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技术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11983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施工技术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隧道施工技术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隧道施工技术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隧道施工技术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隧道施工技术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施工技术总结.docx

《隧道施工技术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施工技术总结.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隧道施工技术总结.docx

隧道施工技术总结

隧道施工技术总结

  有限公司

  码头?

#泊位皮带机隧道

  施

  工

  技

  术

  总

  结

  %%%%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部

  码头?

#泊位皮带机隧道施工技术总结

  一、工程概况:

  

(一)、隧道工程

  1.隧道施工区自然条件及周围环境

  该工程位于?

,拟建场地南侧为长江,西侧为渝西囤(煤码头),东侧

  至西侧间分别为河漫滩、山坡,场地整体起伏较小。

河漫滩处地形坡度较平缓,约3°

  ~5°;山坡斜坡坡角约20°~50°,坡度较陡。

  隧址区内地面最高处高程为248.43m(BK05),最低处高程为225.46m(BK02),相对

  高差为22.97m,为一斜坡地带,地面纵向坡度28°~32°,局部陡立,其后缘有一50°

  ~60°的陡崖;横向坡度3°~15°,较为平缓。

场地地表大部分被第四系粉质粘土夹碎

  块石层覆盖,整体地形大致为北高南低。

  2.隧道地质概况

  1)、地层

  根据钻探揭露和地表地质调查及码头补勘资料,隧址区上覆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崩

  坡积粉质粘土夹碎块石土(Q4col+d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质泥岩夹

  泥质砂岩和砂岩等。

  2)、不良地质

  隧址区主要的不良地质作用存在其洞顶后缘机耕道北侧陡崖中3个危岩体。

W3~W5

  危岩体失稳方式为滑移式,天然工况下F为1.21~1.27,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暴雨工况

  下F为1.07~1.14,处于欠稳定状态。

从洞内开挖显露岩层来看,主要有页岩夹泥岩滑

  层。

该类岩层伴随隧道开挖易出现小、中规模塌方。

  3.隧道设计概况

  该隧道为单向单道断头矿山皮带机运输隧道,隧道最大埋深约29.71m。

隧道洞长

  40.0m;设计底标高214.38mm,设计横坡和纵坡均为1.00%(40m)。

设计洞净宽4.5m,

  净高2.932m。

  

(二)、边坡支护工程

  码头?

#泊位皮带机隧道洞口段地形上均位于斜坡上,为逆向坡。

坡向178°,地面

  纵向坡度28°-32°,局部陡立,其后缘有一50°-60°的陡崖;横向坡度3°-15°,

  坡角5-15°,斜坡现状稳定。

按隧道设计进口情况是以明洞顺接地形进洞,按设计标

  高进行洞口开挖,将形成隧道两侧明洞斜坡和顺地形的仰坡,仰坡坡向178°,设计两

  侧斜坡和仰坡都按1:

0.5分级放坡加锚杆支护的措施。

隧址洞口岩层产状324°∠16°,

  其岩体中主要发育裂隙:

①30°∠85°和②173°∠60°的两组节理。

  1.仰坡

  我部进场后发现,隧道洞口处仰坡已经发生大面积滑坡,清理后坡脚至设计马道

  处的地形平均坡角越为90°,且已岩质为主,岩性为沙质泥岩,基岩面倾角与地形以

  小角度相交,不利于边坡岩体的稳定。

易沿岩层裂隙面发生滑动破坏,边坡稳定性差。

  2.边坡

  边坡为岩质边坡),且以岩质为主,岩性为沙质泥岩,上覆土层为粉质粘土夹碎块石(揭

  露厚度最大3.10m),横向地形平均坡角约5°,下伏基岩面倾角与地形基本一致。

边坡

  安全等级二级,岩体类型III类。

该边坡无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控于岩体强度。

  边坡稳定性较好。

边坡坡脚为抗风化能力弱的砂质泥岩,在放坡后应立即进行坡面防护。

  二、技术实施方案

  

