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
《精品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
【精品】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
一、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
1.现代文阅读
紫藤萝瀑布(节选)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籐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幡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
”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
”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
我凑上去,想摘一朵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
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1)十多年前,作者看见家门外的紫藤萝稀落伶仃,感到失落悲痛:
如今,作者见到一株怎样的紫藤萝?
又是怎样的心情?
(2)将文中加下划线的“挑逗”一词换成“嬉戏”好不好?
为什么?
(3)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4)“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诗文中描写的景物浸透着作者的情感。
《紫藤萝瀑布》一文寄寓了宗璞先生怎样的情思?
下面这段写紫藤萝的文字又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紫藤的茎弯弯曲曲,绕着柱子往上爬,盖满了紫藤花架。
紫藤花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的除了花香和美味,还有郡淡淡的紫色。
她如琴音铮韵,弹奏出汩汩流淌的山泉溪流。
长大后,我虽然离开了故土,离开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小村庄,可是我对紫藤花的眷恋,依然在每年的花季里释放。
所到之处,只要是有花开的地方,我总是忍不住寻紫藤花的踪迹。
【答案】
(1)生机勃勃(繁茂旺盛、生意盎然),宁静和喜悦
(2)不好。
“嬉戏”虽也运用拟人手法,以动写静,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但“挑逗’一词贬词褒用,更能体现紫藤萝花地活泼可爱和烂漫情趣。
(3)运用通感的手法,花香也有了颜色,写出了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幻之感。
(4)《紫藤萝瀑布》寄寓的情思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亦可。
)这段文字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分析】
(1)第一问,可分析文中对紫萝藤的描写,如可分析“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籐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幡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等句,即可概括出紫萝藤生机勃勃的特点。
第二问可提取第4段“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一句分析,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2)这种题一般都答不好。
“嬉戏”也属于拟人修辞手法,以动写静,可以表现出紫藤萝花开得繁盛,表现作者的喜悦之情。
但是“挑逗”除上述作用外,还属于贬词褒用的表现方法,能突出表现出紫藤萝花的活泼、调皮的情趣。
而这一点“嬉戏”表现不出来。
(3)“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一句把嗅觉当视觉写,气味似乎会有颜色感。
这是一种感觉移借,属于通感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作者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幻之感。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4)《紫藤萝瀑布》一文主要描写了从衰竭走向旺盛的紫藤萝花,由此作者想到了自己,感悟到了生命的美好与永恒。
不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一树盛开的花长、盛、繁的特点,而且也隐含着“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意蕴。
而所给材料,可分析“长大后,我虽然离开了故土,离开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小村庄,可是我对紫藤花的眷恋,依然在每年的花季里释放。
所到之处,只要是有花开的地方,我总是忍不住寻紫藤花的踪迹”等句,明显是在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故答案为:
⑴生机勃勃(繁茂旺盛、生意盎然),宁静和喜悦
⑵不好。
“嬉戏”虽也运用拟人手法,以动写静,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但“挑逗’一词贬词褒用,更能体现紫藤萝花地活泼可爱和烂漫情趣。
⑶运用通感的手法,花香也有了颜色,写出了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幻之感。
⑷《紫藤萝瀑布》寄寓的情思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亦可。
)这段文字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抓住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作答。
⑵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注意首先明确观点,然后分析词语的妙处,从内容和情感分析。
⑶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注意首先明确句子所用修辞,分析写出的内容,揣摩表达的感情。
⑷本题考查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结合文章《紫藤萝瀑布》明确寄寓了宗璞先生的情感。
结合句子的具体了解,明确写紫藤萝的文字抒发的感情。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乡愁是一杯酒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身在异乡的游子,也有很多深深的不能言表的思乡之苦。
我只是其中很平淡的一个。
我的思乡并不在风清月明的中秋,或是登高远望的重阳,而是在很多平常琐碎的时刻,比如单位发了两箱饮料,几大瓶食用油;或者逛街的时候看见了一块很合适妈妈那个年纪老太太穿的衣料;要不就是莫名的伤心情绪低落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端起乡愁这杯酒,大大地喝一口。
夏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陪一位上海的大姐去东山扫墓。
这并不是一个凭吊亲人的季节,无雨无风,生机勃勃,她却一样地庄严和凝重。
在急驶的车上,她告诉我:
三天以后,她们全家就要移民到阿根廷了,临走之前,最牵挂的一件事,就是来看看父母。
