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五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17152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五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五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五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五篇.docx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五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五篇.docx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五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五篇)

【第一篇】

活动目标

1、明白有各种声音,不同的声音能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

2、初步懂得东西振动就产生了声音。

3、发展注意力和听辨声音的潜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声音

2、小铃、小鼓鼓、木鱼等玩具。

活动过程

一、听声音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课件:

声音

1、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1)笑声

(2)哭声

(3)打呼噜声

请小朋友睁开眼睛

2、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让幼儿说一说听到的声音,引起幼儿听辨的兴趣。

3、你们还想听其他的声音吗?

请小朋友再闭上眼睛

(1)吃东西的声音

(2)打喷嚏

(3)钟表的秒针

回答老师,听到了什么声音?

(幼儿自由发言)

二、认识声音

1、你们明白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

敲鼓

(透过实验让幼儿理解物体的震动)

让幼儿把小手放在小鼓上,老师用鼓槌敲几下,让幼儿透过

耳听、手模、眼看、感知物体发出声音时在不停地振动。

(2)小朋友用什么能听到声音?

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耳朵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

(3)你们明白耳朵除了能听声音,还有什么作用吗?

告诉幼儿,我们的耳朵还能帮忙我们持续平衡。

耳朵很重要,我们必须要保护耳朵!

三、幼儿操作,感知震动产生声音

1、请小朋友玩一玩桌子上这些小铃、小鼓、木鱼等玩具。

提醒幼儿边敲边观察,注意听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感知物体发出声音时在不停地振动。

小结:

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

我们用耳朵来听各种声音。

2、讨论什么样的声音好听。

(1)播放音乐

(2)播放噪音

让幼儿感知乐音和噪音,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相互说一说各种声音,

好听的声音,不好听的声音。

四、游戏:

听一听

1、幼儿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另一名闭上眼睛倾听,

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明白了什么事情。

2、透过游戏让幼儿明白不同的声音能够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

如:

敲门有人来了,打呼噜有人在睡觉等。

【第二篇】

活动目标:

1、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学习用图画的方式进行记录。

2、仔细、耐心地进行观察,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

3、通过种植观察活动,激发幼儿关爱植物的情感。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观察豆子成长的记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

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的时候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种植豆子呀?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教师陈列幼儿种植的豆子,引出观察兴趣。

教师:

小朋友,这就是你们种的豆子,它怎么样了?

它现在是什么样子的?

还记得以前的样子吗?

(幼儿回答)

2、幼儿拿出自己的记录,互相说一说观察结果。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表,相互介绍豆子的成长过程。

教师:

请你和同伴说说自己种的豆子是怎样慢慢长大的。

3、集体交流,帮助幼儿归纳豆子的生长过程。

请幼儿按照自己的记录介绍豆子的生长过程。

教师帮助幼儿归纳豆子的生长过程。

豆子——长出两瓣小芽——长出叶子——长高——开花。

4、引导幼儿找出豆子生长情况不一样的原因,激发幼儿关爱植物的情感。

引导幼儿发现豆子叶子长得不一样。

教师:

仔细看看,你们的豆子长得都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

(幼儿回答)

5.讨论原因。

(1)教师:

为什么有的豆子长得高而且叶子又多,还开花了,而且有的豆子却长得不高,有的甚至烂了呢?

(2)请几个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种的,为什么他们的豆子长得不一样?

6.激发幼儿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师:

我们应该怎样照料它呢?

(幼儿回答)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

豆子就像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每天都要来看它。

发现它干了应该给它浇点水,但水不能太多,否则会淹死。

【第三篇】

目标:

1、对观察冰块有兴趣。

2、乐于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准备:

有太阳的冬天,一处有冰块的地方、粉笔

过程:

一、观察冰块

1、冰是什么颜色的?

2、鼓励幼儿用手摸摸冰块,说说有什么感觉。

3、怎样才能有冰块?

4、小结:

冰是冷冷的、滑滑的。

很冷的天,水会结成冰的。

二、寻找有冰的地方

1、请幼儿将有冰的地方告诉大家。

2、请幼儿运冰块。

每人拿一块冰块在阳光的空地上。

3、请幼儿观察阳光下的冰块,冰变成了什么?

三、欣赏冰画

1、请幼儿看看场地上的冰块化成了什么?

2、有粉笔将冰融化的地方勾出轮廓,请幼儿说说像什么?

【第四篇】

一、教材分析

《纲要》中对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指出:

“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与我们形影相随的影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也是孩子们一直感兴趣的话题:

影子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自己的影子有时长、有时短?

