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4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0519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4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4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4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4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4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4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docx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4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4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4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docx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4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

第4课 “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学习本单元,一是学会运用图表或者图示,分别梳理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在各个时期所取得的成就;二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即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将科技、文学艺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相联系。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2.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识记古代中国伟大的科技成就;理解四大发明对中国、世界文明的作用。

(重点)

2.分析中国古代科技辉煌的特点。

(难点)

一、走向世界的四大发明

1.四大发明:

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2.外传及其影响

(1)造纸术:

经阿拉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

①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②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3)指南针:

促进了欧洲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

(4)印刷术:

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加快了思想解放的进程。

总之,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使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

1.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座西汉文帝或景帝时期的墓葬中的一张纸。

该纸薄而软,纸面平滑,纸上用黑色线条绘制出山川、河流、道路等图形。

从材料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提示 由材料可知至迟自西汉前期就已经出现了纸,并且已传到西域地区。

2.四大发明的西传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对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十进位值制和珠算

1.十进位值制

(1)古代中国人发明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2)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关键是逢十进一,方便运算,被马克思称为“最美妙的发明之一”。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算筹记数法,完全具有今天通行的十进位值制的功能。

2.珠算

(1)珠算盘的发明与应用。

公元2世纪发明了珠算盘。

北宋时期,穿档定珠算盘已普遍使用。

明代为适应商业发展,珠算盘的运用更加广泛。

明代程大位编著《算法统宗》,所有的运算全部使用珠算盘。

(2)传播:

珠算法传到朝鲜、日本、东南亚和欧洲。

3.

《九章算术》书影珠算盘

(1)材料分别反映的古代中国数学计算的成就是什么?

(2)《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有何地位?

提示 

(1)《九章算术》:

运算方法;珠算盘:

计算工具。

(2)《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简仪和“授时历”

1.人类为准确地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位置,发明了赤道坐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赤道坐标的国家。

2.浑仪是古代中国观测天体坐标的工具,至迟出现在汉武帝时期;元代郭守敬改革浑仪,发明了“简仪”,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3.郭守敬等编制“授时历”,测定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

300年。

[思维点拨] 天文、历法是紧密联系的。

天文侧重于观察天象,记录天文现象及变化;而历法则侧重于指导农业生产,为农业生产服务。

历法是在观察天文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四、《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

1.《齐民要术》

(1)南北朝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早、最系统的一部农学名著。

(2)书中深刻地阐述了因时因地制宜的农学思想。

2.《农政全书》

(1)明朝徐光启著,全面总结了中国历代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尤其注意反映明代最新的技术成就。

(2)还介绍了西方先进的灌溉工具和水利设施。

[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中国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4.《齐民要术》的农学思想是什么?

主要记录什么内容?

提示 思想: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内容:

记录东汉以后五百多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

主题一 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影响

1.四大发明在古代中国的作用

史料一 《鬼谷子·谋》称:

“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史料二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教你读史]

史料一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司南在生产中的应用;史料二反映了指南针在北宋时期在航海中的应用。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辨别方向的功能。

答案 生产(采玉);航海。

史料三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鲁迅《电的利弊》

[问题思考]

(2)史料三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现象?

答案 现象:

中国愚昧落后,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却用于迷信活动。

2.四大发明对西方的影响

史料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

[问题思考]

如何理解史料的内容?

答案 马克思指出了古代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

1.四大发明对中国的影响

(1)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里程碑,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3)但是并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欧洲)的影响

(1)造纸术的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促进了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传入欧洲,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火药传入欧洲,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阶级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4)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改变了世界面貌。

主题二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及衰落原因

1.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

史料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数量

22

25

25

9

25

7

7

8

8

——《中国的世界纪录》

[问题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案 主要分布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等方面;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发展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应用性强。

2.影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因素

史料一 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

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史料二 这些田园风味的农村公社不管初看起来怎样祥和无害,却始终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它们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驯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的作为和历史首创精神。

——马克思

[问题思考]

结合史料归纳影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史料一中李约瑟指出了影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思想原因,主要是儒家思想阻碍了科技创新与发展;史料二中马克思指出了小农经济的存在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3)在科技应用上,主要服务于农业发展的需要。

(4)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分布在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及医学等领域。

2.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近代科技的原因

(1)政治:

当时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中国近代科技的产生。

①中国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

②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禁锢了思想,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东西方文化的正常交流。

(2)经济:

明清时期,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对科技的发展提出迫切要求和推动力。

(3)科技结构自身的缺陷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

[记知识纲要]

[背核心术语]

1.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意义的科学技术成就四大发明,传播到世界后,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3.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历法、农学等科技门类的发展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

1.下图是对我国古代哪项科技发明的记载(  )

A.印刷术B.造纸术

C.丝绸织造D.瓷器制作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该项技术经历了漂塘、煮楻、入帘、压纸、焙干等几个过程,这是关于造纸术的描述,故选B项。

2.宋代文化教育相对普及,史载:

“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

”为这种现象提供技术条件的是(  )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科举取士人数的增加

C.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D.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当时的人们以学习为荣,以不学习为耻,说明当时学习风气浓厚。

为这种浓厚学风提供技术条件的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注意问题的关键词是“技术条件”。

3.下列属于《九章算术》中所记载的,且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的是(  )

A.割圆术B.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C.极限思想D.精确的圆周率

答案 B

解析 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我国古代数学方面的重要成就,它用有限的符号可以表示无穷无尽的数,而且简捷、明快、方便运算,所以马克思称之为“最美妙的发明之一”。

4.如下图所示天文观测工具的创制者生活于(  )

A.东汉B.唐朝

C.宋朝D.元朝

答案 D

解析 题干表明图片所示为“天文观测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在充分识图的基础上,得知此图为“简仪”,是元代科学家郭守敬革新浑仪创造出来的。

故答案为D。

5.《齐民要术》中“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所反映的农学思想是(  )

A.因时因地制宜B.多种经营

C.人定胜天,天遂人愿D.重农抑商

答案 A

解析 材料的含义是:

不违农时,掌握土壤条件,则会使农业生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A项符合题意。

[基础达标]

1.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

那么在古代的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  )

A.西周B.秦朝

C.汉代D.唐代

答案 C

解析 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从而大大减轻了书写负担。

2.“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版印刷,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

”这段表述有悖史实,这是因为西晋时期(  )

A.都城不在洛阳

B.造纸术没有被发明

C.雕版印刷术没有被发明

D.赋这种形式没有诞生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与材料中“西晋”时间不符,C正确。

3.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贡献。

其中,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条件的是(  )

A.造纸术B.指南针

C.火药D.印刷术

答案 D

解析 欧洲人借鉴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