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6课《猫》语文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10196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6课《猫》语文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6课《猫》语文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6课《猫》语文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6课《猫》语文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6课《猫》语文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6课《猫》语文同步练习.docx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6课《猫》语文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6课《猫》语文同步练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6课《猫》语文同步练习.docx

人教部编版学年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6课《猫》语文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6课《猫》语文同步练习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是()

A.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削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

B.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C.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D.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

2.文章写于1925年,当时的现代文学家们的现代汉语的使用还是不很规范的,好多语句与现在的用法有很大差异。

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同来。

(这里的“却”,不表转折,而是表示并列,西方语言中的这个词,包含的关系很多,作者在这里使用这个连词时,错用了古代汉语的“却”。

应该使用“还”。

B.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飞过时”中的“时”,多余。

在西方语言中,这种重复是正常的。

但在汉语中,前面有了“有时”,就已经表示是处在“有时”后面的动作发生的时候,就不再用“时”了。

改为“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它也会扑过去捉。

”)

C.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至少”说得绝对,后来的现代汉语说“可能”、说“恐怕”(表揣测)并去掉“也”。

D.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挣扎”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出现较晚,但都表示双方活动中的某一方的动作,而不表示“他与他”共同都在“挣扎”。

现代汉语中不再使用古代汉语的意思。

二、语言表达

3.“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抱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张婶把它领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

”这段文字中,和书本上的不一样,把“取”换成了“抱”,把“拾”换成了“领”。

可不可以这样换?

4.“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结合全文内容,请你谈谈对“可怜”的理解。

5.假如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我”将怎样想,怎样做?

6.“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

便逃到屋瓦上了。

”这一声“咪呜”,竟是包含何种魔力啊,为何听之入耳,震之于心?

请你替猫说出那一声悲鸣中所包含的内涵。

7.第二只猫亡失了以后,他写“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亡失了以后,他写“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两句话可不可以颠倒顺序?

8.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芙蓉鸟被害案”这份森林5·13刑事案笔录。

(1)案发现场情况:

(2)犯罪嫌疑人:

(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①案发前的表现:

②案发后的表现:

③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能力拓展

①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②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课后回家,常常逗着猫玩。

③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

④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9.选文第一句话有什么表达功能?

10.有人说,选文第①句应该独立成段?

你同意么?

为什么?

11.有人说,选文第④句“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一句,从外貌、性格等方面对第一只猫进行了描绘,虽然形象、生动,但在表达上缺乏条理。

你同意么?

为什么?

12.根据课文对猫的描写,请你给三只小猫分别取一个合适的名字。

(提示:

可结合猫的外形、动作、性格等方面特征)

示例:

我给第二只小猫取的名字是“弹黄”“弹”是因为它性格太活泼,“黄”是因为它的毛色是黄的。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鸟语浸染的村庄

⑴如果说村庄是一棵树的话,那么村人就是携带着叶子灵魂的鸟儿。

那一个个老人,就是腊月蜷着身子、坐在屋檐下,无奈地望着同伴飞翔闹腾的倦鸟。

人有多少种,鸟就有多少种。

乾坤宇宙总是先有鸟后有人,每个人身上都带着鸟的痕迹在大地生存。

也许有一天人没了,鸟还在天空继续着我们人类如歌如梦的行走。

⑵村里常见的鸟儿有:

布谷、铁雀、麻雀、喜鹊、燕子、翠鸟、猫头鹰、鹁鸪、鹊鸲……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它们用不同的叫声,告诉村人许多生活的常识。

过了清明,布谷鸟就“布谷……布谷……”地催促着村民撒谷播种。

初夏时则昼夜不停地叫唤,那是引爱占巢,繁育后代。

由于它的叫声在半夜听来,凄凉哀婉,“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似诉说着乡思,故民间有“杜鹃啼血”之说。

