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87693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0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最新】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没有用到化学性质的是

A.天然气用作燃料B.小苏打用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C.铁粉用作月饼盒内的双吸剂D.金刚石用作切割玻璃

2.飞机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下列关于制造飞机所用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飞机舷窗使用的有机玻璃属于复合材料

B.飞机座椅上使用的阻燃橡胶属于合成材料

C.飞机机翼使用的碳纤维材料属于无机材料

D.飞机机身使用的铝合金具有密度大,硬度小的特点

3.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镁带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木炭燃烧,产生黑色的固体

4.下列分别是二氧化碳制取、收集、干燥和性质实验的装置图,错误的是

A.

B.

C.

D.

5.下列事实,不宜用微粒之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的是

A.铁路上的钢轨受热膨胀,遇冷收缩

B.1L芝麻与1L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L

C.向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体积明显变小

D.向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体积变化极小

6.下列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B.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C.②表示的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7.如图中的四位同学对H2O2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就发生燃烧

B.将木柴架空燃烧会更旺,原因是这样能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燃烧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燃着的酒精灯被碰倒,引发酒精在桌面燃烧,可用湿抹布盖灭

9.1.6g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氧化碳和3.6g水。

据此判断该有机物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

10.炼铁厂以赤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主要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请根据题图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③发生的反应为

B.反应过程中①是化合反应,②③是置换反应

C.原料中焦炭的作用是提供能量和制取一氧化碳

D.生铁属于混合物,工业炼铁的设备是高炉

11.下列关于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

C.t2℃时乙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饱和溶液

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除去乙

12.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NaClBaCl2Na2CO3B.KNO3HClCaCl2

C.H2SO4FeCl3NaNO3D.NaOHHNO3NH4NO3

13.下列主题知识的归纳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安全常识

B化学与农业

①煤气泄漏——先打开排气扇

②误食少量重金属盐——喝鸡蛋清

①波尔多液可用于农作物杀菌

②硝酸铵与草木灰混合使用——可增加肥效

C辨别真假

D化学与健康

①辨别蛋白质和淀粉--加碘水

②辨州棉织物和毛织物——点燃闻气味

①出现贫血—可适当补充钙元素

②吃蔬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

 

A.AB.BC.CD.D

二、综合应用题

14.学习化学知识后,观察物质世界就要从化学视角看。

水是种重要的物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2)从构成角度看:

下列变化中构成水的微粒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

a.水结冰b.电解水c.熟石灰溶于水d.二氧化碳溶于水

(3)从变化角度看水可发生多种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

①水通电分解生成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氢气,是将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其微观模拟图可用下图表示,请将其补充完整____:

②水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从资源角度看,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常用的溶剂。

①节约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有________(填序号)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b.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②用氢氧化钠和水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有关操作如图所示:

Ⅰ.以上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用字母代号表示);C操作出现的错误是____.

Ⅱ.小华同学用配制的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装置,他在滴入稀硫酸的过程中,观察到有少量气泡出现,请你帮助她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反应后为确定硫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刚好完全反应,他取出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己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小亮认为小华的结论不准确,他认为除了“两种物质己恰好完全中和”外还有第二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是:

________.

三、填空题

15.古代画家绘制壁画所用的颜料多以天然矿物质为主、植物颜料为辅,下表列出了画家常用的5种颜料:

颜料名称

石黄

赭石

白垩

珍珠岩

靛蓝

颜色

黄色

赤红色

白色

白色

青蓝色

主要成分

一氧化铅(PbO)

氧化铁

碳酸钙

二氧化硅

靛蓝(C16H10O2N2)

主要成分的性质

不溶于水

热稳定性较高

能与酸反应

不溶于水

热稳定性高

能与酸反应

不溶于水

热稳定性高

能与酸反应

不溶于水

热稳定性高

不能与酸反应

微溶于水

见光、受热易分解

能与酸、碱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表物质中主要成分为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5种颜料的主要成分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__,其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3)画家如果不慎将白垩和珍珠岩两种物质的标签丢失,根据表中的信息,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把它们鉴别开的原理____;

(4)根据物质的性质,可采取哪些措施预防壁画褪色?

___.(答一条即可)。

四、科学探究题

16.高锰酸钾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实验小组的同学对高锰酸钾的某些性质和用途进行探究。

实验一、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如图,用下列给定的药品、用品:

高锰酸钾、棉花、火柴及下列仪器,制取氧气.

(1)仪器⑤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制取并收集氧气时,应选用图中的仪器有_________。

(填序号);利用此原理还需要补充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在此实验中该仪器的用途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根据所给仪器收集该气体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

(3)实验时需要使用酒精灯,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从图中选出正确的操作编号).

