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慢性病都可以从推腹开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9775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9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切慢性病都可以从推腹开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切慢性病都可以从推腹开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切慢性病都可以从推腹开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一切慢性病都可以从推腹开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一切慢性病都可以从推腹开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切慢性病都可以从推腹开始.docx

《一切慢性病都可以从推腹开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切慢性病都可以从推腹开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切慢性病都可以从推腹开始.docx

一切慢性病都可以从推腹开始

 

          

         一切慢性病都可以从推腹开始

                                 作者:

老头一个

 

      “一切慢性病都可以从推腹开始”,还记得这句话吗?

它成了很多慢性病康复的领航灯,消化道、心血管、生殖器、泌尿系统…..无论您患有什麽病,我都建议您从推腹法开始,只要在腹部这一亩地三分田的地方,耐心耕耘,总会有所回报。

您会问,这不成了包治百了病吗,太玄了吧?

一点也不玄,首先要看我们为何得病?

俗话说“百病从气生,百病从郁起”,回想一下我们现在的生活….多少事情事与愿违,您就象上了弦的发条,整天被许多不得不做的事情赶着、追着,推着,太多场合要口是心非的面对……种种矛盾情绪都被您控制着、压抑着,难以及时宣泄,整天在各种的压力下度过,如此怎能不肝气郁结,心肾暗耗,脾胃皆损呢,这些都是现代人的时髦体质,再加上饮食不节,起居无度,从而“三浊两害泛滥”,经络阻塞,百病从生。

就拿肝气郁结来说,你可保证不了自己从来没有怒气、怨气、闷气,抑郁之气,这些浊气使肝受伤,工作能力下降,时间一久肝的很多浊气毒素会聚集在胸肋,这就是所谓“肝胆有邪,其积在胁”,你自己检查一下自己那个部位有无赘肉或压痛的地方,就能知道自己的肝胆毒素聚集的情况。

这些东西导致两侧胸肋闷胀,呼吸不畅;肝胆工作不好,直接响脾胃气血的供应。

脾胃缺乏气血,不但后天能源的吸收乏力,而且同时也会导致脾胃自身防御能力下降,无法对抗外界细菌和不良成分的刺激,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等各种消化道疾病就出来了。

而平日治疗,只会针对胃肠的外敌,抗酸啊,杀菌啊,增加胃动力啊……却缺乏对肝气郁结对这个病源的治理。

脾胃疾病仅仅只是冰山一角,由此引发的后天气血危机才是颗重型炸弹,在先天脏腑功能就不很平衡的身体内,它们专门轰炸虚弱的脏腑,把它们渐渐拉垮,于是各种病就出现了。

从此您也可以看出,肝气舒畅、脾胃健康才是养生第一要诀。

推腹法就是通过简单的手法,帮你清扫经络垃圾,从而达到舒肝理气、开胃健脾,补肾养心……的目的,这简直就是不用钱的十全大补丸嘛。

这样好啊,那我们赶紧开始推吧!

别急,有些准备功课需要您做。

让我们先了解下腹部这几条重要的经络。

请仔细观察下腹部的经络图:

                            

腹部经络图

从过脐的中线往外两侧对称,分别有任脉-主全身之阴,肾经-主先天之本的,胃、脾-主后天之本,还有主生杀决断的肝、胆经,五脏之经络无不汇集于此。

其上调节脏腑机能的孔穴、募穴、交会穴,各种枢纽星罗棋布。

例如任脉上的关元穴,您大可理解成关于元气阳气的穴位,与肾经相通。

中极穴,是脾经营气的中转站,曲骨穴是肝血运输枢纽。

这三个穴位是管理生殖系统的要穴。

提到这些例子,只是为了说明腹部的重要性,并不是要您去背那些穴位名称及功能,推腹前先对这些经络走行及其管辖区域有所了解,对今后的治疗康复会有很大帮助。

做完功课,我们可以开始推了。

最好是躺在床上,先用双手握拳(用掌跟也可以),从心窝下腹部正中的任脉开始往下推,然后是沿着胃经、脾经、胆经等等经络区域,依次推,在推的过程中力度要适中,并同时感觉腹部有无异样,如此循环往复推上10-20个轮回,期间可能会感觉到腹部表皮某个区域疼痛,或酸,或麻,或有水声,这些表浅的问题很快就暴露出来,并随着推渐渐的发散,移动,前进,最后消失。

