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宗教比较解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9458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宗教比较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各宗教比较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各宗教比较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各宗教比较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各宗教比较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宗教比较解读.docx

《各宗教比较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宗教比较解读.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宗教比较解读.docx

各宗教比较解读

宗教反映了人们对神和终极关怀的探求,具有伦理价值。

宇宙万物是有起源和规律的,自古以来,人们把导致宇宙万物产生的原因(因缘)叫做上帝,神,天,道或造物主。

在古代,中国人就相信有一位造物主或至上神存在,商朝和商朝以前的人称之为上帝,周朝人称之为天,老子和庄子称之为道。

虽名称有异,实则指同一位造物主。

人们大都承认,人都是有罪的,与永恒的造物主分开了。

人们希望摆脱自己的罪和因罪所要承受的报应,回归造物主,获得永恒的生命,意义和价值。

  在儒家经典《五经》中有造物主和至上神——天,上帝,神的观念,在《道德经》中还有道的观念。

这些观念被认为与圣经中的神的观念相同,所以人们把圣经翻译成中文时,用上帝,神,道来翻译基督教的神。

这是因为:

  1神不仅是犹太人的神,也是中国人的神,是普世万民的神;

  2中国人的祖先也是亚当或挪亚的子孙,他们从挪亚那里传承了对神的观念和对神的敬拜;

  3保罗说,神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将他们分散在全地,叫他们寻求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的心里,因为神已经向他们显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一脉相承,在很多方面超过了西方文化,值得华夏儿女为之骄傲。

在古代,中国人就相信有一位造物主,至上神存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慢慢趋向偶像崇拜,无神论。

正如圣经所说,世人都犯了罪,远离了神。

历史进入近代以来,中华文化的传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中断,这实令人遗憾。

到了现在,人们对道(上帝)的观念越来越淡漠,以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华夏儿女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同时,也应该学习和继承世界优秀文化,以提升国人的道德和精神风貌。

  基督教以旧约和新约为圣经,犹太教仅以旧约为圣经。

基督教和犹太教同为旧约宗教所派生,共同相信一神论,创世论,旧约的先知,基督教和犹太教的不同之处在于,基督教相信耶稣是旧约所预言的弥赛亚,犹太教不信仰耶稣是旧约所预言的弥赛亚,犹太教认为旧约所预言的弥赛亚应该是一个能把犹太人从外族人统治之下解救出来的犹太先知,祭司,君王。

  广义上说,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狭义上说,基督教专指新教。

基督教诞生以后,不断向外传播,虽然遇到犹太当局和罗马当局的多次迫害,仍然能够发展壮大,从耶路撒冷起,传遍犹太全地,乃至整个罗马帝国,并于3世纪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由于帝国分裂,帝国境内的文化民族差异和教权上追求平等,于11世纪正式形成以罗马城为中心的天主教和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于16世纪以后,从德国的修士马丁·路德开始,又从天主教中分裂出新教,新教包括信义会(始于德国),归正会(始于瑞士),圣公会(始于英国)等许多教派。

新教各教派组织上互相独立,信仰上大同小异。

  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在教义上的差别是微小的,这种差别应该从他们发展的历史中来理解。

他们共同的信仰就是使徒信经和尼西亚信经。

  使徒信经

  1.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创造天地的主。

  2.我信我主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

  3.因着圣灵感孕,从童贞女马利亚所生;

  4.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

  5.降在阴间;第三天从死里复活;

  6.他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边;

  7.将来必从那里降临,审判活人,死人。

  8.我信圣灵;

  9.我信圣而公之教会;我信圣徒相通;

  10.我信罪得赦免,

  11.我信身体复活;

  12.我信永生。

阿们!