(4)小明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导致水槽中的水倒流进人了导气管,可采用的补救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种即可)。

实验二、探究高锰酸钾的溶解性:

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请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步骤一:

如图操作,振荡后静置,观察到:

A试管中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呈____色;B试管中晶体不溶解,汽油不变色;根据此实验可知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__。

(2)步骤二:

如图操作,将步骤一中A试管内溶液倒人B试管中,振荡后静置,观察现象。

请你对B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提出猜想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二氧化硫:

如图所示,在小烧杯A中加入少量的稀高锰酸钾溶液。

取一根小木条,在一头蘸一些硫粉,并点燃,迅速伸人烧杯B中,片刻后取出小木条,振荡烧杯A,可观察到烧杯A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反应前后锰元素和硫元素化合价发生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I拓展实验

实验过程中某同学的手上不小心沾上了高锰酸钾溶液,结果手上的皮肤变成了棕黄色,经过查阅资料结合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分析原因,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拓展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KMnO4溶液呈中性、有腐蚀性

讨论分析:

构成皮肤细胞的基础物质是蛋白质,其属于_________(填“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或“碳水化合物”),遇到高锰酸钾溶液后被腐蚀,因此皮肤呈现棕黄色。

进行如下两个实验探究KMnO4溶液对不同类物质的腐蚀性:

实验四、将新鲜鸡皮在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现象如表:

KMnO4溶液浓度

0.002%

0.01%

0.1%

1%

鸡皮的变化

无明显变化

边缘部分变为棕黄色

全部变为棕色

全部变为黑色

实验五、将铜片分别浸泡在4种溶液中进行实验,浸泡相同时间,现象如下表:

编号

实验

25mL0.1%KMnO4溶液

25mL0.1%KMnO4溶液+10滴浓硫酸

25mL蒸馏水+10滴浓硫酸

25mL1%KMnO4溶液+10滴浓硫酸

铜片质量/g

实验前

0.54

0.54

0.54

0.54

18小时后

0.54

0.52

0.54

0.43

解释与结论:

(1)实验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五中通过对比②和④,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中,欲得出“KMnO4和硫酸共同作用对铜才有腐蚀性”的结论,需要对比______(填编号)。

五、实验题

17.探究镁、锌、铁、铜四种金属能否与酸反应

(1)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问题:

根据四支试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的不同可获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当稀硫酸过量时,装有铁片的试管中反应后的溶液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2)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存在各种规律,请你分析下表中的数据,找到对应关系:

lg金属与足量稀盐金属与足量(均生成+2价金属的盐溶液)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24

65

56

产生氢气的质量(g)

2/24

2/65

2/56

你发现的规律

_______

(拓展应用)

有两种外观类似黄金的①Cu-Zn合金和②Cu-Ag制品,若实验室只提供一瓶稀硫酸和必要仪器。

(3)你认为能测出合金________(填序号)中铜的质量分数;

(4)取上述(3)中所选合金粉末20g放人烧杯中,加人50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69.8g,则:

①产生氢气的质量是________;

②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18.探究未经砂纸打磨的铝条与稀盐酸的反应将未经砂纸打磨的铝条放人盛有足量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ab段压强没有明显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反应进行到______s时反应停止;

(4)若将未经砂纸打磨的铝条换为带有铜绿[

]的铜片,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你认为其变化趋势与上述实验是否相同______(填“是”或“否”),你判断的依据是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因为甲烷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故A错误;

B、小苏打用作制糕点的发酵粉,是因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能够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故B错误;

C、铁粉用作月饼盒内的双吸剂,是因为铁能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故C错误;

D、金刚石用作切割玻璃,是因为金刚石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D正确。

故选:

D。

【点睛】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2.B

【详解】

A.有机玻璃是一种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错误;

B.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故正确;

C.碳纤维是由碳和纤维复合而成的,属于复合材料,故错误;

D.铝合金密度小、硬度大,故错误。

故选:

B。

3.B

【详解】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镁带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点睛】

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4.C

【详解】

A、制取:

固体+液体反应,不需加热,漏斗有利于随时加入液体,故实验设计正确,不符合题意。

B、收集:

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所以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

故实验设计正确,不符合题意。

C、干燥:

制取的气体中有水分,浓硫酸可以干燥酸性气体,吸收水分,二氧化碳为酸性气体,正好符合。

用浓硫酸是合适。

但是导气管应该是长进短出,否则无法干燥气体。

故实验设计错误,符合题意。

D、性质:

二氧化碳溶于水,会生成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实验设计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详解】

A、铁路上的钢轨受热膨胀、遇冷收缩是因为铁原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能用微粒之间有间隙的性质来解释,不符合题意。

B、1L芝麻与1L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L,是因为芝麻和大米粒之间有间隔,不能用微粒之间有间隙的性质来解释,符合题意。

C、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气体受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体积变小,故能用微粒之间有间隙的性质来解释,不符合题意。

D、液体分子间分子间的间隔较小,液体受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化很小,体积变化极小,故能用微粒之间有间隙的性质来解释,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6.C

【分析】

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所给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因此,如果微粒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则该微粒可判定为原子。

【详解】

A、②④的质子数相同,因此是同种元素,A错误;

B、11号元素是钠、12号元素是镁元素是金属元素,B错误;

C、②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2,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C正确;

D、①表示的是阴离子,D错误;

故选C。

7.A

【分析】

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含义:

微观1、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2、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宏观:

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判断。

【详解】

A.过氧化氢是一种纯净物,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每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该化学式的微观意义可以表示1个过氧化氢分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该化学式宏观上可以表示过氧化氢这种物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D

