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件).ppt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502620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PPTX 页数:282 大小:6.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82页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82页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82页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82页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件).pptx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件).pptx(2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件).pptx

学前教育学院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授课提纲对学前特殊儿童及其教育的解读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特殊教育学的理论流派分析儿童权利与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教材及参考书目作者:

(美)休厄德(Hewark,W.L.)著,肖非等译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7-5-1版教材及参考书目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作者:

雷江华主编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8年2月教材及参考书目特殊需要儿童咨询与教育作者钱志亮著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4-1第一部分n对学前特殊儿童及其教育的解读第一部分对学前特殊儿童及其教育的解读一、谁是特殊需要儿童二、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三、特殊需要儿童的分类四、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原则、谁是特殊需要儿童特殊需要儿童:

所谓的特殊需要儿童(exceptionalchildren),他们的身体素质或学习能力或高或低,其水平与常模之间的差异使得他们需要个别化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计划才能充分地从教育中获益。

“特殊需要儿童”既包括那些在学习中有困难的儿童,也包括那些由于成绩优异而必须要对课程和教学进行调整才能帮助其发挥潜能的儿童。

因此,“特殊需要儿童”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术语,它涉及那些有学习或行为问题的儿童、有身体残疾或感觉损伤的儿童以及高智商和有特殊才能的儿童。

谁是特殊需要儿童特殊需要儿童:

特指在身心发展上与普通儿童有较大差异,在正常范围之外的儿童。

这种差异表现为:

生理上发展有缺陷;心理上发展有缺陷且低于正常儿童;行为或言语等方面有障碍;高出正常发展范围的儿童。

有多少特殊需要儿童学龄儿童中大约有11%要接受特殊教育。

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中,最多的四个种类是:

学习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智力落后、以及情绪障碍绝大多数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都是轻度残疾儿童每4个残疾学生中就有3个人的教育至少有一部分在普通教室中完成。

二、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特殊需要儿童教育:

是根据特殊需要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或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增强他们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

特殊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作为干预的特殊教育预防性干预;治疗性干预;补偿性干预作为教学的特殊教育教谁;教什么;如何教;在哪里教三、特殊需要儿童的分类特殊需要儿童类别:

智力落后(发展性障碍);学习障碍情绪与行为障碍;自闭症沟通(言语和语言)障碍;听觉损伤身体和健康损伤多重残疾视觉损伤;创伤性脑损伤;天才和有特殊才能者其他分类

(一)残疾儿童(DisabledChildren)

(二)问题儿童(ProblemChildren)(三)超常儿童(GiftedandtalentedChildren)残疾儿童

(一)感官残疾儿童(SensorydisabledChildren)

(二)肢体残疾儿童(Orthopedicallyimpairedchildren)(三)语言残疾儿童(Speechimpairedchildren)(四)病弱与多重障碍儿童(Chronicmedicaldisordersandmulti-handicappedchildren)(五)智力障碍儿童(MentallyRetardedChildren)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标准中,将残疾人分为七类听力残疾言语残疾精神残疾视力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多重残疾其中每类残疾按其程度分为1-4级美国残疾人教育法(IDEA2004)的分类学习障碍言语或语言障碍智力障碍情绪障碍多重障碍听觉障碍其他分类台湾地区在特殊教育法中规定特殊教育对象包括身心障碍和资赋优异等两类人群,其中身心障碍包括智能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语言障碍、肢体障碍、身体病弱、严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多重障碍、自闭症、发展迟缓以及其他显著障碍等12类。

“特殊教育需要儿童”1978年在英国沃纳克报告(WarnorkReport)中首次提出“特殊教育需要儿童”(childwithspecialeducationalneeds,简称SEN)。

1981年英国的教育法案废止了关于障碍儿童的11种分类,将那些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统称为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认为:

如果一个儿童具有学习困难,而该困难需给予特殊教育条件才能克服的,则该儿童就具有特殊教育需要。

“特殊教育需要儿童”而“学习困难”是指具备下列三项之一的儿童:

1.相比同龄的大多数儿童来说有明显更大的困难;2.具有某种障碍,妨碍或干扰其像地方学区学校中其他同龄儿童一样使用教育资源;3.5岁以下符合条件1,或者5岁以上符合条件2,或者那些如果不提供特殊教育服务就会如此的儿童。

问题儿童

(一)学习障碍儿童(LearningHandicappedChildren)

(二)社会行为障碍儿童(SocialBehaviorallyDisorderedChildren)(三)情绪障碍儿童(EmotionallyDisorderedChildren)(四)自闭症(Autism)(五)孤儿和寄养儿童超常儿童也称资质优异儿童或天才儿童,他们的主要特点是有高于常人的智商,有较高的领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或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

浓厚的认知兴趣,旺盛的求知欲;思维敏捷,理解能力强,有独创性;敏锐的感知觉,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进取心强、自信、勤奋、有坚持性。

讨论:

1.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意义2.标签化问题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意义

(一)发展特殊教育,能更好地体现教育平等的权利

(二)发展特殊教育,能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三)发展特殊教育,能使残疾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四)发展特殊教育,能更好地对儿童实行因材施教(五)发展特殊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标签化的优劣优:

标签旨在诊断所需的特定处置为何;标签可增进非障碍者采取保护性的行为反应,以保护障碍同伴;标签便于研究人员沟通研究中的发现;特殊教育所需经费有赖特殊学生的分类;标签便于特定的团体推动特殊计划或制定法律及政策;标签可彰显特殊儿童的需要,使大众易于看到这些人的需要。

标签化问题劣:

标签常令人注意到儿童的缺陷;标签使他人产生负面的态度反应;标签造成他人对特殊儿童行为表现的偏见;标签使人产生不当的自我概念;标签结果使同仁拒绝他们;一旦接受标签,学生心理将受到永久的创伤;标签使他们成为少数的族群,受到另眼看待;错误诊断时有发生,标签有其潜在的危险性。

建议:

诊断要审慎和有根据;尽可能选用比较中性的名称;限制它的消极影响;认识分类和标签的有限作用,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比分类和标签更为重要;防止标签的“自证预言”作用和教师因分类标签而产生偏见或作为放弃教育的借口。

四、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原则早期教育原则补偿教育原则个别化教育原则系统教育原则早期教育原则早期教育原则认为,应尽早地抓住时机,对特殊儿童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教育和早期训练。

补偿教育原则补偿教育原则认为,特殊教育过程中,要针对特殊儿童不同的身心特点,尽量用健全器官来代替受损器官的组织功能,充分地发挥儿童内在的潜能,增加特殊儿童的适应能力。

个别化教育原则个别化教育原则认为,要根据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制定个别化的教育与训练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系统教育原则系统教育原则认为,特殊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特殊教育应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从医疗养护、教育训练、就业培训三个方面,不断地巩固和发展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的成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训练效果。

系统教育原则首先要树立一个大教育的观点,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来考虑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其次,要抓住每个教育阶段、教育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解决主要矛盾;三是要巩固各个阶段的教育成果,使其得到不断的强化和提高。

第二部分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第二部分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一、智力落后儿童二、学习障碍儿童三、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四、自闭症和抑郁症儿童五、沟通障碍儿童六、聋和听力损失儿童七、盲和低视力儿童八、肢体残疾,病弱和多动性儿童九、低出现率残疾:

重度多重残疾、盲聋和创伤性脑损伤儿童十、超常儿童儿童自闭症自闭症儿童1943年这一概念被提出以前,人们把自闭症儿童称作“被魔鬼偷去了灵魂的孩子”。

现在,人们把这些儿童描述为“住在遥远星球的孩子”“星星的孩子”“冰箱里的孩子”。

1938年凯纳(Kanner)看到一位5岁儿童,从2岁半起就好象生活在他独自的世界里。

不喜欢接触人,不和人来往。

喜欢独自活动,旁若无人,有惊人的词汇量,但不会与人对话。

常常把自己称作“你”,而把别人称作“我”。

世界上第一个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儿童唐纳德特里普利特(DonaldTriplett)唐纳德已经77岁了,住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的一个小镇上,过着悠闲舒适的晚年生活。