这次一走,也许十年八载才可以回来一次,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
她带了一捧父母坟前的泥土,并虔诚地从香火缭绕的西园寺请了一尊观音。
看着她静默地做这一切,我自己也被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浓重的乡愁包围着。
从此以后,她和她的12岁的女儿从那个遥远而陌生的国度飘散回来的乡愁,不仅仅是对熟悉的上海,更是对我们这个大中国。
少年,是的确不大识乡愁的滋味的。
14岁那年,我离开父母兄长去外地上学,写回家的第一封信,被泪水浸泡得字迹模糊,却不知重写一页,固执地以为父母为我牵肠挂肚我才心满意足。
而现在写回去的信,满纸的阳光灿烂,谈笑风生,而放下笔,长叹一声,才知道心底弥漫着无尽的乡愁。
乡愁是一杯酒,岁月越长,越是浓都和醇美。
去年冬天,提了生日蛋糕去看望一位84岁的阿婆。
古老的宅院和床幔,古旧的气息。
墙上挂着她年轻时的照片,典型的江南女子,大家闺秀的模样。
她自己做了一辈子的医生,思想也不一般。
在那个封建时代她勇敢地爱上了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药店伙计,并终于在38岁那年在当地政府的干预下嫁给了自己的心上人。
听她的经历,就像是在谈一本才子佳人的传奇;但看见她时,她却躺在古老宅院的古老床幔里。
她静静地笑,也喃喃地叹息:
“我现在真想回宁波去。
”宁波是她的老家,她是被母亲抱在手上离开的,而今临近生命之旅的终点,她回那个心目中永远的老家的念头却越发强烈了。
宁波对她而言是陌生的,但思乡的感情却一日胜似一日的真诚和浓厚。
就是这样的啊,乡愁是一杯酒,是一杯千百年来被无数思乡的人吟咏过的陈年佳酿。
你可以豪爽地仰起头一饮而尽,但岁月之手会悄悄地再为你斟满,直到有一天,你真的醉倒在这世代流传的乡愁里。
(1)“我”涌动乡愁常常是在什么时刻?
(2) 文章扣住“乡愁”叙述了哪几件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文章结尾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案】
(1)是在很多平常琐碎的时刻。
(2)即将移民的上海大姐去东山扫墓;“我”自己对乡愁的体会;年迈阿婆对故乡的思念。
(3)围绕“这句话表明人们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之情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来回答。
【解析】【分析】
(1)可提取第2段“我的思乡并不在风清月明的中秋,或是登高远望的重阳,而是在很多平常琐碎的时刻”中的“在很多平常琐碎的时刻”作为答案。
(2)组织语言时,分别概述出大姐去东山扫墓(3段),“我”自己对乡愁的体会(4段),年迈阿婆对故乡的思念(5段)这几件事。
(3)语句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在结构上就有收束全文,照应标题的作用。
在内容上就有点明主旨的作用。
一定要把文章所表达的中心答出来。
即人们心中永远的乡愁。
故答案为:
⑴是在很多平常琐碎的时刻。
⑵即将移民的上海大姐去东山扫墓;“我”自己对乡愁的体会;年迈阿婆对故乡的思念。
⑶围绕“这句话表明人们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之情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来回答。
【点评】⑴此题不难。
考生只要找准语段,提取关键语句就能回答。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考生要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内容,找准段落,分清层次,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⑶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理解。
考生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分析,注意联系文章的主题思想僵化语句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
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
“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
”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唯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
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
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
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
“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
”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
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
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
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
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
“你找谁?
”她疑惑地问。
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
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
“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
”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
“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
”女孩轻轻地摇着头说:
“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
”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第⑤段中“她所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3)文中第⑤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当女教师问女孩“你找谁?
”时,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请你想象一下,女孩的“一大堆话”中最可能有的话是什么?
(5)你认为文中的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
(1)一位女教师帮助一个因“一念之差”而偷书的小女孩。
(2)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
(或:
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
或:
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
)
(3)第一次:
为了减轻小女孩的恐惧和愧疚感。
(或:
为了安慰小女孩。
)
第二次:
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感到欣慰。
(4)您还记得十儿年前,在那个书店里,被您认作女儿领出来的那个小女孩吗?
