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程八年级上期末测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09903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程八年级上期末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新课程八年级上期末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新课程八年级上期末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新课程八年级上期末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新课程八年级上期末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程八年级上期末测试题.docx

《人教新课程八年级上期末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程八年级上期末测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新课程八年级上期末测试题.docx

人教新课程八年级上期末测试题

人教新课程八年级(上)期末测试题

(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

(22分)

1.写出本期所学古诗中的一处对偶句,要求写得准确、工整、美观。

(2分)

2.读下面句子,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1)除下帽来,油光可(jiàn),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dú之劳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生活是许多文人所向往的。

(3)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研制来涂在嘴唇上。

(4)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3.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2分)

A.绯红迁徙深恶痛疾期期爱爱依扬顿挫

B.宽恕管束反来覆去藏污纳苟物以希为贵

C.犀利滞留颔首低眉正襟危坐粗制滥造

D.炽热搓捻落叶缤纷谈笑风声再接再励

4.根据下列提示或要求默写填空。

(4分)

①杜甫《春望》的颔联是

②《游山西村》一诗中,表明困难中仍然蕴藏有希望哲理的诗句

③《使至塞上》一诗中,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④《三峡》中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5.解释下面文言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6分)

①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

②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

③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④矜、寡、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⑤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⑥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6.名著阅读。

(3分)

鲁迅唯一的一本散文集是,书的原名是,用一句话概括这部书的内容就是。

7.口语交际。

(3分)

本报讯7月2日下午,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在国新办召开的抗震救灾第29次发布会上透露,当前地震灾区已经进入主汛期,随时可能发生大洪水,安全度汛形势十分严峻。

(1)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1分)

(2)记者问:

灾区的人民生命会不会受到威胁?

假如你是水利副部长矫勇,你该如何回答?

(2分)

二、综合性学习。

(8分)

8.桥是一条放大的板凳,这是科学家的形象比喻;路断了还有桥,这是文学家表述的哲理。

桥是历史的见证,桥是心灵的纽带。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桥的世界,去欣赏多姿多彩的桥之美,去领略意蕴丰富的桥文化。

(1)从同学们搜集的资料中,你会发现我国桥的命名十分有趣,如:

A根据所在地命名;B根据形状命名;C根据风俗命名;D以抒情方式命名。

请你从下列选项中给ABCD处选填合适的桥名(只填序号2分)

选项:

放生桥

销魂桥

赵州桥

钥匙桥

我会选:

ABCD

(2)用简洁的语言说一个与桥有关的故事。

(2分)

(3)请仿照示例,架设两座无形的“桥”。

(4分)

示例:

知识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桥”。

三、阅读理解。

(4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3题。

(10分)

鸟中诸葛

  ①乌鸦的名声不好,有人厌恶它,视其为不祥之物,认为“乌鸦叫,祸来到”。

其实乌鸦是鸟中诸葛,不过鲜为人知。

  ②鸟类学家研究发现,乌鸦的聪明机灵令人吃惊。

在欧洲的一些公路两旁,常常可以看到乌鸦,因为每当载重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地面震动往往迫使地下的虫子爬出地面,这样,乌鸦一伸嘴便可把虫子吃掉。

乌鸦还会把核桃扔在路上,让汽车替它们把壳压碎,它们再吃壳里的果实。

  ③在英国,乌鸦吞食耗子很有趣。

乌鸦站在猪背上“值班站岗”,因为它确信,在猪圈干草堆中爬来爬去的耗子,绝不会留意哼哼叫个不停的肥猪,于是乌鸦从猪背上猛然往下跳,便可以把耗子叼到嘴里。

  ④乌鸦看到狗在吃东西,往往会有几只飞去啄它的屁股,待狗反身攻击时,另外几只即迅速将它放下的食物抢走。

  ⑤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渔民常常把鱼竿搁在冰窟窿中钓鱼,乌鸦会利用渔民不在的机会,用嘴叼着钓鱼线,把线绳子拖着,直到鱼钩上出现活蹦乱跳的鱼,美餐一顿后叫几声便飞走了。

  ⑥如果有一只乌鸦在某个地点落入猎人的网中,那么,即使猎人改用其他完全不同的圈套,也不能诱骗第二只乌鸦中计。

  ⑦有许多小鸟都是由亲鸟哺育,长大后便各飞东西。

而乌鸦却不同,小乌鸦长大后不但不离娘而去,并且对自己的父母十分孝敬。

老乌鸦飞不动了,小乌鸦便到处寻食,衔回来一口一口地喂。

老乌鸦一旦病死,小乌鸦还召集亲友为其送葬。

有时群集数以千计,众乌鸦哀鸣着盘旋数圈,向遗体告别后将死乌鸦放入深坑。

  ⑧荷兰一位动物学家“领养”了一只18个月的乌鸦,把它饲养到8岁,这只乌鸦视他为“父亲”,他一踏进门,乌鸦便会手舞足蹈向主人鞠躬致意,其亲昵之态令人动情。

  ⑨乌鸦的模仿能力也很强,它能重复各种各样的声音,甚至也能学人说话,有个别乌鸦可掌握百余个词呢!

