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嘉峪关市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命题人:
宋丽娟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建筑艺术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即实践理性精神。
世界各民族的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哥特式教堂等。
而中国的大都是宫殿建筑,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
中国祭拜神灵在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
中国建筑不重在给人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而是能够居住或经常瞻仰的生活场所。
在这里,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实际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一下子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
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的亭台楼阁间,在这个不断的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与环境的和谐。
这种实践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上,严肃、方正,井井有条。
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形状体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
由于主要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游乐享受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
讲究斗拱飞檐,门、窗形式自由多样,追求色彩鲜艳。
《论语》中有“山节藻棁”、“朽木不可雕也”。
从汉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富,“金铺玉户”“重轩镂槛”,是对它们的形容描述。
延续到近代,也仍然如此。
大概随着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
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
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
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情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种仍然是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
它通过各种巧妙的“借景”以及“虚实”的方式、技巧,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起来,而形成更为自由也更为开阔的有机整体的美。
连远方的山水也似乎被收进这人为的布局中,山光云树,帆影江波都可以收入建筑之中,更不用说其中真实的小桥流水“稻香村”了。
它们的浪漫风味更浓了,但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实践理性精神,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
实际上,它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道)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儒)罢了。
(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的一项是()
A.万里长城每段体制相同,在崇山峻岭之巅逶迤飞舞,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使之成为民族伟大活力的象征。
B.少林寺古塔建筑群为纪念寺院历代高僧而建,式样不同,风格各异,是我国古代建筑、书法、雕刻艺术的文物宝库,也是了解我们佛塔建筑特点的胜地。
C.北京故宫规划严整,秩序井然,中轴线左右两边形制基本对称,殿宇楼台,高低错落,风貌统一而气势雄浑,是中国宫殿建筑的典范。
D.苏州园林极尽变化迂回之手法,虚实相生,高低互现,远近相称,动静相宜,平冈远山,曲院回廊,竹坞曲水,假山奇石,颇具生活意绪。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不是用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恐惧而祈求保护,而是通过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及环境的和谐。
B.《论语》中的“山节藻棁”,汉赋中“金铺玉户”“重轩镂槛”,证明了中国建筑的精致繁富,反映了人们对享受游乐的生活环境的追求。
C.空间变化无穷,时而畅通,时而阻隔,“疑无路”、“又一村”的奇特布局,体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与审美思想。
D.园林摒弃了方正对称、威严庄重,而追求迂回曲折,趣味盎然,其巧妙的造景方式,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沟通,形成更加自由开阔的有机整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中国建筑的风格虽有所改变,但从秦汉到明清,基本上仍保持和延续着实践理性精神。
B.西方哥特式教堂内高大空阔,凸现的是对上帝的敬畏和膜拜;中国的宫殿建筑则是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严肃,文正,井井有条。
C.因为是生活居住的场所,供享受游乐而非祭拜神灵之用,所以中国的建筑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绘画、雕塑作品,能带给人艺术的享受。
D.曲径通幽的园林,结构对称的屋宇,作为中国不同风格类型的建筑物而存在,以玩赏自由的园林来补足居住整齐的屋宇,在中国建筑中真正体现了儒道互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杜弼,字辅玄,中山曲阳人也。
弼幼聪敏,家贫无书,年十二,寄郡学受业,讲授之际,师每奇之。
同郡甄琛为定州长史,简试诸生,见而策问,义解闲明,应答如响,大为琛所叹异。
延昌中,以军功起家。
弼长于笔札,每为时辈所推。
孝昌初,除光州曲城令。
为政清静,务尽仁恕,词讼止息,远近称之。
时天下多难,盗贼充斥,征召兵役,途多亡叛,朝廷患之。
乃令兵人所赍戎具,道别车载;又令县令自送军所。
时光州发兵,弼送所部达北海郡,州兵一时散亡,唯弼所送不动。
元象初,高祖又引弼典掌机密,甚见信待。
或有造次不及书教,直付空纸,即令宣读。
相府法曹辛子炎谘事,云须取署,子炎读“署”为“树”。
高祖大怒曰:
“小人都不知避人家讳!