(一)控制测量

  1.控制测量

  开工前,首先对设计单位交付的地面控制桩及永久性水准点进行复测,桩位复核无

  误后,在隧道口布设不少于3个固定式中线控制点和2个以上控制点,同时定期对控制

  点进行检查,保证其精度。

经复测,设计移交的控制点BK2、BK5与原始施工图坐标

  点存在分歧,原设计中洞口为BK2,但坐标不符合,经验证洞口应为

  BK3(X=3216317.687,Y=588311.295,Z=214.380)的坐标。

  2.洞内测量

  先将洞外控制点引入洞内,进行洞内测量,其主要内容有:

施工中线测量、水准测

  量及断面施工测量。

并定期对洞内中线点和水准点进行复测,思想汇报专题以防移动,设监控点。

  

(二)隧道工程

  1.地表预加固

  依据隧道洞口的工程地质现状和地面斜坡,进洞前需对洞口、洞顶地表进行预加固。

  首先在仰、边坡刷坡顶外做双向截水沟,以拦截地表水,防止流水冲刷洞门造成危害。

  对洞门四周地段采用锚杆并结合地表网喷射砼进行加固。

即从隧道洞口段至埋深小于

  XXX米地段,横向5米范围内设置竖向锚杆加固地表。

锚杆长度3—5米,呈梅花型布置,

  间距1.0×1.0m。

  2.洞身施工

  该隧道为ⅴ级浅埋隧道,岩石破碎时开挖首先采用的是机械开挖,但经过实践证明,

  需采用新奥法施工,开挖采用光面爆破技术。

  

(1)光面爆破施工技术

  光面爆破是通过正确选择爆破参数和合理的布孔,利用毫秒雷管的微差作用使后

  序炮眼的起爆具有良好的临空面。

同时毫秒雷管的微差爆破同时使起爆的药量得以减少

  和控制,间隔起爆的外轰波得以叠加抵消,从而减少了对围岩的扰动。

爆破后,要求壁

  面平整规则,消除了应力集中,达到充分利用了围岩的自承能力,同时良好的光爆效果,

  使得超欠挖得以控制。

  1)、隧道爆破施工

  ①、施工方法:

采用人工风钻打眼,人工装药,非电毫秒雷管引爆。

  ②、机具设备:

风钻选用常规YT-28型手持风钻,φ30的钻杆,32mm钻头,成孔直

  径为42mm;

  ③、火工品:

采用2#岩石乳化炸药,规格为φ25mm×245mm。

起爆材料采用3、5、

  6、7、8段的非电毫秒雷管;周边眼采用间隔装药,导爆索传爆。

使用火雷管作为整个

  网络的起爆体。

  ④、炮眼深度的确定:

隧道的设计开挖断面面积为23.8m2,实际开挖断面23.8m2。

  岩性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质泥岩夹泥质砂岩和砂岩等,整体性好,干抗压

  强度一般达到120~140Mpa,设计为V类围岩。

经过多次爆破试验,确定合理炮眼深度

  为3.5~3.7米,有效循环进尺3.0~3.5米,炮眼利用率大于XX%。

  ⑤、掏槽眼的确定:

采用3对掏槽眼水平成对布置。

为了保证良好的掏槽的效果,确

  定为斜眼式掏槽眼。

  ⑥、光爆参数确定:

  dk,即336-756mm,根据隧道地质情况,围岩较硬,周边眼间距E值取50cm;对于节

  理发育地段,间距适当减小。

  b、周边眼抵抗线(W):

即光爆层厚度,是周边眼距辅助周边眼的间距,一般为

  W=1.25E=62.5cm。

  c、周边眼密集系数K:

K=E/W确定在0.8。

  d、线装药密度(q):

根据围岩硬度确定在0.07~0.35之间。

  e、周边眼间隔装药:

