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管理心得体会.docx
《流程管理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程管理心得体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流程管理心得体会
流程管理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培训简介
经过两天一夜的培训,系统学习了包括信息化与业务流程、流程再造、流程的识别与规划、流程标准化等十个模块。
此次培训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培训形式多样,包括理论讲解、疑问解答、案例演示、小组讨论、闭卷笔试和论文写作。
其中,论文写作要求在培训课程结束后一个月内完成,寄回培训机构。
2.小班制授课,可根据学员要求随时调整授课内容与方式,便于互动交流,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
3.培训服务到位。
培训讲师不仅在课堂上解疑答惑,在培训结束后,所有学员和培训老师还组建了流程业务交流群,培训老师继续解答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对课堂上的遗留问题,做了集中回复。
二、对集团流程管理的启示
1.流程目标要切合实际
培训材料开宗明义提到,在管理思想上,不能将流程工作当成解决任何问题的灵丹妙药,给企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管理方法上,要避免采用过分理想化的方案,因为此类方案的实施难度可能会比较大。
针对集团总部的流程工作,流程的设计方案要与集团战略挂钩,符合集团实际,以能解决实际问题为准则。
如果流程管理的目标定得过高,一旦无法完成,无疑会挫伤流程工作者的积极性,也会使集团领导怀疑流程工作的价值。
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善于抓住重点,以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为切入口,争取流程工作早日见成效,而不要面面俱到,分散精力。
2.流程设计要与管理模式、组织架构相适应
集团在流程设计中,要实现战略目标、责任与流程相关联,并通过流程的层级分解,清晰地落实战略举措,明确授权,具体分解目标与绩效。
具体措施就是流程设计要采用”自上而下”的映射方法:
上一层级的某个活动进行分解形成下一层级的流程。
只有上一层级的输入与输出得到了清晰、有效的界定,才有利于下属流程的界定与划分。
集团的流程建立工作以部门为单位开展,截止目前为止,内部流程已基本建立完毕,协作流程也已进入合议阶段。
在接下来的流程分级和流程体系搭建中,要变”自下而上”为”自上而下”,坚持“端到端”的思想,要在整个组织内部思考流程,不能把流程图局限于自己的部门。
同时,要流程体系搭建过程中,需要与流程牵涉的人员进行交流沟通,使流程体系充分符合集团实际,不能闭门造车。
3.要投入最优秀的人才做流程管理
实践表明,1/3以上员工不同程度的参与流程工作才能达到流程管理的最佳效果。
同时只有精通管理和业务的员工才能准确地定义和优化相关的管理和业务流程。
建议集团总部各部门在流程的建立、优化上,由部门负责人带头组织,选调对集团情况和业务都较为熟悉的员工投入流程工作。
同时,要鼓励员工广泛参与培训,因为员工是业务流程的最终执行者,员工的参与有助于及早适应和改进系统。
如果每个部门只是安排1-2个人参加流程培训,绘制部门流程图,则无法深入推进流程工作的开展,也无法在全集团总部系统内普及流程管理的理念。
4.关键核心流程要实施项目制管理
为了加强流程管理的针对性,建议对集团总部流程区分关键核心流程和一般支持类流程。
随着流程建立、优化在不同部门的渐次展开,建议对关键核心流程实施项目制管理,从流程的建立、优化、固化,到成熟上线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要明确流程目标、关键节点和里程碑事件,每一阶段的工作必须有明确的项目闭关时间和标准,以免流程工作人员因战线拖得太长而懈怠,对流程工作失去积极性。
同时,应安排合理的实施进程以实现实施效果的最优化,并确保员工在本部门实施业务流程优化、再造时已具备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5.协作流程的建立要注意标准化
流程标准化是依据事先由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认可的规范、约定来实施的管理行为。
关于如何构建流程标准化管理体系,教材中提到五个维度:
一是组织标准化,解决“谁做”的问题;二是流程标准化,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三是质量标准化,解决“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四是作业标准化,解决“具体怎么做”的问题;五是制度标准化,解决“做好/做坏怎么办”的问题。
