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模式探究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18026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模式探究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模式探究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模式探究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模式探究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模式探究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模式探究开题报告.docx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模式探究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模式探究开题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模式探究开题报告.docx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模式探究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模式探究”

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组《初中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模式探究》课题,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1.一到初三复习时,有的老师就感觉语文知识太多太杂,无从下手;有的老师认为复习课就是“热剩饭”;有的老师把复习课上成了“题海课”;还有的对学生复习训练的结果不予重视,不加反馈,训练题的讲评只对答案,不究过程,不去追究指导学生怎样得出这个结论,舍去了最有价值的“怎样”(即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复习教学达不到“使学生掌握规律、方法”的目标……

2.复习课是教学中常见的课型,是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对知识查漏补缺的必要的教学过程,也是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已学过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一、复习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部分老师对待复习课有“两不”倾向。

一是不重视。

他们以为复习课的内容自己心中有底,学生也有印象,没有难点重点,不如新授课重要。

所以他们通常不备课。

二是不会上。

由于不重视,有些教师在复习课上大多不分内容轻重,从头到尾平铺直述。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埋头解题,坚信解题越多,考试起来“碰上的概率越大”。

“两不”倾向导致当前复习课存在的问题为:

1、复习无系统性,只是一个个知识点的孤立积累。

2、复习的内容不关注学生的体验,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3、教师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统一的目标、统一的方法、统一的内容。

4、学生的练习往往是一些低认知简单无效重复,训练机械、封闭,答案唯一、解题策略单一。

其实,复习课和新授课一样重要,而且要上好似乎比新授课更难。

因此,认真高效地组织复习,弥补新授课的不足,使业已遗忘的得到恢复,并举一反三,甚为重要。

而且,相对而言,上复习课的难处在于:

其一,教学任务必须由教师自己确定。

复习课不像新授课,课程标准上没有明确的教学内容规定。

因此,教师通常在确定复习什么时犯难。

其二,教学内容不新,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复习课的内容,对大多学生来说是熟悉的,有些甚至已完全掌握。

因此,不分“生”与“熟”的重煮一遍,许多学生不感兴趣。

而要引起学生的兴趣,除了方法上变化外,一定要复习学生迫切需要复习的内容。

可见无论是选定复习内容还是变换方法都需要克服困难。

其三,要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心理容易疲劳。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战略性复习与战术性复习结合起来,前者是从宏观上把握,后者是从微观上吃透。

即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不断从具体的知识与技能等中获得规律性,再将规律性运用到具体内容的复习上。

这些都是传统复习观念指导下的复习课不曾注意的,因而要做到有一定难度。

复习课的任务与结构

1、复习课的主要任务

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②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与技巧;

③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复习课的一般结构

①教师简要交待本节复习课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②师生系统回顾基础知识、弥补知识缺漏,使之形成网络与结构;

③教师选择典型例题讲解或组织学生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④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有目的地巡视辅导;

⑤师生共同小结与讲评,并归纳、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提高能力;

⑥布置课后作业。

复习课通常还有一种结构是:

①教师简要交待本节课复习内容与要求;②学生独立练习(课前由教师准备好“题组”)教师巡视辅导,搜集信息;③师生共同梳理知识,弥补缺漏,分析解题错误原因,提示解题规律与方法,提高能力;④布置课后作业。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在第③步后可再次安排学生练习。

对学习能力较强、基础较好的班级可采用后一种复习结构

三、复习课应遵循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复习不是炒冷饭,不是把平时学习过的内容重复一遍,而是要把平时所学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结构化。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各部分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揭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所以复习时,可采用“以线串珠”的方法,把知识概括成表格式、纲要式、图示式、口诀式,便于记忆与理解

2、基础性原则

无论哪一种复习都要抓住基础知识复习与基本技能训练。

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弄清这些基础知识是怎样提出来的?

具体内容是什么?

应怎样叙述与证明?

有何主要应用?

应用时应注意什么?

它和其它基础知识有什么联系?

等等;基本技能训练在复习中应引起高度重视,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练习一些能直接运用基础知识来解的题目。

另外,该记住的一些词语、数据、图形、定义、定理、定律、法则、公式以及一些技巧、方法都应要求学生力争记住,知识缺漏要补上。

3、重点性原则

复习课内容一般都较多,时间又有限。

因此,不能面面俱到,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有重点地复习,做到:

①突出重点章节的复习;

②突出重点概念、重点例题习题、重点解题思想与方法的复习;

③突出薄弱环节的复习;

④突出重点难点的复习。

4、针对性原则

复习课中方法的选择、题目的设计、重难点的确定等都要有针对性,要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教材的重难点,针对考试说明的要求,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学科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不能带有任何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5、精选性原则

复习课中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必须精心考虑,题目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综合性、启发性、代表性与典型性,要选择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进行讲解或让学生练习,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规律与方法。

还可选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开阔学生思路,使学生通过复习有新的收获、新的体会。

