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写景散文专题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05719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复习写景散文专题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三复习写景散文专题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三复习写景散文专题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三复习写景散文专题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三复习写景散文专题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复习写景散文专题教案.docx

《高三复习写景散文专题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复习写景散文专题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复习写景散文专题教案.docx

高三复习写景散文专题教案

写景散文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重点

1、如何把握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2、如何赏析景物描写精彩语段?

3、古人在山水游记中寄托怎样的人生志趣?

 

预习作业:

学生复习阅读《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动人的北平》用概括的语言写出这两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色,作者所描写的景物又有怎样的特点?

第一课时:

现代写景散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必修二、选修现代散文与诗歌)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在复习以往所学散文的基础上把握景物的特点。

2.过程和方法:

学生进一步练习分析写景散文特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以影响学生的作文表达水平。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写景类散文的景物描写的特点的把握。

教学步骤:

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对学生的预习作业给予点评,可以帮助学生梳理,重点在于景特的特点,以及如何把握其特点。

二.指点方法:

1、从文章题目入手

如《故都的秋》,我们可以从题目中找到这样几个问题.

A.故都的秋,“故都”是哪里?

为什么不直接叫这个地的地名,如北平的秋,抓住了“故”中所蕴含着的情感。

“故”有“从前的”、“过去的”的意思。

人们对“从前的”、“过去的”的事物往往会产生怀念、眷恋等感情。

譬如:

漂泊在外者称自己魂牵梦萦的家乡为“故乡”,对与自己友情深厚的朋友称“故人”。

从“秋”字可以看出,文章描写的是秋景。

因此从标题看,这是--篇饱含着眷恋深情的情景交融的文章。

B.故都的秋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秋声,秋色,秋形,秋味……

《荷塘月色》也可如此,从题目我们可以紧紧围绕着“荷塘”、“月色”来分析,从而扣住本文的主要景色描写“荷塘上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

《动人的北平》中北平有何动人之处,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出北平所以动人的。

2、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分析

人们都说“修辞是散文的第二生命”

那么好的写景散文,修辞是必不可少的。

如《荷塘月色》中对荷塘的描写,作者便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把荷塘写”活”,作者抓住了静态与动态,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作者笔下的景物都有是“动”的,花、叶、流水的人格化表现了景与情的交融,潜在的韵致也就流动起来了。

作者把叶子比成”亭亭有舞女裙”,说是静,却有动,也许叶子静静地铺展着,可喻体中的女郎是在旋着舞着的,再如,朱自清先生用”羞涩”一词来形容待放的花朵,更是耐人寻味,不仅暗合古人对荷花”绰约若处子”的赞誉。

所以在鉴赏中要住意景物描写中的修辞。

练习:

阅读《荷塘月色》中第五段的景特描写,从修辞角度分析其景物的特点。

《动人的北平》中的修辞也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把握住景物的特点,如第一句的比喻“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便对北平“老成的品格”“豪爽”“包容”有了一个总的感知。

后面的如:

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北平是一个“珠玉之城”“北平像一个国王的梦境”……

无不把北平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城市景像,亦或寻常百姓等等动人之处体现的淋漓尽致。

《故都的秋》中作者运用了南国与北平秋的对比,突显出了故都的秋:

清、静、悲凉的特点,还有在第三段中的排比: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如数家珍般把对故都的喜爱之情尽显无疑了。

三.小结:

对写景类散文景物的特点的把握,要围绕着课题,找出作者所重点描写的景物,再通过对其修辞的分析抓住景物特点。

当然,王国维说过:

“一切景语皆情语。

”我们要想真正把所握景物的特点,就不得不抓住作者的真感情。

所以下节课我们来分析写景散文的景与情。

四.作业:

请从《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动人的北平》三篇中任选一篇,结合文章谈一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

(200字左右)

填充。

 

讨论、修改自己的作业。

 

理解,讨论

 

思考,领悟

 

接受,思考

 

讨论分析

 

记录

 

第二课时现代写景散文中的景与情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在复习以往所学的写景散文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

2.过程和方法:

学生进一步培养朗读感悟、品味揣摩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散文深层情感的品味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复习以往所学的写景散文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学步骤:

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学生阅读《故都的秋》,围绕全文文眼“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的清、来的静、来的悲凉。

由景入情,把握情与景的关系

教师可设问:

作者在对这些具体景物的描绘中,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

下面请同学迅速阅读3-11段,圈出表现秋天色彩的词语,感悟作者情感。

观秋色

师:

现在大家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表现秋天色彩的词语?