针对集团总部流程工作,协作流程的合议,关键就是解决标准化的问题,建立起协作流程相关方都满意的流程的节点标准、权责规定。
协作流程中所有衡量标准必须清楚地定义,包括流程名称、流程责任人、流程节点时长、流程评价方法及流程数据来源。
协作流程合议解决标准化问题之后,还要注意将相关的标准化成果固化到相关的表格、模版中去;对于重要的标准化成果还要通过修订相关制度进行固化,或纳入集团总部绩效系统中去。
6.轻流程、重模版
如果流程图过于简化,就会存在不具有指导性的问题。
但是过于繁杂,也会束缚流程的灵活性,一旦运行环境发生变化,流程就会陷入僵局。
标准的做法是在用VISIO画流程图时,尽量将流程环节控制在一页纸之内,既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又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能够符合各种情况的处理原则。
同时,不能为了迁就一些例外情况或特殊环节,把流程制作得特别复杂。
此类例外情况或特殊环节可以用流程模版的形式解决。
虽然集团总部的流程建立,并没有涉及流程模版,但是可以对流程说明文件的内容进行扩充,部分代替流程模版的作用。
在流程说明文件中,可以详细规定流程的目的、范围、具体操作细节和例外情况的处理。
7.加强对流程信息化的资金和人才投入
根据资料显示,中国企业IT投入绝对额占总资产的比重只有0.75%,与国外大企业一般8%至10%的比重相差甚远。
同时流程专家指出,流程管理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业务流程的信息化,而在这方面最大的问题是,绝大多数企业都缺乏既懂IT技术,又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骨干人才。
从集团总部的实际来说,虽然已实现了部分业务的上线操作,但是这些信息系统如何统一纳入流程的信息化平台,以免造成信息孤岛的现象,是下一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这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其中不相兼容的流程软件可能还需要重新选择。
同时,除了资金支持外,流程信息化的开展还需要复合性人才的推动。
现在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缺乏既懂业务、企业管理,又懂IT技术的复合性人才,建议集团总部通过部门轮岗、系统培训,或社会招聘培养、引进此类人才。
等我们的业务流程工作成熟以后,就可以很轻松地实现与集团信息部和软件公司的有效沟通,确保流程信息化项目的成功。
8.任命流程执行者和流程责任人
流程执行者是指具体履行流程涉及工作的岗位或人员,流程责任人是指对流程绩效负主要责任的人。
对集团总部来说,流程执行者即是各部门流程的建立人,而流程责任人建议由流程发起部门的部长担任。
流程执行者的职责是按照流程设计正确执行流程,并且能够以流程绩效为核心,参与到流程整体工作中去,这要求流程执行者了解流程的总体流向,以及端到端流程各环节干系人,有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流程优化能力。
流程责任人的职责是对流程全权负责,参与企业的战略规划,并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分解制定流程的战略计划,这要求流程责任人得到充分授权,对流程执行人员的分配、流程评估和流程预算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对集团其他管理工作的启示
1.流程标准化对企业管理的借鉴。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提出:
真正管理好的企业,外部看起来是风平浪静的。
因为每个人、每个部门都知道流程该如何往下走,内部和外部的循环是良性和互动的机制。
相反,那些看起来成天如火如荼、热闹非凡的企业,往往目标远大、执行乏力、随意性太强,出了状况,人员或部门间大多相互推诿。
德鲁克的话点出了流程标准化的精髓。
第一、流程标准化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使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监控有力、处置及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统一协调、目标明确、团结高效。
第二、标准化化的经营与管理能使企业在连锁和兼并中,成功地进行“复制”和“克隆”,使企业在扩张中不走样,不变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对集团来说,无论是流程管理,还是其他管理内容,目的都是实现企业运行的标准化、规范化,达到落实战略、提高绩效、规避风险、降低成本。
实现卓越管理的企业,不是依靠大规模的“运动式”或“救火式”管理,去实现战略目标,而是将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层层分解到部门和岗位,通过稳健、有序的日常运营,去实现一个个宏伟目标。