6、主体性原则

复习课应同样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要千方百计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复习过程,凡是学生看得懂、讲得来、做得出的内容与题目,都要让学生去独立完成,教师不要都包办代替,不要满堂灌。

7、指导性原则

复习期间学生要复习的内容很多,学生手头有几本复习资料,有的学生如坠云海,无从下手。

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要帮助学生制订复习计划,明确复习目的,确定复习重点,落实复习措施,选好复习方法。

还要指导学生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课内与课外、做题与分析题目等的关系。

特别对学习困难生要加强指导。

8、及时性原则

就是复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及时地反馈评价和矫正学生复习的情况,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复习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四、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1、重视情境创设,体现一个“趣”字

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我们应摒弃孤立、刻板、封闭的形式化复习形式,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征,运用有趣、生动的画面,结合寓言、故事或以图表的形式,多样化呈现学习素材,创设开放的情境,将复习主题寓于其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情境,激起认知冲突,使学生在对呈现的材料进行阅读、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摒弃不必要的、多余的信息,把生活的原型和现实问题转化成学习问题,并加以解决,从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加工与处理能力。

同时情境的创设要真实、开放、有度,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价值。

2、关注基础,落实一个“实”字

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

在复习课中教师要立足教材、落实课标,根据学生双基的掌握情况和知识内容的重难点,组织有针对性的基本练习,教材是学校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依据和教学资源。

我们出试题主要以课标为指导、教材为依托,在试题设计方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试题许多是强调基础、源于教材的,力求开放性,注重对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一个“构”字

有些教师认为只有解决难题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因而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练习。

主要是对基础的复习的力度不够,只走马观花的走过场。

基本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其思维过程,少问了几个为什么?

没有挖掘知识内在的联系和规律。

而是搜集了大量的课外练习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悟出解题的妙方。

这样只能产生畏难情绪,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中小学教育永远是基础教育,一旦忽视了基础,发展也就缺了根基。

4、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与提炼,感受一个“悟”字

在复习课中,有一个对知识的梳理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将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这时教师往往喜欢把知识点设计得过小、过细,师生一问一答,你来我往,边答边板书。

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课堂成了教师表现的舞台,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学习方式的单一使学习活动变得单调乏味。

复习课是最容易掉入这一怪圈的一种课型。

5、倡导分层递进,突出一个“练”字

复习课中,教师为了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往往会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然后进行讲评,学生成了解题的机器。

所以,教师要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尊重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教学现实,使复习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

6、重视培养学习习惯,落实一个“养”字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比较容易就学会了,但是在做题的时候,遇到具体问题又往往做不对,有些老师总是批评学生马虎,这样做实际掩盖了出现错误的具体原因。

学生做题出现错误,应具体分析错在何处,尽管错误的原因很多,但通过分析就会发现,学生出现的许多错误,都是因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

总之,只有在复习课中强调发展,准确、全面的把握教学目标,对复习过程进行充分、科学的预设,并在课堂中进行有效调控,激发学生复习的积极主动性,才能发挥复习课独特的功能,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本课题组有5人组成,其中4人为九年级语文老师。

2.学校为每个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

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

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

目前中考复习课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复习课教学的理念、原则、策略。

3、实践问题:

如何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本课题希望在这方面能作出一点贡献。

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

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

研究一个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1)21世纪的教师应该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育教学。

②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终身教育以保持新鲜活力,促成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③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趋势——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纪的学生应该思考自己的学习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变更传统学习模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②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学会学习。

③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1世纪的学校应该思考建设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新型学生的关键途径;加强资源库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坚实保障等问题:

①如何进行资源库结构的建设。

②如何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意识。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资源库,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

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手段先进。

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目的性。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论、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等。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行动研究法。

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七、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1、论文集:

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内部印行,争取正式出版)。

2、专著:

《扣开未来之门——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模式研究》(正式出版)

3、电子出版物:

《求精中学优秀网络课件选》(若干辑)八、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一)研究周期三年,即2002年2月至2005年1月

(二)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2002年2月——5月为准备阶段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等。

2、2002年6月——2004年8月为实施阶段第一轮(2002年6月——8月),主要工作:

课题组统一认识;申报课题;确定子课题,各分课题组分别开展研究工作;积累资料;统计分析,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轮(2002年9月——2003年8月),主要工作:

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写出第二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检查。

第三轮(2003年9月——2004年8月),主要工作:

继续开展研究,并争取在某些学科实现质的跨越;争取每人有一篇论文;写出第三期研究报告并接受中期检查。

第四轮(2004年9月——2004年12月),主要工作:

继续开展研究;出论文集;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们将本课题分为四个研究小组,分别在信息技术、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四个方面开展研究,逐步互相渗透、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开放的、立体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3、2004年12月——2005年1月,结题验收,主要工作:

接受专家组审查鉴定;根据成果奖励优秀参研人员。

九、本课题组成员

1、课题领导小组顾问: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课题研究小组课题指导:

课题设计兼学术秘书:

课题研究人员:

第一研究组:

组长:

第二研究组:

组长:

第三研究组:

组长:

第四研究组:

组长:

组员:

档案整理: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