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I.docx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I.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
本卷为选择题,共50个,每题1.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先秦时期,儒墨二家并为显学,儒家试图通过改良传统和缓和矛盾来促成统治稳定,墨家试图通过维持道义和安定民生来造就天下大同。
根据所学判断下列材料属于儒家观点的是
A.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B.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
C.朝廷有礼,上下相亲;民悦其爱者,弗可敌也
D.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辨乎
2.钱穆说:
“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
A.儒学理论化B.儒学思辩化C.儒学功利化D.儒学宗教化
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术”指
A.吸收了道教、法家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4.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
“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5.顾炎武说:
“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
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B.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D.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6.下列何者,不可以代表士人的经世致用思想
A.“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
B.“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C.“出而为帝王师,处而为天下万世师”
D.“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
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8.《水浒传》自诞生以来,颇受民众欢迎。
很多画家都曾为其画过插图,对东亚各国的小说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右图是明代刻本《水浒传》插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现了原作者具有较强的绘画功底
B.反映了明朝文入画的流行
C.插图书迎合了明朝市民阶层的喜好
D.弥补了原著作内容枯燥,语言艰涩的缺陷
9.清代有学者说: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10.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11.我国有许多对联表达了人们对历史名人的深切缅怀与崇敬之情。
以下对联与相关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A.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诸葛亮
B.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屈原
C.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欧阳修
D.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杜甫
12.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
“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
”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
该书最有可能是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C.《天演论》 D.《资政新编》
13.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
这反映出
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
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
1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15.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16.《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
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17.“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
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
但是我们实行民生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对于资本制度只可以逐渐改良,不能够马上推翻。
”该材料表明孙中山
A.提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B.主张用民生主义改造资本主义
C.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18.毛泽东说: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
”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A.民主主义国家B.新民主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
19.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歌词内容分别对应了我们中共的三代领导人,以他们为代表的三代领导人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下列的哪次会议确定的
A.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B.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C.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D.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
20.“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面向工“开门”,开办工农学校
③恢复高考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④①③B.②③④①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
21.西班牙《世界报》报道:
“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德国《汉诺威汇报》报道:
“中国正在奋起直追。
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
”这两则报道最有可能是对哪一项技术发表的评论
A.“东方红Ⅰ号”发射成功B.“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D.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22.建国初期,文学创作出现了繁荣盛况,涌现了一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下列作品中,属于这一时期的有