首轮推腹完成后,我们再用拇指沿着几条经络一路点压下去,力度稍微比推时候大,手指一路边压边揉,这样可以发现更多细微的硬块,结节,气团,痛点……,由于力度大,往往可以发现许多更深层次的问题。

并通过点揉,把深部的毒素表到浅表来,通过集中优势兵力去进攻,把阻滞点揉开,散掉。

比如用手指,掌根甚至按摩棒,刺激阻滞点,不过别太大,以免伤到内脏。

也可用类似捏脊的手法一样,捏起皮肤向下推,也可以提拉皮肤和肌肉向外拽,拨动…..许多您想的到的方法,刺激敏感地区,以帮助粘连和异常的组织分离,从而恢复经络的通畅。

在点揉过程中,很可能出现钱眼般的淤血点或青紫,不用怕,那些都是陈旧的淤血被您翻了出来,从此不再阻塞经络了。

就这样简单,好学吧,推的时候,不必仅拘泥于腹部,整个前半身都可以成为您推的目标,大家这就在自己身上开始实践吧。

还是弄不明白?

那就拿我自己的体会来具体讲讲吧。

我以前脾气不好,经常抑郁,生闷气。

从而总是两肋区闷胀,吃点东西就堵,老觉得呼吸费劲,喜欢大喘气。

胃经常串气,脹疼,属于慢性胃炎范围。

吃过很多胃药都没好,有次体检做B超检查,那个检查探头轻压腹部,我感觉到处刺痛,医生说我痛觉过敏,因为体检一切正常,没病。

这种刺痛的现象,我在第一次推腹治疗时又出现了,用十个手指轻轻一压,顿时始觉得刺痛感到处都是,十分混乱,平日不碰一点感觉都没有。

这时才明白那是我的经络在跟我拉警报,轻压表皮刺痛说明问题比较表浅,局部有淤血。

当我冷静下来,对着经络图仔细分辨疼痛的路径,原来这些看来纷乱的痛点,几乎都规律的排列在胃经沿线,从锁骨到下腹,整个胃经都在疼。

同时另外一条疼的路线是两边腋下的肝胆经走行。

看来我的问题是主要肝气郁结加脾胃虚弱,于是我针对这两条经开始了进一步治疗。

重点按揉那些疼的区域,简直可以用自虐来形容。

我治疗时,范围不仅仅限于腹部,而是整个前面的身体,多数会从脖子下正中线开始,沿经络走行挨着压揉所有的线路。

我习惯捏起皮肤向前赶着推任脉,特别是当胸闷时,从脖子下到心窝上的一段会很敏感,若再重点点压全身之气会膻中穴几分钟, 加上心包经乳房边的痛点,没多久就可会听到胃里叽里咕噜叫, 胸闷多数会随之而解。

顺经络推按过程中,在心窝和肋骨交界区,特别是脾胃经沿线会有几个非常疼的点,那里是慢性胃病的反射区。

肚脐上下左右的几个区域,按压时多数会引起胃肠鸣叫,蠕动加快。

肚脐上的水分穴是体内慢性炎症警报器,天枢穴是治疗消化不良和便秘的常用穴。

遇到淤滞点时,通过重点点揉,掌跟按揉,使气结散开,结节软化,经常会听胃肠鸣叫,接着浊气随串气放屁而消。

                

