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总报告主要内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8961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研究总报告主要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课题研究总报告主要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课题研究总报告主要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课题研究总报告主要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课题研究总报告主要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研究总报告主要内容.docx

《课题研究总报告主要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研究总报告主要内容.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研究总报告主要内容.docx

课题研究总报告主要内容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研究报告

 

负责人:

郝爱民

工作单位:

白银市平川区向阳小学

 

目 录

第一部分引言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二、国外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某些启示

第三部分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二、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

三、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

四、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呼吁全社会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

(二)把家校合作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三)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

1、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员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班主任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科任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四部分思考与问题…………………………

第五部分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引言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社会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并日渐为全社会所关注。

一般人群中,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生率约10%-15%,而在一些特定的职业、年龄人群中,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生率可高达40%以上,学校是高发场所,教师、学生则是高发人群。

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成才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

因此素质教育应包括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

“基础教育应把重点放在提高儿童和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社会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上来。

要把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素质如何,直接关系于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专门提出: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的、周到的培养和教育,父母和教师仅仅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把关心儿童心理健康、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更加重要的任务”。

可以看出,我们党和政府已经把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战略的高度。

现在,我们已逐渐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即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就开宗明义地指出: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

”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视心理健康。

这一认识对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是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族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导致他们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进而身上存在着懒惰、怯懦、自私等缺点。

如果学生的这些缺点不能正确引导的话,他们的主体性就不能更好地得以发挥。

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

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也就是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且极具创造力。

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枢纽,是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校内背景

从学生的现状看,现在的小学生在家里娇生惯养,他们物质生活优厚,精神生活不足,身体发育早熟,心理发展滞后。

这就使他们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焦虑、厌学、说谎、打架、任性和缺乏同情心、缺少责任心、意志薄弱、情感脆弱、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严重、学习功力缺乏和抗挫折能力差等。

而且,愈是家长知识水平高、独生子女的家庭,其子女的心理问题越严重。

因为这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更为严重,那么他们强加给孩子的压力就更大、更多。

我们将这种情况称为“独生子女综合症”。

例如:

某校二年一名小女孩,每次考试前都异常紧张、出汗、发抖、哭叫,直到后来为不参加考试而逃学。

五年级一名男生,因违反课堂纪律,受老师批评。

思想产生偏异,最后竟离家出走,幸好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才未造成严重的后果。

还有一些学生每到考试成绩出来后,就不爱回家。

放学后在操场墙角来回走,心事重重。

其他一些如强迫症、多动症等问题很多很多。

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来自家庭的、学校的各方面的压力太大,心理畸形发展所致。

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学生身心发展失调,使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唯一途径;是学校整体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起点和达到素质教育奋斗目标的“高速公路”。

选择心理健康教育,从小学生心理辅导开始,是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

(三)家庭背景

由于我们学校处于地理位置相对边远的小城镇,有知识水平较高的家长,也有很多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对其子女的思想状态关心较为淡薄,加之特殊家庭(离异、单亲等)、“留守学生”的增多,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难度;另外,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而言,小学阶段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启蒙时期,所以,通过对不同年级、不同类型学生的调查分析,探索一种适合小城镇学校心理教育的方法,对于提高学校的日常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专家学者的呼吁下,教育部门已经开始高度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就整体而言,学校目前的教育远不能满足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成长需求。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仍然是我们不能不正视的一个严重问题。

其原因在于:

1.把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在学校教育中普及性地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疹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多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

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2.把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以往,心理教师容易只注意学生表面的行为问题,将情绪、性格问题归为思想品德问题,忽略了问题背后隐藏着的原因,包括学生的心理需求。

3.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热衷于给学生课本,讲概念,考条条。

4.把心理健康教育狡隘化,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个别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并且把教育的职责推给了心理老师。

5.存在着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行动的动力。

在报刊杂志上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时,大多只强调了一些数据。

如“在某地区抽样调查中,中小学中34%有心理障碍,12.5%有心理缺陷,28.1%有心理异常”等等,并用这些数据说明当前中小学生中心理问题的严重性,以此来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这是无可非议的。

遗憾的是,尽管数据“骇人听闻”,但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或周围的人有多大问题、这些人将会出现怎样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加以引导、教育和帮助。

