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1663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教案.docx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教案.docx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教学目标】

3、学生自主学习,预习在前,教师点拨、分析在后。

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最后取得共识。

讲练结合,既抓整体感知,又要突出重点。

【教学重点】

1、学点文言语法,在理解段意的基础上,翻译并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教学安排】

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教学步骤】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他寄情于山水,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记:

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二、正音、朗读直至熟读。

《小石潭记》朗读停顿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

近,,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三、掌握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学习词性活用等语法知识。

古今异义

1.小生:

古义:

年轻人。

(崔氏二小生)今义:

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

古义:

离开。

(乃记之而去)今义:

前往,到某处。

3.闻:

古义:

听到、听闻。

(闻水声)今义:

用鼻子嗅气味。

4.居:

古义:

停留。

(不可久居)今义:

住。

5.布:

古义:

映,显现。

(影布石上)今义:

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6.许:

古义:

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等同于现今口语中常说的:

“左右”“上下”。

(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

允许、准许。

7.佁(yǐ)然:

古义:

呆呆的样子。

(佁然不动)今义:

静止的样子。

8.清:

古义:

凄清;冷清。

(以其境过清今义)今义:

清晰,清净等。

9.以为:

古义:

作为(全石以为底)今义:

认为等。

一词多义

1.可:

(1)大约。

表示估计数目。

(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

(明灭可见;不可久居)

2.从:

(1)介词,自、由。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随。

(隶而从者)

3.清:

(1)形容词,清澈。

(水尤清冽)

(2)形容词,凄清。

(以其境过清)

4.差:

(1)形容词,长短不一。

参差不齐(参差披拂)

(2)动词,交错。

(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

(1)通“现”,出现。

(才美不外见)

(2)看见,动词。

(明灭可见)

6.乐:

(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心乐之)

(2)逗乐。

(似与游者相乐)

7.以:

(1)介词,因为。

(以其境过清)

(2)连词,而。

(卷quan石底以出)(3)介词,用把全(quán石以为底)

8.而:

不译,

(1)表承接关系。

(乃记之而去)

(2)表并列关系。

(隶而从者)(3)表修饰关系。

(潭西南而望)

9.游:

(1)游动。

(皆若空游无所依)

(2)游览。

(同游者)

10.环:

(1)玉环。

(如鸣佩环)

(2)环绕。

(四面竹树环合)

11.为:

(1)动词,作为。

(卷(quán)石以为底)

(2)动词,成为。

(为岩)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

下:

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

下: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澈:

形容词作动词,照到。

5、俶尔远逝。

远:

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

西南:

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

斗: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

蛇:

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

凄:

使动用法,使…凄凉。

寒:

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寒冷。

10.如鸣佩环。

鸣:

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

乐:

意动用法,感到快乐。

12.隶而从者。

隶:

名词作动词,作为随从。

从,跟从。

13.似与游者相乐。

乐:

形容词作动词,逗乐14.近岸。

近:

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

15.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形容词作量词,大约。

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

如佩环鸣)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

以全石为底)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

石底卷以出)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修辞手法:

1.闻水声,如鸣佩环。

(比喻)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拟人)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逗乐。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比喻)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

(省略主语“我”)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

(省略主语“小溪”)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弯曲。

3.以其境过清。

(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4.心乐之。

(省略主语“我”)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虚词用法

(1)不译,表承接关系。

(乃记之而去)

(2)不译,表并列关系。

(隶而从者)(3)不译,表修饰关系。

(潭西南而望)

四、学生口头翻译全文,把握文章思路和内容要点。

(一)学生根据注释,口头翻译全文。

课堂师生互动交流。

(二)写作思路与内容要点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和第二段;2、翻译全文,写在作业本上。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教案2

【教学要点】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是否背诵,是否翻译。

《小石潭记》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一)课文写了哪几种景物?

按什么顺序写的?

抓住景物的什么特征?

(二)如何描写景物的。

写小石潭,处处从“石”字落笔,又表明了它的小面奇秀。

从听觉、视觉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绘。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此文开笔就有声有感。

未见其潭,先闻其声,游兴被激发了。

“水尤清洌”“青树翠蔓”“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明灭可见”,景物的色彩、光线的明暗变化真切

而清丽。

写景,动静交错。

声,是动态的,石,是静态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又是动态的,鱼儿忽静忽动,溪水若静实动,这画面给人以很深的感知度。

(三)写景的衬托作用: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四、拓展阅读训练:

柳宗元《钴鉧潭记》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

“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不然。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

非兹潭也欤?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啮其涯()

(2)以予之亟游也()

(3)芟山而更居()

(4)气之迥()

2.写出下列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

(1)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

(2)其颠委势峻()

(3)予乐而如其言()

(4)行其泉于高者()

3.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

A.屈折东流

B.荡击益暴

C.毕至石乃止

D.有泉悬焉

4.翻译。

(1)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

非兹潭也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1)侵蚀

(2)多次,屡次(3)割草这里指开荒(4)辽远,这里指气清

2.

(1)指钴鉧潭

(2)指冉水(3)那个农民,指住在这里的人(4)指泉水

3.A  “屈”同“曲”

4.

(1)冉水的上游和下游流势峻急,冲击得更猛烈

(2)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聚居的地方而忘记故乡呢?

不就是这样优美的钴鉧潭吗?

5.潭的本身,潭源;清幽,清秀;凄苦,困苦

【译文】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其开始大概是冉水从南边奔流下来,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其头尾水势峻急,更加激荡,侵蚀岸崖,所以边缘广阔而中部水深,最后遇有石头停下来;水流形成的旋涡像车轮翻滚以后,慢慢流去.清澈而平静的水面有十亩.四周树木环绕,上有泉水流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来游玩,刚一敲门就来告诉我:

“无法负担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债,(没办法),我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其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宜,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

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旷野而忘掉故土?

莫非是这钴鉧潭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

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4教学过程

1、导入

美丽的大自然带给我们身心的愉悦与奇妙的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往往会使我们放松心情,排遣掉心中的郁闷,流连其中,乐而忘返,林语堂有云:

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踏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足迹,浏览小石潭,赏美景,品柳宗元在山水间寄寓着怎样的情感?

〔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回顾全文,检查复习

走进小石潭,我来读一读

首先来朗读课文,注意生辟字的音。

个别读。

齐读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走进小石潭,我来译一译

〔师:

文言文不仅要读准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