”杖之于前。
弼进曰:
“《礼》,二名不偏讳①,孔子言‘徵’不言‘在’,言‘在’不言‘徵’。
子炎之罪,理或可恕。
”高祖骂之曰:
“眼看人瞋,乃复牵经引《礼》!
”叱令出去。
弼行十步许呼还子炎亦蒙释宥世子在京闻之语杨愔曰王左右赖有此人方正庶天下皆蒙其利岂独吾家也。
弼性质直,前在霸朝,多所匡正。
及显祖作相,致位僚首,初闻揖让之议,犹有谏言。
显祖尝问弼云:
“治国当用何人?
”对曰:
“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
”显祖以为此言讥我。
高德政居要,不能下之,乃于众前面折云:
“黄门在帝左右,何得闻善不惊,唯好减削抑挫!
”德政深以为恨,数言其短。
显祖内衔之。
弼恃旧仍有公事陈请。
十年夏,上因饮酒,积其愆失,遂遣就州斩之,时年六十九。
既而悔之,驿追不及。
(节选自《北齐书·杜弼传》)
[注]①二名不偏讳:
“偏”,本作“徧”,都,普遍。
这句话出自《礼记》,讲的是避讳的一条原则,即名有两个字的可只任讳其中的一个字。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德政居要,不能下之 下:
低于
B.乃令兵人所赍戎具,道别车载 赍:
携带
C.眼看人瞋,乃复牵经引《礼》 瞋:
生气
D.义解闲明,应答如响 响:
回声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弼行十步许/呼还子炎/亦蒙释宥/世子在京/闻之语杨愔曰/王左右赖有此人方正/庶天下皆蒙其利/岂独吾家也/
B.弼行十步许/呼还/子炎亦蒙释宥/世子在京/闻之语杨愔曰/王左右赖有此人/方正庶天下皆蒙其利/岂独吾家也/
C.弼行十步许/呼还子炎/亦蒙释宥/世子在京闻之/语杨愔曰/王左右赖有此人/方正庶天下皆蒙其利/岂独吾家也/
D.弼行十步许/呼还/子炎亦蒙释宥/世子在京闻之/语杨愔曰/王左右赖有此人方正/庶天下皆蒙其利/岂独吾家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弼聪颖好学,表现不俗。
少年时寄住于郡学受教,老师常常惊异于他的表现。
面对同郡定州长史甄琛的提问,杜弼应答迅速,甄琛大为赞叹诧异。
B.杜弼质朴刚正,敢于直言。
他曾引用《礼经》为辛子炎说情,触怒了高祖;后因饮酒,以多罪积累被显祖下令直接斩杀于任职所在地。
C.杜弼长于笔札,很受器重。
被高祖选拔掌管机密时,有时事出匆忙,高祖来不及口授书写命令,就直接给他空白纸,让他立即宣读。
D.杜弼为政清静,深得民心。
他任光州曲城县令时,施政廉洁清明,做事尽量仁爱宽恕,被远近的人所称赞。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时天下多难,盗贼充斥,征召兵役,途多亡叛,朝廷患之。
(5分)
(2)德政深以为恨,数言其短。
显祖内衔之,弼恃旧仍有公事陈请。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好事近
杨万里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①。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注①:
“万花川谷”是杨万里书斋“诚斋”前花园的名字。
8.本词主要使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月色?