雨人原型是美国盐湖城的KimPeek,在地理、历史、文学、音乐、体育等十五个领域,都有超凡的天赋,过目不忘,将一本电话薄上的名字和号码一字不落地记下来,原文背诵9000本书。

但不能自理,连穿衣服这样最简单的事情也不会做。

1988年,获奖影片RainMan以他为原型拍摄,此后被称作雨人。

儿童孤独症概述儿童孤独症又被人们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通常发生于3岁之前,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从婴儿期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终身,是一种严重情绪错乱的疾病。

儿童孤独症的表现早期表现,极度孤独,不会对亲人微笑。

社交困难,特别孤独,与人缺乏交往,缺乏感情联系,即使对父母也毫不依恋。

但与陌生人相处,又不感到畏缩。

语言发育迟缓或障碍。

通常沉默,或鹦鹉学舌模仿他人,语言理解力差,喜用手势与他人交流。

仪式性和强迫性行为。

脑部智力大多低于正常人,只有20%的人智商高于正常人或与正常人相当。

儿童孤独症的表现对某些物件,如一只杯子、一块砖,表示出特殊兴趣,甚至产生依恋,而对亲人却不产生依恋。

有的患儿还可能有感知障碍,对视、听、触等多种感觉迟钝或过敏。

有的存在认知障碍,智力低下,抽象思维能力很差,少数患儿可能伴有癫痫发作。

患孤独症的孩子有时会聋,对声音没反应。

正常孩子会被声音例如狗叫惊吓,而孤独症小孩会无动于衷。

他们对疼痛、冷热也不太敏感,不爱交朋友,宁肯独自一人,很少会接触别人的眼睛或笑。

儿童用黑色画太阳、彩虹,画中的泪滴等。

流泪的面孔受父亲虐待的6岁男孩绘画中使用极其杂乱的线条暴力家庭7岁女孩所画漂浮在杂乱线条中的房子抑郁女孩可怕的我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发现18种行为中如具备7种,就可怀疑有孤独症倾向。

1.对声音没有反应2.难于介入同龄人3.拒绝接受变化4.对环境冷漠5.鹦鹉学舌6.喜欢旋转物品7.莫名其妙地发笑8.抵抗正常学习方法9.奇怪的玩耍方式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发现10.动作发展不平衡11.对疼痛不敏感12.缺乏目光对视13.特别依赖某一物品14.不明原因的哭闹15.特别好动或不动16.拒绝拥抱17.对真正的危险不惧怕18.用动作表达需求儿童孤独症的病因遗传因素:

患儿的同胞发生本病的同病率较其他人为高,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较高。

器质性因素:

如脑损伤、母孕期风疹感染,生下后患过脑膜炎、脑炎等。

儿童孤独症的病因环境因素:

过去有人认为早年生活环境中冷淡的和过分理智化的抚育方法,缺乏丰富和适当的刺激,没有教以社会行为,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长期处在单调环境中的儿童,会用重复动作来进行自我刺激,对外界环境就不发生兴趣。

本症患儿的父母大多是专业技术人员,受过高等教育,比较聪明,但做事刻板,并有强迫倾向,对孩子冷淡和固执,家庭缺乏温暖。

现在,否定了这种看法。

经研究证实,是由于某种脑病变的关系,其发生原因,是病毒,还是代谢失调,目前尚无定论。

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治疗上最重要的是教育和行为治疗,目的是促进对患儿正常行为的教育,特别是社会性行为的矫正,纠正异常行为,如刻板支作等,消除睡眠障碍、发脾气、多动等继发性症状等。

患儿的家庭成员也要注意克服焦虑、自责、急躁情绪,方能对患儿的治疗产生良好的效果。

父母要改变养育方式,多接近,多关心患儿,给小孩以温暖。

此病预后大多不良,往往残留行为障碍,以致适应困难,不能独立生活。

少数病人年长后能适应社会生活。

智能好的患儿比智能差的患儿预后好。

儿童孤独症的治疗药物治疗仅对个别症状可能有效,如短期严重失眠,可用安定,有攻击行为,可用奋乃静等。

上述药物对孤独症的患儿如确定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可使某些症状减轻,有利于行为及心理治疗的进行,但目前还达不到根治的效果。