【详解】

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不一定就能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错误;

B.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都能够促进燃烧,将燃着的木柴架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了木柴的燃烧,故错误;

C.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是因为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故错误;

D.少量酒精洒在桌上并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即可以降低温度,又可以隔绝空气,所以可以灭火,故正确。

故选:

D。

9.A

【详解】

先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确定:

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再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相等,来确定氧元素是否含有。

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4.4g×

×100%=1.2g,3.6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3.6g×

×100%=0.4g,1.2g+0.4g=1.6g与物质的质量相等,故一定不含氧元素。

故选A。

10.B

【详解】

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不是置换反应,反应③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也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符合题意;

C.原料中焦炭的作用是提供能量和制取一氧化碳,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属于混合物;工业炼铁的设备是高炉,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D

【详解】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65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故B错误;

C、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2℃时乙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能变为饱和溶液,但降至t1℃不一定能变为饱和溶液,故C错误;

D、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除去乙,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

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2.B

【分析】

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能结合成沉淀的则不能得到透明的溶液;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详解】

A、BaCl2和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C、三者之间不反应,但FeCl3溶于水呈棕黄色,故选项错误。

D、NaOH与HNO3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NaOH与NH4NO3反应生成硝酸钠、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3.C

【详解】

A、煤气具有可燃性,一旦泄露,应先关闭燃气阀门,然后打开门窗通风,切不可打开排气扇,以免由于产生电火花而引起爆炸,故A错误;

B、硝酸铵属于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混用后会产生氨气,使肥效降低,而草木灰呈碱性,故两者不能混用,故B错误;

C、淀粉遇碘变蓝色,而蛋白质不会,所以可用碘水来鉴别蛋白质与淀粉;毛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棉线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点燃后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毛织物,产生烧纸气味的则是棉织物,故C正确;

D、出现贫血要多吃含铁的食物,应该补充铁元素,故D错误;

故选:

C。

14.氢元素与氧元素ac电

6CO2+6H2O

C6H12O6+6O2adECADB称量时,药品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部分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NaOH+H2SO4=Na2SO4+2H2O硫酸过量

【详解】

(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填:

氢元素与氧元素;

(2)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ac中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水分子不发生改变,bd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水分子发生改变,故填:

ac;

(3)①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方框内应添加两个氢分子,每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故填:

电;

②二氧化碳与水在叶绿体、光照的条件下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故填:

6CO2+6H2O

C6H12O6+6O2;

(4)①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

b.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能防止水体污染;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水体污染。

故填:

ad;

②Ⅰ、配制溶液的步骤是:

计算→称量→溶解;C操作中砝码和被称量物质放颠倒了;故填:

ECADB;称量时,药品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

Ⅱ、小华同学在滴入稀硫酸的过程中,观察到有少量气泡出现。

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

部分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因为酸性溶液与中性溶液均不能使酚酞变色,所以除了“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外还有可能硫酸过量;故填:

部分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NaOH+H2SO4=Na2SO4+2H2O;硫酸过量。

15.PbO、Fe2O3靛蓝262CaCO3+2HCl=CaCl2+H2O+CO2↑防止强光照射或保持干燥

【详解】

(1)由金属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PbO、Fe2O3属于金属氧化物。

(2)5种颜料的主要成分中属于有机物的是靛蓝,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10+16×2+14×2=262。

(3)白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珍珠岩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碳酸钙能与酸反应,二氧化硅不能与酸反应,则可用稀盐酸进行鉴别,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4)古代画家绘制壁画所用的颜料多以天然矿物质为主、植物颜料为辅,其中靛蓝微溶于水,见光、受热易分解,故预防壁画褪色可以采用防止强光照射或保持干燥的方法。

故答案为:

(1)PbO、Fe2O3;

(2)靛蓝;262;

(3)CaCO3+2HCl=CaCl2+H2O+CO2↑;

(4)防止强光照射或保持干燥。

16.水槽①③④⑤⑥试管用作反应容器2KMnO4

K2MnO4+MnO2+O2↑排水法ac可以直接把试管上的单孔橡皮塞拔掉紫红溶剂种类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试管底部固体减少;原因:

由于高锰酸钾不易溶液汽油,且汽油的密度比水小,因此二者混合后会出现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现象,又因为溶液没有达到饱和,因此剩下的高锰酸钾颗粒会继续溶解溶液褪色H2O+7→+2,+4→+6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探究高锰酸钾溶液浓度对样品腐蚀性的影响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溶液浓度越大,腐蚀性越强①②③

【详解】

实验一

(1)仪器⑤的名称是水槽。

故填:

水槽。

(2)制取并收集氧气时,应选用图中的仪器有①③④⑤⑥;利用此原理还需要补充的一种仪器是试管,在此实验中该仪器的用途是用作反应容器,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根据所给仪器收集该气体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排水法。

故填:

①③④⑤⑥;试管;用作反应容器;2KMnO4

K2MnO4+MnO2+O2↑;排水法。

(3)实验时需要使用酒精灯,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正确是ac。

故填:

ac。

(4)小明用高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