对付胸肋闷胀的肝气郁结,我经常采用舒肝理气的手法。

这是跟一位很有经验的按摩师学的。

先看清楚肝胆区的范围,然后从腋下开始到胯部,用手捏住整个侧面身体的肌肉和皮肤,提起来,同时用手指捻,感觉里面有无条索样的东西或是疼痛的敏感点,发现敏感位置后,用拇指重点拨揉哪个地方,然后将整块皮肉拽起来向身体侧面揪拉,强刺激那些部位。

重点刺激日月,期门,章门和京门、带脉几个要穴,治疗时候非常疼。

头几次治疗后,表皮会过敏而痛不可触。

我以前因各种原因生过太多闷气,那些毒素都存在了腋下这些胆经走行的地方,我那里的肉摸起来好象有许多网里面,还有结节筋一样的东西,可能就是所谓的橘皮组织,用手捏起来轻轻一抓,肉会很疼。

每次用舒肝理气的手法,在肝胆经所过之处都很疼,然后胃肠串气,并伴随浊气释放。

特别是在胃因脹气而串痛的时候,疗效最为立竿见影。

若同时配合敲胆经和拨动胆经的阳陵泉,点肝经的太冲、曲泉穴,舒肝理气的效果更佳。

还有要重点治疗的就是下腹,特别是腹股沟会阴部那个区(大腿跟部与腹部交界的地方),这里是肝,脾、胃、肾,冲脉等几条重要经络汇集的地方,这里若有条索样的变性,点揉拨动很疼,多表明相关经络功能不良,有泌尿及生殖器疾病的应特别重视这个区域的治疗。

第一次治疗后,我的腹部皮肤疼痛过敏起来,不碰皮肤都疼,胃堵的情况减轻,等皮肤过敏减轻后,又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治疗,疼痛的经络从开始痛觉敏感,渐渐的慢慢减轻,直到治疗2周后,脾胃和任脉的区域怎麽推按都没感觉了。

仅仅留下肝胆经区域还有些隐隐刺痛。

就这样我的老胃病在不知不觉中成了稀客,长期的腰部酸痛也好了,慢性腹泻好了,晚上睡眠也改善了……,最重要的是心情舒畅的日子随着肝胆浊气的减少越来越多,月经前后很少抑郁烦躁了。

在操作过程中,很多朋友都担心对经络不熟悉,找不准穴位,其实,您只要大概按着经络走行操作,根本不要去管痛的地方是哪,因为出问题的地方可能是经络上的某一段,也可能根本不在经络上,并不一定是特定穴位,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问题区域,因此也没有专门针对的处方可开。

等治疗完再去看图查对,目的是知道是哪条经的问题。

然后配合治疗该经大腿或小腿甚至脚上的敏感穴位,能更快的消灭阻滞经络的顽固病灶。

在以后的保健推腹中,梳理肝气的方法是我的保留项目,特别是春天,肝胆气旺,经常做做可开胸顺气。

推腹法的好处,许多朋友已经有了切身的体会,有的便秘好了,有的妇科炎症好了……很多多,我就不再罗嗦了。

许多朋友问,推腹法有药可以替代吗?

当然有,不过再好的药物和营养补充品,若你经络不畅,都不能很好发挥效用!

在我看来,这个方法就是逍遥丸,就是舒肝止痛丸,人参归脾丸、加味保和丸,六味地黄丸、阿胶补血冲剂,就是…….多少副名贵药物就在你这一推一揉之间!

在补气养血的的基础上,若可灵活变通运作,其中的奥妙绝非言语可以尽述。

还等什麽,赶紧去做吧,健康正在向您招手呢,记得把您的收获跟大家一起分享啊!