药物本身还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认识能力,也不能建立正常的行为,但有效的药物可使儿童对环境和管理更为适应。

通过药物、特殊训练和行为矫治等综合措施,患儿的症状能够得到较理想的改善。

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学前视觉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造成视觉障碍的原因遗传与先天因素疾病因素:

白内障、沙眼、角膜炎、视网膜脱落、意外事故视觉障碍儿童视觉障碍本身并不妨碍儿童身体动作的发展。

事实上,出生后几个月内,视觉障碍幼儿运动技能与正常幼儿并无多大差异(Warren,1984)。

视觉障碍儿童的生理特征视觉障碍儿童的动作发展迟缓动作的发展迟缓可能会影响体格的发育据北京医科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的研究结果表明:

盲童的身高、体重、大腿围、肩宽、骨盆宽等项的发育等级都低于普通学生,其中身高和骨盆宽低者尤为明显。

可见,“视觉障碍儿童早期身体移动发展迟缓和入学后运动不足影响了视觉障碍学生体格的正常发育”。

学前视觉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视觉障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1感觉补偿说:

2阻碍或损伤说:

3视觉损伤促进其他机能的发展听觉和触觉较强学前视觉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视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特征国外许多专家认为,语言的习得主要是依赖听觉而不是视觉,所以就视觉障碍本身而言并不影响儿童语言的发展。

因此,视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同明眼儿童并没有什么较大的不同,仅在说话时的姿势、体态等方面表现出异样。

视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特征贝特曼(1963)用伊利诺伊心理语言能力测验检查了伊利诺伊公立学校有残余视力班的131名儿童的语言发展成绩,通过听觉途径测得这些儿童的语言能力成绩相当于平均水平,但这不能排除盲童在学习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四个弱点:

视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特征1.在模仿和学习言语时仅凭听觉,看不到口形,因而有的音发不准或有口吃、颤音等。

2.盲童使用的词汇缺乏感性的基础,缺少视觉形象,也就是词与形象相互脱节。

3.有些词缺少完整的、准确的形象。

4.单靠听觉获得的语汇往往较为空洞,不甚了解其内涵。

“语意不合的表达”,事物概念不完整视觉障碍儿童的个性发展特征据北京医科大学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对部分盲校的237名8-20岁的盲童和282名l0-17岁普通中小学生心理卫生状况的调查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盲童在情绪特征、人际关系、自我意识特征方面同明眼儿童相比有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在过分焦虑、依赖、自卑、呆板、孤僻、退缩、敏感。

自我中心、依赖、情绪不稳定视觉障碍儿童的智能发展特征盲童智力测验的先祖海叶斯(Hayes)测验结果的结论是:

视觉障碍儿童的平均智商并不低于明眼儿童;闭塞的环境中的儿童智商较低;失明的年龄与智商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个别题目上盲童做得更好。

有研究显示:

盲童的即时回忆(背数)比明眼儿童分数高,而明眼儿童则在图片排列和类同方面强于盲童。

视觉障碍儿童的智能发展特征也有些研究认为盲童的智商与明眼儿童是有差异的。

1952年就有研究者指出:

盲童在智力测验上的能力表现,落后于明眼儿童两年。

蒂尔曼(Tillman,1967)曾对7-12岁的55名盲童和55名明眼儿童的智力测验的结果上确实存在着差异明眼儿童的智商为9654而盲童为9195。

视觉障碍儿童的智能发展特征尽管上述研究未得到一致的结果,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儿童因视觉的障碍会对概念的形成,特别是比较复杂的抽象概念的形成造成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缺乏视觉表象,较难形成完整的概念;感性经验贫乏,影响抽象概括能力;由于触觉、听觉、运动觉的局限性,形成方位、空间概念较困难。