这样即便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或内部决策层出现变动,也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实现基业长青。
2.流程体系对直属企业的运营类指标的启示
运营管理部建立的运营指标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直属企业的运营类指标。
在接触流程管理之前,虽然知道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出直属企业核心业务的运营情况,但对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指标的完整性和重要程度并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通过这次流程培训,从流程管理的角度再次审视,发现这部分运营指标实际上就是各直属企业核心业务流程中的关键指标,只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控,才能达到对业务流程的考核激励。
正是每个流程环节上的指标数据,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因此,直属企业的核心经营业务流程中的指标也是我们运营管理的核心指标,正是直属企业的核心经营业务将这些运营类指标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运营指标体系。
3.流程优化对定岗定编工作的启示
流程优化的ESEIA方法指出,在流程优化过程中,首先要找出彻底不增值的活动,对其进行清除、简化;并充分考虑用并行工程对流程活动进行整合,缩短流程运行时间。
这对集团各直属企业正在大力开展的定岗定编和减员增效工作具有很大地启示将流程优化的思想运用到定岗定编工作中去,即裁员的前提是要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去掉不增值的环节,减少不必要地等待,能用工具的环节就不要用人,将优化后的流程标准化,这样才能在裁员之后继续保持甚至超出原有的工作绩效。
如果只是简单地去掉一部分员工,而并没有对相关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优化,只会打乱原有的业务流程,让工作陷入混乱和低效。
4.流程优化对满足客户需求和提高企业效率的启示
流程管理的驱动力之一是客户需求的变化,可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把握客户的真正需求。
第一、客户要求快,他的需求马上就应被满足;第二、客户要求正确,在满足客户方面不能有任何差错;第三、客户要求便宜;第四、客户要求“容易”,既获取其想要的东西要容易,沟通和交易要便捷。
针对集团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各产业来说,流程的优化旨在使企业的服务满足客户的上述要求,围绕客户需求制作流程,那么企业的服务无疑就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客户需求。
流程的核心价值在于固化直接为企业增值的管理活动,优化非直接增值的管理活动,并剔除不增值的管理活动,通过流程,将企业常见的浪费行为,如等待浪费、物流浪费、废品浪费库存浪费等减至最小程度,缩减工作的闲置时间,真正的提高生产和管理活动的效率。
酒店管理流程心得体会
一、十年质管工作的回顾
“温馨细微,物有所值”是金海湾大酒店的服务宗旨,正是富有特色,深具个性的服务,使金海湾成为客人心之所系,情之所牵。
服务质量的保持和提升,离不开质管工作。
在过去的十年里,由质管部与各业务部门构成的“双轨制”质管体系对酒店经营管理的良好运作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十年的质量管理工作中,“服务=产品?
质量=生命”的观念已经深植于中高层管理人员心中。
较为系统的质量管理工作,培养了员工温馨细微为客服务的工作态度,酒店员工深深了解在对客服务中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怠慢或掉以轻心,必须有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
酒店更探索出一批深有特色的服务产品,如“金海湾服务十二快”、“殷情带房”、“接待收银一站化”等。
由于服务富有个性及特色,酒店在客人中享有一定知名度和良好口碑。
另一方面,在质管工作中也轮训了一批管理人员,培训并发现了一批人才,并安排在相应的管理岗位上。
当然,“双轨制”的质管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质管部对各部门的质管工作的评判有一定的片面性、单向性,各部门贯彻酒店的管理与服务规程和员工守则的工作不能完全落实等。
以前质管工作是双轨制,既有各部门的质管工作,也有质管部的督察工作,双轨制对各部门的质管工作有所推进,有所约束。
