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金夏元时期》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17736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5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金夏元时期》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金夏元时期》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金夏元时期》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金夏元时期》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金夏元时期》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金夏元时期》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金夏元时期》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金夏元时期》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金夏元时期》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金夏元时期》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坻,语曰:

‘苏湖熟,天下足’”从中能够得出南宋时期()

A.北方的人口数量迅速增加

B.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C.南方的人口数量速增加

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2.从下列两幅示意图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A.西汉推进大一统B.唐朝和同为一家

C.辽宋夏金政权并立D.元创疆域的拓展

3.在《农耕图》中同时有扬场和插秧两种场面出现,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

A.江南劳动力严重不足B.江南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C.北方人大量南迁D.南方已有双季稻

4.以下对两宋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会子

B.苏州、湖州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

C.政府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D.出现了固定的娱乐场所“瓦舍”

5.元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建立了行省制度,并在中央设宣政院。

如图中,宣政院辖地是()

A.A、B.B、C.C、D.D、

6.如图为我国古代“瓦舍”又名“瓦子”,它的出现反映了()

A.隋唐科举制的出现B.宋市民文化丰富

C.元朝民族关系的和谐D.明清工商业繁荣

7.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主题时,制作了如下示意图,其中“?

”应填写()

A.北宋B.南宋C.明朝D.清朝

8.与下列示意图中①所代表的朝代相关的史实为()

A.杯酒释兵权B.签订“澶渊之盟”

C.设宣政院管辖西藏D.最早发行纸币

9.下表的材料能说明()

时期

内容

唐代

凡市,以日中(中午)击鼓三百响,而众已会;日入(日落)前七刻,击缸三百声,而众已散

宋代

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A.唐代从西域传人很多种乐器

B.唐代后期城市打破市坊格局

C.宋代的城市规模超过了唐代

D.宋代商业活动时间比唐代长

10.历史学家本特利说:

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

以下史实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火药应用于军事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1.以下材料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A.大动荡和大变革

B.政权并立与民族关系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12.如图是一幅残损的某朝代疆域图,该朝代是()

A.元朝B.宋朝C.唐朝D.明朝

13.地方行政制度是国家为了方便行政管理的实施,而划分行政区域、设立地方分治机构的制度和惯例。

如图是元朝的行政疆域图,它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度D.封国制

14.从下面元朝的疆域图中我们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元朝的疆域很狭小B.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C.元朝接受中原先进文化D.元朝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15.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中指出用某种技术“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这种技术是()

A.雕版印刷术B.造纸术C.火药术D.活字印刷术

16.下面的历史纪年表中的①②③④对应的朝代分别是()

A.①金②西夏③北末④南宋B.①西夏②金③北宋④南宋

C.①金②西夏③南宋④北宋D.①金②北宋③西夏④南宋

17.如表是学者对北宋科举取士的情况统计,这说明()

录取类型

年均录取人数

文士

北宋平均每年录取文士的人数是唐代的5倍多、元代的30倍、明代的4倍、清代的3.5倍。

但论全国人口,北宋是远不及明清时期的。

武士

北宋一朝,武举共取士868人,年均仅仅5人。

其总数不及宋真宗景德二年文士录取人数的三分之一。

A.北宋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B.宋与辽和西夏议和成功

C.北宋时期科学技术达到了顶峰

D.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18.如图是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可知此时期的特点是()

A.政权分立B.民族交融C.繁荣开放D.闭关自守

19.“澶渊之盟”规定宋辽双方“宋每年给辽岁币;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辽宋双方基本遵守了诺言,维持了近百年的和平

②北宋收回了幽云十六州,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③辽宋皇帝从此一直互称“兄弟”,体现地位平等

④“澶渊之盟”的签订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天龙八部》是已故武侠小说宗师金庸的经典作品。

小说中的三位主人公乔峰(丐帮帮主,后为辽国南院大王)、段誉(大理世子)及虚竹和尚(后被选为西夏附马)合力上演了一部武侠大戏,凸显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主题。

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金庸创作该小说依托的历史背景是()

