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10095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72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2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2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2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2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docx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docx(1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docx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

   5.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认识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经历从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加强对知识的整理和概括,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时要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如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

对于这些相关的内容,本套实验教材在本册安排了“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两个单元。

但是“四则运算”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则混合运算和四则运算的顺序。

而关于四则运算的意义,则根据《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未进行概括,从而简化了教学内容,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四则运算。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因此,同整数知识一样,小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有关研究表明,儿童时代是空间观念的重要发展阶段,在小学阶段学习一些空间与图形知识,并在其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及其他知识、形成空间想像力有积极的、重要的影响。

     4.加强统计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分析观念得到提升。

5、继续处理好“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丰富而可操作的案例。

 6、有步骤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思维、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供更多的机会。

7、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数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好奇心。

此时需要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本册实验教材不仅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

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四、课时安排(共计80课时)

一、四则运算(6课时)

二、观察物体(2课时

三、运算定律(7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2.乘法运算定律......4课时左右

      营养午餐......1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5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左右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左右

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3课时

4、小数与单位换算......2课时

5、小数的近似数......2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三角形......6课时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七、图形的运动

(二)......4课时

八、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4课时

1.平均数......2课时

2.复式条形统计图......2课时

营养午餐......1课时

九、数学广角——鸡兔同笼......2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十一、单元测试及专题复习......24课时

 

1四则运算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习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情景导入】

出示课本例1情景图。

提问:

这是一个什么场景?

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

【新课讲授】

1.揭示例1

(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

已知西宁至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至拉萨的铁路长,求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怎么计算?

生:

把西宁至格尔木这一段和格尔木至拉萨这一段合并起来,就是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

列式为:

814+1142=1956(km)

师:

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

生:

像上面这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板书)

师:

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板书)

2.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教师集体讲解展示:

(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教师出示两小题后,让学生列式计算。

(2)列式为:

1956-814=1142(km)

(3)列式为:

1956-1142=814(km)

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

(2)、(3)小题与第

(1)小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

(1)题已知两段路的长,求全长,用加法计算。

(2)题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的长,用减法计算。

第(3)题也是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长,用减法计算。

启发学生:

(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

(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教师小结:

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4.教师提问:

减法与加法又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减法中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就变成未知,而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却变成未知的。

因此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课堂作业】

教材第3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课后作业】

1.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1、2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利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改写乘除法算式和改编乘除法应用题。

【重点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情景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首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

请大家准备好纸笔,老师这里有几道算式,接下来由我来报算式,请你们把听到的算式记下来,并且计算出结果,要求听清楚了吗?

2.教师报算式:

5+5+5

12+12+12+12+12(指名两生在投影片上写)

3.请同学们看一下你们所记的算式,像这样的算式,你能举例吗?

(指名学生报算式,其余听写)

(1)如在教师或学生报算式的过程中,出现有同学听不清楚的情况,则提问:

怎样报才能让大家听清楚呢?

(2)引导学生感受到按这样的方式报算式不容易记,并且书写麻烦。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5页例2

(1)。

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计算,然后教师巡视检查,可能会出现两种列式:

用加法:

3+3+3+3=12

用乘法:

3×4=12。

2.反馈、投影校对

(1)讨论两种书写方式:

①用连加形式写;

②写成乘法。

A.提问:

你是怎么想的?

B.简便在哪里?

C.比较加法列式与乘法列式的结果、意义是否相同。

(2)提问: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

明确必须是相同加数连加。

3.揭示乘法的定义

(1)你能说说什么叫乘法吗?

(2)教师小结:

所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3)投影出示定义、齐读。

(4)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3×4=12

因数因数积

4.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并列式计算,教师集体讲解展示:

教师概括:

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揭示乘除法的关系

教师:

乘法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课堂作业】

教材第6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

乘除法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课后作业】

1.教材第7页练习二3、4、5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3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2.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0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在运算中的作用。

3.掌握有余数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口算:

150+9043-0

0×1350+50

52-250÷12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28+570÷3×2

112-47×2

【新课讲授】

知识点1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观察发现:

观察下列各式,并计算出结果,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123+0=456+0=

567-0=336-336=

234+0=125×0=

0÷27=76×0=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举例。

(2)全班交流。

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

例如:

7+0=7,7-0=7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7-7=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7=0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0÷7=0

小结: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和0相乘,仍是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知识点2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1)老师提出问题:

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板书:

7÷0=

(2)引发思考:

提问被除数,除数,商三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回答:

被除数=除数×商

提问:

什么数同0相乘等于7?

小组讨论交流:

没有。

小结:

没有一个数同0相乘会等于7,因此0是不能作除数的。

教师进一步举例说明:

68÷0=0÷0=

知识点3有余数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出示:

39÷2=19……1

184÷12=15……4

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课堂作业】

1.计算下列各题:

(132+78)×0+63

43×(12-12)×5

2.根据算式,列出综合算式:

(1)64+28=924×92=368

(2)227-176=5144×4=176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

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0不能作除数。

有余数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是: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课后作业】

教材第8页第7题。

第4课时括号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例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适当提高计算难度,加深学生对带有中括号的计算顺序的理解和认识,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会使用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学生间的自主合作探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

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谈话引入:

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进行计算(投影出示)

120÷5-2120÷(5-2)

学生计算,分组汇报计算结果。

提问:

同样的数字,同样的运算符号,为什么算出的结果不同呢?