腹部九宫穴位及穴区主治的病症及按摩方法

 

(2012-04-2117:

13:

13)

转载▼

标签:

 

健康

分类:

 推拿整脊正骨

 

 

           作者:

仁棋健康养生工作

 

 

 

 

 

一、五行、五脏六腑与六字诀对应表

五行

五脏六腑

肝、胆

心、小肠

脾、胃

肺、大肠

肾、膀胱

六字诀

嘘(虚)

呵(科)

呬(谢)

炊(吹)

 

 

 

 

胸腹部九宫穴位及穴区主治的病症及按摩方法:

见图4图5

 

1、4宫与2宫,云门及中府穴,肺经,连心肋。

云门在锁骨外沿,距前正中线6寸。

中府在云门下1寸。

主治:

咳嗽,哮喘,胸胁痛,肺炎,肺结核,支气管炎,心绞痛,肋间神经痛,肩臂痛。

按摩法:

用五指并拢为梅花指在该穴区转揉。

2、9宫天突穴:

任脉,嗓子眼,连肺胃。

主治:

咽喉肿痛,失语,咳喘,止呕。

急性咳喘可即按即停。

按摩法:

用梅花指或中食指按揉嗓子眼。

3、3宫与7宫,乳根、乳中、天池三角区,连心胸肋。

天池穴,属手厥阴心包经,在腋下三寸,乳后一寸。

乳根穴属胃经,乳中下1寸(乳中不直接按摩)。

按摩该三角区域,作用是宽胸理气,止咳平喘,降逆止呕。

主治:

胸闷,胸胁痛,,咳嗽痰喘,呕吐,可改善乳腺组织营养,防治乳腺炎及乳腺增生,对女性可以重塑胸部、改善乳房的松驰、外扩现象。

按摩法:

用一只手的虎口扣住乳根可双手叠压转揉。

4、5宫膻中穴,任脉,两乳头中间。

脾、肾、小肠、三焦经与任脉会穴。

作用是利气宽胸,止咳化痰。

主治:

胸闷,胸痛,心痛,咳嗽,哮喘,肋间神经痛,乳腺炎,乳汁不足,返酸、呕逆。

按摩法:

用梅花指压住穴位转揉。

5、8宫与四宫,左肋下胸腹交界处叫脾区,主要器官是脾脏和胰腺。

胰腺、脾脏和胃是相连在一起的。

胃的左侧是脾脏,胃床大部分在胰腺上:

脾主运化,胰腺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于保持血糖正常有重要意义。

主治:

脾胃病,糖尿病及其连带病症。

按摩法:

用左手小鱼际(小指下面的手掌面)抠住左肋下,再用右手叠压在左手上转揉。

6、6宫与二宫,右肋下胸腹交界处叫肝区。

肝胆互为表里其肝疏泄功能与胆汁分泌排泄、脾胃消化有关。

肝气郁,则纳呆、嗳气、呕吐、腹胀、泄泻等。

肝湿热,胆液外溢则黄疸。

肝气盛郁,则头痛、头晕、易怒、耳鸣耳聋、目赤等。

肝区的期门穴(乳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章门穴(侧腹部11肋游离端下法下方)可治疗:

腹痛、胀、泻,呕吐,肝炎,肝硬化,黄疸,肋间神经痛,肝脾肿大、腹水,胆囊炎、胆石症等。

所以该区可防治肝胆及连带病症。

按摩法:

用左手小鱼际(小指下面的手掌面)抠住右肋下,再用右手叠压在左手上转揉。

7、1宫与九宫胃区(中脘穴:

腹部之任脉,脐上4寸,小肠、三焦、胃经与任脉会穴)。

作用是消食利气,健脾和胃,宽中开胃。

主治:

胃痛,腹痛,腹泻,消化不良,呕吐,吞酸,便秘,吐血,便血,急慢性胃肠炎,胃及12指肠溃疡,肠梗阻,哮喘,神经衰弱。

按摩法:

在脐上4寸,用双手掌叠压或梅花指转揉。

8、三宫与七宫,腹中部,神阙穴左右侧,距脐中2—4寸(3—5指)。

包括“天枢、大横、腹结”区域。

天枢穴:

胃经,平脐中,距脐中左右2寸。

大横穴:

脾经,平脐中,距脐中左右各4寸。

腹结穴:

脾经,大横穴下1.3寸。

该区域主治:

绕脐腹痛、腹胀、腹泻,消化不良,便秘,痢疾,肠道寄生虫病,肠麻痹,月经不调,痛经,阑尾炎,癔症。

按摩法:

在天枢、大横、腹结三角区,用双手掌叠压或梅花指转揉。

9、五宫,神阙穴区(包括肚脐正中的“神阙穴”及脐上1寸的水分”,脐下1寸的“阴交”,脐下1.5寸的“气海”):

属任脉。

“神阙”禁针可灸,“阴交”孕妇不用针、可灸,“神阙”主治:

虚脱,休克,腹痛腹胀,腹泻,便秘,脱肛,腹部水肿,细菌性痢疾,肠粘连,痔疮。

“水分”(脐上1寸)主治:

腹痛、腹胀、腹泻、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

“阴交”(脐下1寸)主治:

腹痛、泄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阴痒、不孕症、疝气、水肿、细菌性痢疾、功能性子宫出血。

“气海”(脐下1.5寸)主治:

腹痛,腹泻,虚脱,哮喘,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恶露不尽,不孕症,疝气,遗尿,脱肛,尿潴留,泌尿系感染,肠麻痹,胃下垂、尿崩症,神经衰弱。

按摩法:

用双手掌在肚脐处叠压转揉。

10、八宫与六宫,归来、气冲、冲门三角区(归来穴:

胃经,脐下4寸、距正中线2寸。

气冲穴:

胃经,归来穴下1寸。

冲门:

脾经,腹股沟外侧距曲骨3.5寸,)主治:

小腹痛,外阴痛,月经不调,不孕,子宫脱垂,子宫内膜炎,白带多,阴茎痛,遗精,睾丸炎,疝气,阳痿,痔痛,小便不利,睾丸炎。

按摩法:

在左右大腿根与小腹交界区,用左或右手的小鱼际(小指下面的手掌面)压住该区,再用另一只手叠压在上面助力转揉。

也可用梅花指转揉。

11、一宫,关元、中极区。

关元穴:

任脉,脐下3寸,就是丹田。

中极穴:

任脉,关元下1寸,膀胱经的募穴。

均为肝脾肾经与任脉的会穴。

主治:

昏迷,虚脱,遗精,阳痿,早泄,疝气,小腹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子宫出血,带下,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滞产、产后宫缩痛。

阴痒,遗精,遗尿、小便不通、尿频、尿急、尿痛、尿路感染,腹泻,脱肛。

作用是扶正,生阳,温调气血,利湿。

按摩法:

用双手掌叠压转揉,或用梅花指转揉。

12、胸腺区(免疫区):

锁骨中间天突穴直垂下来,一短带状,紧靠任脉两侧,约四指宽的长度,就是胸腺。

按摩胸腺的意义:

胸腺位于胸骨后面,胸骨上端,左右两肺之间,紧靠心脏,呈灰赤色,火柴盒大小,扁平椭圆形,由淋巴组织构成,青春期前发育良好,40岁过后就会逐渐萎缩.但是只要经常不断的刺激它,就会保持活跃的状态,可提高免疫力,防癌,不易生病。

按摩法:

见五。

13、转揉大腹(大肠区),以肚脐为中心距肚脐3-5指处转揉大腹:

(见图5)、按照大肠的自然走向按摩。

自右侧小腹开始向上↑(升结肠)经“天枢”等胃经穴位到近右肋下面转向左(横结肠)经“中脘穴”到左肋下面然后转向下↓(降结肠)经胃经的“归来穴”等一直到左小腹底部,再向右转→经曲骨上面又到小腹右侧。

