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性自由化战略与美国的区域贸易安排.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50679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竞争性自由化战略与美国的区域贸易安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竞争性自由化战略与美国的区域贸易安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竞争性自由化战略与美国的区域贸易安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竞争性自由化战略与美国的区域贸易安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竞争性自由化战略与美国的区域贸易安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竞争性自由化战略与美国的区域贸易安排.doc

《竞争性自由化战略与美国的区域贸易安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竞争性自由化战略与美国的区域贸易安排.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竞争性自由化战略与美国的区域贸易安排.doc

竞争性自由化战略与美国的区域贸易安排

摘要美国是自由贸易协定的积极实践者,为达到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目标,美国政治领导人实行了“三轨道”的对外贸易政策,即在多边、区域(包括双边)和单边三个领域实施贸易政策。

“三轨道”中的区域(双边)和多边主义被美国经济学家伯格斯坦称之为“竞争性的自由化”,因此,“竞争性自由化”实际上是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现象的描述:

区域性的贸易自由化与全球性的贸易自由化之间开展竞争,各种区域性贸易自由化之间也开展着竞争,各国都在选择不同的方式实现贸易自由化,因而各国之间也开展着竞争,这就是“竞争性自由化”。

关键词竞争性自由化战略贸易协定区域贸易安排

目录

引言………………………………………………………………………4

1.美国区域贸易安排的竞争性自由化战略……………………5

1.1.竞争性自由化战略限制……………………………………5

1.2.选择贸易伙伴的标准…………………………………………6

2.美国区域贸易安排的进展与展望…………………………9

2.1.北美自由贸易区………………………………………………9

2.2.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设想与进展………………………………10

3.竞争性自由化战略给中国的启示………………………………11

3.1.多边协定…………………………………………………11

3.2.双边协定…………………………………………………12

3.3.区域性贸易安排……………………………………………12

结束语………………………………………………………………14

参考文献………………………………………………………15

英文摘要………………………………………………………………16

引言

2001年,时为美国贸易代表的佐立克(RobertZoellick)首次将“竞争性自由化”提高到了美国全球贸易战略的高度。

佐立克认为,推行“竞争性自由化”贸易战略“可以增加美国的就业机会,提高美国的生产力水平与美国人民的收入水平,同时增加购买选择,改善美国工人、农民、农场主、小企业主以及企业家的家庭收支状况”,“可以加强美国与其它国家的经济关系,提高美国在全世界的领导地位与影响力”。

竞争性自由化战略与美国的区域贸易安排

1.美国区域贸易安排的竞争性自由化战略

1.1.竞争性自由化

1.1.1.竞争性自由化的含义

竞争性自由化是指美国政府通过与贸易伙伴达成双边、区域性多边与全球性多边贸易协定,同时在双边、区域以及全球范围三个不同的层次致力于美国主导下的贸易自由化。

1.1.2.竞争性自由化的影响

竞争性自由化贸易政策对于美国贸易政策影响最大的是有利于设定贸易议程,美国政府将自身国内的劳动和环境标准法规运用到自由贸易协定。

成为未来多边和地区谈判中重要标准。

美国通过自由贸易协定不仅影响着制造业和农产品谈判议程,同时也影响到服务业、资本保护问题、知识产权保护和电子商务等谈判议程。

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美国采取的是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和附加条款的方式同贸易伙伴展开合作,而对于国内比较敏感的产业,美国更多从多哈回合谈判中争取自身利益。

对于美国自由贸易协定的合作伙伴而言,赢家将获得从输家转移过来更多的直接投资和出口,而输家则会加快改革步伐以待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力地位。

其次,竞争性自由化政策能够为地区贸易倡议的发展形成压力。

竞争性自由化最重要的影响是通过竞争性地区协定推动多边贸易自由化。

从双边协定到地区合作,最后形成多边贸易自由化是竞争性贸易政策的最终目标。

1.1.3.竞争性自由化的目标

竞争性自由化的目标是通过美国有选择性的区域贸易安排和其他安排,利用美国市场的竞争性准入方式来鼓励外国对美国企业开放市场和采纳美国的商业法规,并同时支持美国在全球的外交政策和军事目标,从而恢复美国在多边贸易体制谈判中的领导地位。