然而这并不是说,失去了视力就失去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能力,而是由于缺少视觉表象(visualimagery)、感性经验贫乏及其他感官的局限性限制了思维能力的自然发展。

学前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教育的原则多重感观协同原则自然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持久性原则视觉障碍儿童的教学方法听读法:

利用录音带、磁带或计算机软件将各类教材及课外读物制成有声教材,以代替点字书籍和大字课本。

多重感官刺激法:

在教学中同时提供多种感官的刺激,即充分发挥各感官能动作用,以使视觉障碍儿童获得较完整的事物的概念。

凸线图示法:

将视觉感受途径转变为触觉感受途径的教学方法。

类比推理法:

运用已熟悉的或用其他感觉能够感受的类似事物,进行比较推理来认识新事物的方法。

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一、智力落后的概念是指个体在发育期内有显著低于平均水平的一般智力,从而导致适应行为的缺陷。

智力障碍儿童智力功能低于一般平均水平,标准智力测验得分低于平均分两个标准差以上。

如韦克斯勒量表平均分为100分,低两个标准差是70分。

因此韦氏量表70或75是临界分。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案例1一切感官正常,也不是弱智,却同样在学习上无能为力。

一名14岁男孩虽然能读每一个音节,但不能读词句或文章,称之为先天“词盲”。

智力正常,但是不能分辨镜像的字母和数字,如b与d,no与on等。

空间概念,数学认知障碍,脸盲症等。

大三女生,8岁时开始从下向上和从右到左读写,阅读正常方向的课文,理解水平相当于五年级,眼动记录表明她经常从右向左扫视,当课文从下向上印刷时,她的理解成绩明显提高。

说明其阅读问题是由语言加工水平以下的视觉空间或眼动因素造成的。

案例2:

视觉空间性阅读障碍伴有不良情绪,经常抱怨、害羞、孤独、持续的沮丧、性格过于内向、不善于表达情感等,非言语性学习障碍儿童的人际关系和情绪问题可一直持续到成人期。

二、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身体感知觉信息容量小、缺乏感知事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语言相当一部分智力落后儿童存在构音、声音、言语流畅性方面的障碍。

1.识记速度缓慢,保持不牢固,再现困难或不准确。

2.记忆的目的性差,选择功能薄弱。

思维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概括水平低。

思维刻板,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思维缺少独立性和批判性记忆意志薄弱,缺乏主动性,易受暗示,固执高级情感发展迟缓,情感不稳定且调节能力差失败期望高于成功期望,情绪比较消极个性特征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制定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目标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共性要求和个性发展的关系教学原则个别化原则形象化原则激发兴趣原则充分联系原则对于弱智儿童来说,关心是教育的前提。

弱智儿童有自卑情结,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给以他们生活的信心。

超常儿童的教育超常儿童的教育第一节超常儿童概述第二节超常儿童的心理特征第三节超常儿童的教育第一节超常儿童概述一、超常儿童的概念二、超常儿童的类型三、超常儿童的评估与鉴别四、超常儿童的成因与出现率一、超常儿童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伦朱利(J.S.Rensulli)提出了“三环天才儿童的概念”,认为天才儿童是由下列三种主要的心理品质构成和相互促进:

一是中上等以上的智力;二是较高的创造力;三是强烈的动机与责任感。

一、超常儿童的概念美国教育部USOE的定义:

超常儿童是指在学校中有高水平的智力、创造力、领导能力和艺术能力的儿童。

接近这一概念的儿童约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2%5%。

第一,超常儿童是相对于常态儿童而言,是儿童中智慧才能优异发展的一部分,他们与常态儿童之间有差异也有共同性;第二,超常智能是在教育和环境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先天素质为超常智能提供了某种潜在的可能,但需要适合的教育和环境才能成为现实;我国的专家学者(查子秀,1993)的看法我国的专家学者(查子秀,1993)的看法第三,超常智能是稳定的,也是发展变化的,可能加速超常发展,也可能停滞或后退,这取决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第四,超常儿童心理结构不仅仅限于智力、才能方面,还包括非智力个性特征方面。

一般都同意所谓超常儿童是指那些一般的智力、悟性、创造性或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特殊才能,如学业成就、道德判断、工作成就、创造能力等超过平均发展水平的儿童。

但是,到底是指整体水平的突出还是某一方面水平的突出?

