漠B.荒漠化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
C.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D.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化
14.热带雨林脆弱性的主要原因表现在
A.生物残体分解快B.养分几乎都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C.植物生长速度慢D.群落以乔木为主,其他的物种很少
15.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绿洲环境发展的趋势是()
A.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绿洲环境总体趋于好转
B.风沙活动增强,盐碱地面积增加
C.绿洲经济以农业为主,无环境污染问题
D.随着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加强,绿洲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下图是我国境内沿38°N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图中甲地形区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水体污染C.土地沙漠化D.土地盐碱化
17.造成乙地形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①破坏植被 ②该地区夏季多暴雨 ③土质疏松 ④距海遥远,气候干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8.(25分)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下图示意的Q湖流域位于北纬36015′-38020',和东经97050′,-101020′,之间,海拔3192-5174米。
据最新卫星资料监测表明,近十几年来,Q湖面积变化趋势是先减小后增大,以2004年为分水岭,2004年面积最小,2005年开始湖水面积逐年增大,而且这种增长已经持续保持8年。
科研工作者经过多方面资料分析,对Q湖的水量要素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见下表)。
表:
Q湖流域水量要素变化趋势预测
年份
气温℃
湖面降水(㎜)
湖面蒸发(㎜)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湖泊水位(m)
2010
1.11
413.39
966.73
401.92
149.24
3192.80
2020
1.48
407.29
975.24
397.72
153.67
3192.66
2030
1.86
401.13
983.77
390.24
157.63
3192.35
2040
2.23
394.97
992.33
382.75
161.60
3191.87
2050
2.60
388.82
1000.91
373.26
165.58
3191.22
(1)据上图,概述Q湖流域的地势特征,并指出Q湖水补给的主要类型。
(8分)
(2)依上表,说明未来几十年Q湖面积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10分)
(3)简要说明加强Q湖流域湿地监测研究的重要性。
(7分)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20分)
材料一:
图甲为“内蒙古自治区简图”,图乙表示内蒙古自治区不同经度的植被(包括森林、草原和农作物)覆盖率的变化情况。
材料二:
内蒙古有富煤之忧,窝电之困。
内蒙古“十二五规划”提出“煤从空中走”和“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战略,围绕“用”这个核心进行规划,主要有:
煤—电—冶(有色金属冶炼);煤—电—化(重化工业);煤—电—热(热电联产);煤—电—建(建材产业)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1)图甲所示的植被覆盖率空间变化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分析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河套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其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有:
地势平坦、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分)
(3)呼伦贝尔地区主要的农业类型是。
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4)内蒙古自治区提出“煤从空中走”,将输煤变为输电,试评价这种做法对内蒙古自治区产生的影响。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内蒙古建设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意义。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读我国黄土分布图,回答问题。
(10分)
(1).请阐述该种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在我国的分布规律。
(2).请分析此地理事物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
(3).我国黄土地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如何整治?
参考答案
【答案】
1.C
2.B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地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判断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带来的上游用水增加,会使下游河流流量减少。
2.本题题目中问的是“人类活动”,燃料短缺、风沙侵袭、人口和贫困问题均不属于人类活动,因此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
本题组考查荒漠化的防治、关联图的判读。
【答案】
3.C
4.B
【解析】
试题分析:
3.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适宜高寒牧草生长,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C对。
根据图例可以看到,林地、耕地只分布在沿江沿河地区,占比重小,A、B错。
青藏地区地广人稀,建筑用地少,D错。
4.12月至次年3月是冬季,高山荒漠带不可能只在冬季是沙源,A错。
高山草原带有植被保护,不会是沙源地,C错。
交通沿线区铁路、公路不是沙源,D错。
只有河谷地带,冬季因水位下降,河底泥沙出露,成为主要沙源,B对。
考点:
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沙源分布条件。
【答案】5.C6.D7.D
【解析】5.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及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
由图中经纬度及图的轮廓可知,该国为蒙古国,年降水量偏少,大部分地区在100mm~300mm之间,故水资源的多少是影响人口数量的主要自然因素,相比而言丙城市年降水量偏多,且临近河流,故丙城市最符合题意。
6.该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由蒙古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知,该国深居内陆,降水少,其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然后再结合选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7.本题主要考查蒙古国的区域特征。
内陆国是指没有临海的国家,并不是河流稀少、有内流河就是内陆国,如我国的塔里木河属于内流河,但我国不属于内陆国,
故A项错误;蒙古国中东部地形主要是高原,不是平原,故B项错误;并不是所有的温带地区冬季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如英国位于温带地区,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冬季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故C项错误;由图可知D项描述正确。
【答案】
8.D
9.A
【解析】
试题分析:
8.根据所学我国各地区环境相关知识:
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其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地沙漠化,A错;黄土高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B错误;云贵高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石漠化,C错误;江南丘陵是红壤,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红漠化现象严重,D正确。
9.风蚀荒漠化主要在我国风力较大、生态脆弱的西北内陆地区;水蚀荒漠化主要在降水较多的东部季风区;冻融荒漠化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土壤
盐渍化主要在华北平原。
“三北”防护林主要作用是对西北、华北、东北防风固沙,因此,只有A项符合题意。
考点: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主要作用,荒漠化的类型及其分布。
【答案】
10.D
11.C
12.A
【解析】
试题分析:
10.热带雨林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有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的作用,①对。
物种丰富多样,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②对。