明确:

青天(蓝绿)蓝朵(蓝色)秋草(黄色)落蕊(灰白)树影(暗灰)灰土(灰色)灰沉沉的天(灰色)青布(蓝绿)枣树(淡绿微黄)

(明确:

透出的是寂寞凄苦的心情。

2.听秋声

四问:

接下来我们来听听故都的秋声,主要有哪些声音呢?

(明确:

鸽飞声、蝉声、风雨声、问答声。

师:

写这么多声音,是不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呢?

为什么?

(明确:

作者是以动(声)衬静,以声音反衬了故都的寂静。

3.品秋味

师:

在心情不好的情况下,越静越孤独越痛苦。

如果你处在这样冷清的秋色和寂静的秋天,你心里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

悲凉。

这便是故都的秋味。

二.试从由景入情,把握情与景的关系入手分析《荷塘月色》和《动人的北平》

教师指点:

《荷塘月色》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句出发,抓住文中描写心里的语句,配合文中景物描写,分析作都情感的变化。

如从“不平静”到“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再到“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把作者从不宁静到寻超脱再到获宁静这一变化完全可以概括出来。

再结合作者笔下的淡淡的景致,更把这种情感笼上一层淡淡的情怀。

最后作者由蝉声与蛙声结束写景,自然地过渡到“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和“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反回到了不宁静的情感上来。

紧扣全文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这一情感基调上来,终点又回到起点形成环形情感线索。

《动人的北平》详见《现代散文与诗歌》第66页导读部分。

明确:

写景散文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并发掘出作者的感情?

三.小结:

散文的景与情是分不开的,我们不能割裂开来分析情或是景。

不用管题设中有没有问,在做题过程中都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分析。

四.作业:

阅读《汉家寨》,写一段文中你最喜欢的写景段落的分析,要结合作者情感,不少于200字。

学生尽量能举一反三,因《故都的秋》比较标准,所以可以以此为例,老师也可以跟据自己的实际况决定。

 

 

 

悲凉

 

拓展

 

理解

 

识记

落实

第三课时现代写景散文训练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在写景散文阅读题中的实践能力。

2.过程和方法:

在阅读题中实践课上的理论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鉴赏写景类散文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阅读题中实践课上的理论方法。

教学步骤:

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说明:

本练习教师可跟据实际情况自由处理,谢谢)

闲读梧桐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

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

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

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

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

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

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

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

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

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

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

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在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

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

每次站到他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

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

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

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

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

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

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

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

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

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

没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枝挺干。

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

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

而风又奈你其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

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

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

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里的人们。

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

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

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1、文章中作者读到的梧桐的外形特点是:

(不超过10个字)

梧桐内在的精神特征是:

【参考答案】

外形:

高大挺拔,枝繁叶茂(“身躯高大,树冠繁茂”亦可)

内在:

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花开花落的从容淡泊的大度。

2、作者看到风中的梧桐想起了外祖父,并感到两者之间“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

请结合全文谈谈梧桐与外祖父的相同与不同?

(需分条的请加序号)(6分)

相同:

不同:

【参考答案】

相同:

①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②都经历了“暴风”的吹打。

不同:

梧桐有顺从、糊涂的一面;外祖父却缺少从容淡泊的大度(每点2分)

3、文章尾段中写轻盈欢快的红衣女孩的用意是:

写落叶似乎是在为女孩“伴奏”,这样写要表达的意思是:

【参考答案】

红衣女孩:

“风暴”过后,新生命还会充满活力。

伴奏:

表现前辈对后代的托举和祝福。

阳光、旧书:

应以正义必胜的信心去看待历史和生活(以上各题,意思对即可)

4、本文描写风中的梧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试举例作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文章描写风中的梧桐,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传达出了梧桐与风暴抗争的坚忍与深沉。