试简要分析。
(5分)
9.本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1),时矫首而遐观。
(2),抚孤松而盘桓。
(3),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
(4)背负青天,,而后乃今将图南。
(5)臣之辛苦,,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大时代的写家
——人民艺术家老舍
李伟
老舍是一个知识分子与普通百姓都喜爱的作家。
北京的百姓熟知老舍,就像熟知前门、大栅栏一样。
1899年2月3日,老舍出生在一个穷旗兵的家里。
因出生日期临近春节,父亲便给小儿子起了个名字叫舒庆春。
父亲死后,养家的重担都压在母亲身上,她靠为别人洗衣服换取微薄的收入。
在小说《月牙儿》中,老舍有这样的描写:
“那些臭袜子,硬牛皮似的,都是铺子里的伙计们送来的。
妈妈洗完这些牛皮就吃不下饭。
……妈妈的手起了层鳞,叫她给搓搓背顶解痒痒了。
”至于吃,一天通常只有两顿饭。
在《勤俭持家》一文中提道:
“像我家,夏天佐饭的‘菜’往往是盐拌小葱,冬天是腌白菜帮子,放点辣椒油。
”
老舍的一家,祖辈都是文盲,一个很偶然机会,他受善人刘寿绵的资助上了私塾,随后又考上了中学和北京师范学校。
6年后,不满19岁的老舍从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
3年后被提升为北郊劝学员。
1922年,老舍辞去了劝学员职位,不久后,他在基督教会受洗礼并结识燕京大学英籍教授易文思,后来经易文思介绍,他前往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
在伦敦,老舍写作的师傅,就是英国作家狄更斯。
第一部《老张的哲学》,便是仿照狄更斯的小说《匹克威克外传》。
1930年,当老舍回国到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时,已经是著名作家了。
从英国回来后,老舍发现当时的文坛思潮与文学争论此起彼伏。
对此老舍却置身事外,只做个旁观者。
老舍不属于任何一边,他是独立抑或孤立的,既没有他趋奉的对象,也没有谁表示要与他同气相求。
老舍始终坚称自己是“写家”,而刻意与“作家”称谓划清界限。
他从不把自己的写作看多高,认为自己与“德成粮店的写账先生”是同等的“写家”。
以一种“独立不倚”的精神状态屹立于文坛。
1936年,山东大学受“一二·九运动”的影响,也开始了学生运动。
老舍借此机会,正式辞去了教职。
过上了专门靠写作换取收入的日子。
就在这段时间,他写出了《骆驼祥子》和《我这一辈子》两大代表作。
到了1937年7月,抗战爆发,日军炮舰集结胶州湾。
当民族生存问题成为压倒一切的问题时,个人的悲喜变得无足轻重。
具备救国济世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纷纷投入抗战的洪流。
老舍也不例外,他成为了千千万万救亡者中的一员。
他对臧克家说:
“国难当头,抗战第一,我们不能老把个人和家庭挂在心头上!
……”此时,老舍从一个向来只在文坛“边缘”弄笔的自由撰稿人,变成文坛上呼朋唤友的大忙人。
抗战胜利后,老舍受美国国务院之邀,赴美讲学一年。
在美期间,他完成了《四世同堂》最后一部的写作。
1949年底老舍归国时,他直接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他看到身边的底层人民翻身过上了新生活,生活虽然依旧困苦,但毕竟充满了希望。
在“狂喜”之中,老舍开始全身心地以他的才华服务于新中国。
很快,他便写出了话剧《龙须沟》,并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此时老舍在创作中一直真诚、执着地思考自己与人民的关系,自己作品与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反映人民生活为己任,为此苦恼,为此焦虑,孜孜以求。
遗憾的是1966年爆发的“文革”,他带着心灵和身体的累累伤痕,自沉于北京西北郊的太平湖。
老舍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文字仿佛残留于世的碑文,他的作品见证了老北京的人间喜剧。
不仅描摹了一道风景,而且也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里。
(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开头反复引用老舍的小说,这些引用的文字让我们了解到老舍能对生活有深刻独到的感悟都与其人生经历密不可分。
B.老舍始终坚持称自己为“写家”,还戏谑地称自己等同于“德成粮店的写账先生”,体现了老舍把自己看得很低,很谦虚。
C.老舍因为经历的坎坷,艺术追求的与众不同,创作理念的独到,所以他被边缘化,一度是文坛的“边缘人”。
D.山东大学受“一二·九运动”的影响,开始了学生运动,老舍先生辞去了教职,这表明他追求一种“独立不倚”的精神。
E.本文以深沉凝练的笔触,全方位的展示了老舍的独特人生轨迹和思想行为,凸显了一代大家的人格魅力和艺术影响力。
(2)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老舍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结合文章说说老舍被授予该称号的原因?