翠鸟,俗称“栽禾鸟”,羽毛翠绿,喙长而直,生活在水边,爱吃鱼虾,故又称“鱼骨鸟”。

每当农田犁耙水响,一片忙碌时,翠鸟便追在犁后翻转的泥土上啄食泥鳅、蚯蚓,高兴了,跳跃在田埂枝头用家乡话欢唱:

“家家栽禾”“阿婆爬土旁”“勺子打汤”。

原来它是在用歌声描绘生活的场景哩:

栽禾时节,客帮邻助,壮劳力都下田劳作,家中只留年老的阿婆洗衣做饭。

半上午,阿婆做好香软的汤圆送去田头。

村里吃汤圆时兴“打豺狗”──见者有份。

故常有阿婆爬田土旁送汤圆、众人争抢着“勺子打汤”的热闹场面。

形如麻雀的铁雀,翎子有红、绿、黄几种,喙尖如三角铁钻。

早出晚归时,“哆来咪嗦”地歌唱着,根据它的叫声,一般人都能写出谱子。

斑鸠的叫声和鹁鸪相似,鸽子似的“咕咕”响,只是鹁鸪的叫声很有规律,并有“一咕晴,二咕雨,三咕发大水”之说。

猫头鹰,家乡人称为“斗米鸟”,就是说它很能吃,一口气能抓食几只老鼠。

它用七种不同的叫声,表示七个不同的时辰。

拂晓时,用“啷啷啷……咕咕”的叫声告诉我们天亮了。

近傍晚时,“哇……哇……哇”叫声凄厉,宛若婴孩啼哭,砍柴没下山,一个人听了,格外毛骨悚然。

鸟是这样的灵异,常让我有人不如鸟之想。

⑶像猫头鹰、喜鹊、燕子、鹁鸪、翠鸟等犹如村里的精英或另类。

它们是村庄的精魂,赣东大地的先知先觉,精神高地卓尔不群的寂寞者。

村里最常见的鸟儿就是尖嘴麻雀了,从早到晚、一年四季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它老实、本分,却不乏农人的狡黠,村人俗称“奸雀”。

小孩在一起喜欢这样唱它:

“奸雀崽,捡择大,二十七,才想嫁:

嫁屋顶,它嫌冷;嫁树梢,怕风摇……”它们怕孤独、爱扎堆,常一大群一大群,此起彼伏地起飞、降落,吃谷粒、啄菜叶、扒虫子。

偷吃东西时,它们像人一样,也有探路、留守、望风。

它们多像村里比邻而居的村民们。

劳作了一年,腊月农闲的时候,他们好不容易被升到窗前竹篙上的太阳催醒,磨蹭着懒懒的爬起。

扯了屋旁现成的茅草引火,“叭叭叭”引燃。

吃好热乎乎的早饭,生好热炭炉,把饭菜捂进稻秆扎成的笼箱里,裹好旧棉絮捂严,中午一餐就可吃现成。

空下那么多时间,他们便叽叽喳喳地围着火炉晒着太阳,扎成一团张家长李家短地唠嗑。

⑷如今的老人们,被如烟的往事笼住,冷灰似的静静晾起了话题。

不知谁耐不住沉默,从炉边站起嘟哝了一句:

好久没听到燕子叫了。

(文/浇洁)

13.本文的题目是“鸟语浸染的村庄”,读了本文,你对“浸染”二字有怎样的理解?

你从文中体会到人们对这样的村庄有什么感情?

14.文章的重点内容是写鸟儿的叫声,文章写了哪些鸟儿的叫声?

是怎样处理的?

为什么这样处理?

15.文章倒数第二段把尖嘴麻雀和村民们放在一起写,这样设计有什么作用呢?

16.文章第一段加线的句子说“每个人身上都带着鸟的痕迹在大地生存。

”你能从人身上看到哪些鸟的痕迹?

17.我们现在的环境确实没有鸟儿飞鸣的优美了,如果我们倒退二十年,生活中到处是鸟语花香,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

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

麋致死不悟。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垂涎(___) 是日(___) 就犬(___) 益狎(___)

19.翻译下列句子。

(1)积久,犬皆如人意。

(2)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20.这篇寓言你认为它的寓意是什么?