(5)善良、高尚、有责任心和善解人意。
【解析】【分析】
(1)面对此类试题,需要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的主人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然后将这些信息组织成完整通顺的一句话。
文中的主人公是:
女老师,事件的起因:
小女孩因“一念之差”偷书,经过:
女教师帮助了小女孩,结果:
小女孩回谢老师。
据此整合成句即可。
(2)此句的前后都有相关的内容,选一作答即可。
句前内容是老师所想,句后内容是老师亲眼所见,都是“所料”的内容。
据此作答。
(3)分别从老师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老师的“笑意”,第⑤段中“她笑了笑”是老师看到被吓着的孩子,用笑来安慰她;第⑧段“她也笑了”是老师看到自己当年一个不经意的行为拯救了一个人,感到欣慰。
据此作答。
(4)从随后老师的心理活动“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来想像女孩子说话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是说明来访的原因,二是表达感激。
据此作答。
(5)结合文中的人物描写即可分析形象。
“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
‘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
’”可以看出她的善良;“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可见她有责任心,“什么都没有问”体现了她善解人意。
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
⑴一位女教师帮助一个因“一念之差”而偷书的小女孩。
⑵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
(或:
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
或:
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
)
⑶第一次:
为了减轻小女孩的恐惧和愧疚感。
(或:
为了安慰小女孩。
)第二次:
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感到欣慰。
⑷您还记得十儿年前,在那个书店里,被您认作女儿领出来的那个小女孩吗?
⑸善良、高尚、有责任心和善解人意。
【点评】⑴对于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个要素组成,而事件又是由起因、经过、结果构成,所以如果把文章中的要素串联起来,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中的主人公是:
女老师,事件的起因:
小女孩因“一念之差”偷书,经过:
女教师帮助了小女孩,结果:
小女孩回谢老师。
据此整合成句即可。
⑵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
然后通读句子,视句意的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此句的前后都有相关的内容,选一作答即可。
⑶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⑷开放性试题。
答案符合小女孩的身份即可。
⑸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
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
本文中的老师是一个善良、高尚、有责任心和善解人意的老师。
4.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B.予谓菊,花之君子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隐逸者也。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D.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斯是陋室,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②造化钟神秀,________。
(杜甫《望岳》)
③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
自古以来,中国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乡情结。
人们离开家乡的原因多种多样,而触发思乡之情也有不同的缘起。
①“________,________。
(《春夜洛城闻笛》)”,客居异乡的诗人听到伤离惜别的曲调,勾起无尽的乡思;②“________,________。
(《逢入京使》)”,远赴边塞的诗人偶遇返京的使者,思乡之情奔涌而出,东望故园,怎不让人泪雨滂沱!
【答案】
(1)B
(2)惟吾德馨;阴阳割昏晓;落红不是无情物。
(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解析】【分析】
(1)“予谓菊,花之君子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隐逸者也”应改为“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B项有误,故选B。
(2)(3)句中的“惟”“馨”“柳”“袖”是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不要写同音字。
故答案为:
⑴B;
⑵惟吾德馨;阴阳割昏晓;落红不是无情物;