(6分)
(3)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6分)
(4)老舍生于寒门,长于贫困,历经战乱,从小胡同的苦孩子到蜚声文坛的作家,从大杂院走向世界文坛。
古语云: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结合文本和生活感悟,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他再次强调,要注意发现违反党的组织原则、搞“一言堂”、以及违规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②父母无原则、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各种各样的要求,就使得孩子变成、为所欲为的人。
③安倍“拜鬼”之举招致中韩两国的反对,他给外界留下了一个缺乏充分的外交策略、的印象。
A.专横跋扈独断专行一意孤行B.专横跋扈一意孤行独断专行
C.独断专行专横跋扈一意孤行D.独断专行一意孤行专横跋扈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国际法庭因认定日本在南极海的“调查捕鲸”实质为“商业捕鲸”,判定其违反了国际公约,于3月31日颁布判决书,下令禁止日本船只在南极海停止以任何名义捕鲸。
B.如果心中淡了人民这个情怀,干事少了群众这把尺子,不能做到“己之温,思人之寒;己之安,思人之艰”,我们就会被人民唾弃。
C.马年“春晚”节目中,由开心麻花团队精心打造的喜剧小品《扶不扶》,以生活气息浓郁、喜剧效果明显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喜爱是毋庸置疑的。
D.近日,中央电视台举行的“文明天下行”大型投票活动,高票选出了“随车扔垃圾”这一行车行为,成为民众最反感的不文明行为。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柳宗元与山水的相遇,多少有些偶然、被动和无奈。
。
。
,,。
。
最后,山水与人合而为一,并且化为山水之文。
①与此相应,山水也走进了他的文章之中
②不过,或许是永州山水的深情召唤
③他不是自愿来到这里,而是被无可抗拒的力量抛掷到了这里
④或许是自己的突然醒悟
⑤当他来到这块荒蛮瘴疠的土地时,心情的消沉郁闷可想而知
⑥总之,柳宗元终于在山水中找到了自己新的生存天地
A.③⑤②④⑥①B.⑤④①③②⑥
C.③②⑤⑥①④D.⑤①⑥④②③
15.在横线处补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句不超过15字。
(5分)
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①,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方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②,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③,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
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
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16.下面是以“读书”为话题的语段,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使之与画波浪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6分)
让我们读书吧!
读书会让我们的人生因诗意智慧而变得充实丰盈,,。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漏洞是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黑客和病毒制造者利用漏洞让病毒或木马侵入他人电脑,从而在未被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或破坏系统。
扫描电脑,就是为了修复漏洞,保护电脑,使其不出故障。
那么我们的内心是否也需要扫描呢?
请根据你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明显;⑤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答案:
B解析:
不合题意,本文所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主要体现为“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严格对称的结构”及“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的渲染表达”三个方面,A项少林寺古塔建筑群是宗教建筑,其目的是纪念历代高僧,不在上述三个方面之中。
2、答案:
D解析:
说法绝对,原文“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并不意味着“摒弃了方正对称”。
3、答案:
C解析:
曲解文意,原文是“世间居住的中心,供游乐享受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说明也供祭拜神灵之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3分)A 处于下
5.(3分)D
6.(3分)B
7.(10分)
(1)当时天下多难,到处有盗贼,招兵服役,(兵士)在路途中大多逃亡叛乱,朝廷忧虑这件事。
译出大意给2分;“难”“途”“患”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高德政非常仇恨此事,多次说他的短处。
显祖内心怨恨他。
杜弼依仗是老臣,仍然有公事陈请。
译出大意给2分;“衔”“恃”“旧”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部分参考译文
杜弼,字辅玄,中山郡曲阳人。
杜弼幼年时就聪明敏慧,家境贫寒没有书籍可读,十二岁寄居郡学读书。
同郡人甄琛时任定州刺史,到郡学考察面试学生,召见杜弼回答问题,应答如回声般快捷,甄琛对他的才智大加赞叹,认为很奇特。
杜弼擅长书写公文书信,往往为当时同辈人所推重。
孝昌初年,调任光州曲城县令,施政廉洁清明,被远近称赞。
当时天下多难,到处有盗贼,招兵服役,(兵士)在路途中大多逃亡叛乱,朝廷忧虑这件事。
杜弼走了十步左右又叫他回来,子炎也得到宽恕。
杜弼生性正直,在割据一方的小国朝廷中多有纠正。
到文宣帝做丞相后,提拔他做到百官之首,起初听到禅位的议论,还有谏诤之言。
皇帝又曾经问杜弼:
“治理国家当用什么人?