采用导爆索间隔串联炸药卷,非电毫秒雷管并联,火雷管引爆。

  炮眼孔用炮泥堵塞,堵塞长度不小于50cm。

  f、辅助眼的布置:

辅助周边眼是根据周边眼的光爆层厚度W与周边眼平行布置的,

  其它辅助眼是在辅助周边眼与扩槽眼之间均匀布置。

辅助眼间距E一般为60-80cm。

  眼密集系数K=0.8。

  g、起爆顺序:

光面爆破时,从掏槽眼开始,顺次从隧道断面中心向外起爆,最后起

  爆周边眼。

根据炮眼布置,每次爆破从掏心眼到周边眼采用3、5、6、7、8,5个段位

  的非电毫秒雷管引爆,相临段位起爆时间相差2毫秒。

  ⑦、炮眼布置图:

  ⑧、试爆及参数调整

  由于光面爆破对孔位和装药量的严格要求,隧道在光面爆破前,组织相关技术人员

  进行爆破成缝试验,从而确定周边眼的装药量、装药结构、堵塞长度和炮眼的间距;根

  据开挖断面的面积、岩石强度、掘进深度、炮眼深度、炸药品种等因素计算断面炮眼数

  量;在整个光面爆破的施工过程中,组织相关人员对围岩类别及光爆破效果进行现场监

  控,总结每次爆破效果,测量炮孔残留率、围岩破坏程度及轮廓修正、优化,从而调整

  孔位、孔距、孔深以及用药量。

  由于周边眼的孔位以及钻杆的位置直接影响到隧道的纵坡及开挖的超欠挖的大小,

  同时对隧道光爆效果起决定作用。

所以对周边眼的孔位、孔距、孔深都要有相当严格的

  控制。

针对光爆参数控制,实行施工技术人员跟班制,切实掌握围岩性质,保证光爆质

  量。

  隧道在对光爆参数调整按以下原则进行:

①出现两孔间岩面外凸,残留炮眼完整率

  较好,装药部位无明显凹凸,由于周边孔间距过大或最小抵抗线过小引起的,应减小周

  边孔间距;②出现两孔间岩面内凹,残留炮眼完整率较好,装药部位无明显凹凸,由于

  周边孔间距过大小或最小抵抗线过大引起的,应增大周边孔间距;③出现两孔间岩面外

  凸,残留炮眼完整率较差,装药部位有明显凹凸,由于装药量过大引起的,应减小装药

  量;④坚硬较完整的围岩,周边孔间距可适当放大、减少最小抵抗线;软弱较破碎的围

  岩,周边孔间距可适当减小、加大最小抵抗线、减少钻孔深度。

  ⑨、提高工人操作水平

  在所有光爆参数确定后,影响光爆效果的主要因素就是人的因素:

  a、施工人员尤其是风钻工的操作水平和质量意识直接影响炮孔的质量,对光面爆破

  质量影响最大。

  b、风钻工尤其是进行周边孔施工的风钻工不宜经常更换,否则光面爆破质量极易出

  现波动;

  c、由于隧道的纵坡是由周边孔的钻杆角度确定的,所以对风钻工的技术水平有较高

  的要求。

  d、要采取一定的经济措施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自觉的按测量孔位打眼,并在施工

  篇二:

隧道施工技术总结

  杂营山隧道施工技术总结

  [日期:

20XX-07-17]来源:

工程管理部?

作者:

万国强梁希[字体:

大中小]1.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杂营山隧道是云南国际铁路通道昆明至河口线玉溪至蒙自段内的一座单线隧道,其中心里程为DK96+707.5,隧道全长3XXX米,本隧道设计车速120Km/h,全隧采用曲墙(带仰拱)复合式衬砌,进口DK94+960~DK94+990浅埋段采用浅埋地震设防衬砌,DK95+190~DK95+285穿越杂营山2#活动断层段,DK96+560~DK96+640穿越营和村活动断层带,DK98+300~DK98+455穿越黑泥地活动断层段采用活动断裂带地震设防衬砌。