撤消质管部,实行服务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这一单轨制,虽有点背水一战的味道,但更能见到服务的真实一面,更能体现出酒店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
如何保持酒店的服务质量和提高服务质量管理水平,既是酒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酒店管理者必须不断探索的课题。
二、必须牢记的理论
1.必须坚定地实行“质量控制”的理论
“质量控制”的理论是酒店做好服务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原理。
“质量控制”的首务是要设定服务质量标准,有了标准才能按标准去评估各项服务的业绩,才能有效地修正不符合标准的行为和程序,并制定相关的服务标准改造计划。
由于各家酒店星级高低不一,设定的标准一定要与酒店的环境、硬件、人员素质等条件相匹配,不能片面地追求所谓“四星酒店、五星服务”之类不切实际的目标。
质量控制的第二步是质量管理,我们提倡全方位质量管理。
酒店的服务质量优劣,口碑好坏,取决于各部门每一员工的工作结果,由于酒店产品具有综合性和关联性,所有环节密不可分的,因此,每一部门,每一位员工都是服务质量管理的争与者。
酒店所有的部门都有质量管理的目标、任务,都应当制订相关的计划和实施方案。
所以,酒店服务质量管理是全方位的,全酒店的,没有任何一个部门和员工可以例外。
2.寻找“最短的一块木板”
一个由许多块长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木桶,决定其容水量大小的并非是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或全部木板长度的平均值,而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
这是著名的“木桶理论”。
要想提高木桶整体效应,不是增加最长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而是要下功夫补齐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
酒店的整体服务质量如同“木桶的容量”,其中整体水平高低由“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临海连锁酒店,因此我们首先要有“寻找”那块“最短的木块”的观念,要时时刻刻、每天、每周、每月,周而复始地检查、督导服务的过程,包括员工和管理人员的精神状态、礼貌礼仪、服务规范,并把每一部门和每一项业务活动中服务质量“最短的木块”寻找出来,分析和寻觅服务质量投诉的原因,加以解决。
如此才能“对症下药”,延长“最短的木块”,使服务质量的各个环节齐头并进,从而提高服务质量的整体水平。
3.经常重弹“100-1=0”的老调
“100-1=0”这是酒店业普遍认可的服务原则,它指的是细小环节上的缺失会使酒店的整体服务质量受到否认,它所强调的同样是全局效益。
我们要以此观念统一各部门想法。
酒店无小事。
酒店的运营特点要求“勤勤恳恳、仔仔细细、认认真真”,服务的质量和运营的过程是通过小事和细节来构成、来体现的。
所以,“小”事不小,细节不“细”,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对酒店和部门来说是1%,对客人来说却是100%。
所以100-1=0就成立了。
三、对客人投诉我们应有的态度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往往对自身的缺陷浑然不知,而客人却是酒店服务最好的评判师。
客人的意见比一些酒店所属管理公司的质量检查或专人私访能更真实地反映出一间酒店服务质量的状况,故此,对待客人投诉的态度也是衡量一间酒店管理层管理水平高低的试金石。
对客人投诉应有的态度,要在酒店全体员工中形成共识。
a.宁信勿疑
顾客一般不会无事生非,顾客一般不会自寻烦恼,顾客不会花钱买难受,所以对于顾客和投诉,管理人员和部门应“信”,不要“疑”,不管是楼层或厅面服务,发生投诉时,一般是员工或酒店的过失。
b.宁高勿低
遇客投诉,部门管理人员对自己或员工的要求不能从低处、小处着眼,应有运用较高的标准和较高的要求评判,才能从大局、长远、整体方面考虑解决问题,通过顾客的投诉改进我们的服务工作。
c.宁严勿宽
对于客人的投诉,如经查实属于酒店和员工过失,处理时应严格按章扣罚,否则无法避免同一错误再次出现。
如果一味姑息,则或能形成惯例而无法保证原有的规章规程的执行。
四、实行部门负责制和走动式管理
由于服务是酒店的产品,服务质量是酒店的生命,所以部门的服务质量必须也只能由各部门的“首长”、即正职经理负责,实行部门负责制,全酒店的服务质量则由酒店总经理负责。
各部门或系统的副职,在协助正职工作的首要内容,也理所当然是“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管理是酒店管理工作中“专业中的专业”,质量管理工作是各部门管理工作中的首务。