大肠区的“器官”是大肠,所经经络是胃经及肾经和任脉,故转揉大腹可以疏通大肠区,可治疗腹痛、腹胀、腹泻,便秘,脱肛,腹部水肿,细菌性痢疾,肠粘连及胃肠部的多种疾病。

按摩法:

见五。

四、主要防治的疾病:

肺热咳喘,心脏不适,胸闷胁痛,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肝气不舒,腹涨、腹痛、腹泻,糖尿病,高血压,大便秘结及男科妇科疾病等。

可以说通过九宫按摩可增强人体呼吸、心血管、消化、泌尿等系统的功能,防治五脏六腑的疾病,并有减肥功效。

五、两种按摩法:

参照图3、4.5

(一)米字型按摩法:

参照图3。

不分时间。

(A)、按摩顺序是:

9→1→3→7→4→6→2→8→5→九→一→三→七→四→六→二→八→五。

(B)、按摩次数与顺逆:

所有穴位都是先顺时针转揉36圈,再逆时针转揉24圈,然后点压两秒钟以上。

(按摩时想着在胸腹部掛着一块表,就知道顺逆了)

(C)、按摩九宫后剁搓摩擦胸腺:

在任脉两侧1.5—2寸(两三指)处,用双手指自上至下剁搓摩擦各50次(或从嗓子眼直垂下来到膻中一线剁搓摩擦100次),力度要适中,不可用蛮力。

(D)最后转揉大腹:

双手叠压自右侧小腹开始向上↑转揉,到近右肋下面转向左(横结肠)经“中脘穴”到左肋下面然后转向下↓(降结肠)经胃经的“归来穴”等一直到左小腹底部,再向右转→经曲骨上面又到小腹右侧,就这样要顺时针转36圈。

然后双手在左右肋下面“稍用力”向下↓拍搓24次,一直搓到小腹。

(二)九宫按摩法:

(A)、时间:

夜11时、→午11时定为上午,午11时→晚11时为下午。

(B)、上午按摩(自下到上按摩九宫,再自上到下按摩胸腺及大腹)按摩顺序是:

先由

(一)宫开始→经(二、三、四、五、六、七、八)宫→(九)宫(腹部—自关元到胃区),接着按摩

(1)宫→经(2、3、4、5、6、7、8)宫→(9)宫(胃区→天突穴)的顺序按摩(这样肝、脾、胃区先后按摩了两遍),按摩每个穴位后要点压两秒钟以上,最后按摩胸腺及大腹。

(C)、下午按摩(自上到下按摩九宫,再自上到下按摩胸腺及大腹),按摩顺序是:

先由(9)宫→

(1)宫(胸部--自天突穴到胃区),接着按(九)宫→

(一)宫(胃区→关元)的顺序按摩(肝、脾、胃区先后按摩了两遍),按摩每个穴位后点压两秒钟以上,最后按摩胸腺大腹。

(D)、九宫的按摩次数与顺逆:

单数×9的倍数、要顺时针转揉、《如按摩7或七宫×9﹦63次,要顺时针转揉》;双数×6的倍数、要逆时针转揉、《如按摩4及四宫×6=24次,要逆时针转揉》。

(E)、按摩九宫后剁搓摩擦胸腺:

在任脉两侧1.5—2寸(两三指)处,用双手指自上至下剁搓摩擦各50次(或从嗓子眼直垂下来到膻中一线剁搓摩擦100次),力度要适中,不可用蛮力。

(F)、最后转揉大腹:

双手叠压自右侧小腹开始向上↑转揉,到近右肋下面转向左(横结肠)经“中脘穴”到左肋下面然后转向下↓(降结肠)经胃经的“归来穴”等一直到左小腹底部,再向右转→经曲骨上面又到小腹右侧,就这样要顺时针转36圈。

然后双手在左右肋下面“稍用力”向下↓拍搓24次,一直搓到左小腹。

 

 

 

说明:

请每天按摩两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