全隧均按新奥法施工,采用光面爆破技术、锚喷支护及湿喷技术。

全隧设小避车洞XXX个,大避车洞兼电缆余长腔XXX个,绝缘梯车洞7个,变压器洞室1个,通信接地体一处。

  1.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1.2.1地形、地貌

  杂营山隧道通过地段属低中山剥蚀、溶蚀地貌,地面高程1310~1580m,相对高差约270m,地形起伏不平,自然坡度一般为20°~50°,局部较陡。

植被较差,多为杂草。

最大埋深约139m。

  1.2.2地质构造

  杂营山隧道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崩积体(Q4dl+col)块石土,坡残积层(Q4dl+el)黏土、红黏土、膨胀土及溶洞充填物(Q4co),下伏基岩为上第三系(N)泥岩夹砂岩,泥盆系中统曲靖组(D2q)灰岩、白云沿及岩溶化灰岩,时代不明侵入岩(m)闪长岩及断层破碎带(Fbr)中的断层角砾岩与断层泥。

闪长岩沿断层带或节理裂隙呈不规则侵入,岩质较弱。

洞身发育杂营山2#断层(F20-3-2)、营和村正断层(F20-4)及黑泥地逆断层(F20-3),其中营和村正断层(F20-4)及黑泥地逆断层(F20-3)均为新活动断裂。

隧道处于地下岩溶水季节变动带中,岩溶水及构造裂隙水丰富,岩溶强烈发育。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

根据国家标准《中国震动参数区划图》,本标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

  1.2.3气象

  本标位于云南省的东南部,其气候的基本特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西南季风的控制决定本区的特点,空气湿度显著增加,温度日夜变化幅度减少,伴随着云量雨量急剧增加,在6~9月间降水量明显增大且持续时间长,呈现雨季;冬季,干温空气的控制决定了本区的特点,湿度和温度显著减少,温度日夜变化幅度加大,伴随着云量雨量急剧减少,降水量较小。

  1.2.4交通运输情况

  通建高速公路及通建省道为本段提供了方便的外部交通条件,线路与323国道相伴,隧道离既有道路较远,修建施工便道,能满足施工需要。

机械设备可运至施工现场,施工过程期间,沿线路主线修建施工便道,确保施工使用。

  1.2.5通讯情况

  隧道沿线各村庄均有程控电话接入,全段手机信号良好,施工时向当地通讯部门申请安装程控电话、传真机;主要管理人员、指挥人员、技术人员配备适量的移动电话,负责对外对内联络及信息传递。

  2.施工原则

  施工前软弱围岩现场进行认真调查、深入理解设计意图,根据不同地质情况编写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中严格遵守“重地质,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严格执行隧道施工有关规定。

  3.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案

  本隧道Ⅱ、Ⅲ级围岩地段采用全断面法施工,Ⅳ、Ⅴ级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开挖。

采用锚、网、喷初期支护,仰拱超前,拱墙一次衬砌,活动断裂带地震设防衬砌地段采用拱墙全环格栅钢架及拱部双层φ42小导管超前支护,洞内衬砌采用衬砌台车。

施工时,进行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认真做好测量工作。

采用超前小导管或锚杆预支护,格栅钢架加强。

  3.1洞身开挖与支护

  洞身开挖采用新奥法施工。

Ⅳ、Ⅴ级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开挖。

Ⅴ级围岩浅埋段位于隧道入口,采用上下台阶法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短进尺,弱爆破,早封闭,勤量测,确保施工安全。

  施工作业流程:

超前导管支护→上台阶开挖→初喷→安设格栅钢架→拱部径向锚杆→挂网→复喷→开挖下台阶→初喷→立边墙格栅钢架→边墙径向锚杆→复喷→下一循环。

  3.1.1Ⅳ、Ⅴ级围岩台阶法施工

  Ⅳ、Ⅴ级围岩采用台阶法开挖,上、下台阶保持距离不大于1.5倍的开挖宽度,拱部预留沉降量5~10cm(根据量测做适当调整)。

上、下台阶均采用凿岩台架配合人工手持YT-28凿岩机钻孔,光面爆破,非电毫秒雷管网络起爆。

围岩松软地段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力开挖。

下台阶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开挖装碴。

光面爆破施工工艺框图见下表。

  钻孔前测出内轨顶面线和中线,画出开挖轮廓,按设计标出炮眼位置(地质条件变化时,适当调整钻孔位置)。

钻眼直径φ42mm,上台阶掏槽眼、底眼深度为1.4-1.6m,其它炮眼深度为1.3m;下台阶炮眼深度为3.1m。

钻眼完毕,按炮眼布置图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不符合要求的炮眼重钻。

  ?

?

?

装药前将炮眼内泥浆、石粉用高压风吹干净,检查炮眼,确认达到设计要求后装药。

装药时严格按设计药量进行。

装药后,所有炮眼均堵塞炮泥。

周边眼采用间隔装药,导爆索联接,掏槽眼采用集中装药,底部XX%长度加强装药,其它眼采用集中装药。

爆破网络采用微差、非电毫秒雷管起爆。

非电毫秒雷管插入药卷,反向装入眼孔内。

导爆管引线连接采用“一把抓”型式。

  3.1.2砂浆锚杆施工

  锚杆采用20MnSiФ22mm螺纹钢筋。

施工前先检查锚杆类型、规格、质量及其性能是否与设计相符。

根据锚杆类型、规格及围岩情况准备钻孔机具。

  钻孔采用风钻,孔眼间距、深度和布置符合设计参数的要求,其方向垂直于岩层层面。

用风动搅拌机带动锚杆快速旋转,边旋转边徐徐推进。

  为了检验锚杆安装质量,按要求对锚杆进行抗拔检验,安装拉力计时,其作用线与锚杆同心,并固定牢靠。

加载匀速、缓慢,拉拔至设计吨位即停止,不做破坏性试验。

砂浆锚杆施工工艺见下表

  3.1.3超前小导管施工

  小导管采用钢管制成,前端封闭并制成尖状,以便顺利插入已钻好的孔内。

在管壁梅花型布置注浆孔,尾部止浆段长度不小于30cm。

  先用YT-28风钻开孔。

开孔直径为50mm,并用吹管将砂石吹出。

然后用带冲击的YT-28风钻将小导管顶入孔中,或直接用锤击插入钢管。

最后用塑胶泥(35Be'水玻璃拌合MC型超细水泥或P.O42.5水泥)封堵导管周围及孔口,同时封堵工作面上的裂缝。

  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见下表

  小导管外露20cm,安装注浆管路。

采用压力控制进浆速度,一般每根导管控制在30L/min

  以内,即每孔注入0.30m3浆液。

  注浆配合比为水泥砂浆1:

1,水灰比0.38~0.45。

在施工中,根据地质情况现场试验调整参数。

  注浆最高压力严格控制在1.0MPa以内,以防压裂工作面。

每根导管内注浆量由计算确定,若压力上升,流量减少,虽然注浆量未达到计算值,但孔口压力已达到1.0MPa也结束注浆。

注浆结束后及时清洗泵、阀门和管路,保证机具完好,管路畅通。

  每环注浆完成,钻2~3个孔检查注浆效果,未达预期效果时采用小导管补压相同配合比浆液。

  3.1.4格栅钢架制做安装施工

  格栅钢架在洞外工作台上加工,根据不同断面的钢筋主筋轮廓放样成钢筋弯曲模型。

按设计加工完成格栅钢架的各单元钢架后,组织试拼,检查钢架的尺寸及轮廓是否合格,并对其进行结构试验。

具体的检测方法为:

在工作台上将钢架拼装成环,外侧使用油顶、仪表,按设计荷载进行加压,使用钢筋应力计及收敛仪器,检测钢架内力和变形情况。

严格控制节点板的钻孔尺寸。

  格栅钢架在按设计要求初喷砼后安装,确保主筋外缘有足够的砼保护层厚度,在安装过程中格栅钢架和围岩之间的空隙,采用砼垫块间隔塞实,安装完成后及时喷砼覆盖。

喷砼覆盖钢架厚度不小于2cm。

  ?