大家照样上课、学习、升级、升学、就业,就是有什么问题也是发生在极个别人身上。

鉴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及认识到心理问题的严重,不少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立了心理咨询室。

然而心理健康教育课只是流于形式,心理咨询室更是形同虚设,来咨询的学生并不多,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认为,传统的旧的教育人才观和旧的习惯思维模式,是当今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阻力。

这种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思维模式,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能“居安思危”,放眼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强调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必然要和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相联系。

这种教育思想关注的是人的素质包括人的心理素质在内的全面发展。

而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必然要关注心理健康的教育。

这里,首先必须区分的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某些区别。

尽管“学校心理咨询”也在不断扩展“心理咨询”的概念,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始终存在着该概念典型“范式”,即它与心理疾病有关,以心理专家对个别来访者的咨询为主。

当然这在学校中也是必要的,但是有“病”的人毕竟是少数,它不能代替学校中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应该认识到,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

这种新视角关注时代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与需要,是在认清当前教育中存在弊端的基础上提出的。

这种新视角重在面向正常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重在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心理素质都得到发展,缺乏这种新视角,学校心理教育就必然缺乏动力。

6.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法的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必要的桥梁和依托。

由于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只重视学科课程,不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致使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相对固定的系统内容,也缺乏固定的时间保证和研究检测的手段。

因此,师生也无法操作,心理教育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或成为一种时髦的口号却没能扎实地实行。

为了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实施心理素质的教育,不仅涉及各科教学等诸方面的改革,而且必然涉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建立,并以此为中介和桥梁,有力地推动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教材教法的建设。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究竞如何建立,这是深入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问题。

正是由于上述的现状与背景,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的研究和探索。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1、通过研究,更全面地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需求,确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通过实验研究,获得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经验,探索出适应当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通过实验和研究,探索出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4、通过实验和研究,进一步探索对小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的方法和途径。

5、通过实验和研究,帮助小学生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二)研究意义

1、通过研究实践,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小学阶段的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人际关系。

2、通过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实验教师自身的健康心理素质和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为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

3、通过校本培训增强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家校合作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实验,使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得到提高,教师观念发生变化,领导办学观念发生变化。

第二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近年,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和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多,各级各类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甚高,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怎样?

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这是当前进一步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尽管当前教育杂志和报刊上有许多文章呼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有一些学校率先开展了这项工作,但从总体来看,这项工作的开展还很不普遍,在一些学校中冷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还相当严重。

其原因在于:

(一)存在着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行动的动力。

 在许多学校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时,大多只强调了一些数据。

如在某地区抽样调查中,中小学中34%有心理障碍,12.5%有心理缺陷,28.1%有心理异常,在大学抽样调查中,心理疾病率达20.23%等等,用这些数据说明当前大中小学生中心理问题的严重性,以此来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这是无可非议的。

遗憾的是,尽管数据“骇人听闻”,但人们并没有感到自己或周围的人有多大问题,大家照样上课、学习、升级、升学、就业,就是有什么问题也是发生在极个别人身上。

鉴于心理问题的严重性,不少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然而来咨询的人并不多。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笔者认为,传统的旧的教育人才观和旧的习惯思维模式,是当今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阻力。

这种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思维模式,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能“居安思危”,放眼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强调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必然要和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相联系。

这种教育思想关注的是人的素质,包括人的心理素质在内的全面发展。

而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必然要关注心理健康的教育。

这里,首先必须区分的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某些区别。

尽管“学校心理咨询”也在不断扩展“心理咨询”的概念,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始终存在着该概念典型的“范式”,即它与心理疾病有关,以心理专家对个别来访者的咨询为主。

这在学校中也是必要的,但是有“病”的人毕竟是少数,它不能代替学校中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应该认识到,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

这种新视角关注时代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与需要,是在认清当前教育中存在弊端的基础上提出的。

这种新视角重在面向正常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的发展;重在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心理素质都得到发展,缺乏这种新视角,学校心理教育就必须缺乏动力。

 

(二)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法的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必要的桥梁和依托。

由于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只重视学科课程,不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致使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相对固定的系统的内容,也缺乏固定的时间保证和研究检测的手段。

因此,师生也无法操作,心理教育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或成为一种时髦的口号却没能扎实地实行。

