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docx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课题
3.5运动与摩擦力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摩擦力,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通过实验操作,探究怎样增加或者减少摩擦力。
3、了解摩擦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怎样减少摩擦力。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怎样减少摩擦力,了解摩擦力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探究摩擦力的实验材料及实验记录表等等。
教学过程
旁注
一、聚焦
1、出示我国长城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
教师介绍: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在科学技术非常不发达的过去,人们是怎样搬运巨大的石头,砌成这样宏伟壮观的万里长城的呢?
2、出示课本51页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思考:
人们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搬运巨大的石头?
用这样的方法搬运石头更省力。
3、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搬运石头更加省力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5运动与摩擦力
二、探索
活动一:
认识摩擦力
1、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掌在桌面上轻轻的滑动,再用手掌使劲的在桌面上滑动,说一说自己有什么感觉?
两种方式给我们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用手掌在桌面上轻轻的滑动,不需要用多大的力,手掌使劲的摁在桌面上滑动,需要很大的力气。
2、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因为摩擦力,在我们手掌和桌面之间有一种力,这种力影响着我们的手掌在桌面上的滑动。
3、认识摩擦力
出示课本52页的资料,学生自由读一读,了解什么是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活动二:
用不同的方式搬运重物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1、教师引导:
既然物体运动时,物体与物体之间会产生摩擦力,那么用不同的方式搬运重物时,拉力会有怎样的不同?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实验材料:
纸盒、垫圈、绳子、橡皮、胶棒等等。
实验方法:
在纸盒里放入橡皮、胶棒等等物体,通过垫圈拉动纸盒在粗糙的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
2、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搬运纸盒里的重物?
预设:
生1:
让纸盒在平面上直接滑动。
生2:
在纸盒下面垫上滚木,让纸盒在滚木上滑动。
生3:
给纸盒安装上轮子,使纸盒向前滚动。
3、实验操作:
第1步,将装了重物的纸盒放在木板上,往托盘里逐渐增加垫圈,当纸盒开始运动时,记录下垫圈的数量。
出示课本52页第一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了解实验操作方法。
出示活动手册上的实验记录表。
学生分小组完成本步骤的操作实验,并且完成实验记录的第一部分内容。
教师强调:
本步骤实验操作三次,取平均值,同小组学生之间要互相合作。
第2步,用各种笔做滚木,放在装着重物的纸盒下面,往托盘里逐渐增加垫圈,当纸盒开始运动时,记录下垫圈的数量。
出示课本52页第2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了解本步骤实验操作方法。
教师强调:
这次实验中的纸盒与第1步实验操作中的纸盒是一样的。
选用的各种笔粗细、长短尽量一致,便于实验操作。
本次实验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
这次实验操作,共进行三次,取平均值。
学生分小组完成第2步的实验操作,并且做好实验记录。
第3步,给盒子安上轮子,往托盘里逐渐增加垫圈,当纸盒开始运动时,记录下垫圈的数量。
出示课本52页第三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了解这次实验的操作方法。
教师强调:
这次实验中的纸盒仍然跟第1次、第2次实验中的纸盒是一样的。
同小组学生之间要加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填写好实验记录。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
4、教师引导:
通过刚才的三次实验,我们初步看出了运用不同的方式搬运重物,所需的拉力有大有小,下面请大家完善好本小组的实验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各小组出示本小组的实验记录,并说一说本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
5、教师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在运用不同方式搬运重物的时候,所需的拉力有大有小。
重物在平面上直接滑动所需的拉力是最大的,给重物安上轮子向前移动,所需的拉力是最小的。
6、为什么重物直接在平面上滑动,所需的拉力是最大的?
而给重物安装上轮子向前运动,所需的拉力是最小的?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减小摩擦力的概念
7、教师小结:
这里主要是因为摩擦力的原因。
当我们让重物直接在平面上滑动时,平面与重物之间的摩擦力是最大的,因此,需要的拉力也是最大的;而给重物安装上轮子,轮子和平面之间的摩擦力就小了很多,因此需要的拉力也就小了很多。
板书:
摩擦力越大,拉力越大;摩擦力越小,拉力越小。
8、交流讨论:
在第2次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是用滚木移动重物,请大家想一想,用滚木移动重物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出示课本52页第二幅插图,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全班交流。
预设:
用滚木移动重物的优点是可以省力,缺点是重物会颠簸,用这种方法移动重物比较麻烦。
9、教师小结:
其实在第3次实验中,给重物安装上轮子向前运动,轮子就可以看作是移动的滚木。
人类发现可以用滚动的方式前进,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三、研讨
1、教师引导:
通过刚才的实验探究,我们发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与拉力有着很大的关系,摩擦力越大,拉力越大;摩擦力越小,拉力越小。
那么怎样搬运重物最省力?
哪一种方式搬运重物产生的摩擦力最小?