子夜昙花

张错

恩师过世。

其子邀我去拿些物品,留作永久的纪念。

于是,我去他家搬回一株昙花。

也许是对老师的感情难以割舍吧,总觉得世间万物,包括花魂鸟魄,冥冥中可以沉默交流。

人离开了,见不到了,但他在我心中,于是便存在。

昙花搬回来,静静紧靠屋檐下数月。

自春入夏,人花无语,岁月无声,只有偶然翠绿,显示出它对环境的适应。

新叶缓慢自旧叶中长出.黑斑渐褪,花树重新有着雍容气度,一如恩师的寡言性格,在低调行事风格中,始终带着浓郁而清晰的自信。

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满意足。

就在寻常一天,竞意外发觉县花已垂首含苞了。

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

不是花开花落,而是花的讯息。

像久别的人,传来心花怒放的约会,直教人朝夕亟待。

久闻县花只开一夕,是最初一夜,也是最后一夜.充满生命奋发与无常的哲理,便决心迎接它来临的启迪。

那几乎是即时降临,一且发觉满蕾的翌夜,便有如忍俊不禁的笑容,迫不及待地绽开。

黑暗夜晚,洁白花朵,如冬天雪夜,没有月光,星星也暗淡。

它的来临使人震撼,也使人惊惶。

有一种漫步而来的绰约,以缓慢节奏,进入生命最灿烂点,也是最颓废点,没有一丝保留,像爱与死!

犹如一张昂首的险,花容就是一世青春。

然而此花与众不同,它的才情志业极端隐秘,因而选择了寂静无人之夜,不屑在白日与红尘争艳。

它极端美丽。

尤其在孤独时,要在众芳国里遗世独居,又是何等勇毅果决?

花开之夕,遂自有清雅幽香。

香随夜转浓,弥漫四周,有如昭告天下:

在这一夜,全世界只有一种花香,为一个人。

为了此夜,必须是另一朵花,另一种香。

永远没有重复,像一段情,或一个名字。

它的性格极其刚烈。

它幽雅绝俗.不只有意逃避四周繁华,甚至鄙弃热闹,喜欢冷清。

它一夜尽情绽开无悔。

花期虽短,绽放姿态却极为狂放,有一种壮士舍身之悲壮。

但每年花季有如转世,无悔依然。

我随即发觉,即使在短暂漆黑夜里,它的笑容已日渐难以为继,并带着英雄疲惫。

本来雪白如银的花瓣,光芒四溅,几可灼伤人目;而后却慢慢苍白如纸,只隐约露出些许其原来风骨神韵。

这一张脸,我想我最熟悉,最会为之伤心垂泪。

那不只是物伤其类,更是命运中许多注定的无法回转与挽留。

生命的确如此!

许多灿烂时光,有如昙花一现。

花开刹那,如幻如梦,花不知自己在盛开,梦中人更不觉自己在幻梦。

惟有梦醒花凋,方悉前尘过往。

我知道今夜花会尽情怒放,正如黎明一定会来临。

辞世恩师如此幻过,今日我也如此梦过,将来我的学生还会如此幻梦下去,最终我们便会一一走入夜里。

留下一生的纪录,其实不过是花与夜的争辉。

1、作者写到“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满意足”,继而又写到“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

答:

作者“心满意足”是因为

作者“惊喜”是因为

【参考答案】①昙花有像恩师一样的寡言性格,“我”能够与之沉默交流。

②昙花已垂首含苞。

(对花树没有期待,却意外发觉昙花已经垂首含苞。

2、作者说,“它的事临使人震撼,也使人惊惶”,请根据文意谈谈这句话的含意。

答:

【参考答案】因迸发出生命的全部活力而无比灿烂,同时也因步入生命终点而转瞬即逝。

3、这篇散文中,①作者认为昙花与众不同之处是什么?

②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答:

【参考答案】①它才情志业极端隐秘,不屑在白日与红尘争艳;它的步伐和黑夜一致;它极端美丽;它的性格极其刚烈;它一夜尽情绽开无悔。

②恩师高尚的品德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4、纵观全文,作者抒写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说说你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答:

【参考答案】作者抒写的人生感悟:

生命的确有如昙花那样,有许多灿烂时光,也有许多注定的无法回转与挽留。

个人理解和感悟应依据作者感悟发散,可以多角度阐发,言之有理即可。

菜花

孙梨

每年春天,去年冬季贮存下来的大白菜,都近于干枯了,做饭时,常常只用上面的一些嫩叶,根部一大块就放置在那里。

一过清明节,有些菜头就会鼓胀起来,俗话叫做“菜怀胎”。

慢慢把菜帮剥掉,里面就露出一株连在菜根上的嫩黄菜花,顶上已经布满像一堆小米粒的花蕊。

把根部铲平,放在水盆里,安置在书案上,是我书房中的一种开春景观。

菜花,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净。

它没有香味,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异味。

色彩单调,因此也就没有斑驳。

平常得很,就是这种黄色。

但普天之下,除去菜花,再也见不到这种黄色了。

今年春天,因为忙于搬家,整理书籍,没有闲情栽种一株白菜花。

去年冬季,小外孙给我抱来了一个大旱萝卜,家乡叫做灯笼红。

鲜红可爱,本来想把它雕刻成花篮,撒上小麦种,贮水倒挂,像童年时常做的那样。

也因为杂事缠身,胡乱把它埋在一个花盆里了。

可是一开春,它竟一枝独秀,拔出很高的茎子,开了很多的花,还招来不少蜜蜂儿。

这也是一种菜花。

它的花,白中略带一点紫色,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它的根茎俱在,营养不缺,适于放在院中。