  尼西亚信经

  1.我信独一上帝,全能的父,创造天地和有形无形万物的主。

  2.我信独一主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在万世以前为父所生,出于神而为神,出于光而为光,出于真神而为真神,受生而非被造,与父一体,万物都是借着他造的;

  3.为要拯救我们世人,从天降临,因着圣灵,并从童女马利亚成肉身,而为人;

  4.在本丢彼拉多手下,为我们钉于十字架上,受难,埋葬;

  5.照圣经第三天复活;

  6.并升天,坐在父的右边;

  7.将来必有荣耀再降临,审判活人死人;他的国度永无穷尽;

  8.我信圣灵,赐生命的主,从父和子出来,与父子同受敬拜,同受尊荣,他曾借众先知说话。

  9.我信独一神圣大公使徒的教会;

  10.我认使罪得赦的独一洗礼;

  11.我望死人复活;

  12.并来世生命。

  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形成:

  天主教又称为罗马公教(即罗马普世教会),她特别强调:

全世界的教会应建立一个以罗马城的教会为中心,以罗马教宗(即教皇)为教会最高领导者的统一的大组织。

其理论依据为:

罗马城的教会是耶稣的大使徒彼得创立和领导的,彼得是罗马教会的首任主教,罗马教会以后每任主教是大使徒彼得的继承人,而其他地区的教会是其他使徒建立的,其他地区教会的主教是其他使徒的继承人,他们都应该服从坐在大使徒彼得位子上治理全世界教会的罗马主教(教宗)。

主耶稣曾在彼得认耶稣是基督是上帝之子后对彼得说:

“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

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

”(太16:

18~19)罗马教会认为这段经文意味着主耶稣要把普世教会建立在彼得这块磐石上,并把管理普世教会的大权交给了彼得。

但罗马教会只是统一了西罗马帝国的教会,一直未能统一东罗马帝国的教会。

未能统一的原因与其说是因为教义上和礼仪上的分歧,倒不如说是因为政治,文化,语言,民族,教权上的原因——罗马帝国已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帝国(后来又称为拜占庭帝国)的皇帝不会赞成其境内的教会(即东正教,意为东部正统教会)屈从西罗马境内的教会(天主教),东罗马的教会出于教会平等的意识,也不愿屈从教皇(即教宗)的权威。

他们认为彼得虽曾被称为大使徒,但从新约圣经所记载的教会历史来看,彼得从始至终都未取得对整个教会的统治权,所以罗马主教也不应该获得对整个普世教会的统治权。

他们还认为,主耶稣所说的“这磐石”指的是彼得认耶稣为基督为上帝之子的信仰,而不是指彼得本人;主所赐的权柄不仅仅给彼得,也给认耶稣为基督为上帝之子的所有使徒们。

西罗马文化为拉丁文化,讲拉丁语;东罗马文化为希腊文化,讲希腊语。

  东罗马帝国境内的教会形成了4个教区,即君士坦丁堡教区,亚历山大里亚教区,安提阿教区和耶路撒冷教区。

君士坦丁堡为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教区亦成为4教区之首。

后来东罗马帝国被穆斯林入侵,君士坦丁堡教区主导地位式微,4教区成为自主的东正教会。

东正教向其他国家(主要是东欧国家)传播和发展,并成为俄国国教,俄国东正教会逐渐形成以首都莫斯科的教会为首的局面。

莫斯科东正教会在普世东正教会中的地位也十分重要。

  新教的产生:

  16世纪初,罗马教庭欲在梵蒂冈建圣彼得大教堂,为了筹集资金,教庭向西欧各国的教会出售赎罪券,并宣称买赎罪券的信徒的罪才能够被上帝赦免。

此行动和教义在德国受到修士马丁·路德的置疑,他认为信徒只要相信耶稣,就可蒙神赦罪,因为耶稣已在十字架上担当信徒们的罪,人们只要向他祷告,认罪,相信他,就可罪得赦免,因信称义,而不是靠购买赎罪券称义。

教皇得知此事后,下令叫马丁·路德认罪,并收回己见,遭到马丁·路德拒绝。

教皇开除路德的教籍,路德于是脱离教廷,与他的支持者们(其中有一些德国的诸侯)一起在德国建立了一个独立于教廷的新的教会,也是新教的第一个教会(即教派或宗派),称为路德宗(或信义会,因为强调因信称义)。

这一行动史称“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强调以下三点:

  1)信徒因信称义,不因买赎罪券称义;2)圣经为教会的最高权威,教皇或教会大公会议(即普世主教会议)都不是教会的最高权威;3)一般信徒都可以向神祷告,与神沟通,通过祷告,读圣经领受神的启示和带领,通过向神认罪,获得神的赦免,不需要以神职人员为神和人之间的中介。