A.汉与匈奴的和战B.魏蜀吴的鼎立

C.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D.南宋与金的对峙

21.穿越时光隧道,你来到了南宋都城临安,在下列各项中,可以看到的有()

①城里有精美的瓷器出售

②在“瓦舍”里有人在说书,有人在看杂技表演

③有人在使用纸币购物

④商人在市舶机构办理业务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2.元朝、隋唐都实现了国家统一。

元朝与隋唐相比,其鲜明特点是()

A.政权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

B.属于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

C.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D.政治实现高度集权

23.如图为一组历史图片,如果给这组图片的主题命名,最合适的是()

A.宋代商业繁荣B.经济重心南移

C.元代都市生活D.北方民族融合

24.“卧薪尝胆、纸上谈兵”等成语都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

A.文化的繁荣B.封建制开始确立

C.奴隶制开始瓦解D.诸侯的争霸兼并战争

25.“朕(宋太祖)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人也。

”材料中这一举措()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使思想实现“大一统”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二.材料题(共2小题)

26.中国古代南方的经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鱼为主食,还采集果实和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

﹣﹣《史记》

材料二南宋时,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北师大七下教材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四南宋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北宋。

宋高宗末年,市舶收入岁达200万贯,是北宋治平年间岁入63万贯的三倍多。

﹣﹣朱绍侯编《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时南方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2)材料二和材料三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格局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出现这种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这一变化最终完成于哪一朝代?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海外贸易繁盛的最主要原因。

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最早在哪一城市设立了什么机构?

(4)综合以上材料,从变化的原因中,请你谈谈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建设的启示。

27.唐代的中央官制成熟完善,宋代专制集权空前强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

﹣﹣《太平治迹统类》

材料二: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动兵。

……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渍散。

﹣﹣《朱子语类》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指出北宋初期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遗留下来的什么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统治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基本特点。

(3)就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作用,材料二、三是如何评价的?

(4)就以上两种不同评价,扼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分析】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再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当时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故选:

D。

2.【分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幅图上面有“辽”“西夏”“北宋”可知,这是北宋王朝与辽、西夏政权并立情况;第二幅图上有“西夏”“金”“南宋”可知,这是南宋王朝与金、西夏并立情况。

因此,C项符合题意。

故选:

C。

3.【分析】在《农耕图》中同时有扬场和插秧两种场面出现,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题干强调了“同时有扬场和插秧两种场面出现”。

故选:

B。

4.【分析】对两宋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会子。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故选:

A。

5.【分析】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对西藏地区行驶行政管理权,中央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

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

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D符合题意。

故选:

D。

6.【分析】“瓦子”又称“瓦舍”是宋代城市生活中固定的娱乐场所。

瓦子出现的原因是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都市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他们休闲娱乐场所就日益形成规模。

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

B。

7.【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终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B。

8.【分析】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1276年,元朝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1279年,元朝攻灭南宋残部。

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置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

这标志着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划。

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

C。

9.【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其反映的是唐朝和宋朝商业的发展,主要是反映两代在时间上的不同:

宋代商业活动时间比唐代长。

ABC都不是材料反映的内容。

故选:

D。

10.【分析】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有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年,北宋制成指南针。

故选:

A。

11.【分析】观察材料中的图片可知,这反映的是两宋时期的有关景象。

两宋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并立与民族关系发展。

故选:

B。

12.【分析】观察题干图片可知,宣政院设立于元朝。

元朝时期,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故据这幅残损的某朝代疆域图,该朝代是元朝。

故选:

A。

13.【分析】元朝在地方管理制度上,打破了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设立了行中书省,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元朝的行政疆域图反映了这一制度的实施。

故选:

C。

14.【分析】元朝在地方管理制度上,打破了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设立了行中书省,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元朝的疆域图充分反映了这一制度。

故选:

B。

15.【分析】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中指出用某种技术“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这种技术是活字印刷术。

北宋毕昇用黏土做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因而“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故选:

D。

16.【分析】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党项族。

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

女真族原来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过着以渔猎骑射为主的生活。

10世纪时,女真受到辽的控制和压迫,后来完颜部统一了女真各部。

完颜阿骨打继任女真首领后,继续领导抗辽斗争,势力不断壮大。

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北宋末年,统治腐败,金于1127年灭掉北宋,北宋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于同年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所以①西夏②金③北宋④南宋。

故选:

B。

17.【分析】分析图表可知,体现了北宋取士名额增多,重视文士,轻视武士,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提倡文人典军,严禁武人干政,D是正确的选项。

故选:

D。

18.【分析】从表格看出,这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先后经历过魏蜀吴的鼎立,西晋的短期统一,东晋和十六国的对峙,东晋结束后,南方经历了四个王朝称南朝,北方的北魏和四个王朝合称北朝,因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可概括为政权分立。

故选:

A。

19.【分析】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澶渊之盟的签订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故①④符合题意。

故选:

C。

20.【分析】北宋建立以后,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辽宋议和,辽朝撤军,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西夏损失很大,双方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所以金庸创作该小说依托的历史背景是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

故选:

C。

21.【分析】南宋都城临安可以看到,城里有精美的瓷器出售,在“瓦舍”里有人在说书,有人在看杂技表演,有人在使用纸币购物,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所以商人在市舶机构办理业务,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

故选:

D。

22.【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蒙古族是在我国北方蒙古高原上,长期过着游牧与狩猎生活的一个古老民族。

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统一了蒙古各部。

后来灭掉西夏,消灭金政权,使高丽臣服。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元朝建立。

1276年灭南宋,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

也是首个征服全中国的少数民族王朝。

元朝与隋唐相比,其鲜明特点是政权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

故选:

A。

23.【分析】《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的出现也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货郎图》反映的即是宋代商人经商的情形。

题目中的这一组图片是宋代商业繁荣的反映。

故选:

A。

24.【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卧薪尝胆、纸上谈兵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争霸中留下的成语,因而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社会特点。

故选:

D。

25.【分析】由材料“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可知,宋太祖这一举措提高士人的地位,派遣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①②表述与材料和史实不符。

故选:

D。

二.材料题(共2小题)

26.【分析】

(1)由“地广人稀”可以看出江南地域广阔但是人烟稀少;“刀耕火种”指的是在江南农业生产中还使用的是刀耕火种的耕种方式,比较落后;“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可以看出很多人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从整体上处于相对落后状态。

(2)据材料“南宋时,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宋史》中记载: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材料二和材料三共同反映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至南宋时最终完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南方战乱较少,相对稳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更适合农业发展;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南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

南宋,我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船业发达;南方经济发展。

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立了市舶司。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重视引进劳力、先进工具和技术。

故答案为:

(1)相对落后。

(2)经济重心南移至南宋时最终完成;原因:

南方战乱较少,相对稳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更适合农业发展;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南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

南宋。

(3)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船业发达;南方经济发展。

市舶司。

(4)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重视引进劳力、先进工具和技术。

27.【分析】

(1)由材料一“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可知,北宋初期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遗留下来的藩镇割据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统治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削减节度使权力。

(2)据所学知,出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基本特点是削弱武将、宰相和地方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3)由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动兵。

……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可知,材料二认为宋初的措施使“天下晏然”,战祸平息。

由材料三“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渍散”可知,材料三认为宋初的措施使地方兵弱财困,最终导致“靖康之役”的溃败。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宋初的措施成功地防止了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但由此形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加重了中央财政的负担,而且地方兵弱财困也不利于抵抗辽、西夏的进攻,这些都成为后来北宋危机出现的重要因素。

故答案为:

(1)藩镇割据问题;削减节度使权力。

(2)削弱武将、宰相和地方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3)材料二认为宋初的措施使“天下晏然”,战祸平息;材料三认为宋初的措施使地方兵弱财困,最终导致“靖康之役”的溃败。

(4)宋初的措施成功地防止了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但由此形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加重了中央财政的负担,而且地方兵弱财困也不利于抵抗辽、西夏的进攻,这些都成为后来北宋危机出现的重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