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导学案教师版4课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4095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鸿门宴》导学案教师版4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鸿门宴》导学案教师版4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鸿门宴》导学案教师版4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鸿门宴》导学案教师版4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鸿门宴》导学案教师版4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鸿门宴》导学案教师版4课时.docx

《《鸿门宴》导学案教师版4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鸿门宴》导学案教师版4课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鸿门宴》导学案教师版4课时.docx

《鸿门宴》导学案教师版4课时

《鸿门宴》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以及《鸿门宴》的时代背景。

2、熟读课文,理清文中的人物关系,复述鸿门宴的经过。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1、 司马迁(前145—前90?

):

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

继承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后发奋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史称“太史令”,后人又称《太史公书》《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2、《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  时代,下至 汉武帝后期 ,共3000多年的历史。

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 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 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 列传 (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  表(大事年表)、八书  (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 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二、关于辈位  

在我国的旧历中,春季的3个月分别叫孟春、仲春和季春;伯﹑仲﹑季、叔是兄弟次第之字。

比赛中将成绩最佳者称冠军,第2名称亚军,第3名

为季军。

 

三、背景简介

秦末,反秦武装起义风起云涌,秦王朝濒于灭亡,反秦力量中的两大主力项羽、刘邦分别向秦的首都咸阳进军,并约定“先入咸阳者王之”。

结果,刘邦于公元前206年破武关入秦,抢先占领咸阳,并与民约法三章,废秦苛政严刑,颇得民心。

项羽一路与秦精锐部队苦战,大破秦军之主力,乘胜向咸阳进发。

听说刘邦已破咸阳,想称王关中,勃然大怒,率四十万大军破关直入,屯兵鸿门,准备消灭刘邦。

“鸿门宴”的地点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市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

鸿门宴故事就是在这个地方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自主学习】

一、结合课下注释,通读全文,通其大意,用讲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

二、熟悉课文,填写下表,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阵营

主帅

谋士

武士

内奸

刘营

刘邦(沛公)

张良

樊哙

曹无伤

项营

项羽(项庄)

范增

项庄

项伯

【合作探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难懂的语句,小组内讨论解决。

【当堂检测】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熟读前两段,并把前两段的课下注释标注在课文上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课文1-2段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2、理清1、2段的故事情节。

【学习重点】

积累课文1-2段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研读第一自然段

自主学习1

3分钟时间自主学习本段,疏通文意,利用圈点标注重点字词,并划出有疑问的词语。

完成1-2题。

1、指出下面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沛公军霸上:

军:

名词活用为动词,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

王:

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做王。

                  

(3)旦日飨士卒 :

旦日:

明天

(4)范增说项羽曰:

说:

读shuì,劝说。

(5)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

指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地区

(6) 皆为龙虎:

为:

动词,是。

2、翻译下面句子,如果是特殊句式,请指出。

(1)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 (状语后置)

(2)项羽大怒,曰: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项羽大怒,说:

“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

”(“为(我)击破”省略句)

(3)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于财货贪”状语后置)                       

(4)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我(曾)派人观察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

(“此天子气也”判断句)

合作探究1

1.这一段记叙了几件事?

 

答案:

共记叙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无伤告密,这是事件的导火索,矛盾挑开。

第二件事是范增说羽。

范增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劝项羽“急击勿失”,矛盾进一步激化,情节迅速发展。

2.文中写到“项羽大怒”,这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

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什么?

答案:

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项羽岂能容忍?

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项羽了,他本来就是一个率真、火爆的汉子!

研读第二自然段

自主学习2:

结合课下注释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第二段中的通假字。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

具:

通“俱”         

(2)距关,毋内诸侯 :

距:

通“拒”。

内:

通“纳”。

  

(3)张良出,要项伯 :

要:

通“邀”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

通“背”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蚤:

通“早” 

2、指出下面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素善留侯张良 :

善: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与……交好,友善。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夜:

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夜里。

之:

动词,去  

 (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前“为”,介词,替;后“为”,动词,献出。

(4)秦地可尽王也:

王:

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统治。

(5)君安与项伯有故:

安:

怎么。

故: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旧交情。

           

(6)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

使动用法,使……活。

   

(7)孰与君少长 :

孰与:

……与……相比

(8)吾得兄事之 :

兄:

名词活用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9)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名作动,婚姻:

结为儿女亲家   

(10) 籍吏民,封府库 :

籍:

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编造名册。

 

(1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所以:

…的原因。

非常:

指意外的变故

5、翻译下面句子。

(1)谁为大王此计者?