?

?

钢架定位筋一端与钢架栓接在一起,另一端埋入围岩中,当钢架处设有锚杆时,尽量利用锚杆定位。

  3.1.5喷射砼施工

  洞身断面成形后,及时进行喷射砼防护工作。

喷射顺序从下向上对称进行,先喷射钢架与围岩之间空隙,再喷射格栅钢架周围,然后喷射格栅钢架之间。

喷射砼覆盖全部格栅钢架和钢筋网,保护层厚度≥2cm。

喷射砼湿喷施作,采用SCE7500湿喷机,初喷厚3cm,复喷至设计厚度。

砼喷射采用两台湿喷机由两侧边墙同时喷射,以加快施工进度,使格栅钢架与喷砼及时连为整体,起到支护作用。

  喷射前检查开挖断面尺寸。

清除开挖面的浮石和墙角的岩碴、堆积物。

处理好岩面,拆除障碍物,对欠挖部分进行修凿,必要时,安设工作平台。

用高压风冲洗受喷面。

受喷面滴水部位埋设导管排水,导水效果不好的含水层可设盲沟排水,对滴水处可设截水圈排水。

埋设控制砼厚度的标志。

有良好的通风和足够的照明装置。

喷射作业前,对机械设备、风、水管路和电线路等进行全面检查及试运转。

  根据中心试验室提供的湿喷砼配合比,在搅拌站一次搅拌完成,并检查其坍落度,使之保持在5~8cm。

拌和料用砼运输罐车运至湿喷机前,通过湿喷机从喷头处加上液体速凝剂后,喷至受喷面上。

  喷射作业分片进行,喷射顺序自下而上;在前一层砼终凝后进行复喷。

喷射作业开始时,先送风、后开机,再给料,结束时先停料,再停风。

喷射机供料连续均匀,机器正常运转时,料斗内保持足够的存料,喷射机工作风压控制在0.45~0.7Mpa。

喷射作业完毕或因故中断喷射时,将喷射机和输料管内的积料清除干净。

  ?

?

?

喷射手经常保持喷头与受喷面垂直且距离为0.6~1.0m,同时控制好砼表面平整度。

喷射砼终凝两小时后,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小于7天。

  3.2仰拱及填充施工

  施工时,仰拱先行,及早封闭,以利于衬砌结构的整体受力。

  仰拱分段浇筑,每段长5~10m,砼浇筑前,清理干净仰拱底部虚碴、积水,经监理工程

  师检查合格进行钢筋绑扎后浇筑混凝土。

浇注仰拱砼时由仰拱中心向两侧对称进行。

砼浇筑采用罐车运输,从里向外一次浇筑成型。

人工摊铺,振捣棒振捣,初凝之前抹平压光。

为保证仰拱曲率,采用纵向挂五道线绳来控制。

  仰拱施工为能实现与掘进、衬砌平行作业,在仰拱工作面上搭设栈桥,保证各种作业车辆的正常行驶,而不破坏新浇筑的仰拱砼。

  仰拱砼达到设计强度后,即安排浇注填充砼。

填充砼施工前,清除仰拱面的碎渣、粉尘、积水。

  3.3结构防排水施工

  隧道衬砌喷砼与模筑衬砌砼之间拱墙设置复合防水板,每5~10m设环向φ50mmTS软式透水管盲沟一道,环向盲管的设置在施工中可根据隧道出水情况作相应调整,集中出水点应予设置,并在两侧边墙下部各设一根φ100mmTS软式纵向透水盲管,每隔5~10m设边墙泄水管通过三通与纵、环向盲沟连通,将地下水引入洞内侧沟。