正当花开得繁盛之时,被邻家的小孩,揪得七零八落。

花的神韵,人的欣赏之情,差不多完全丧失了。

今年春天风大,清明前后,接连几天,刮得天昏地暗,厨房里的光线,尤其不好。

有一天,天晴朗了,我发现桌案下面,堆放着蔬菜的地方,有一株白菜花。

它不是从菜心那里长出,而是从横放的菜根部长出,像一根老木头长出的直立的新枝。

有些花蕾已经开放,耀眼地光明。

我高兴极了,把菜帮菜根修了修,放在水盂里。

我的案头,又有一株菜花了。

这是天赐之物。

家乡有句歌谣:

十里菜花香。

在童年,我见到的菜花,不是一株两株,也不是一亩二亩,是一望无边的。

春阳照拂,春风吹动,蜂群轰鸣,一片金黄。

那不是白菜花,是油菜花。

花色同白菜花是一样的。

一九四六年春天,我从延安回到家乡。

经过八年抗日战争,父亲已经很见衰老。

见我回来了,他当然很高兴,但也很少和我交谈。

有一天,他从地里回来,忽然给我说了一句待对的联语:

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他说完了,也没有叫我去对,只是笑了笑。

父亲做了一辈子生意,晚年退休在家,战事期间,照顾一家大小,艰险备尝。

对于自己一生挣来的家产,爱护备至,一点也不愿意耗损。

那天,是看见地里的油菜长得好,心里高兴,才对我讲起对联的。

我没有想到这些,对这幅对联,如何对法,也没有兴趣,就只是听着,没有说什么。

当时是应该趁老人高兴,和他多谈几句的。

没等油菜结籽,父亲就因为劳动后受寒,得病逝世了。

临终,告诉我,把一处闲宅院卖给叔父家,好办理丧事。

现在,我已衰暮,久居城市,故园如梦。

面对一株菜花,忽然想起很多往事。

往事又像菜花的色味,淡远虚无,不可捉摸,只能引起惆怅。

人的一生,无疑是个大题目。

有不少人,竭尽全力,想把它撰写成一篇宏伟的文章。

我只能把它写成一篇小文章,一篇像案头菜花一样的散文。

菜花也是生命,凡是生命,都可以成为文章的题目。

1988年5月2日

1、文章描写了三种菜花,其中白菜花的外在特点是什么?

(不超过25字)作者赋予菜花的美是什么样的美?

(不超过4个字)

答:

白菜花的外在特点是

作者赋予菜花的美。

【参考答案】①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净;没有香味,色彩单调。

②朴实无华(平凡)。

2、文章为什么要插叙有关父亲的往事?

答:

【参考答案】因为父亲像菜花一样平凡,有他生命的美。

3、文章最后一句话富有象征意义,指出这句话的寓意是什么。

答:

【参考答案】平凡而美丽的人生是应该肯定、值得赞美的。

4、作者是以什么样的眼光去看菜花的,试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作者是以一种赞美的眼光去看菜花的。

(结合原文分析略)

二 月 兰

季羡林

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

花形和颜色都没有什么特异之处。

我在燕园里已经住了四十多年。

最初我并没有特别注意到这种小花。

直到前年,我蓦地发现,从我住的楼旁小土山开始,走遍了全园,眼光所到之处,无不有二月兰在。

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自从意识到二月兰存在以后,一些同二月兰有联系的回忆立即涌上心头。

原来很少想到的的事情,现在想到了;原来认为十分平常的琐事,现在显得十分不平常了。

我一下子清晰地意识到,原来这种十分平凡的野花竟在我的生命中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

我回忆的丝缕是从楼旁的小土山开始的。

这种野花碰到小年,只在小山前后稀疏地开上那么几片。

遇到大年,则山前山后开成大片,二月兰仿佛发了狂。

我们常讲什么什么花“怒放”,这个“怒”字下得真是无比地奇妙。

二月兰一“怒”,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东坡的词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但是花们好像是没有什么悲欢离合。

应该开时,它们就开;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

一切顺其自然,自己无所谓什么悲与喜。

我的二月兰就是这个样子。

然而,人这个万物之灵却偏偏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悲欢。

人自己多情,又把情移到花,“泪眼向花花不语”,花当然“不语”了。

如果花真“语”起来,岂不吓坏了人!

