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27752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docx

《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docx

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空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

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到20世纪初叶才逐渐具备这一条件。

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3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

由顾颉刚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旨。

1935年,《禹贡》开始以TheChineseHistoricalGeography(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

新中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时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

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粗具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标志着这门具有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了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新阶段。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材料二:

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家族中,具有独特性,即空间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

英国近代地理学创建人麦金德,主张地理学者应当尝试重建过去的地理,如果不是这样,地理学就只是当代现象的描述,只有加上时间的尺度,才能考察变化的过程,并显示出今日的地理只不过是一系列阶段的最新一个阶段。

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

而地理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等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时间之漫长达到十万至数千万年;我国许多城市的兴起距今已有1000年,而像武汉如从原始部落聚居算起,距今已达4000~5000年,从原始城址的出现算起距今也有3100~3600年。

这种形成的演变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探寻出规律性的内容。

有了客观的规律,方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编自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禹贡》和《汉书·地理志》都对以往的地理现象做了追溯,包含沿革地理的知识,也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B.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但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

C.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兴起于西方,它的研究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

D.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两者的形成和演变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而且都会经历较为漫长的演变过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我们今天想要了解战国时期某个诸侯国辖域的大致情况,《汉书·地理志》应是重要的参考书目。

B.通过对比1935年《禹贡》半月刊所用的中英文刊名,可以看出这个刊物兼顾传统与现代的学术视野。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在国际上领先,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城的扩大。

D.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研究某一地区运河开凿的路线选择,可以为该地区未来的运河网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

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B.赤壁之战地名考释

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D.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

(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书匠(节选)

葛亮

秋天的时候,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

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

父亲问他怎么回事。

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

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了板。

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

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

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

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

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

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

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

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

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

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

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

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

父亲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

你能回来不容易,为了一本书,值得吗?

老董将手中那把乌黑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说,值得。

后来,父亲托了丝绸研究所的朋友,在库房里搜寻,找到了一块绢。

这块绢的质地和经纬,都很接近内府绢。

但可惜的是,绢是米色的。

老董摸一摸说,毛羽,你是帮了我大忙。

剩下的交给我。

我把这蓝绢染出来。

父亲说,谈何容易,这染蓝的工艺已经失传了。

老董笑笑,凡蓝五种,皆可为靛。

《天工开物》里写着呢,无非“菘、蓼、马、吴、苋”。

这造靛的老法子,是师父教会的。

我总能将它试出来。

此后很久,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

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

这是让老董拿去当了实验品。

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

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他家。

老董说,毛羽,今天放个假。

我带孩子出去玩玩。

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

父亲笑笑,也没有多问,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

 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十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

老董踩得不快不慢,中间经过了夫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葫芦。

我问老董,伯伯,我们去哪里啊?

老董说,咱们看秋去。

也不知骑了多久,我们在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处停住了。

这里是我所不熟悉的南京。

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

沿着水塘,生着许多高大的树。

枝叶生长蔓延,彼此相接,树冠于是像伞一样张开来。

我问,这是什么树?

老董抬着头,也静静地看着,说,橡树。

老董说,这么多年了。

这是寿数长的树啊。

老董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

后来,我每年都来,有时候自己来,有时和人结伴。

有一次,我和你爷爷一起来。

你爷爷那次带了画架,就支在那里。

老董抬起胳膊,指了指一个地方。

那里是一人高的芦苇丛,在微风中摇荡。

你爷爷说,这是个好地方,有难得的风景啊。

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

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

他抬起头,喃喃说,老馆长,我带您的后人来了。

我问,伯伯,我们来做什么呢?

老董俯下身,从地上捡起一个东西,放在我手里。

那东西浑身毛刺刺的,像个海胆。

老董说,收橡碗啊。

我问,橡碗是什么呢?

老董用大拇指,在手里揉捏一下,说,你瞧,橡树结的橡子,熟透了,就掉到地上,壳也爆开了。

这壳子就是橡碗。

这时候,忽然从树上跳下来个毛茸茸的东西。

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松鼠。

它落到了地上,竟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

看到我们,便慌慌张张地跑远了。

老董说,它也识得宝呢。

我问,橡碗有什么用呢?

老董这才回过神,说,捡回去洗洗干净,在锅里煮到咕嘟响,那汤就是好染料啊。

哪朝哪代的旧书,可都补得赢喽。

我们这些人啊,一年也盼中秋,不求分月饼吃螃蟹,就盼橡碗熟呢。

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

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

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

也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

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

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摇摇头,说,不了,还是原来那样吧,挺好。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龙与“我”父亲毛羽的电话,既介绍了本文故事发生的起因,表现了书匠老董的性格,也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B.“老董穿了一件卡其色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是老董生活现状、职业习惯的表现。

C.小松鼠跳到地上,“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渲染了此处的生机与野趣,烘托了老董的童心与快乐。

D.“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老董却用传统工艺修复了罕见典籍,说明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传统技艺仍有用武之地。

7.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

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6分)

8.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祐二年,试礼部。

主司欧阳修思惊喜,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

“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时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

“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

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

“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

“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尝自谓:

“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转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选举行,由丞相主持。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当轴,指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

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

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

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早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D.苏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婧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3)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课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徵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

藜藿:

藜和藿。

泛指粗劣的饭菜。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练。

14.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

(3)《谏太宗十思疏》中与“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类似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法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

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

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粘稠的河。

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

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儿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

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16.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项是(3分)

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日》。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17.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4分)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

“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分)

19.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分)

近年来,①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发生了快速增长,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③根据统计数据显示,④2000年国内网上的阅读率仅为3.9%,⑤2012年上升到41.7%,⑥电子书的阅读人数更是达到了2.95亿。

⑦截止目前,⑧我国已经有接近20%的网民养成了通过互联网阅读时事新闻的习惯,⑨16%的人群养成了电子阅读的习惯,⑩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电子书上。

20.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5分)

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

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

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

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

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不少于800字。

 

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A(B项,“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错误,强加因果。

原文是“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有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但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表述不准,原文是“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料”。

C项,“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于文无据,原文是“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

D项,“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错误,原文只是用城市的形成和演变作为例证,并没有说“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

2.C(C项,“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错误,原文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并没有说哪个是主要原因。

3.D(D项,由原文“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有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可知,ABC正确,由“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可知,D项不属于沿革地理。

4.①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②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③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④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历史地理学是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的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5.①首先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②进而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③按年代介绍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6.C(C项“烘托了老萤的童心与快乐”错。

本文重点塑造的是老董兢兢业业的匠人精神,突出其丝不苟的匠人形象,同时也夹杂着老董对逝去岁月的感慨与怀念,并没有体现童心快乐。

文章对于松鼠的刻画,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对“橡碗”的叙述,从而使文章内容流畅。

7.①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②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

③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

8.①坚持行业规矩。

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为此甚至跟权威叫板。

②恪守职业操守,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为了一本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也认为“值得”。

③修书精益求精,为染蓝绢不断试验,最终完成修复任务。

9.A.(句子大意是:

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

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

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

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

其中,“士坐庭中”主谓宾都全,其后断开,且“噤未能言”的主语也是“士”,承前省略,不能把“噤”断到上句,排除BC项;“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中,主语是“巡铺内侍”,中间不能断开,更不能将其断到上句,排除D项。

10.B项(“由丞相主持”错。

科举史上的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创的。

宋朝正式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用。

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

因此应当是由皇帝主持。

11.C项(“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错,原文是“明年春……乃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