”回答说:
“鲜卑人只知骑马驾车,应当用中原人。
”皇帝以为是讥讽自己。
高德正居要职,杜弼不能谦让他,甚至当众面斥高德正。
高德正因此深恨于他,多次说他的短处。
又指使主书杜永珍秘密启奏杜弼在长史任上,受人请托,大办婚嫁,皇帝心里暗暗恨他。
杜弼依仗自己是旧人,仍然有公事就上言陈请。
十年夏天,皇上喝了酒,以多罪积累处罚他,派使臣到州治斩杀他。
皇帝很快就后悔了,派驿马追赶使臣,却没有赶上。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①侧面烘托,上片写月光下的花园和书斋前的竹林,侧面突出了月光的宁谧。
②比喻,将月光比作玉,突出月光的温润宁静。
③虚写(想象),沉醉于眼前的月色,油然而生对十五十六月亮的神往。
④白描,语言朴素洗练,近于口语。
(写两点给4分,三点给5分。
)
9.志趣高洁、热爱自然与生活、饱读诗书的诗人形象。
花园里月光朗照,如玉般高贵雅洁,修竹丛丛,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志趣;书斋代表的是诗人对书的喜爱,从中透出诗人的博学;诗人徜徉于月光之下,传达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每点两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
(1)(5分)A3分,D2分,B1分。
选E、C不给分。
(E项,“全方位”有误,文中选择老舍重要的人生阶段,有侧重点的展示;C项,“边缘人”是因为他不屈从、依附于任何人,以独立不倚的姿态屹立于文坛。
)
(2)①老舍出身于穷旗兵家庭,家中的困顿让他领悟到人间的艰辛,他的作品往往聚焦于下层百姓,常常表现普通人的悲欢离合。
②抗战爆发,民族危难之时,他成为千千万万救亡者中的一员。
他从一个自由撰稿人,成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实际负责人,积极投身到抗战的大潮中。
③1949年底老舍归国,他开始全身心地以他的才华服务于新中国,在创作中一直思考自己以及作品与人民的关系,以反映人民生活为己任。
(每点2分)
(3)①比喻、拟人手法,说明老舍的文字记录了时代的变迁,记录了底层百姓的悲欢离合。
②“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里了”说明老舍的文学创作来自普通百姓的生活,对生活加工、提炼之后,极富生活韵味地呈现出来。
③“见证了老北京的人间喜剧”该句化用了巴尔扎克的小说《人间喜剧》的标题名在此,将老舍的文学成就与巴尔扎克相媲美,也体现作者对老舍老舍作品的高度评价,对老舍由衷的赞美。
④这一段在结构上起到了升华主题,深化感情的作用,并且照应了文章的标题“大写家”,使结构浑然一体。
(每点2分,任三点6分。
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4)(8分)观点一:
①困难虽带给老舍心灵上的创伤,但他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使他的思想更加深邃,意志品质更加坚定。
②苦难成就了老舍。
生于寒门,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历经战乱,饱经忧患。
正因为此,使他成为广大下层市民中的一员,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下层百姓,看到行行色色色的人物,对生活有真切的体会。
为其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③看到下层百姓的贫瘠,体会到他们的悲辛,激起他对下层百姓的同情,从而在作品中刻画普通百姓。
所以他成为了普通百姓的代言人,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观点二:
如果老舍生活在一个宽舒的环境中,以其写作上的禀赋,敏锐的捕捉生活的能力,也一定能在文学方面取得骄人的成绩。
尤其是在文革中,受到凌辱,精神上的摧残、折磨,他才会自杀。
如果在一个宽舒平和的环境中,他的文学成就远不止于此。
(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C
13.B
14.A
15.①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②而且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③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5分)
16.略(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