为了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实施心理素质的教育,不仅涉及各科教学等诸方面的改革,而且必然涉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立,并以此为中介和桥梁,有力地推动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教材教法的建设。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究竟如何建立,这是深入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问题。

二、国外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某些启示

国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十分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11—16岁孩子开设有关课程:

“社会与个人发展”,每年级一册教本,每周安排两节课时间。

 

(二)从教本内容看,淡化纯心理学概念,但能恰到好处地应用心理学原理。

如每一册内都有学习指导的内容,但各年级各不相同。

各册除学习指导内容外,还根据年级涉及日常行为规范、友谊、信仰、环境、经济、就业等问题。

 

(三)教材编排图文并茂,深入浅出,使孩子引起思考、反思,进而得出正确结论。

课本形象生动,可读性强。

 

(四)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

 

总之,国外的这些做法,对我们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有启发的。

第三部分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一)小学生身体发育的一般特征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为6~7岁至11~12岁。

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正处于两个生长发育高峰之间的相对平稳阶段。

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3千克,胸围平均每年增宽2~3厘米。

男孩身高的生长高峰年龄为12岁,年增长为6.6厘米。

女孩子身高的生长高峰年龄为11岁,年增长为5.9厘米。

男孩体重增加的高峰年龄为13岁,年增重为5.5千克。

女孩体重增加的高峰年龄为11岁,年增重为4.4千克。

从发育时间看,女生不仅发育加速期比男生早1~2年,而且身高生长高峰期和体重增加的高峰期,也比男生提早1~2年。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男、女生的生长发育期出现提前的趋势。

小学生的骨骼骨化尚未形成。

骨骼系统的许多软组织、椎、骨盆区和四肢的骨骼还没有骨化,骨骼组织含水分多,含钙盐成分少,使骨骼硬度小、韧性大,富于弹性,易弯曲变形。

因此,要特别注意孩子坐、立、行、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的培养训练,尤其要防止驼背的产生。

小学生的肌肉发育呈现两个特点:

第一是大肌肉群的发育比小肌肉早;第二先是肌肉长度的增加,然后才是肌肉横断面的增大。

因此,小学生能做比较用力和动作幅度较大的运动,如跑、跳、投、掷等活动,而对他们小肌肉运动精确性要求比较高的运动则很难做好,也不能提出太高的要求,特别是手部活动,由于小学生的腕骨尚未完全骨化,不能长时间连续地书写、演奏乐器和做手工劳动。

在小学阶段,家长要注意配合学校帮助孩子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矫正错误的用笔姿势,防止写太小的字。

伴随着心脏、肺、呼吸肌、胸廓形态发展的同时,小学生的心肺功能也相应增强,血管发展的速度大于心脏的发展速度,血液的循环量加大,新陈代谢加快。

但小学生的心脏容积小于成人,脉搏频率远超过成年人,且心脏每搏输出量比成人小,心脏搏动频率大约每分钟80~90次,因次要注意不让孩子开展过分剧烈的运动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以防损害心脏。

孩子的呼吸频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

一般而言,6~9岁的儿童,男孩为23~24次/分,女孩为25~26次/分,到了10~13岁,男女孩都为19~20次/分,而14岁以后基本上和成人一样,每分钟16~18次。

与此相关的是,孩子的肺活量大小随着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且体育锻炼的情况也直接关系到肺活量的大小,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活动。

小学生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结构逐步完善。

儿童到了6~7岁时,脑重约1280克,已接近成人脑重的90%,以后增长缓慢,9岁时约1350克,到了12岁约1400克,基本上和成人一致。

随着儿童大脑皮层的发育生长,儿童脑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也逐步趋向平衡,觉醒时间长,睡眠时间缩短。

条件反射形成呈现出时间缩短、潜伏期较短和比较容易巩固的特征,使孩子能更好地接受外界刺激,更好地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为儿童心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小学生的心理主要特点:

小学生的心理,看似比较平静,其实也很复杂,是在发展中的不稳定心理,孩子即将进入青春期。

在这一阶段,作为教师,要有预见性,在孩子进入成熟的心理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安全、健康地度过小学阶段。

1、孩子认知特点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但就是到了五年级以后,其认知还是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所以教育必须考虑这些特点,通过学习兴趣的激发,通过做事成功的激励来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