该战略发挥作用的逻辑是,在贸易伙伴竞争性地进入美国的巨大市场中,进行改革并与美国保持良好关系的优胜者可以获得更多的对外直接投资(FDI)和增加对美国出口,因贸易和投资转移的失利者在考虑国际地位的不利状况下将被迫进行改革和贸易开放。

伯格斯(C.F.Bergsten)认为,只要各国在稀缺的外国投资和国外市场方面展开竞争,就必然诱发各国进行有利于投资和贸易的经济改革。

西蒙·伊文尼特(SimonJ.Evenett)和迈克尔·迈耶(MichaelMeier)在分析2001~2006年各国对美国自由贸易协定的态度后发现,洪都拉斯、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埃及、韩国、玻利维亚和加勒比海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表达了其竞争对手在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后对贸易转移和失去美国市场的担忧,部分地说明了该政策的合理性。

1.1.4.竞争性自由化战略的特征

在美国签订的双边和区域性贸易协定带来的外部效应的压力下,其他国家被迫实行贸易壁垒的改革或者建立更多的区域贸易协定,从而建立起美国在区域贸易安排中的领导地位。

通过这种渐进的方式,美国最终能够把经济发展程度和开放程度不同的国家纳入全球贸易体制,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多边会谈的发展。

比如,在美洲自由贸易区未在2005年取得预期进展的情况下,美国在2004~2007年间与中美洲各国和安第斯共同体的8个国家签订了或者正在谈判自由贸易协定,从而增强了美国在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中的主导权。

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多哈会谈停滞不前,美国也希望利用竞争性自由战略中区域贸易安排的累积效应来推动日本、欧盟等国家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实现贸易自由化。

在美国的自由贸易协定中,服务、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政府管制的透明性、环境和劳工标准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以便在未来的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谈判中取得谈判议题的制度优先权。

另外,通过与许多国家联合的区域贸易协定形成的压力间接打开非成员国市场的方式,也部分地改变了1980年代以来美国借助“301条款”和反倾销等单边主义的贸易政策打开贸易大国市场的方式,有助于强化市场机制在解决全球贸易纠纷中的作用。

1.2.选择贸易伙伴的标准

竞争性自由化的战略决定了美国在选择区域贸易安排的伙伴时,必然考虑区域贸易安排的竞争性作用和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要考虑自由贸易协定伙伴国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作用和地位。

1.2.1.美国选择贸易伙伴的标准性和多样性

理查德•范伯格(RichardE.Feinberg)在分析1989~2004年美国签订的12个自由贸易协定后发现美国甄选贸易伙伴的5个非市场准入特征:

民主政治机构的国家或者正在朝着民主制前进的国家,显著的市场化经济改革,长期的美国安全利益,与贸易伙伴的协定为未来谈判建立先例的可能性,贸易伙伴是否具有较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区域主导权。

杰弗雷•肖(JeffreyJ.Schott)分析总结了相关研究后认为,美国选择区域贸易安排合作伙伴的标准包括:

该伙伴对美国国内政治的影响,对美国实现经济政策目标的影响,伙伴国在国内、区域及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改革方面的承诺,以及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由于美国法律禁止美国的贸易谈判代表与外国寻求自由贸易协定的正式谈判,所有关于贸易协定谈判的正式请求必须来自贸易伙伴,这种表面的被动性增强了美国区域贸易协定的谈判优势和潜在的威胁。

即如果贸易伙伴不做出足够的政策减让,美国将终止贸易谈判。

因此,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一般都包括贸易伙伴在市场准入方面的自由化,承诺进行广泛的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支持美国的外交和安全政策,美国的承诺是把高度开放的、贸易壁垒很低的市场向贸易伙伴开放。