二次衬砌施工缝均设止水带。

施作模筑砼时,拱顶每隔5m按梅花型布置压浆孔,并按要求进行拱顶充填压浆。

  3.3.1防水板施工

  施工工艺见下表

  防水板施作前,对隧道净空进行测量检查,净空要求满足隧道设计开挖轮廓线。

基面要求平整,无明显的凹凸起伏,并且无钢筋及凸出的管件等尖锐突出物,否则进行割除,并在割除部位用砂浆抹圆曲面,以免防水层被扎破。

  防水板铺设时,首先在喷射砼的隧道顶部正确标出隧道纵向中心线,再使裁剪好的无纺布中心线与喷射砼上的中心线标志重合,从拱顶开始向两侧下垂铺设。

  防水板采用无钉铺设工艺铺设,先在隧道拱顶部的无纺布上正确标出隧道纵向中心线,再使防水板的中心与这一标志相重合,与无纺布一样从拱顶开始向两侧下垂铺设,边铺边与垫片热溶焊接。

  防水板连接用热合机进行焊接,搭接长度10cm,接缝为双焊缝,中间留出空腔以便检查。

防水层做好后,及时灌注砼进行保护。

  3.3.2透水盲管施工

  施工工艺见下表

  按设计位置布设盲管,在喷砼面上形成一半圆槽以利透水管安设。

盲管连接时采用直通式接头。

将盲管插入接头,在接头的插销孔上插入连接插销,在盲管两侧用射钉枪打入钢钉,钢钉上系细铁线固定透水管。

  3.3.3橡胶止水带施工

  3.3.3.1衬砌台车就位并调整完毕后,将橡胶止水带卡在堵头模板中间,堵头模板由两块模板拼成。

  3.3.3.2橡胶止水带由拱顶向下环向布置,不断开,需焊接时采用热合压焊,接头搭接长度不小于250mm。

  3.3.3.3橡胶止水带对称安装,伸入模内和外露部分宽度相等,为保持止水带平直,沿环向每0.5m设一φ6短钢筋托平。

  3.3.3.4止水带安装施工工艺框图

  3.4洞身衬砌施工

  杂营山隧道洞内衬砌采用衬砌台架配组合钢模板施工。

台架采用工字钢制作,对口支撑采用钢管。

模板采用特制组合钢模板。

  洞身开挖支护完成后,经施工监测各测试项目所显示的位移率明显减缓并已基本稳定;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到预计位移量的XX%~XX%;水平收敛(拱脚附近)速率小于0.2mm/d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15mm/d后进行边墙及拱部衬砌施工。

当支护变形量大,支护能力又难以加强,变形无明显收敛趋势时,在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提前施作二次衬砌。

  灌筑砼两侧对称同时进行,注意控制两侧泵送砼的均匀性,两侧灌注砼高差不得超过50厘米。

  每循环衬砌前,对上一组衬砌接缝处的砼凿毛、清洗,并刷一层水泥浆以使新旧砼接合良好。

  砼灌注连续一次灌筑完毕,如发生停电等意外事故必须停工时,将灌注面整平、振捣好。

停工2小时以上,要等24小时后才能接灌。

  拱部封顶时,必须填满捣实,不得有空隙。

  根据洞内湿度情况采用洒水或自然养生。

拆模在拱部砼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拆模时注意砼模角及表面的保护。

  衬砌台架浇筑混凝土施工工艺框图见下表

  4.施工测量、监控量测及地质超前预报

  4.1隧道施工测量

  本隧道测量工作实行分级管理,成立由专职测量工程师为组长的精测组和施工测量组,分别负责各自职权内的工作。

严格遵守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规定,保证施测精度。

本标段的施工测量等级和精度标准按规定要求执行。

  开工前,首先对设计单位交付的地面控制桩进行复测、交接;相邻标段间联测;隧道进出口进行联测,并布设导线控制网,对隧道中线和标高进行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