 

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

(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

(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

 

(4)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出和意外变故。

  

(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合仁义的。

不如趁机好好地款待他。

 

合作探究2

1.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

答案:

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项伯夜访张良,使紧张的形势出现了转机。

第二件事是张良献计。

第三件事是项伯劝项羽勿击刘邦。

   

2.总结重点虚词“为”、“之”的用法。

本段落中出现的固定句式有:

本段中的特殊句式1.判断句

2.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当堂检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接近,接触,沾染) )

A.秋毫不敢有所近近:

亲近。

B.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非常:

意外的变故。

C.君安与项伯有故故:

交情。

D.籍吏民籍:

登记。

2、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善

①素善留侯张良(动词,结交,交好)

②不如因善遇之(副词,好好地)

⑵故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旧交情)

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连词,所以,因此)

⑶之

①珍宝尽有之(助词,无义)

②为之奈何(代词,这件事)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到)

④鲰生说我曰……故听之(代词,他的话)

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⑷以

①具告以事(介词,把,将)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介词,用来)

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把,将)

④所以遣将守关者(与“所”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

⑸幸

①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

②故幸来告良(副词,幸亏,幸而)

⑹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动词,称王)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秦汉以后朝廷中封爵最高的一级,这里是对刘邦的尊称)

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秦汉以后朝廷中封爵最高的一级)

④秦地可尽王也(动词,称王)

⑺乃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副词,就)

②良乃入,具告沛公(副词,于是)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熟读第3、4段,并把这两段的课下注释标注在课文上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意”、“与”“因”“且”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口头翻译三、四两段。

2、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

1、分析樊哙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学习过程】

研读第三自然段

自主学习1

结合课下注释读第三段,完成下列问题

(一)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1、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

通“隙”  

2、因击沛公于坐:

坐:

通“座” 

(二)找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1、沛公奉约为婚姻 :

婚姻,古义,指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所以遣将守关者:

所以:

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非常: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4、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地区;今义:

指河北省、河南省。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省略句,“战”后省略了“于”)                             

2、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句,“何以”为“以何”)

3、得复见将军于此(介宾短语后置)

4、亚父者,范增也(判断句)

5、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

6、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宾语前置句)

(四)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

 却没有料想到自己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多次给项羽使眼色,又接连三次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杀死沛公),项羽(却)默默地没有反应。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这么做,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4)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

 

(5)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项庄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终于)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合作探究1

1.从宴会上的座次能看出什么?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子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长东向,幼西向。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増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按古代礼仪,宴会中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北向,西向为侍坐。

可见在鸿门宴中,项王、项伯是首席,范増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是侍坐。

 

宴设于项羽帐中,刘邦虽为宾客,却得不到尊位,可见项羽目中无人,自高自大,也可见双方力量对比的悬殊,刘邦处境堪虞,但刘邦却能泰然处之,可见起能屈能伸。

而项氏集团内部,谋士范増的地位还不及告密的项伯,君臣隔膜,事不可谋,已初见端倪。

2、“项庄舞剑”在情节开展上有什么作用?

 

项羽“留沛公与饮”情节已趋缓和,“舞剑”事件发生,形势再度紧张起来,从而引出了“樊哙闯帐”,将故事推向高潮。

研读第四自然段

自主学习1

结合课下注释读第四段,完成下列问题

(一)一词多义

意:

(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料想

(2)其意常在沛公也:

用意

因:

(1)不如因善遇之 :

趁着

(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于是,就

(3)因击沛公于坐 :

趁机

(4)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趁机

而:

(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连词,表修饰。

(2)拔剑切而啖之:

连词,表承接。

(3)劳苦而功高如此:

连词,表并列。

(4)而听细说:

连词,表转折,却。

与:

(1)臣请入,与之同命:

介词,同,跟。

(2)则与斗卮酒:

动词,给。

(3)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连词,和。

(4)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介词,同,跟。

且:

(1)若属皆且为所虏:

副词,将,将要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连词,表让步,尚且。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今者项庄拔剑舞:

者:

助词,用在时间名词后,表停顿,可不译。

                               

(2)臣请入,与之同命 :

请:

动词,请允许我做某事。

(3)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举、胜:

动词,尽,完。

(4)窃为大王不取也 :

为:

动词,认为。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范增数目项王:

目:

名词活用为动词,以目示意。

(2)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

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翅膀一样。

(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内: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使…进去

 (4)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上:

名词活用为状语,向上。

(5)刑人如恐不胜:

刑:

名词活用为动词,处罚。

(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

名词的使动用法:

让…称王。

(7)此亡秦之续耳:

续:

动词活用为名词,后继者。

(四)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

(3)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

我私意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

合作探究2

1、三、四两段是课文重点,情节的高潮所在,宴会上的情节可概括为“三起三落”,请指出。

三起:

(1)“范增数目项王”暗示动手。

(紧张)

(2)范增以项庄舞剑为由,刺杀刘邦。

(严峻)(3)樊哙闯入帐(紧张到极点)。

三落:

(1)项羽不怒樊哙,称之壮士。

(2)项羽赐樊哙酒肉,赐座。

(3)刘邦以“如厕”为名逃跑。

2、这部分共写了几件事?