  ⑩新喀多尼亚岛上的乌鸦还会用树叶和细枝制作捕捉昆虫的“工具”。

它们折断一些钩形小枝以脚固定,除去树皮和叶片,用喙把钩部整理成像鱼叉且带有倒钩的工具,然后用这种工具设下陷阱引诱并捉住猎物。

  (11)草原上的乌鸦还会衔着充满膻气味的羊粪“空投”于狼爪下,给狼报信和“导航”,饥饿的狼跟踪乌鸦找到羊群,乘牧羊犬疏忽之时叼走小羊。

狼饱餐之后,乌鸦再飞来吃“残羹剩饭”。

  (12)但有一些人认为,碰见乌鸦是不祥之兆,说它是“报丧之鸟”。

其实,乌鸦并非不祥之鸟,报丧之谜已被揭开。

乌鸦喜欢吃动物尸体腐烂之物,其嗅觉特别灵敏,能在很远的距离嗅到尸体分解出来的微弱气味,从而竞相飞至,久病垂危的病人临终前会释放腐败气味,人尚未死,乌鸦早已闻息而来,这也许是人们厌恶乌鸦的原因。

        (选自《智慧背囊》第三辑,作者林昌铋,有改动)

 9.用文中的话概括选文说明的内容。

(不得超过10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第③⑦⑨段画线句子分别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3分)

 11.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选文是一篇消除“乌鸦可恶”的偏见,为乌鸦“正名”的科普文章。

  B.选文是按照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方式说明事理的。

  C.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告诉人们欧洲的乌鸦是聪明的。

  D.生动形象是选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12.用选文中的语句解释乌鸦“报丧之谜”。

(2分)

 13.乌鸦是一种飞禽,却很有人情味,请你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语段,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2分)

(1)语段(写出段落序号):

(2)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8题。

(11分)

木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有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

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

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

探身者说:

“木笛。

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

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

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

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

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

主考官正襟危坐、不苟言笑,那个态势,与其说是艺术检测,倒不如说是法律裁决。

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威名远扬的丹麦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

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

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

之后,他向主考席深深鞠了一躬。

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

“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

一时,主考席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

“为什么?

朱丹答:

“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

大师问:

“为什么?

朱丹说:

“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

“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说:

“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

“没有忘记。

大师说:

“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

“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顽强果决而又深感惋惜地说:

“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

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小心谨慎地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

朱丹鬼使神差一般走到鼓楼广场。

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

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的方阵。

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

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

一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

石墙班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

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

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

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

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

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也一身白雪,手中也擎着一支燃烧的红烛。

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

“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

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

”朱丹问:

“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

“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

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14.用简要的语句概括文章内容。

(2分)

15.文中主人公出场时写到了“梅”,又几次写了入夜的“雪”,请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就写“梅”或写“雪”的作用作简要的分析。

(2分)

16.联系上下文,说说“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这个句子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2分)

17.文中大师的言行前后判若两人,请概括说说他有怎样的心理和性格。

(2分)

18.“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怎样的一种精神?

为什么又说它“正在流失”呢?

请联系现实生活作一点阐述。

(3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3题。

(10分)

地震中的父与子

1989年,在美国洛杉矶一带发生了大地震。

在几分钟的时间里,房倒屋塌,成千上万的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此刻,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经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

他一边大喊:

“阿曼达,我的儿子!

”一边跪在地上大哭起来。

哭着哭着,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于是,他坚定地站起来,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教学楼一层的拐角处,便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清理、挖掘。

  这时,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

“我的儿子!

”“我的女儿!

”哭喊过后,他们一个个绝望地离开了。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

“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看这些好心人,又埋头挖了起来。

  救火队长挡住他:

“这里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快点儿离开!

  警察走过来:

“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以理解。

但这样干很危险,请马上回家去吧!

  这位父亲依然在不停地挖着。

  人们摇头叹息,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儿子在等着我。

  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止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到第三十八小时,他突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

父亲大喊:

“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

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

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

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十四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

“这里有十四个孩子,都活着!

快来人哪!

  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五十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

“出来吧!

阿曼达。

  “不!

爸爸。

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

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的,我不怕。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这场巨大的灾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9.父亲感到眼前一阵漆黑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0.父亲需要帮助时,为什么人们都“摇头叹息”,没人帮他?