五、作文

21.假如你就是那只“冤屈而死”的第三只猫(花白猫),写一篇题为《一只花白猫的回忆录》的文章,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A.“削瘦”应改为“消瘦”。

2.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规范使用。

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

D.“挣扎”一词,现代汉语中继续使用古代汉语的意思,故“现代汉语中不再使用古代汉语的意思”说法不正确。

3.不可以。

抱,我们很宠爱这只猫,取,就好像在拿一样东西一样,一点也不喜欢。

领,就像有客人把它领回来,像是对待重要的人,有情感色彩。

拾,就是捡来的意思,写出猫的地位是很卑微的。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

“取”表现了动作的随意性,“抱”则表现对事物的珍爱,能表现出人物的喜爱之情。

从下文我们可以看出一家人对这只猫并不喜爱,所以用“取”更切合实际。

“拾”表现了猫的来历,突出其命运的悲惨;而“领”则显得其身份的尊贵,用在这儿与其身份相符。

4.①来得可怜:

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②活得可怜:

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

③去得可怜:

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

【解析】本题考查文中词语含义的理解及情感的分析,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之所以说小猫“可怜”,首先表现在它的身世,它是无家可归的流浪猫,无家可归;其次表现在它到我家后所受的待遇,家里人都不喜欢它,得不到主人的关爱;第三则表现在它的结局上,是因我的“冤枉”而死。

5.假如此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源于对这只猫的偏爱,“我”可能不会认为是这只可爱的猫咬死的,即使真是这只猫咬死的,“我”大概也不会责罚它。

这说明了人的主观态度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对事情的处理方式。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想象探究的能力。

做本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的理解揣摩人物的想法。

解答时要结合“我”对第二只猫的态度来揣摩我的做法,体现人的主观态度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对事情的处理方式这一观点来思考。

6.①也许,你在无谓地辩白:

不,不是我。

②也许,你在无望地哀求:

不,别打我。

③也许,你在坦诚地表示:

无论如何,我都感谢你的收留。

④也许,你在真心地安慰:

打吧,如果能让你的痛苦少点儿,让你的快乐多点儿。

⑤也许,你这个精灵般的家伙,在示警张婶:

婶啊婶,下一个,就是你了啊。

⑥也许,你如先知般地宣告:

你将会后悔,你的灵魂将背上一个沉重的十字架。

【解析】

本题考查语段主旨的理解分析。

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和主旨来回答。

根据文章内容,可以从猫的辩白、哀求、感谢、安慰、示警、宣告等角度考虑,写出相应的内容即可。

7.不可以,因为按照情感的递进顺序来写的。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与信息的筛选。

要从文本入手,梳理清楚不再养猫的原因,进而再谈蕴含的思想感情。

同时,关注相同语句中不同的关键字眼。

这两句话是两次养猫经历后的深刻感慨。

“我家好久不养猫”出现在前两只猫或死或亡后,表现作者内心的一种失落感;“我家永不养猫”是在第三只猫死亡后,结合事件的过程及原因,可知表现了作者的内疚和悔恨,特别是一个“永”字,其内心的难受表现的淋漓尽致.必要的,可以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从文中筛选出原句作答。

8.

(1)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羽毛松散着,笼板上都是血。

(2)“可怜猫”(花白猫)(3)①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②“畏罪潜逃”了;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③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解析】此题考查梳理文章故事情节。

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部分文章,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原文中有词语(句子)的,可首选原文中的词语(句子)。

结合描写“芙蓉鸟被害”的经过的内容来筛选信息即可。

点睛:

筛选信息答题技巧:

通常的做法是:

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9.它既概括了三只猫的结局,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眷恋、无奈、叹惋;又总领了全文,使得全文在结构上呈现一种明晰的总分关系。