否则,苦口婆心讲了许多大道理,效果并不好。

由于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随着年级的升高,学校教育会在学习上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

小学生逐渐从直观的、感性的水平向词语的、理性的水平发展。

四年级能辨认空间方位,能说出一些几何图形的名称和几何图形的概念。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正在发展,教师应该帮助孩子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来接受外部世界。

如果过早地去开发孩子的某一个感官,导致孩子的知觉不全面,不充分,不协调。

这是要注意防止的。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无论在量和质上都得到显著的发展,他们所能记住的材料数量增加了;有意识记占据主导地位,高年级比中年级更为明显。

学生能够有意地控制自己的识记过程,检查记忆效果。

另外,意义识记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机械识记所占比例越来越小,意义识记逐渐成为小学生主要的记忆方法。

最后,原来小学生一般对具体形象材料的记忆效果优于对词的抽象材料的记忆效果。

但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对两种材料的记忆都有增长,而词的材料增长的速率逐渐超过具体材料增长的速率。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

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2、孩子情感特点

现在城镇家庭,已步入小康,电脑已成为家用电器,侄子看到同学们经常在网上查资料等,感到羡慕,也要他爸妈买电脑,他爸妈考虑到怕影响他的学习,认为等以后再买更合适一些。

他听了后,脸色立刻晴转多云,好几天不愿理他爸妈。

喜怒哀乐是人的情绪。

小学生以学习为其主导活动,因而其大量情绪情感内容与学习活动和学校生活相联系。

学习的成败、在班集体的地位、同伴间的关系,都使小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

侄子因得不到电脑而情绪不高,只有对他晓之以理,并教给他调整情绪的方法。

小学生社会性情感的比重逐渐增加,义务感、责任感、集体主义情感和友谊感逐步形成。

小学生的理智感也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学习热情越来越稳定而深刻。

小学生的情绪表现比较外露,容易激动,具有很大的冲动性。

他们不善于掩饰。

高年级后,情绪的冲动性和受暗示性大为减少,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

随着对学校生活的适应,小学生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他们的情绪状态总体上说是平静而愉快的。

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其情绪总体上有以下特点:

——情绪的稳定性在增长;

——情绪的内容在不断丰富;

——情感的深刻性在发展;

——道德情感逐步发展起来。

情绪稳定一般被看作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

所谓情绪稳定,主要是指一个人能积极地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短时间内没有大起大落的变化。

一会儿心花怒放,转瞬又愁眉苦脸。

3、孩子行为特点

要教育好孩子,必须了解儿童这个时期行为的特点。

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有了比较长远的目的,行为可以不为直接目的所左右了;他们行动的冲动性和受暗示性开始减弱,个人行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了明显进步;总体上,行为的果断性和坚持性还比较差,往往在“果断“中露出盲动,在坚持中表现出依赖。

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受同龄人的影响更为明显,交往逐渐扩大。

小学生愿意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重新估价自己,进行自我评价,从而不断改善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有些男孩开始敢于对抗教师和家长了。

孩子有时成群结党,而又男女分明。

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既是获得信息的手段,也是举止文明的体现。

可是有的孩子不会倾听。

上课不专心听讲,讨论时常大声喧哗,老师对他们的教育听不进去。

老师每次和学生交流谈话时,要注视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脸上的表情变化。

即使遇到学生的讲话不着边际时,也要用心听,不打断,不插嘴。

久而久之,孩子也能全神贯注地倾听别人讲话。

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

4、孩子个性发展特点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孩子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点完全相同。

孩子对数学有兴趣,要好好爱护和培养。

我国围棋国手常昊从小爱下棋,还没上小学,象棋上父亲就不是对手了。

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常昊总在半路“失踪”,他是看人下棋去了。

少儿围棋班开课半年了,不会下围棋的常昊才来,但围棋班的邱百瑞老师注意到:

通常6岁孩子看人下棋,半小时就坐不住了,常昊一坐就是半天。

兴趣本身就是一种才能,丘老师经常给常昊开小灶,小神童开始扬帆起程了。

个性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生活经历的积淀和反映。

个性虽有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影响,尤其是小学阶段,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挖掘创新潜力,在素质教育中尤为重要。

 

综上可以看出,教师,家长应了解小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和有效的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

近年来,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心理与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对此作了较多的研究,现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傅文弟在《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指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