结果,自由贸易协定只要求美国的国内政策做出微乎其微的调整,但却要求贸易伙伴做出巨大的承诺和改革。

由于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在此前曾经获得过美国的普惠制待遇或者其他方面的关税减让,如美国对安第斯共同体和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的普惠制待遇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就是如此,美国在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后进行政策调整的幅度更小。

这是实力和市场严重不对称性的结果,也是美国政策制定者精心构造和选择贸易伙伴的结果。

除了经济实力的高度不对称外,自由贸易协定各国更是高度依赖美国的出口市场。

如果用S表示贸易伙伴对美出口占其全部出口的份额与美国对贸易伙伴的出口占美国全部出口的份额的比值,那么,较大的s值表示贸易伙伴严重依赖美国的市场。

从表1可以看出,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严重依赖美国市场,尤其是对于那些小国更是如此。

除了澳大利亚、韩国、加拿大、墨西哥、新加坡外,其他国家极度依赖美国的市场,许多S值都超过50。

尽管如此,自由贸易协定国家的市场对美国还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2002年的贸易数值计算,美国对自由贸易协定国家的出口份额占了美国全部出口额的44%。

如果加上泰国、马来西亚、南部非洲关税同盟和阿联酋等正在进行谈判的国家的贸易,美国与自由贸易协定国家的贸易份额将占美国全部出口的50%以上。

表1:

2002年美国与自由贸易协定伙伴的贸易状况(单位:

亿美元)

注:

秘鲁和阿曼与美国在2006年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在2007年得到国会的批准,正准备实施;巴拿马、韩国、哥伦比亚与美国在2007年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在等待国会批准。

CAFTA5是指中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等五国。

资料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版),表13~2;中国商务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商务年鉴2004》(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年版)

1.2.2.美国选择贸易伙伴的作用

美国选择自由贸易协定的贸易伙伴是服从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需要的。

如同20世纪初衰落中的英国选择了帝国特惠体制来弥补经济实力不足的经验一样,美国也选择了与弱小国家的区域贸易安排的联盟形式来弥补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衰落。

约翰·彼得斯(JohnPeters)曾经说:

“美国更需要以广泛的联盟体系在世界主要的地区维系和创造对美国有利的局面,减少和延缓冷战格局崩溃可能造成的对美国不利的剧烈动荡和冲突,从而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利益和世界霸权地位。

”美国的区域贸易安排的竞争性战略基本实现了这个目标。

为了维护美国的经济安全,以及国会在贸易问题上存在严重的两党对立,自由贸易协定中许多敏感性的贸易问题只能被推迟或者被限制,如美国与澳大利亚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对澳大利亚的牛肉和羊肉进口设置了20年的贸易壁垒,在美国与中美洲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对中美洲各国的纤维和棉织品设置了进入美国市场的障碍。

2.美国区域贸易安排的进展与展望

2.1.北美自由贸易区

2.1.1.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1985年3月,加拿大总理马尔罗尼在与美国总统里根会晤时,首次正式提出美、加两国加强经济合作、实行自由贸易的主张。

由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及文化、生活习俗相近,交通运输便利,经济上的互相依赖程度很高,所以自1986年5月开始经过一年多的协商与谈判于1987年10月达成了协议,次年1月2日,双方正式签署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

经美国国会和加拿大联邦议会批准,该协定于1989年1月生效。

《美加自由贸易协定》规定在10年内逐步取消商品进口(包括农产品)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对服务业的关税限制和汽车进出口的管制,开展公平、自由的能源贸易。

在投资方面两国将提供国民待遇,并建立一套共同监督的有效程序和解决相互间贸易纠纷的机制。

另外,为防止转口逃税,还确定了原产地原则。

美、加自由贸易区是一种类似于共同市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标志着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萌芽。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成,三国于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年12月17日由三国领导人分别在各自国家正式签署。

1994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布成立。

2.1.2.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影响

十多年来,北美自由贸易区取得的成果主要有:

促进了地区贸易增长和增加了直接投资(FDI)、发达国家保持经济强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