其次,酒店服务出现的问题大多是在服务现场发生,发现服务质量的“最短的木板”也只能在现场发现,如礼貌、语言、争执、服务不到位等,加上部分服务有“即时性”(当然大多数的服务有一定的过程),管理人员上班时不能整天坐在办公室,应提倡现场管理和走动式管理,加强现场管理的力度,观察、了解部门的员工在岗情况、观察、了解顾客的情况,观察了解服务的情况。
酒店总经理、部门经理每天在各工作现场、服务现场巡视、停留时间,就很有必要加以量化限制。
五、提倡“重实效、轻空谈”的管理方法
“重实效、轻空谈”是国际上酒店管理名家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方法。
要在酒店完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推进质管制度建设,一定要制订相关的不求虚名、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才能让质管工作持之以恒。
切忌“形式主义”或“突击运动式”的管理手段。
1.坚持部门“每天一表,每周一评,每月一结”的质量管理制度。
各部门必须有服务质量每日登记表,建立各部门的服务质量档案,每周应在各部门包括各班组进行一次服务质量评估,每月小结本部门的服务质量,交给酒店相关部门,除大堂副理、当值经理外,酒店还将组织不定期的服务质量检查评比、让优秀服务案例和服务质量投诉亮相,成为鞭策员工前进的动力。
部门经理应有每日工作日记,对部门的服务管理工作予以记录。
在此基础上,酒店每月应有全店服务质量的评估报告,建立必要的档案资料。
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包括统计、评判和检查由人事培训部负责。
2.酒店总经理办公会议是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理所当然的管理中枢,酒店的服务质量情况是办公会议必议的课题,不再单独成立“领导小组”或“管理委员会”之类的机构,这样可以避免形式主义,增强质量管理的力度,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3.发挥各部门的培训师的作用,他们可以配合经理推进部门的服务质量标准化工作,并由他们组织成立一个现场服务质量训导网络,同时采取多种形式让培训师充当服务质量督导员4.实行酒店管理人员在店内部门短期轮训,并把轮训工作纳入培训部的工作范围。
具体的登记、统计、评判和检查的制度由其制订实施。
5.各部门可根据部门的当值轮班情况建立相关的服务质量管理小组,部门的例会应有服务质量的内容以及处理顾客投诉的情况报告。
六、值得关注的几个观念
1.员工是酒店的主人,是服务质量工作的检查者,服务质量问题的发现者,出现质量问题的解决者,不能简单地把员工当成质量管理的对象。
2.零投诉的酒店不存在,零投诉的部门不存在,零缺点的员工更不存在。
管理人员应有正确的辩证唯物观,鼓励员工在服务工作中敢于创新,并正确对待顾客的投诉,做到心理平衡,以利改进服务。
3.创新是提高服务质量最好的途径。
在规范服务的基础上,如何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减少或避免顾客的投诉,服务创新就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4.人是服务的第一要素。
自然的微笑,得体的动作,整齐的服饰,关爱的语言,有时能收到其它硬件无法取得的效果。
5.不要太相信评优创佳之类的“运动”。
要有稳健的管理风格,要有“沉得住气”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日积月累,才能巩固原有的服务理念。
七、继续坚持“温馨细微,物有所值”的服务理念
“温馨细微,物有所值”服务理念的提出和确定为酒店的市场形象定位,经过了近八年的实践,证明是适宜的。
它既能体现出酒店服务的特色,也符合市场经济的走向。
“温馨细微”体现了富有人情味、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吉林海航连锁酒店。
“物有所值”即以经济指标来衡量服务产品的价值。
这一理念是酒店全体员工用他们的辛勤劳动的汗水换来的成果,可谓之“来之不易”。
全体员工在向客人提供服务时,一定要牢记这八个字,作为服务工作的最终归宿,并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为实现此目标而努力。
任何服务工作上的过失,都是往酒店的市场形象抹黑。
除此之外,历年我们所创造的个性化服务和超常化服务,如“金海湾服务十二快”、“殷情带房”、“金钥匙服务”、“接待收银一站化”等各项特色服务工作,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负责,继续贯彻落实,这样才能让酒店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完善。
“完美”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也应是我们酒店管理人员和员工应追求的目标。
虽然这样的目标很难企求,但如若没有目标,我们的服务工作将会落伍,将无法在酒店行业的竞争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