使用轮子搬运重物最省力,使用轮子搬运重物产生的摩擦力也最小。
2、在生活中,到处都存在摩擦力,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增大摩擦力,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减少摩擦力。
3、出示课本53页上面鞋底的花纹这幅图,想一想:
鞋底为什么会有花纹?
鞋底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还是减小摩擦力?
鞋底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增大鞋子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在走路的时候因为摩擦力过小而滑倒。
4、出示课本53页自行车轴承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
自行车的轴承上润滑油是要增大摩擦力还是要减小摩擦力,为什么?
在自行车的轴承上涂润滑油是要减小摩擦力,因为减小摩擦力,我们在骑自行车的时候可以更省力。
人们往往会在自行车的轴承部分涂抹润滑油,就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5、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以上两种,还有哪些地方减小摩擦力,哪些地方增大摩擦力的呢?
请大家来举举例子。
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例子。
增大摩擦力的例子:
汽车方向盘上有花纹
乒乓球拍上粘贴橡胶,使接触面变得粗糙
冬天结冰时,在轮胎上缠绕防滑链
冬天道路结冰,在上面撒上沙子
减少摩擦力的例子:
行李箱下装着轮子,拖着走既方便又省力。
电风扇转轴做的很光滑
滑冰前刨光冰刀,是为了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儿童滑梯的表面尽可能的光滑。
6、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交通工具都有减小摩擦力的措施,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减小摩擦力的?
7、出示课本53页下面两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分别是怎样减小摩擦力的?
气垫船是利用高压空气,在船底和水底之间形成气垫,使船体垫起,离开水面,而实现高速航行。
气垫与水面之间是很薄的一层空气,是从气垫中吹出来的,因此气垫船是在水面上飞,与水面几乎没有接触,水面和气垫船之间的压力很小,摩擦力就很小。
磁悬浮力车上面装有电磁体,铁路底部则安装线圈,通电之后,地面线圈产生的磁场极性与列车上的电磁铁极性总保持相同,两者同性相斥,排斥力使列车悬浮起来,列车与铁轨没有接触,摩擦力就非常小。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运动与摩擦力,知道摩擦力越小,拉力越小,摩擦力越大,压力越大,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增加或者减小摩擦力。
课后,请大家仔细观察,了解生活中增加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现象。
教学
反思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3.7设计制作小车
(一)教案
课题
3.7设计制作小车
(一)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明确本次活动的要求是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设计制作一辆具有动力的小车,使他能在5秒内,把两块橡皮运输一米远。
2、通过观察各种小车的模型,了解小车的结构,然后根据要求设计方案,绘制出小车的设计图。
3、学会根据要求制作小车,懂得小组间同学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够根据要求观察各种小车,确定小车的设计方案,绘制出小车的设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活动要求,讨论确定小车的设计方案,绘制设计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小车的模型、活动记录表等等。
教学过程
旁注
一、明确问题
教师引导:
人们会根据需要设计各种动力不同的车辆,来执行不同的任务。
这节课,让我们也来设计一辆具有动力的小车吧。
板书课题:
7设计制作小车
(一)
二、明确任务
1、出示课本56页的活动任务,学生自由读一读,了解本次制作的任务。
请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设计制作一辆具有动力的小车,并使它能在5秒内把两块橡皮运输一米远。
2、解读任务
找出关键词:
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具有动力、5秒内、把橡皮运输一米远。
3、明确要求
出示课本56页的要求,学生自由读一读,了解本次制作小车的要求。
车身长度不超过25厘米。
用橡皮筋或者气球做动力。
只能使用提供的材料。
出示图片,了解提供的材料有硬纸盒、剪刀、橡皮筋、轮子、连接轴、交水、吸管、胶带、气球。
4、了解设计制作的基本步骤
第1步,明确问题。
明确设计什么,用途是什么,具体要求是什么。
第2步,制定方案。
头脑风暴,研究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制定最优方案。
第3步,实施方案。
团队协作,根据方案加工制作,汇报展示。
第4步,评估与改进。
根据标准评估打分,反思方案、制作以及整个过程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改进。
学生读一读,了解本次设计制作小车的基本步骤。
三、制定方案。
1、小组分工,明确任务
教师引导:
本次设计制作小车的任务比较复杂,因此,我们小组同学之间要互相配合,团结协作。
各小组讨论交流,明确小组分工和各个成员的任务,然后填写在活动手册的记录表上。
2、观察小车模型,了解小车的结构。
教师引导:
要想设计制作出符合要求的小车,我们首先要观察小车,了解小车的结构。
出示一部分小车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小车的结构。
各小组观察小车模型,交流小车的结构,并且填写好课本57页的“小车的结构”记录表。
预设:
小车的结构
结构
特点和作用
车架
支撑,固定
车身
美观,载人
车轴
坚固,耐用,摩擦力小
轮子
滚动,摩擦力小
3、讨论确定小车的设计方案,绘制设计图
提出小车设计的要求:
明确小车的动力方式
明确小车各部分所用的材料
明确每种材料的加工方式和使用工具
明确各部分的连接方式
教师强调:
在绘制设计图时,我们可以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位绘制出小车的设计图,并且在设计图中能够标注出小车主要部分的尺寸,这样可以更全面的反映小车的结构。
学生分小组活动,共同讨论确定小车的设计方案,然后绘制出小车的设计图。
四、展示