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不是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③错。
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④对。
所以D对。
11.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C对。
生物残体分解快,植物生长速度快,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是生态功能强的表现,
A、B、D错。
12.热带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A对。
人口增长快,生活贫困,为解决粮食或能源问题,只能卖木材。
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不是根本原因,B、C、D错。
考点:
该题考查热带雨林。
13.【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荒漠是一种景观,可以分为温带荒漠、热带荒漠等;荒漠化是由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等形成的,荒漠化表现为沙漠化、盐碱化、石漠化等;我国荒漠化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的沙漠化、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红漠化、西南地区石漠化等,所以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化,故选项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荒漠化的防治。
14.【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热带雨林脆弱性的主要原因表现在养分几乎都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一旦雨林破坏,植物被砍伐,养分打损失严重,所以雨林环境脆弱,B错。
生物残体分解后养分回到土壤中,不是脆弱的原因,A错。
生长速度快,C错。
各类物种丰富,D错。
考点:
热带雨林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特点的原因。
15.【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绿洲环境趋于恶化,风沙活动增强,盐碱地面积增加;绿洲也有环境污染问题;绿洲环境向恶性方向发展,所以B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绿洲。
【答案】
16.D
17.C
【解析】
试题分析:
16.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甲地地形区是华北平原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盐碱化,D对。
甲地地形平坦,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A错。
水体污染是环境污染问题,B错。
该处降水较多,是半湿润区,没有土地沙漠化,C错。
17.根据经纬度判断,乙地是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破坏植被,是人为原因,①错。
该地区夏季多暴雨,且降水集中,是自然原因,②
对。
土质疏松,是水流流失的自然原因,③对。
距海遥远,气候干旱,不是水土流失的原因,④错。
所以C对。
考点:
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
18.【答案】
(1)地势:
大致西北高、东南低,Q湖最低;(地势大致由西北向东南倾斜,Q湖为最低处,4分)湖水补给:
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河水及冰雪融水)、地下径流。
(4分)
(2)变化趋势:
湖泊面积将会缩小(2分)原因:
(该流域将转为暖干时期)气候变暖,气温升高;(2分)蒸发量增大,降水量减少;(2分)地表与地下径流减少;(2分)湖泊水位下降。
(2分)
(3)可以分析该流域气候变化自然规律,掌握该湿地变化的时空特征;(2分)利于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的生态安全;(2分)对区域科学规划与合理安排产业活动提供依据。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的经纬度位置判断,湖泊是青海湖。
地势大致西北高、东南低,Q湖最低。
地势大致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湖水补给主要类型有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2)根据表格数据,该流域气温升高,将转为暖干时期,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降水量减少。
表中数据表明,地表与地下径流减少,湖泊水位下降。
说明湖泊面积将会缩小。
(3)加强Q湖流域湿地监测研究,可以分析该流域气候变化自然规律,掌握该湿地变化的时空特征。
利于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的生态安全。
对区域科学规划与合理安排产业活动提供依据。
考点:
区域地形特征,湖泊主要补给类型,湖泊面积变化及原因,湿地研究的意义。
19.【答案】
(1)植被覆盖率自东向西逐渐降低,在107°E附近植被覆盖率明显升高(1分)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107°E附近(河套平原地区),由于水资源较为丰富,耕地比重大,植被覆盖率升高(2分)
(2)光照资源丰富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任答两点得2分)
(3)畜牧业(1分)合理放牧,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建人工草场;合理利用水资源(任答两点得2分)(4)利:
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减轻运输压力,减少损耗,节约运输成本(2分)弊:
加重当地环境污染;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1分)
(5)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增加就业机会(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来谈)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乙得到甲图植被覆盖率由东向西降低,从图中107°E附近植被覆盖率在趋势线以上,两侧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在趋势线以下得到107°E植被覆盖率明显升高。
再从甲图中降水量从东向西减少,河套平原农业的发展使植被增加两个方面说明原因。
(2)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包括热量、光照、降水、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河套平原纬度较高,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热量、降水对农业生产并不十分有利,其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应从光照、地形、土壤、水源来说明。
(3)呼伦贝尔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部,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草类生长良好,农业生产应以畜牧业为主,过度利用草场资源是当地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措施实际上就是回答合理利用保护该地区草场资源的措施。
(4)内蒙古变输煤为输电的影响既要回答有利影响,又要回答不利影响。
火力发电排放污染物多,用水量大,因此其不利影响主要是加重当地环境污染;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
(5)从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生态(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社会(增加就业机会)三个方面说明内蒙古建设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意义。
考点: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农业区位因素、荒漠化的防治、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知识点。
20.【答案】
(1).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钙、磷、钾等矿物(2分)中纬度的半干旱地带,黄土高原为典型分布地区(2分)
(2).来自于西北荒漠地区的粉尘物质(1分)经风吹扬(1分)并堆积(1分)而成
(3).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稳定性差(1分)生物措施:
增加植被,如防护林、经济林、果园、人工草地建设等;工程措施:
平整土地、修建淤地坝和小水库;农业耕作措施,如修梯田,草田轮作;走产业优化发展的道路,如调整产业结构,从农业种植业型结构向现代畜牧业、加工工业占优势比例的牧、工、农型结构转变。
(3分,任答3点)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问题。
(1).图示表示黄土的分布。
结合黄土高原的黄土反映黄土的特征。
图示反映黄土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土高原最为集中。
(2).我国的黄土主要是风力搬运、沉积形成的。
(3).我国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从生物措施、技术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