这些道理我十分明白。

然而我仍然把自己的悲欢挂到了二月兰上。

当年老祖还活着的时候,每到春天二月兰开花的时候,她往往拿一把小铲,带一个黑书包,到成片的二月兰青草丛里去搜挖荠菜。

只要看到她的身影在二月兰的紫雾里晃动,我就知道在午餐或晚餐的餐桌上必然弥漫着荠菜馄饨的清香。

当婉如还活着的时候,她每次回家,只要二月兰正在开花,她离开时,总穿过左手是二月兰的紫雾,右手是湖畔垂柳的绿烟,匆匆忙忙走去,把我的目光一直带到湖对岸的拐弯处。

我的小猫虎子和咪咪还在世的时候,我也往往在二月兰丛里看到她们:

一黑一白,在紫色中格外显眼。

所有这些琐事都是寻常到不能再寻常了。

然而,曾几何时,到了今天,老祖和婉如已经永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虎子和咪咪也不知钻到了燕园中哪一个幽暗的角落里,等待死亡的到来。

如今,天地虽宽,阳光虽照样普照,我却感到无边的寂寥与凄凉。

对于我这样的心情和我的一切遭遇,我的二月兰一点也无动于衷,照样自己开花。

世事沧桑,于她如浮云。

我想学习二月兰,然而办不到。

不但如此,她还硬把我的记忆牵回到我一生最倒霉的时候。

在十年浩劫中,我被管制劳动改造,每天到一个地方去捡破砖碎瓦,还随时准备着被红卫兵押解到什么地方去“批斗”。

可是在砖瓦缝里的二月兰依然开放笑对春风。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成了“不可接触者”,几年没接到过一封信,很少有人敢同我打个招呼。

然而我一回到家里,老祖、德华她们,在每人每月只能得到恩赐十几元钱生活费的情况下,殚思竭虑,弄一点好吃的东西;婉如和延宗也尽可能地多回家来。

我的小猫憨态可掬,偎依在我的身旁。

所有这些极其平常的琐事,都给我带来了无量的安慰。

我感觉到悲,又感觉到欢。

到了今天,否极泰来,我一下子成为“极可接触者”。

到处听到的是美好的言词,到处见到的是和悦的笑容。

然而,一回到家里,虽然德华还在,延宗还在。

可我的老祖到哪里去了呢?

我的婉如到哪里去了呢?

还有我的虎子和咪咪到哪里去了呢?

世界虽照样朗朗,阳光虽照样明媚,我却感觉异样的寂寞与凄凉。

我感觉到欢,又感觉到悲。

按说我早已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年龄,应该超脱一点了。

然而在离开这个世界以前,我还有一件心事:

我想弄清楚,什么叫“悲”?

什么又叫“欢”?

如果没有老祖和婉如的逝世,这问题本来是一清二白的。

现在却是悲欢难以分辨了。

我想得到答复,走上了每天登临几次的小山,问三十多年来亲眼目睹我这些悲欢离合的二月兰,她却沉默不语,兀自万朵怒放,笑对春风,紫气直冲霄汉。

选自《季羡林散文精选》(有删节)

1、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二月兰开放的情景,从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作者的身影,请你简述从作者对二月兰的描写中,你看到的先生人格的几个侧面。

答:

【参考答案】①在逆境中巍然屹立;②一切顺其自然;③有自己的悲欢和真情。

2、“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突出特点,试以本文为例作适当的分析。

答:

【参考答案】形散:

本文漫谈身边琐事,泛论世间人情,信手拈来,娓娓而谈,逸趣横生。

神不散:

全文以二月兰为线索,一线贯穿。

3、作者回首往事,浮现于眼前的并不是那些所谓最辉煌的时刻,而是那些最平凡而又最亲切的瞬间。

请你概述作者想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并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答:

【参考答案】

人和事:

①老祖挖荠菜;②婉如匆匆而去的身影;③虎子咪咪在二月兰丛中嬉戏;④文革遭劫难,成了“不可接触者”;文革后,成为“极可接触者”。

好处:

以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