哪种超常的资质是特别需要培养和重视的?

目前尚有争议。

对下列问题教育学和心理学认识还不大统一用什么方法能及时地发现资质优异儿童的潜在性能力?

怎样评估和鉴定资质优异的儿童?

是采用测试评估,还是借助于教师的观察和经验?

是依靠学生的学业成就,还是上述各方面的统筹考虑?

对下列问题教育学和心理学认识还不大统一对下列问题教育学和心理学认识还不大统一在一定的群体中,资质优异儿童的人数占多大的比例?

其发展水平是超过普通儿童发展水平的99%还是85%?

怎样制定所谓“一般水平”的标准?

怎样确定比较的对照组,是按一定的生理年龄来区分,还是按专业成绩来区分?

超常儿童是智力和才能高度发展,优异智力、创造力及良好的个性特征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

二、超常儿童的类型智力型:

主要的特点是智商高。

学术型:

学业成绩特别突出,显著特点是一门或几门功课特别优秀,超过了同年龄或同年级儿童的学业水平。

创造型:

特点是创造性强,能不拘一格进行发明创造。

这类儿童的思维具有流畅、灵活、新颖等特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

领导型:

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讲演能力、决策能力、感召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等领导者的素质和潜能。

艺术型:

擅长美术、音乐、戏剧,有很高的艺术天资和素养。

运动型:

不仅有很高的运动记忆和形象思维能力,而且反应灵活,具有很好的动作协调和模仿能力。

超常儿童的类型三、超常儿童的评估与鉴别对超常儿童的评估和鉴定主要是从智力、成就、创造能力、非学术领域,个性特征或非智力因素等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估。

我国的超常儿童一般的鉴别程序是由家长或教师推荐、对主科知识和一般智力测查、复试(包括认知能力测验,特殊才能作品评定)、个性品质调查、体格检查等。

智力测量成就测量创造能力测量非学术能力的测量(音乐、绘画、表演艺术、运动技巧等方面的能力)人格或非智力因素的测量超常儿童的评估与鉴别我国鉴别超常儿童的主要原则:

采取多指标、多途径、多方面的动态比较和考评;既要考虑智力因素,又要考虑非智力因素;坚持鉴别要为教育服务。

超常儿童的评估与鉴别四、超常儿童的成因与出现率

(一)超常儿童产生的原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先天素质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

(二)超常儿童的出现率智商分数:

处于全体的顶端的2-3%;处于一般能力或特定成就领域顶端15-20%的学生都视为天才。

而他们的智商数不能低于115超常儿童的成因与出现率第二节超常儿童的心理特征一、认知特点二、情绪特点三、个性特点认知能力强是超常儿童突出的特点之一类比推理、创造性思维发展更好创造性思惟和类比推理方面显示出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认知发展的趋势感知观察力却没有像常态儿童那样也显示出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一、认知特点观察力观察目的明确善于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关系善于从不同角度观察记忆力记忆敏捷再现速度快、准确注意力注意广度大注意稳定并具有高度紧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思维敏捷;思维深刻;思维广阔,具有独创性二、情绪特点独立、自尊和自信是超常儿童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认识的误区:

认为超常儿童多半性情古怪,情绪欠稳定三、个性特点认知、情感、行为的独立性是超常儿童的显著特征。

一、超常儿童教育的发展二、超常儿童教育的原则三、超常儿童的教育措施四、超常儿童教育发展趋势五、超常儿童教育的师资第三节超常儿童的教育一、超常儿童教育的发展

(一)超常儿童教育发展状况国外国内超常儿童与青少年的教育发展比较缓慢的原因认为发展超常儿童的教育与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大力提倡的教育平等、教育民主思想不合忽视超常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需要缺乏与之相应的师资超常儿童家长对子女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程度并不迫切

(二)超常儿童教育的发展特点及成因案例1张亚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