但对于一些影子的特征的了解只是一些零散的,因此我在我们班组织此活动。

让幼儿通过活动

了解影子的秘密,对影子的各种变化感兴趣,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记录与发现,体验影子变化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定了知识、能力和情感的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有光线的地方就有影子,光被物体挡住就会出现影子,影子与运动有关系。

2、启发幼儿创造性的玩影子游戏,通过实验理解影子的形成。

学习用表格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并学会与同伴交流。

3、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各种变化产生好奇,愿意探索,大胆提问。

三、重难点

重点:

有探究影子这一自然现象的欲望,体验影子带来的乐趣,能用记录绘画、与同伴交流等方式表征。

难点:

理解影子的形成,初步了解影子与物体与光的关系。

四、教法学法

《纲要》中指出:

“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本次活动教师充当幼儿的合作伙伴,与幼儿共同探究做中学的乐趣。

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有:

1、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它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创造性,本活动先以“踩影子”的游戏导入,增强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操作法:

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与实验材料的互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

这个活动主要是通过幼儿的操作去观察、发现影子的相关问题,在操作中找到答案。

3、演示法:

教师把实物或教具演示给幼儿看帮助幼儿理解讲述的内容,这个活动我把影子产生的原因、方向,做成课件让幼儿直观生动的了解,解决活动的重难点。

4、交流谈话法:

《纲要》说:

“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这个活动教师设计了多种表征方式,也是充分给孩子和同伴分享交流交谈的机会。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各种条件让幼儿参加活动,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充分的探究、发现、认识、交流分享,因此本活动的学法有:

1、观察法:

观察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尤其是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才能在生活中活动中有所发现。

2、尝试法:

孩子们喜欢动手,因此在做中学习是很重要的。

这次活动给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时间尝试,请幼儿自由探索影子的成因,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同伴合作协商。

3、表征法:

孩子眼里的世界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通过表征的方法让幼儿对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加以记录,也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因人而异。

五、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玩过“踩影子”的游戏,对影子有粗浅的认识。

教师课前多看一些关于影子的知识以便于回答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

物质准备:

手电筒、小巧的玩具、粉笔、记录表、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录音机、电脑。

场地服装准备:

投影仪冲白板、椅子摆成弧形,后面或四周摆放桌子和实验材料。

户外选择适合幼儿观察与活动的场地。

【第五篇】

活动目标:

⒈知道种子发芽需要阳光、空气和水。

⒉能正确观察和照顾植物,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⒊养成有序取放工具材料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第一次活动中种植的黄豆、绿豆等发芽种子。

2.《怎样让种子发芽》集体记录单、《种子发芽》记录单。

活动过程:

结合集体记录单,展开话题。

教师:

小朋友,上次我们一起进行了种植活动,几天过去了,我们来看看,你种的种子有什么变化?

它们象记录单里说的那样,发芽了吗?

幼儿1:

我种的绿豆发芽了!

幼儿2:

我中的黄豆也发芽了!

(1)让幼儿观察对比试验1的种子的变化,感知植物发芽的条件。

教师:

没放水的种子有什么变化吗?

幼儿:

没有发芽,还是干的、硬的。

教师:

这是为什么?

幼儿:

因为没有水,种子就不能发芽!

(2)让幼儿观察对比试验2的种子的变化情况,感知植物生长需要阳光。

教师:

我们再来看看纸盒里的豆芽和窗台上的豆芽有什么变化?

幼儿:

窗台上的豆芽还在长,纸盒里的豆芽变黑了,要死了!

教师:

这是为什么?

幼儿:

因为植物生长要有阳光!

小结: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

没有阳光照射,植物就不能茁壮成长。

所以,我们通常要把植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还要经常给它们浇水。

指导幼儿用自己喜欢、别人又能看得懂的记录方式将种子发芽的过程继续记录下来。

教师:

看一看,你的种子发出小芽了么?

我们把观察到的情况继续记录在《种子发芽》记录单上吧!

请你每天注意观察,定期做好自己的发芽记录。

引导幼儿在观察过程中相互交流。

活动延伸:

⒈本次活动历时时间长,教师要重视交流和观察的环节,不断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2.活动结束后,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操作单投放到活动区,指导幼儿完成。

3.教师可以运用几种不恰当的栽培方式和幼儿一起做种子发芽的实验,以便幼儿对比观察,了解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

活动纪实资料:

这是孩子在一段时间里的记录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