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世界史历史复习提纲上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6623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世界史历史复习提纲上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九年级世界史历史复习提纲上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九年级世界史历史复习提纲上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九年级世界史历史复习提纲上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九年级世界史历史复习提纲上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世界史历史复习提纲上下.docx

《九年级世界史历史复习提纲上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世界史历史复习提纲上下.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世界史历史复习提纲上下.docx

九年级世界史历史复习提纲上下

九年级世界史历史复习提纲上

(一)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2课

大河流域

的上古文明

古代埃及金字塔

地点:

古代埃及功能:

国王的陵墓

是权力的象征

古巴比伦的

《汉谟拉比法典》

制定者:

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现在的伊拉克就位于这)

目的:

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的;

地位:

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古代印度的

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

内容:

古代印度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

下一等级不得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的等级不得通婚。

①婆罗门(祭祀、贵族——掌握神权)、

②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政大权)、

③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二等级)、

④首陀罗(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影响:

种姓制度不但在当时激化了社会矛盾,而且对印度后来的社会发展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希腊罗马

的上古文明

 

古代希腊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以海洋为中心)

(希腊早期的文明—-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

伯利克里当政时期-------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

雅典

雅典是奴隶主民主政治的高峰

它是-----现代民主制度的起源地。

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繁荣的表现:

政治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经济上--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文化上--文化昌盛,重视教育,人才辈出

评价伯利克里奴隶主民主政治:

第一,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一定影响;

第二,它是奴隶主民主政治。

能够享受到民主权利的只有成年男性公民.

启示:

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

民主政治对后世的影响:

-----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初步基础。

罗马城邦

布匿战争

双方:

罗马与迦太基

目的:

争夺地中海

结果:

罗马胜利,成为地中海霸主

罗马共和国

罗马帝国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

罗马分裂

西罗马帝国:

476年灭亡

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首都君士坦丁堡

(二)中古亚欧文明----------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5课

日本的

大化改新

 

时间:

646年

领导者:

孝德天皇

学习中国隋唐

政治经济制度

内容: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大化改新的意义:

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

启示:

正视自身落后,认真学习先进,改革求新。

第6课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构成:

国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农民

特点:

在封建贵族内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

即“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这一制度的形成与------查理·马特的采邑改革有关。

西欧城市的复兴

取得自治权的方式:

赎买和武装斗争

如琅城起义

(三)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战争(第7课)

希波战争

时间及双方:

公元前5世纪希腊和波斯帝国发生战争;

 

古代战争的影响:

---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结果:

希腊获胜(马拉松比赛就来自希波战争)

波斯帝国公元前6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最早)

 

亚历山大东征

公元前4世纪后期马其顿国打败希腊,亚历山大继承王位。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的经过:

出兵东征,扫荡小亚西亚,攻入埃及,灭波斯,足迹达远印度。

结果:

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定都---巴比伦。

亚历山大帝国)

影响:

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罗马征服地中海

罗马帝国2世纪时达到最大,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和平交往(第8课)

东西方文化

交流的使者

阿拉伯数字---印度人发明

阿拉伯数字由印度人发明,后来被阿拉伯人进行改造,传播到欧洲,人称“阿拉伯数字”

马可﹒波罗与

《马可﹒波罗行纪》的关系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口述、别人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主要记录马可﹒波罗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

 

●(五)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近代

思想

文艺复兴---14世纪兴起意大利

但丁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

代表作《神曲》

文艺复兴的影响:

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达﹒芬奇

意大利画家。

代表作《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

英国文学巨匠,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

《哈姆雷特》

新航路开辟

哥伦布到达美洲

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来到美洲的古巴和海地等地,发现美洲新大陆。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P62页各地区交往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

麦哲伦

环球航行

达伽马

直达印度(东方)

第13课

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

P75页

《权利法案》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时间、制定机构:

1689年由议会颁布;

目的:

限制王权

内容:

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争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权利法案》颁布的作用:

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

历史意义

A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旧政治制度----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新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B为英国的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C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英国历史的转折点---是因为改变了社会性质---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第14课

美国的诞生

P80页

《独立宣言》

时间及制定机构:

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发表的

内容:

宣言痛斥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独立宣言》发表的意义:

标志着美国的诞生,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人权宣言。

独立战争的影响

A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

B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C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评价华盛顿

他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主持制定了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

华盛顿对美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15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帝国

P85页

《人权宣言》

标志革命的开始: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大资产阶级掌权,他们颁布了《人权宣言》。

内容:

人生是自由,权利是平等的,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作用:

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求,具有进步的意义。

法国大革命的

历史影响

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评价拿破仑

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开始统治法国;

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他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法典《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扩大法国疆域。

对拿破仑战争的评价:

他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人民利益,激起了当地人民反抗。

(六)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8课)

《共产党宣言》

发表时间及起草者: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内容:

分析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共产党宣言》的一句名言: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工人阶级掌握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国际歌》

欧仁﹒鲍狄埃作词

狄盖特作曲

●(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20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

三角贸易

最早从事贩奴活动的国家是--葡萄牙。

英国--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路线:

出程---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

中程--在非洲虏获黑人后运往美洲,

归程--从美洲运金银和工业原料到欧洲

影响:

使非洲丧失了近亿劳力,造成了非洲的贫穷和落后;奴隶贩子大发横财,积累了巨额财富,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

号称“日不落帝国”

18世纪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21课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玻利瓦尔

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后来玻利维亚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自己的国家。

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章西女王

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领导了印度民族大起义。

(八)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22、23、24课)

美国南北战争

(1861-1865)

林肯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焦点:

奴隶制的存废

美国南北战争导火线:

1861年3月,主张通过和平方式废除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转折:

1862年9月,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度,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

宣言发表的意义:

鼓舞了广大黑人为自身解放而踊跃报名参军,使北方获得了雄厚的兵源,从而扭转了战局。

美国南北战争的

历史影响

南北战争的性质及意义:

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经过这次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评价林肯

维护了美国统一,解放了黑人奴隶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俄国1861年改革

改革者: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简称1861年改革

内容:

A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B地主再也不允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C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性质和作用:

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但这次改革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

明治维新

封建国家逐步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时间、领导者:

19世纪六七十年代(1868年开始)明治天皇实行改革

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内容:

政治方面: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上:

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社会生活方面:

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作用:

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但是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1894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

 

古代、近代、现代科技与文化

古代

文字

象形文字

创造者:

古代埃及人

时间:

公元前3000左右

楔形文字

创造者: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

时间:

公元前3000左右

佛教

公元前6世纪---诞生在古代印度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三大宗教广泛传播,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原因:

教义都迎合了自处苦难中的下层人民的精神需要;其次,统治者的利用和扶持

基督教

1世纪诞生---在巴勒斯坦一带

创始人:

相传是耶稣

伊斯兰教

7世纪诞生---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

创始人:

穆罕默德

近代

思想

18世纪法国思想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启蒙思想家

 

伏尔泰

主要观点: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

意义和影响:

伏尔泰等人的思想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也促进了传播这些国家(如中国、日本)的思想解放。

近代

科技

英国科学家牛顿

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

名言“如果我看的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成就: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建了微积分、建立了完整的力学体系。

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的发展影响最大。

英国科学家

达尔文

代表作《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

成就:

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爱因斯坦

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名言“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成就:

提出“相对论”。

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

近代

文化

托尔斯泰

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作品:

《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他的作品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梵高

荷兰人

代表作《向日葵》

表现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贝多芬

德国

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

代表作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与拿破仑有关)

(八)第一次世界大战(第21课)

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三国同盟----德、奥匈、意(●德是--核心国)

三国协约----英、法、俄、(●英是---核心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

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萨拉热窝事件

一战导火线

时间:

1914年6月28日(1914----1918一战起止时间)

刺杀对象:

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及夫人遇刺

作用: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凡尔登战役

时间:

1916年爆发

该战役造成双方共70多万人的死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这充分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

(九)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开始

1840年前后完成。

蒸汽时代

特点:

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影响: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蒸汽机的出现—产生的影响最深远(瓦特贡献最大)

●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

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试车成功。

(汽船)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

开始

“电气时代”

特点与标志:

---电力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泛途径。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

●石油和电力

-----------------------------------------

电灯、有轨电车、内燃机、汽车、飞机、无线电报、有线电话等。

●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最为著名,被誉为“发明大王”,1879年他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爱迪生: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终于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计算机广泛使用

“信息时代”

突破领域----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影响:

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三次科技革命核心----电子计算机广泛使用。

生物工程核心----基因工程。

特点---大大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

(核心---电子计算机广泛使用)

 

九年级世界史历史复习提纲下

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9课

俄国十月革命

列宁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917年11月7日

时间

1917年11月7(俄历10月)

领导人

列宁

地点

彼得格勒

起义总指挥部

斯莫尔尼宫

结果

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十月革命的历史

意义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列宁:

新经济政策

1921年

时间

1921年

内容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作用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斯大林模式”

1936年

(高度集中的政治

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形成时间---1936年

“斯大林模式”形成标志----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形成的背景

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模式特点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详细见P9小字部分)

作用

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弊端

●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的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戈尔巴乔夫改革

后果:

政治体制急剧变化,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苏联解体

时间:

1991

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实质

东欧剧变

时间

1989---1990年

实质

社会性质的变化

第11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

1919年1月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

(“分赃会议”)

操纵者

三巨头:

●美(威尔逊)、●英(劳合·乔治)、●法(克里孟梭)

《凡尔赛和约》内容

内容:

●领土:

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政治: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构成:

《凡尔赛和约》连同协约国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签定的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

影响: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华盛顿会议

1921—1922年美、英、日、中、法、意等九国。

在美国召开华盛顿会议

《九国公约》

内容

(1)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

(2)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3)其实质●“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影响:

●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为美国对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整个世界的统治秩序。

第11课经济大危机(60-64)

第11课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时间

1929年——1933年

地域

从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特点

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影响

(1)使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

(2)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

各国资产阶级为此寻找出路,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德日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

第12课

美国

罗斯福新政

P64

背景

严重的经济危机,1933年初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

目的

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中心措施------加强对工业的调整,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

评价

本质特点: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但改变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

成效(影响):

(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2)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3)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4)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5)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第12课

法西斯势力猖獗

希特勒上台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国家元首。

希特勒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

国会纵火案的制造者:

德国纳粹党(法西斯势力)。

打击对象:

--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德国反犹太狂潮的原因--煽动种族狂热,为法西斯侵略制造借口)

(1)剥夺犹太人的德国公民身份;

(2)犹太人不得经商,不许担任公职,不能从事教师职业,限制从事自由职业;

(3)不得参军;(4)严禁与雅利安人通婚;(5)拒绝向犹太人出售商品;

(6)对犹太人发动袭击,捣毁他们的住宅和商店,强迫他们清扫街道。

第13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协定

1938年9月

签订者:

张伯伦(英)、达拉第(法)、希特勒(德)、墨索里尼(意)。

地点:

德国慕尼黑。

内容:

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史称“慕尼黑阴谋”。

绥进政策的实质----大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慕尼黑阴谋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德国进攻苏联

时间:

1941年6月,德军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二战扩大到全世界规模。

(最大规模)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942、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