共写了四件事,即刘邦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

这些事既反映了刘项双方的矛盾,又反映了刘邦集团能上下一心,共同应对危机。

矛盾错综交织,有张有弛,波澜起伏,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3、“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的?

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

 

语言描写:

“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

”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形势,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

行动描写:

“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何等英武。

外貌描写:

“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着墨不多,极为传神。

浓墨重彩写樊哙,既衬托了项羽、刘邦,更突出了张良。

【当堂检测】

完成限时训练课内阅读第7-10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完成限时训练第1-6题、16-18题。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梳理第5-7段的文言基础字词,掌握“举”、“谢”词语意义。

2、分析项羽、刘邦、张良、范增等主要的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

1、学习作者善于运用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的写作方法。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学习难点】

如何评价项羽这个人物形象。

【自主学习】

研读第五至七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一)、一词多义 

举:

 

(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

举起

(2)杀人如不能举:

谢: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道歉                 

(2)哙拜谢:

感谢       

(3)乃令张良留谢 :

辞谢                        (4)张良入谢 :

谢罪 

辞:

 

(1)大礼不辞小让:

拒绝,回避          

(2)卮酒安足辞:

 推辞 

     (3)我为鱼肉,何辞为:

推脱,辞谢

(二)、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步:

名词活用作状语,徒步

 2、道芷阳间行:

道:

名词活用作动词,取道;间:

名词活用作状语,抄小路。

bite咬bitbitten/bit  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

名词活用作状语,抄小路

  4、拔剑撞而破之:

破: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

steal偷stolestolen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wake醒着woke/wakedwoke/waked/woken1、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何操,操何)

2、我持白璧一双(定语后置句,白璧一双,一双白璧)

melt融化meltedmelted/molten3、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安在,在安)

4、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判断句) 

write书写wrotewritten(四)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hang挂hunghung1、公为我献之 :

为:

替              2、相去四十里:

去:

距离 

swear发誓sworesworn3、沛公则置车骑:

置:

放弃,丢下                    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乃:

才   

grow成长grewgrown5、沛公不胜杯杓 :

胜:

禁得起

bear忍受boreborn 【合作探究】

1.这部分共写了几件事?

 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为何不同?

lie躺laylain这部分共写了三件事,即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

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产而恼怒。

不仅把玉斗“置之地”,且“拔剑撞而破之”,更大骂“竖子不足与谋”,可谓气急败坏。

2.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请作以分析。

 

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

他听到曹无伤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大怒,决心消灭刘邦。

可是听到项伯说的“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等话后,改变了注意,答应项伯“善遇之”。

等到刘邦到鸿门,说了一番谎话后,他听了洋洋得意,不仅原谅了刘邦,请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情报的来源也说了出来,以表明自己原来对刘邦并无成见。

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杀刘邦,他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也熟视无睹。

到了樊哙闯帐,怒目而视,将他训斥了一番,他不仅不怒,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赐彘肩,赐坐。

其实樊哙的话是刘邦前面说的话的重复与补充,只是换了一个角度来说而已。

而他在这些虚伪的言辞面前,却感到刘邦与樊哙的话全是对的,自己反而有内疚之感,思想上完全解除了警戒,以致刘邦脱逃,他也毫不在意了。

到刘邦逃后,张良奉璧给他,他随手置于座上,没有什么反应。

文章写他的细节与对话虽不多,却能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鸿门宴上刘邦正是利用了项羽的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的弱点,死里逃生。

刘邦的性格是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善于应变。

他入关后即“籍吏民封府库”“遣将守关”“欲王关中”。

而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向张良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

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又是祝酒,又是“约为婚姻”,使项伯为他所用。

到鸿门后,他抓住项羽的心理,用甜言蜜语来哄骗项羽,说自己和项羽是“戮力而攻秦”的;又说自己“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以表明自己力量不如项羽,以满足项羽“自高自大”的心理;接着又把项羽要“击破”他的事,转到“小人之言”上去。

他既称臣谢罪,又把欲王关中的野心否认得干干净净,从而得到了项羽得好感,于是在危机四伏的鸿门宴上躲过杀身之祸,趁机脱逃了。

【当堂检测】

1.下列句子中包含的成语分别是什么?

 

(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

秋毫无犯

(2)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劳苦功高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干大事不必拘泥小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如今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

2、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沛公经不起多喝酒,不能亲自告辞,特地派我捧着一双白璧,敬献给大王足下。

【课后作业】完成金版新学案【语基存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