10.同意。

文章把它与第一次养猫的内容混在一段来写,割裂了它与第二、三只猫之间的联系,模糊了全文结构上的总分关系,影响了文章结构层次的美感,因此,应把“我家养了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单独作为一个自然段,既总领全文,又显得非常醒目。

11.同意。

“花白的毛”与“很活泼”之间缺少有机联系,而与“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这个比喻句衔接比较紧密,因为它形象地展示了第一只猫毛色的情状;“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是小猫很活泼的体现,放在“很活泼”之后,衔接比较顺畅;“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应与“很活泼”调换顺序,这样整个句子才显得连贯紧凑。

12.示例一:

我给第一只小猫取的名字是“滚雪球”,因为“滚”是因为他很活泼,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雪球”是因为它花白的毛,滚起来“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解析】

【分析】

9.本题考查学生对某句话作用的理解。

结合本段分析,第一句话结构具有总领全文的作用。

内容上照应后两只猫的命运。

【点睛】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1)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2)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开头相照应。

10.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两种观点皆可。

但需要言之成理,言之成文。

11.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两种观点皆可。

从描写的角度上分析,怎样更有条理。

12.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结合三只猫的外形特点、性格特点取好听,易喊的名即可。

13.从早到晚,村子里到处是鸟儿的叫声,鸟儿的叫声和人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人们从鸟儿的叫声中就可以该做什么了。

人们喜欢这样的村庄,在这样村庄里生活是自然的和谐的,不信你听文章最后老人的话。

14.写了布谷鸟、翠鸟、铁雀、斑鸠、勃鸪、猫头鹰、麻雀等。

详写了布谷鸟、翠鸟和麻雀的叫声,略写了其他几种。

前两者的叫声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有生动的故事在里面,麻雀的性格正好和农闲时的村民相似,所以这三个详写。

其他的几种鸟儿的叫声有特点而不突出,所以就略写了。

15.人的活动像鸟儿,鸟儿的性格来自人类,人和鸟儿融合在一起了,这样更突出了题目中的“浸染”二字。

16.示例:

人想在天上飞翔,人脚踏大地,心想蓝天,这些都和鸟儿相似,可能是鸟儿留下的痕迹。

17.救命:

我们会身心愉快。

每天听着鸟儿的叫声起床,踏着鸟儿的节拍上学上班会格外的轻松;晚上伴着鸟儿的归巢的影子回家会格外的温馨。

【解析】

【分析】

13.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

这里指整个村庄一年四季都被鸟的叫声所覆盖。

表现了一种人鸟和谐的自然状态。

【点睛】理解词语含义一定要把词语放回句子中和句子所在的语段中,还原语境,这样才能理解透彻。

14.此题考查学生的总结能力,把文中提到的鸟儿,列举出来即可。

然后根据介绍的多少,分析出详写还是略写。

15.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围绕“人鸟和谐”阐述,根据“它们多像村里比邻而居的村民们。

劳作了一年,腊月农闲的时候,他们好不容易被升到窗前竹篙上的太阳催醒,磨蹭着懒懒的爬起。

”“吃好热乎乎的早饭,生好热炭炉,把饭菜捂进稻秆扎成的笼箱里,裹好旧棉絮捂严,中午一餐就可吃现成。

空下那么多时间,他们便叽叽喳喳地围着火炉晒着太阳,扎成一团张家长李家短地唠嗑。

”两句话可以分析得出,鸟的性情像极了人的性情。

突出了“人鸟合一”“人鸟和谐”。

印证了题目中“浸染”二字。

16.答案不唯一,答出人类从鸟类身上学习得到的本领即可。

17.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中对鸟语花香生活的描绘和自己的想象,言之成文即可。

18.口水;这;接近;更加

19.