①《红岩》②《红旗谱》③《创业史》④《白毛女》⑤《雷锋之歌》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3.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
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
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在于
A.反对轮番而治B.提倡妇女参政C.主张人民主权D.宣扬人文精神
24.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时代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是
A.孟子和苏格拉底B.关汉卿和达尔文
C.王阳明和哥白尼D.曹雪芹和孟德斯鸠
25.16世纪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过:
“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
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
A.追求人自由B.追求现实幸福C.反对禁欲主义D.反对等级观念
26.马丁路德在宣传他的“信仰得救”思想时说过这样的话:
“信徒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该话的思想从本质上
A.指出了基督教徒的信仰途径B.找到了基督教的正道
C.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D.升华了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
27.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
”这一主张属于
A.三权分立说B.天赋人权说C.人民主权说D.社会契约论
28.“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A.孟德斯鸠B.伏尔泰C.卢梭D.康德
29.“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
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
”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康德
30.“这个人是科学革命的集大成者,是个机敏的观察家,他恰如其分地把宇宙描述成是有秩序的、机械的、物质的和因为上帝推动而运动的”。
这位杰出人物是
A.伽利略B.牛顿C.达尔文D.爱因斯坦
31.“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
……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
”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32.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
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B.达尔文的进化论
C.马丁·路德的新教学说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33.“艺术家、画家、雕塑家以及诗人、音乐家、剧作家、小说家,他们都在拒绝旧习惯,他们的表达形式或荒诞离奇,或夸张变形,或抽象难懂,他们传达了对世界的感受,而非容易被理解的客观真实。
”这种强调主观感受的、颠覆传统的文艺潮流被称为
A.新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印象主义D.后现代主义
34.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
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知识去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35.“今虽新政治之建设,茫乎未有端倪也,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碍物者既已拔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为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
梁启超的观点表明
A.君主立宪成为必然选择 B.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
C.以暴力推翻满清的必要性 D.民主共和道路根本行不通
36.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新兴的富有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
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表达人性之美而不是神性的肖像画。
这里的“艺术家”是
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37.贝多芬历经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剧变,给后人留下震撼人心的音乐史诗。
对其《第三(英雄)交响曲》解读有误的是
A.作品充满时代气息B.作品有田园风光般的抒情
C.作品含蓄地献给一位无名英雄D.作品具有英雄史诗般的雄伟气势
38.中国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艺术内容上有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的原因是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社会思潮的重大质变
C.社会上层的倡导D.传统文化的影响
39.“这类文学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弊端,并对之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强烈批判,鼓舞了人们斗争的勇气”与材料评述的作品属于同一文学流派的是
A.《巴黎圣母院》B.《唐璜》C.《安娜.卡列尼娜》D.《等待戈多》
40.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
这表明春秋时
A.以郡统县体制的出现B.贵族体制受到冲击
C.工商皆本思想出现D.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加强
41.唐高宗时,弘文馆直学士刘之、著作郎元万顷等翰林院待诏(官名),入禁中撰书,时奉诏草制,密令参决,参预机要;因常于皇宫北门进殿,故时称北门学士。
由此可见,北门学士实际上
A.掌握中书省的最高职权B.属于门下省的最高长官
C.成为尚书省的最高官员D.分割了三省长官的权力
42.《宋史•志第一百一十四_职官一》记载:
居其官不知其职,十常八九。
其官人受授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
……故仕人以登台阁、升禁从为显宦,而不以官之迟速为荣滞;以差遣要剧为责途,而不以阶、勋、爵邑有无为轻重。
这一现象说明了
A.科举考试使官员剧增B.社会腐败现象严重
C.行政效率降低D.中央集权削弱
43.《隋书·杨尚希传》记载:
“当今郡县,倍多于古。
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二……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滥设郡县等官僚机构
B.官吏的委任越制超编,官员数量越来越多
C.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和强化的必然产物
D.官民之比畸形发展,官多民少
44.“内阁的意义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皇权的腐化,维系明代政治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内阁的发展实际上是内阁重新宰相化的变型发展。
”材料表明内阁的设立
A.对皇权有制约作用,有利于政治稳定B.协调了君相矛盾,是皇权弱化的产物
C.随侍皇帝左右,实质上等同于宰相D.仅备皇帝随时顾问,不具有决策权力
