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答案.docx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答案
2019年秋季学期初中学业水平期中监测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7
8
9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0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11
12
13
答案
C
B
A
B
C
D
A
D
B
C
D
B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B
A
D
A
D
A
B
C
D
B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6分)
26.
(1)①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②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③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4分)
(2)说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2分)
27.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6分)
28.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开展此次网民建言征集活动||,尊重了人民的主人翁地位||,有利于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2)我国公民享有监督权。
开展此次建言征集活动||,使群众有机会批评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政府完善自身工作。
(3)我国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开展此次建言征集活动||,有利于政府决策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
(6分)
29.
(1)法治既是崇高的社会理想||,也是伟大的社会实践和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行则将至||,让我们为实现法治理想而努力奋斗!
(3分)
(2)①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②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③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④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5分)
三、分析说明题(24分)
30.
(1)①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②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③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④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6分)
(2)①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②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③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④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⑤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⑥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等等。
(6分)
31.
(1)①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②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6分)
(2)①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认真学法、知法、守法、护法||;②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③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④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⑤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⑥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等等。
(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