(1)经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狗都能听从人的意旨了。

(2)这样过了三年,一次麋独自出门,见路上有许多野狗,就跑过去与它们一起嬉戏。

20.“临江之麇”所讽刺的是“依势以干非其类”,就是倚仗他人势力求得与对方要好的那种人。

【解析】选自《柳河东集》作者:

柳宗元年代:

1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

①一群狗流着口水。

涎:

口水;②从此主人每天。

是:

这;③都抱着小鹿去接近狗。

就:

接近;④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

益:

更加。

19.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皆:

都.如:

依照。

句子翻译为:

经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狗都能听从人的意旨了。

②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甚:

很,十分;众:

多;走:

跑;戏:

玩耍。

句子翻译为:

这样过了三年,一次麋独自出门,看见别家的狗在道上很多,跑过去想和它们玩耍。

20.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解答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故事主旨和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

选文描写了麋仗主人的宠势而傲“内犬”,最终落得个被“外犬”“共杀食之”的悲惨结局。

影射了那些无才无德、依势放纵、恃宠而骄的奴才,讽刺了他们的悲惨命运。

也讽刺了那些无自知之明,认敌为友,结果招致灭亡的人,恃宠骄横的人没有好下场。

21.例文:

我的自述

──一只花白猫的回忆录

我是那只被作者妄下断语而悲惨处死的猫。

我知道他们不喜欢我,甚至于讨厌我。

我特别羡慕老舍养的猫。

他们可爱,聪明。

即使老舍写作时,他们在纸上踩上几朵小梅花,老舍都不生气。

而我,却因为一个眼神,就被他们怀疑成“罪犯”。

老舍说我们猫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我想所有的猫都一样,我的确非常渴望人类能够理解我!

在这之前,有一家主人曾经收留过我。

我很高兴,因为主人把我当掌上明珠,所以我也会经常帮忙捉鼠。

可是那天邻居送来一只新猫,看上去比我可爱多了。

自此,我就常受欺负,主人也渐渐地冷漠了我。

我开始变得有点忧郁,后来我就离开了。

那只新猫还在一旁“咪呜”的叫,似乎在嘲笑我的离去,我鼓起勇气瞪了它一眼,飞快地逃离了这个地狱般的家!

我的心里有一幕幕悲惨的阴影。

我开始觉得一切都是黑色的,而要在这黑色中找到一点白色,可能吗?

我绝望到了极点。

其实,我很感激收留过我的人,妈妈生前最后一句话就是:

“感…谢……所…有…有收留……过…你的……人!

”可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他们总是“以貌取猫”?

对于芙蓉鸟的死,我的确抱以悲愤。

可是你们为什么要怀疑我?

我虽是万物之灵,却无法言语。

只能悲楚地叫;只能,只能飞快得逃!

当你们拿起木棍打过来时,我在无谓的辩白:

“不!

不是我!

”我在无望的哀求:

“不!

别打我!

”然而我又在坦诚的表示:

无论如何,我都要感谢你收留我。

我又在真心地安慰,打吧!

如果能让你的快乐多点,痛苦少点。

然后,我死了。

我感谢黑猫的出现,让我沉冤得雪。

我相信,主人会非常后悔,他的内心会背上一个十字架。

可他再也没有机会改过了!

不过,一切都过去了,如果有来生,我愿意再回到芙蓉鸟的主人身边。

虽不能变成一只芙蓉鸟,但我想,至少能够缓解他内心的痛苦。

让他的良心舒服一点.其实,动物和人一样,都有丰富的感情,如果主人能够对我们好一点,我们会过得更好!

【解析】

试题分析:

作文标题“一只花白猫的回忆录”。

此题最好进行心理刻画。

要把“花白猫”对事件的反思通过心理活动展现出来。

要通过“花白猫”的嘴把人类应该如何善待动物写出来。

点睛:

续写,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于原文作延伸。

续写前,做到熟读原文,故事情节烂熟于心,人物性格准确把握,全文旨意透彻理解。

如果原文以记事为主,续写部分应该是事件得自然延伸。

做到中心事件不变,叙述人称不变,也就是依照原来的叙述角度,围绕中心事件来续写新的情节,如果原文以写人物为主,续写部分的人物性格特征,必须与原文一致,即使人物性格有发展变化,也要合情合理。

续写有利于培养联想力和想象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