45.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这一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行省制
46.“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
A.确立三公制B.建立三省制C.废除丞相制D.设立军机处
47.汉武帝时,政府明文规定:
地处京畿的河东、河内、河南三郡文武长官不得由王室成员担任。
其意图是
A.预防地方官员结党营私B.加强国都的军事防御
C.废除贵族血缘政治D.防止宗室势力威胁皇权
48.下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简表
时期
郡县数
西汉
三国
西晋
隋朝
唐前期
苏南浙江
会稽郡北部31县
4郡50县
5郡70县
7郡43县
13州74县
江西
豫章郡18县
4郡51县
6郡58县
7郡19县
7州34县
福建
会稽郡南部1县
1郡9县
2郡14县
1郡5县
5州28县
根据表中东南行政区划设置变化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古代行政区划不断向东南拓展B.南方经济逐步得到发展
49.元朝赵天麟说:
“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50.(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
……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
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
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
”这主要说明清代军机处
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B.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
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
试卷Ⅱ(40分)
本卷为材料阅读题,共2大题,51题20分,52题20分,共40分。
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51.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说:
“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
”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
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符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
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的本质目的有何相似。
(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革新的社会方案有何不同。
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8分)
(3)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近代中西方启蒙运动发展的相似点。
(6分)
52.历史学家王思治认为:
皇权专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体制,但它有一个发展过程。
在宋以前,皇权是强大的,但又受到牵制。
……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这些牵制皇权的因素逐渐消失,绝对君权才达到最完备的形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郡守,秦官,掌治其郡。
……(汉)景帝中二年(公元前148年)更名太守。
……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
……诸侯王,(汉)高帝初置,金玺整绶,掌治其国,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
……景帝中五年(公元前145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
……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一一[东汉]班固《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
材料二(唐长庆元年正月)以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
给事中(门下省官职)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指皇帝诏书不当而被大臣举驳封还),上谕之曰:
“士泾父昌有边功,久为少列十余年,又以尚云安公主,朕欲加恩,制官敕下”。
制命始行,……(唐元和十三年,户部侍郎判度支皇甫鏄)以巧媚自固,奏减内外官津钱以赡国用。
敕下,给事中崔祐封还诏书。
其事方罢。
一一[五代后晋]刘昫《旧唐书》
材料三(清朝时)每日清晨,军机大臣依次入值,等待皇帝召见,……事先已将奏折贮一黄匣,待“起叫”时,捧入请旨。
“见面”后退出,即召军机章京面授旨意。
……上谕有“明发”和“廷寄”之别。
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宣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臣工有所奏请而降,且以事属机密,不由内阁发抄,令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
并说明诸侯王权力演变的过程。
(8分)
(2)封驳制度是唐代三省制的亮点之一。
依据材料二,概括封驳制度的特点。
(6分)
(3)运用材料,论证王思治先生提出的观点。
(6分)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xx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1.C2.C3.C4.D5.D6.A7.C8.C9.C10.D11.A12.B13.D14.D15.C
16.A17.B18.B19.B20.B21.B22.A23.A24.A25.B26.C27.D28.D
29.A30.B31.C32.B33.D34.A35.B36.A37.B38.A39.C40.B41.D
42.C43.C44.A45.C46.C47.D48.D49.B50.C
51.
(1)态度:
伏尔泰尊崇儒学;孟德斯鸠、卢梭批判儒学。
(4分)目的:
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发展资本主义。
(2分)
(2)不同:
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描绘出资产阶级国家的新蓝图。
(4分)经济根源: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4分)
(3)相似点:
借助外来文化为思想武器;都进行过激烈争论;否定专制暴政,主张开明民主。
(6分)
52.
(1)制度:
郡国并行制。
变化:
高帝时诸侯王实际上统治其封国;景帝时失去对其封国的统治权,失去官吏的任免权;成帝时诸侯王国成为相当于郡一级的行政单位。
(8分)
(2)特点:
给事中有封驳权;给事中的意见是否被采纳,完全取决于皇帝(或没有否决权)。
(6分)
(3)评分标准:
第一等:
(6分或5分)
观点方面:
观点理解正确,即提及皇权专制在封建社会始终是强大的;宋以前的皇权受到限制;清时绝对君权达到最完备的形态。
论证方面:
有机结合材料,按清晰的逻辑关系充分论证。
如论证“皇权专制在封建社会始终是强大的”,要提及汉初的诸侯国的势力逐渐消亡,唐代给事中有封驳权,但否决权在于皇帝。
表述方面:
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第二等:
(4分或3分)
观点方面:
观点理解基本正确,如不提及皇权专制在封建社会始终是强大的。
论证方面:
结合材料,合理论证观点,逻辑关系明显。
表述方面:
有层次,详略不当。
第三等:
(2分或1分或0分)
观点方面:
观点理解不够准确。
如只提及一个观点,其他观点含糊不清。
论证方面:
未能或很少结合材料,缺乏逻辑关系。
表述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