⑶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诗词。
古文的背诵和默写。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
答题时应注意,记忆性默写,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记识,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至今已不要出现错别字。
5.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没有什么必须要说
苏美
①四十年前,我爹在新疆当骑兵。
那时候他很年轻,骑一匹枣红军马,挎一杆枪,在昆仑山茫茫的雪原里行走。
那时候,他有多年轻呢?
帕米尔高原的积雪没过马膝,走不了几百米,枣红马就像从油锅里捞出似的,一身汗水闪着光,腾腾冒白汽。
雪原之大,一望无垠,天上没有飞鸟,雪面上也没有走兽的足迹。
我爹和一匹马就这么走着,走到天荒地老,居然没有把一颗心走荒芜。
②那时候他一定想着,再走20公里,边界西线就算巡察完毕,他就可以回哨所和班长报到了。
我爹的班长我没见过,但在家里旧相册中看到过我爹。
他穿了军大衣,脚蹬翻毛大头鞋,破烂的棉衣翻了瓤,头上顶着雷锋帽,跨在军马上像一个土匪。
但一张脸轮廓清楚,两只眼睛里全是光,那时他正年轻,挥舞着鞭子,把马抽打的朝天嘶鸣,不管不顾的在雪原里奔跑,跑着跑着,人和马突然就都老了,双双跌落在雪地里。
③四十年后他住院做X光,查出一根肋骨断了。
把我们吓了一跳。
他自己想了很久,说二十岁时在帕米尔高原骑马打雪狼,一个闪失翻身跌下马,托住缰绳又翻身上马继续追。
人和马哪追得上狼,但这一场追逐却人欢马叫,兴奋异常,隐隐觉得肋叉子痒,回哨所喝几瓶酒倒头睡,也就过去了。
一根肋骨=一瓶酒+睡一觉。
年轻时的算术总是这么简单。
④关于帕米尔高原,我爹说的很少。
他并不需要多说,因为我长到十四五岁,还在每个暑假坐着军车远上昆仑山,在兵站吃羊肉揪片子,在汹涌的冰河边上吃西瓜。
那时候我不听他说话。
他也不和我说话。
我和我爹的关系,就是直线关系。
他把搪瓷饭碗从屋里砸到屋外墙上,是直线;把我姐一脚踹出家门,是直线;十八岁时向我呼啸而来的十多记耳光,记记都是直线。
这些直线就是我和我爹最短的距离。
我们一直没有什么可说的。
也没有什么必须要说。
我们坐在那里,吃饭,看电视,边吃饭边看电视。
就这样。
⑤可日子就过去了。
饭还是那些饭,电视还是那些电视,人却老了。
突然的,就弯曲了。
⑥我第一次见我爹哭,是他从手术室下来。
麻药过去,他渐渐醒来,突然眼角就滑下泪了。
他不能翻身,不能动,颈子底下背着麻醉泵,不能用枕头,泪水就朝耳廓落下去。
他就无声的落着泪,什么也没说。
我只是愕然,像是撞见了不该撞见的秘密,哑口无言,那时侯他还不满四十九岁,查出了癌症,功名利禄戛然而止,所有为人的尊严和体面都让位给死亡。
他和死亡缓慢的分享每一分钟,彼此都有无穷的时间和耐心。
我在想,从他落下泪那一刻起,永无天日的寂寞就上路了。
这寂寞虚空一片,抓摸不着,唯一温暖的伴侣就是死亡。
⑦我爹曾说想找人大哭一场。
我想他一定没有找到这样一个人。
不是我妈,也不是我,说到底,他只能赤手空拳。
我们的陪伴像是隔着玻璃的拥抱,无论多么情真意切,到底是无用。
而他要和这个人哭些什么,这是一个秘密,我猜想也许有关人的一生,可这是一个禁忌的秘密。
⑧手术后两年,我爹回了西安。
我爹曾经非常年轻,两条腿就追得上雪兔,一杆枪把半身靶心打的稀烂,大雪封山,几个兄弟把方圆五十里所有酒瓶子都喝空了,最后拿着大头鞋跟哈萨克牧民换马奶酒继续喝,把日月喝出几个交替。
无论如何,我都必须承认他牛过。
可是,这又如何?
他还是要去躺在手术台上,被人切的乱七八糟,他还是要摊开身体,让无数的绿色黄色流进去,把骨髓炸出来,逼他求饶,逼他认输,最后再把他碾成齑粉吹的烟消云散。
⑨我和我爹,从来没有什么非说不可的话。
我曾将鸡毛蒜皮的不顺遂归咎于他,仿佛竖起一个敌人就能抵挡时间的侵蚀。
可他倒下去了。
抛下我一个人,赤手空拳的面对无尽的时间,死亡终将跨过他的尸体扼住我的喉咙。
⑩我一直想和他说点什么,会突然生出蜿蜒的不舍,害怕遗忘,怕那些人和事,终将消失在时间深处。
我想跟他说说帕米尔的雪原,说说那十几个耳光,说说老家的墓地和他压在枕头下的《幽明录》,但事到临头,只有沉默才是教养。
⑪一天,我回到家他在厨房做饭,当当当切莱。
突然的他就说起怎么挑鱼腥线,怎么用蛋清表牛内,泡菜太酸怎么办,蒸馒头为什么面发不起来,我在一边测蒜,尝一口砂锅里的汤问他成否,突然他就对我说,一个人,也要好好做饭,好好吃饭。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我爹和一匹马就这么走着,走到天荒地老,居然没有把一颗心走荒芜。
”说明了父亲一直保持着军人的精神和斗志。
B.第②段中“但一张脸轮廓清楚,两只眼睛里全是光。
”,表现父亲的年轻。
C.第②段中“跑着跑着,人和马突然就都老了,双双跌落在雪地里。
”说明父亲多年来一直坚守在条件艰苦的边疆地区工作和生活。
D.第⑪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对生活细节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对“我”的体贴和温情,也表现“我”对父亲的爱。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主要是从动作方面描写父亲,侧重表现他当年的神采。
B.第④段主要从家庭生活的角度来写,侧重表现父亲对孩子简单粗暴的态度。
C.第⑤段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从叙述父亲前半生的经历转到叙述父亲后半生的经历。
D.从前三段的描述中可知,父亲是个刚强、坚毅、忠诚于人民利益的军人。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前面侧重直接叙述父亲年轻时的经历,而后面则侧重于“我”对父亲的认识和自我反省。
B.文章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