  后来,加尔文受马丁·路德的影响,在瑞士从事宗教改革,使瑞士教会脱离教廷统治,建立了归正会(即加尔文宗)。

加尔文创立了长老制的教会组织体制,由一个教会的全体信徒选举该教会的长老,再由长老选举或聘请牧师共同管理教会,牧师主要负责宗教事务。

再经过地区教会和一国教会的分层选举,组成地区的教会和一国的教会。

加尔文的长老制为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英国国王为了加强王权,也宣布英国教会脱离教廷而独立,建立圣公会(即安立甘宗)。

实行主教制,由坎特伯雷的大主教管理全英国的圣公会。

后来,从以上教会中又出现新的宗教改革,产生了许多新的教派。

  新教与天主教的差别:

  组织上天主教强调统一,以教皇为最高领导人,以梵蒂冈为中心。

有些新教的信徒认为天主教既然以教皇为最高领导人,那么天主教会的头或元首就是教皇而不是基督。

这是一个误解,因为任何教会都会有个负责人,照他们的逻辑,可以说任何一个教会的头或元首是该教会的负责人,而不是基督。

这显然是荒谬的推理。

一个国家的天主教会一般是由教皇任命的红衣主教管理。

新教是分散的,多元,多组织,教派之间互相独立。

教义上天主教和东正教敬重玛利亚,祷告有时求玛利亚转告耶稣。

新教无此观念和传统。

礼拜仪式上天主教,东正教较为复杂。

天主教神职人员须实行独身制,新教神职人员可以结婚。

  全世界不会只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语言,一种思想,一种文化。

同样,基督教在世界上在历史上也不会只有一个组织。

任何宗教,任何组织,任何理论都会出现多种流派。

任何人,任何教会,只要相信并传扬悔改,信耶稣得救的福音,就是走对了道路,得到了真理,接受了生命,除了耶稣以外,并没有别的道路,真理,生命。

天主教会,东正教会和新教的教会都是主耶稣身体上的肢体,他们本身都不是道路、真理、生命。

地上的教会历来都不是完美和圣洁无瑕的,乃是在与罪恶争战过程中靠主救恩走向圣洁完美。

在主耶稣在世的时代,教会的12使徒中,就有一个叛徒犹大。

使徒时代的教会,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错误,在新约使徒的书信中,有详细的描述和记载。

难道能因此说主耶稣时代的教会和使徒时代的教会都是不正统的?

当今的每一个教会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也会出错,不能因此说,教会不正统。

关键是教会要彼此交通,互相帮助,改正错误,连于教会的元首基督,一同长进。

使徒保罗告诫我们:

“要用水借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

”(弗5:

26)从发展趋势上看,基督教会之间应彼此尊重,扩大交往,求同存异,迈向合一,共同为主耶稣作美好的见证,引领万人归主。

  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约公元前563~前483年)释迦族人,是古代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

他29岁出家修行7年,遍访当时的智者名人,最后在一棵菩提树下“悟道成佛”,被佛教徒尊为“释迦牟尼”(释迦族的圣人)。

他传教40多年,80岁去世。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谛是真理的意思),“八正道”,“六道轮回”等等。

“四谛”的第一谛即苦谛——人所经历的生老病死一切皆苦。

第二谛是集(集是因的意思)谛——一切苦难的原因在于人有欲望,就会有行动,就是造业(造孽),就要轮回(转世)。

第三谛即灭谛——必须消灭一切欲望,才能消灭苦因,断绝苦果,达到不生不灭的涅盘境界。

第四谛为道谛——只有按“八正道”修道,才能消灭一切欲望。

“八正道”即正见解,正思维,正语言,正行为(正业),正生活(正命),正精进(毫不懈怠),正念,正定。

“六道轮回”——这六道是分别是,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这六道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循环,人做了好事,死后进入天道;做了坏事,死后进入地狱道。

  佛教用修行的方法去掉修行者自己的欲望,罪孽和烦恼,以达至善,摆脱轮回,进入不(转)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