(2分)

21.在地震中,父子俩都想起了“不论发生什么,我(你)总会跟你(我)在一起”,这句话除了体现父子之间的真挚的爱,还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儿子对父亲的。

(1分)

22.文中划线句子对描写父亲起到什么作用?

(2分)

23.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请你简述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谈谈你对人世间的爱有什么深切的认识。

(3分)

(四)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24-27题。

(9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自荷钱

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

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迨至菡萏

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

;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之用者也。

(李渔《芙蕖》有删节)

【注】

荷钱:

指初生的小荷叶。

劲叶:

指长大了的荷叶。

菡萏(hàndàn):

未开的荷花。

异馥(fù):

异香。

24.将甲文中空缺的补充完整,并翻译。

(2分)

予独爱莲之,

译文:

2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1)陶后鲜有闻()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

(4)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26.翻译下面句子。

(2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27.甲乙两个文段,都是写荷花,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却有所不同,请你简析二者的不同之处。

(3分)

四、作文。

(50分)

28.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当你站在镜子前端详自己的时候,你想过二十年后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吗?

你会从事怎样的工作?

会有一个怎样的家庭?

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拿起想象的彩笔去尽情描绘自己的明天吧。

请以“二十年后的我”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2)张爱玲说: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一个人都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路。

”因为年轻,我们总是看不清前进的方向,我们摔跟头,碰壁,一路磕磕绊绊,走过许多弯路。

有的弯路曲径通幽,让我们发现了别样的风景;有的弯路漆黑一片,只能摸索到悔恨和痛苦;有的弯路看似花团锦簇,盛开的却是罂粟;有的弯路荆棘密布,却能练就我们的钢铁筋骨……正是这些弯路,让我们一点点收获人生的智慧,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坦途。

请以“弯路”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600字左右,体裁不限。

诗歌则不少于20行。

(曹公奇田玲)

参考答案:

一、1、示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鉴牍liánmào

3、C

4、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有时朝发白帝,暮宿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①连续②马③交错相通④老而无妻的人⑤选拔⑥高高的帽子

6、《朝花夕拾》《旧事重提》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7、

(1)地震灾区随时可能发生重大洪水灾害。

(2)言之成理即可。

二、8、

(1)A

B

C

D

(2)故事示例: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红军飞夺泸定桥

许仙白娘娘情定断桥(3)

语言是沟通心灵的“桥”。

网络是联系世界的“桥”。

三、

(一)9、乌鸦是鸟中诸葛。

  10、第③段打比方 第⑦段作比较 第⑨段列数字(列数据)  11、C12、①乌鸦喜欢吃动物尸体腐烂之物; ②乌鸦嗅觉特别灵敏,能在很远的距离嗅到尸体分解出来的气味;③病人临终前会释放腐败气味,人尚未死,乌鸦早已闻息而来。

语段:

⑦⑧启示:

鸟类尚且知道孝敬父母(知恩图报)、对他人的帮助心怀感激,人类更应如此。

(二)14、热爱艺术的木笛演奏家朱丹为了彰显民族精神、爱国情感毅然退出比赛,却感动了主考官,被破格录取。

意对即可。

15、写“梅”,比拟朱丹高雅的气质与高洁的品行。

写“雪”,渲染悲壮、凄惨、凝重的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选一方面谈即可。

意对即可。

16、寒冷的空气似乎凝住了笛声,使之分外凄清隐忍,但孩子和自己心中的爱国火焰却进一步燃烧起来,使笛声充满了感情。

意对即可。

17、大师:

高傲、冷峻、权威;不容商量又深自惋惜(前);正直、诚恳;爱才、惜才(后)。

意对即可。

18、不设统一答案。

这种精神可能是指爱国、坚持操守、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等。

联系现实生活分析,则主要抓住世人对物质和精神之间的轻重取舍来谈。

意对即可。

(三)19、儿子所在的学校已经成为一片废墟

20、大家都认为太晚了,没希望了,觉得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儿子精神失常了

21、守诺信任(意思正确即可)

22、通过挖掘时间的不断延续,写出父亲执着的信念和对儿子的爱。

23、示例:

一位母亲背部拱起,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几个月大的孩子撑起生命的天空,孩子获救,怀里的手机上写着:

“如果你能活着,记住我爱你。

”人世间的母爱可以演绎地伟大、悲壮、崇高,我们怎能不心怀感激呢?

(四)2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淤泥中成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并不显得妖艳

25、

(1)很少,极少

(2)应当(3)直立(4)观赏

26、

(1)只可以在远处看,而不可以在近处玩弄

(2)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

27、甲文通过写荷花的清逸秀美、出淤泥而不染这一特色,赞扬君子的优秀品德和清高性格;乙文具体说明荷花有许多用处,强调种植荷花的好处,表达作者的喜爱。

四、28、作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