(学生讨论)

引出是括号()改变了题的运算顺序,()是一个很特殊的数学符号,它可以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2.复习巩固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完成下列计算。

78×(5-2)120÷(10÷2)

360÷(43+29)(56-12)×4

【新课讲授】

知识点运用含有小括号的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1.教学教材第9页的例4

(1)。

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96÷(12+4)×2

提问:

这道算式分别含有哪几种运算?

小结:

加法,乘法、除法。

提问:

说说这道算式的计算顺序。

第一步:

加法:

12+4

第二步:

除法:

96÷(12+4)

第三步:

乘法:

96÷(12+4)×2

总结:

归纳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

提问:

我们学习过哪几种运算?

小结: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提问:

我们学习过哪几种情况?

计算顺序分别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分组汇报。

教师小结:

(1)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如果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教学例4

(2)。

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2],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让学生自己试着算一下,然后教师集中讲解

96÷[(12+4)×2]

=96÷[16×2]

=96÷32=3

教师小结: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课堂作业】

1.说说下面各题的计算顺序并完成计算:

24×[(7-2)÷6]

[78+(144-84)]÷5

2.列式计算:

(1)43与76的和乘以17与14的差,积是多少?

(2)125除以84减79的差,商是多少?

【课堂小结】

现在大家对含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都理解了吧?

注意牢记四则运算的规律,特别是含有括号的运算方法。

小结:

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11页练习二的第1、2、3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4课时括号

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96÷(12+4)×2

=96÷16×2

=6×2

=12

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12+4)×2]

=96÷[16×2]

=96×32

=3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1)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如果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进一步理清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注重分层指导,逐步引导学生运用四则混合运算列综合算式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学会通过添加括号,改变计算顺序。

 

第5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页例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灵活运用数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出示教材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中有些什么内容?

【新课讲授】

师:

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

老师带学生到湖中小岛去玩,一共有30人,湖边有两种船,一种可以坐4人,一种可以坐6人的大船,坐4人的船每条租价20元,坐6人的船每条租价是35元。

师:

结合刚才这位同学从这幅图找到的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

结合生活实际,怎样租船比较划算?

让学生自己讨论,看有哪些租船方案

生1:

全租小船。

30÷4=7(只)……2(人)

7+1=8(条)20×8=160(元)

生2:

可以全租大船.

30÷6=5(条)35×5=175(元)

师:

还有其它的更好的租船方案吗?

从第一个同学租船方案中,有一条小船只坐了2人,能否把这2人换到一只大船上,再少租一只小船,一起坐到大船上,这样是不是更省钱了。

生3:

8-2=6(条),20×6=120(元),120+35=155(元),这样租比上面两种租法都要划算一些。

【课堂作业】

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4题。

【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我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列出几种不同方案,选取最合理的方案,同时也必须考虑安全因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后作业】

1.教材第12页第5、6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板书设计:

第5课时解决问题

方案1:

全租小船。

30÷4=7(只)……2(人)

7+1=8(条)

20×8=160(元)

方案2:

可以全租大船。

30÷6=5(条)

35×5=175(元)

方案3:

租6条小船:

20×6=120(元)

租1条大船:

120+35=155(元)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二)

第1课时观察物体

(二)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状。

2.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4.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重点难点】

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状。

【情景导入】

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新课讲授】

板书课题:

观察物体

(二)

1.观察一个正方体。

师:

(出示一个正方体,如图,并摆放到合适的位置。

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我把它摆到这个位置上。

请每个小组也拿出一个正方体,像老师这样摆到你们桌子的正中央。

开始吧!

师:

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正方体,从你现在的方向看过去,你看到了什么?

2.观察二个正方体。

师:

(添加一个正方体,如图,拼成一个长方体)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添上一个正方体。

师: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

你们都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吗?

师:

我们已经在桌子上放了两个正方体,为什么左、右两边的同学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

3.观察三个正方体

师:

(再添加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请同学们再加上一个正方体,继续观察,现在,从正面观察的同学,你们看到了什么?

板书:

师:

从正面观察到的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呢?

请同学们都一起到正面来看看!

师:

那从上面观察会看到什么呢?

现在,也请大家一起从上面观察观察。

板书:

师:

请同学们再一起来观察左面,还是看到三个正方形吗?

板书:

4.观察4个正方体。

师:

同学们真棒!

不仅已经学会了观察一个正方体,而且还学会了观察由一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并且还能正确认识遮挡现象,你们真的了不起!

师:

如果我像这样再加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这就成了一个由两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了。

同学们想象一下,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这个物体,你可能会看到怎样的形状呢?

师:

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师:

现在,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再添加一个正方体。

师:

摆好了吗?

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是否与你刚才的想象相同呢?

(1)从正面观察

师:

好,同学们,从正面观察,你们看到怎样的形状?

师:

(把摄像机摆到正面,将这个物体的正面投影到大屏幕)虽然这是由两组正方体拼成的,可是由于遮挡的缘故,从正面观察我们仍然只看到了这样的三个正方形。

板书:

(2)从上面观察

师:

现在我想问问,从上面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吗?

师:

哦,“多了一个正方形”!

好,老师这里就有一个正方形,谁能把它摆在黑板上合适的地方,拼出你从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师:

(用摄像机拍摄这个物体的正上方,投影到大屏幕)从上面观察,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是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这一组有三个正方体,另一组有一个正方体,所以从上往下观察,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四个正方形。

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