1、全班交流,展示各小组绘制出的小车设计图,并且详细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肯定小车设计中的优点,并且适当的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2、学生再次分小组活动,各小组再次讨论交流,完善好本小组的小车设计图。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的了解了本次设计制作小车的任务及要求,并且通过各小组的同学的讨论,确定了小车的设计方案,绘制出了本小组的设计图。
下一课我们将根据各小组的设计图来制作小车。
课后请大家准备好制作小车所需要的材料。
教学
反思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3.6运动的小车教案
课题
3.6运动的小车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知道飞行的子弹、踢飞的足球、运动的小车等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量。
2、通过撞击实验,探究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的大小之间的关系,懂得小车速度越大,它的能量就越大。
3、知道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形式的能量。
教学重点
通过撞击实验,探究物体运动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大小之间的关系,懂得小车速度越大,它的能量就越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探究实验所需的材料、实验记录表等等。
教学过程
旁注
一、聚焦
1、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
飞行的子弹击穿物体
踢飞的足球把玻璃打碎
呼啸的狂风将大树连根拔起
奔腾的江水驱动水轮转动
落下的锤子砸碎了玻璃。
2、教师引导:
同学们,刚才这组图片中,运动的物体都产生了能量,这些能量影响了其他的物体。
那么运动的小车也有能量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3、板书课题:
6运动的小车
二、探索
活动一:
敲击实验,感受运动物体的能量
1、出示课本54页的两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了解两幅插图的内容,并读一读上面的相关文字,了解本次实验的要求及方法。
2、实验材料:
橡皮锤、音叉
3、实验方法:
第1次用橡皮锤轻轻的敲击音叉。
第2次用橡皮锤重重地敲击音叉。
4、实验要求:
分别仔细听两次音叉发出的声音,并且用手触摸音叉,说一说两次实验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5、实验要领:
两次敲击音叉是不一样的,第1次是轻轻地敲,第2次是重重地敲。
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仔细用耳朵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并且用手触摸音叉,感受两次敲击给音叉带来的不同效果。
6、学生分小组活动,敲击音叉,并且分别感受音叉的不同之处。
7、全班交流实验现象,并说一说实验结果。
8、教师小结:
轻轻地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很小,这时用手触摸音叉,会感音叉受到很轻的震动。
重重地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比较响,用手触摸音叉,会感受到音叉明显的震动。
9、为什么轻轻敲击音叉和重重地敲击音叉,音叉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呢?
因为轻轻的敲击音叉,产生的能量比较小,给音叉带来的影响也比较小;而重重地敲击音叉,产生的能量比较大,给音叉带来的影响也比较大。
活动二:
撞击实验
1、教师引导:
既然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量,那么运动小车的速度和其能量有什么关系呢?
下面我们通过用实验探究。
2、实验材料:
小车、斜坡、木块。
3、实验要求:
从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上释放小车,让小车滑下后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测量并记录木块每次被撞击后滑行的距离。
4、实验注意点:
释放木块时,每次都要从斜坡的同一位置释放。
在木块的起始位置摆放小旗或者其他标记,释放小车去撞击木块。
用小旗或者其他标志去标记木块被撞击后的位置。
测量距离,记录数据,每次实验进行三次,取平均值。
5、出示活动手册上的撞击实验记录表。
6、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记录好数据,完成实验记录表,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实验结论。
7、全班交流,展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交流各小组的实验结论。
8、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撞击实验,我们发现坡度越大,小车释放时的位置就越高,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就越快,撞击后,木块滑行的距离就越远。
这说明小车速度越大,它的能量就越大。
三、研讨
1、刚刚我们进行了敲击实验和撞击实验,那么橡皮锤和小车在什么情况下具有能量?
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橡皮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产生震动,可以知道橡皮锤具有能量。
小车从高处释放,滑下来后撞击木块,使木块被撞后向前滑行了一段距离,可以看出小车具有能量。
2、物体运动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产生的能量越大,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小,产生的能量越小。
四、拓展
1、出示课本55页的拓展知识,引导学生看一看,读一读。
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种形式的能量,运动的小车、发光的灯泡、燃烧的蜡烛、拉长的橡皮筋等等都具有能量。
能量还存储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
2、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预设:
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没有能量,物体就不会工作。
能量存在的形式是各种各样的,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也存在能量。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都具有能量,能量的存在有各种各样的形式。
我们还知道从不同坡度上释放的小车,滑下来之后会产生能量,坡度越大,小车滑下来的速度越快,产生的能量也越大。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