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网保护组网实验一教学提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51475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网保护组网实验一教学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环网保护组网实验一教学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环网保护组网实验一教学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环网保护组网实验一教学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环网保护组网实验一教学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网保护组网实验一教学提纲.docx

《环网保护组网实验一教学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网保护组网实验一教学提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网保护组网实验一教学提纲.docx

环网保护组网实验一教学提纲

实验一:

环网保护组网配置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了解2M业务在环形组网方式时候的配置;

2.验证环形组网时的自愈保护功能。

二、实验原理

单向通道保护环通常由两根光纤来实现,一根光纤用于传业务信号,称S光纤;另一根光纤传相同的信号用于保护,称P光纤。

单向通道保护环使用“首端桥接,末端倒换”结构(即“首端双发,末端选收”),如图1.1所示。

图1.1单向通道保护环

业务信号和保护信号分别由光纤S1和P1携带。

例如,在节点A,进入环以节点C为目的地的支路信号(AC)同时馈入发送方向光纤S1和P1,即所谓双馈方式(首端双发)。

其中,S1光纤按ABC方向将业务信号送至节点C,P1光纤按ADC方向将同样的信号作为保护信号送至分路节点C。

接收端分路节点C同时收到两个方向支路信号,按照分路通道信号为主信号。

同时,从C点插入环以节点A为目的地的支路信号(CA)按上述同样方法送至节点A,即S1光纤所携带的CA信号(信号传输方向与AC信号一样)为主信号在节点A分路,如图1.2所示:

图1.2C-A业务,双发选收图1.3A-C业务收端选收倒换,C-A业务不受影响

当BC节点间光缆被切断时,两根光纤同时被切断,如图1.3所示。

在节点C,由于从A经S1光纤来的AC信号丢失,按通道选优准则,倒换开关将由S1光纤转向P1光纤,接收由A节点经P1光纤而来的AC信号作为分路信号,从而使AC间业务信号仍得以维持,不会丢失。

故障排除后,通常开关返回原来位置。

通道环上可保护的最大业务容量为STM-N,只要容量满足要求,均可采用这种组网方式。

在OptiX设备中,通道保护环的实现方法如下:

1)如果设置某网元为二纤单向通道保护环的ADM节点,该节点到环上其他节点的单向业务将向东西两个方向双发。

2)如果在支路板上设置该业务通道为“有保护”,则该支路通道具有主备用信号选收功能。

3)在业务配置时,只需要按照主环方向配置单向业务就可以了。

三、实验内容

在SDH1、SDH2、SDH3配置成环网,开通SDH2到SDH3两个节点间的2M业务,并提供环网保护机制。

1)掌握二纤单向保护环的保护机理及OptiX设备的通道保护机理。

2)掌握环形通道保护业务配置方法。

采用环形组网方式时,提供3套SDH设备,要求配置成虚拟PP环(虚拟单向通道保护环)。

3)在对SDH的原理、命令行有比较深刻了解的基础上,实验之前画出详细的实际网络连接图。

4)利用实验平台编辑命令行并运行验证实验方案,进行测试实验是否成功。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配置完成,申请到席位后对程序进行批处理未发生错误,公务电话可以正常使用,测得误码率为零并能持续下去,可以认为试验成功。

实验配置数据配置文件及分析:

#1:

login:

17,"17";登陆网元(输入网元号、登陆工号、密码)

:

per-set-endtime:

15m&24h,1990-0-0,0*0;结束性能监视

:

cfg-init;初始化SDH设备所有系统

:

cfg-set-nepara:

nename="站点1":

device=sbs622:

bp_type=type3:

gne=true;设置网元参数,

SDH1为622的设备,作为网关

:

cfg-create-lgcsys:

sys1;创建逻辑系统,方便后边配置,由于本次实验要将

三台设备组成一个网,因此只需要一个逻辑系统

:

cfg-set-sysname:

"sys1";为逻辑系统命名

:

cfg-create-board:

8,et1:

9,gtc:

11,sl1:

12,sl4:

15,stg:

18,ohp2;根据一号设备的实际情况创建单板

:

cfg-set-gtcpara:

work_mode=main;设置交叉板工作模式为主用

:

cfg-set-xcmap:

xlwork,9,gtc;设置交叉板与逻辑子系统的映射关系

:

cfg-set-ohppara:

tel1=101:

meet=999:

reqt=5:

dial=dtmf:

rax=sys1;设置公务电话参数

:

cfg-set-stgpara:

sync=intr:

syncclass=intr;设置时钟参数

:

cfg-set-gutumap:

ge1,11,sl1,0;设置光线路板物理设备与逻辑设备的映射关系

:

cfg-set-gutumap:

gw1,12,sl4,0;

:

cfg-set-attrib:

155:

2f:

uni:

pp:

adm:

ring;设置逻辑系统属性

:

cfg-init-slot;初始化SDH单板

:

cfg-create-vc12:

sys1,ge1,1&&8,sys1,gw1,1&&8;线路到线路业务配置

:

cfg-checkout;校验配置

:

cfg-get-nestate;查看网元是否进入正常运行态

#2:

login:

17,"17";

:

per-set-endtime:

15m&24h,1990-0-0,0*0;

:

cfg-init;

:

cfg-set-nepara:

nename="站点2":

device=sbs155a:

gne=false;

:

cfg-create-lgcsys:

sys1;

:

cfg-set-sysname:

"sys1";

:

cfg-create-board:

3,sp1d:

4,et1:

9,x42:

11,oi2d:

15,stg:

18,ohp2;

:

cfg-set-xcmap:

xlwork,9,x42;

:

cfg-set-ohppara:

tel1=102:

meet=999:

reqt=5:

dial=dtmf:

rax=sys1;

:

cfg-set-stgpara:

sync=w1s8k:

syncclass=w1s8k&intr;

西向线路时钟,西像时钟失效后启用内部时钟

:

cfg-set-gutumap:

ge1,11,oi2d,1;

:

cfg-set-gutumap:

gw1,11,oi2d,2;

:

cfg-set-gutumap:

t3,3,sp1d,0;

:

cfg-set-tupara:

tu3,1&&8,p;

:

cfg-set-attrib:

155:

2f:

uni:

pp:

adm:

ring;

:

cfg-init-slot;

:

cfg-create-vc12:

sys1,gw1,1&&8,sys1,t3,1&&8;线路到支路业务配置

:

cfg-create-vc12:

sys1,t3,1&&8,sys1,ge1,1&&8;支路到线路业务配置

:

cfg-checkout;

:

cfg-get-nestate;

#3:

login:

17,"17";

:

per-set-endtime:

15m&24h,1990-0-0,0*0;

:

cfg-init;

:

cfg-set-nepara:

nename="站点3":

device=sbs155a:

gne=false;

:

cfg-create-lgcsys:

sys1;

:

cfg-set-sysname:

"sys1";

:

cfg-create-board:

3,sp1d:

4,et1:

9,x42:

11,oi4:

12,oi2s:

15,stg:

18,ohp2;

:

cfg-set-xcmap:

xlwork,9,x42;

:

cfg-set-ohppara:

tel1=103:

meet=999:

reqt=5:

dial=dtmf:

rax=sys1;

:

cfg-set-stgpara:

sync=e1s8k:

syncclass=e1s8k&intr;东向线路时钟

:

cfg-set-gutumap:

gw1,12,oi2s,0;

:

cfg-set-gutumap:

ge1,11,oi4,0;

:

cfg-set-gutumap:

t3,3,sp1d,0;

:

cfg-set-tupara:

tu3,1&&8,p;

:

cfg-set-attrib:

155:

2f:

uni:

pp:

adm:

ring;

:

cfg-init-slot;

:

cfg-create-vc12:

sys1,ge1,1&&8,sys1,t3,1&&8;线路到支路业务配置

:

cfg-create-vc12:

sys1,t3,1&&8,sys1,gw1,1&&8;支路到线路业务配置

:

cfg-checkout;

:

cfg-get-nestate;

实验二:

SDH以太网接口ET1配置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ET1(以太网接口板)的配置和工作方式。

二、实验原理

用SDH光传输网络来传输IP信号是近年来通信网络MSTP传输技术发展在实际中的最新具体应用,是IPOVERSDH技术的具体表现,本实验就是为学生进一步掌握该新技术而设立的。

其实现的原理图如下:

图2.1IPOVERSDH实现原理

做实验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相关知识:

1)VLAN(虚拟局域网):

逻辑上把网络资源和网络用户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划分,把一个物理上实际的网络划分成多个小的逻辑的网络。

这些小的逻辑的网络形成各自的广播域,也就是虚拟局域网VLAN。

不同域(VLAN)之间不能互相访问,广播报文不能跨越这些广播域传送。

相当于是单独的一个局域网一样。

2)802.1Q协议:

即VirtualBridgedLocalAreaNetworks协议,主要规定了VLAN的实现。

带有VLAN的以太网帧结构:

802.1QVLAN帧与原来的以太网帧相比,在帧头中的源地址后增加了一个4字节的802.1Q帧头,这4个字节的802.1Q标签头包含了2个字节的标签协议标识(TPID--TagProtocolIdentifier,它的值是8100),和两个字节的标签控制信息(TCI--TagControlInformation),TPID是IEEE定义的新的类型,表明这是一个加了802.1Q标签的文本;

TPID(TagProtocolIdentifier):

2个字节的标签协议标识,值为0X8100;

Priority:

这3位指明帧的优先级,一共有八种优先级,主要用于当交换机阻塞时,优先发送哪个数据包;

Cfi(CanonicalFormatIndicator):

这一位主要用于总线型的以太网与FDDI、令牌环网交换数据时的帧格式;

VLANID(VLANIdentified):

这是一个12位的域,指明VLAN的ID,值为0~4095,一共4096个,每个支持802.1Q协议的主机发送出来的数据包都会包含这个域,以指明自己属于哪一个VLAN。

3)ML-PPP协议:

将多个物理通道(VC12)捆绑成一个逻辑通道(MP)来进行业务的传输,解决了多径传输的问题。

在传输侧采用SDH保护方式(复用段保护和通道保护)为用户提供可靠的传输通道。

4)TAG标识:

以太网段的端口能识别和发送这种带802.1Q标签头的数据包,那么我们把这种端口称为Tag端口;相反,如果该端口所连接的以太网段不支持这种以太网帧头,那么这个端口我们称为nutag端口,目前我们使用的计算机、HUB等设备并不支持802.1Q。

大部分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设备可支持802.1Q。

5)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在路由器中设置的固定的路由表。

除非网络管理员干预,否则静态路由不会发生变化。

由于静态路由不能对网络的改变作出反映,一般用于网络规模不大、拓扑结构固定的网络中。

静态路由的优点是简单、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