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卷03中考热身卷解析版中考语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87358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6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卷03中考热身卷解析版中考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卷03中考热身卷解析版中考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卷03中考热身卷解析版中考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卷03中考热身卷解析版中考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卷03中考热身卷解析版中考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卷03中考热身卷解析版中考语文.docx

《安徽卷03中考热身卷解析版中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卷03中考热身卷解析版中考语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卷03中考热身卷解析版中考语文.docx

安徽卷03中考热身卷解析版中考语文

安徽卷03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

(10分)

(1)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

(2)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做》)

(3)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

(4)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曹刿论战》中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6)苏轼《江城子》中运用典故表达词人渴望效法武将魏尚为国戍边抗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7)文天祥《过零丁洋》中“______?

______”显示了作者舍身取义的生死观,历来为世人所传颂。

【答案】

(1)行道之人弗受

(2)衡阳雁去无留意(3)弓如霹雳弦惊(4)瀚海阑干百丈冰(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诗词默写要求:

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

注意:

弗、霹雳、阑、汗。

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1分)

等待总是让人焦躁不安,等一只蜗牛横穿菜园,等一朵花开放,________________。

干脆不等,A.吃你的饭,睡你的觉,过你的日子。

也许一盏茶的工夫,蜗牛已从小白菜的世界穿越至西红柿的王国;B.早上醒来,那团昨晚还倔强紧闭的花骨朵已然绽放了笑颜;某一天,那个齐腰的小孩忽然需要你仰望才能与他对视了。

时光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过去了,所以,不要等待,等待是世上最没有效率的工作。

tǎng若不等,可能会有惊喜。

而等待,却是预支了喜悦,很有可能因等待的结果迟迟不来,喜悦渐渐变成了āi怨。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倔(_______)强绽(_______)放tǎng(_______)若āi(_______)怨

(2)文中“仰望”的“仰”意思是___________;请写出一个与“悄无声息”意思相近的四字成语:

___________(2分)

(3)A、B两处画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___和___的修辞手法。

(2分)

(4)根据文意,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

(3分)

【答案】

(1)juézhàn倘哀

(2)脸向上无声无息(3)排比拟人(4)示例:

等一个孩子长大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倔(jué)强:

性情固执,强硬。

绽(zhàn)放:

(花朵)开放。

倘若:

表示假设。

哀怨:

悲伤而含怨恨。

(2)本题考查字义。

仰望:

意思是抬头向上看。

仰:

脸向上。

望:

看。

悄无声息:

意思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也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

和“悄无声息”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无声无息。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处“吃你的、睡你的、过你的”三个短句句式相似,可判断运用了排比修辞。

B处“绽放了笑颜”是把花拟人化,赋予其人的情感,可判断运用了拟人修辞。

(4)本题考查仿句。

仿句要求:

句式相似,内容相关。

“等一朵花开放”的句式:

等+一+量词+名词+动词。

结合后文可知,分别出现了花朵、蜗牛、孩子三个意象,和前文形成照应,前文已经出现了花朵、蜗牛两个意象,要补充的句子应该围绕“孩子”这个意象展开。

结合“某一天,那个齐腰的小孩忽然需要你仰望才能与他对视了”可知,要补充的句子可以是:

等一个孩子长大。

3.某校九(3)班开展“文学与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4分)

(1)请按要求修改活动通知。

(6分)

通知

各位同学:

为了弘扬和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班邀请了知识渊博的马教授于2020年5月20日在本班教室开展以“文学与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同学们按时参加。

2020年5月18日

九(3)班班委会

①通知的内容有一处表述不完整,请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

③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5分)

①请将下列代指年龄的词语,按由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

(3分)

A.垂髫B.弱冠C.襁褓D.束发

②《范进中举》中“世先生同在桑梓”,“桑梓”指的是____;《无题》中“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青鸟”指的是____。

(2分)

(3)活动中,马教授出了一道趣味题:

在不考虑平仄的情况下,以“祖冲之”为上联,最适合用作下联的一项是()(3分)

A.秦始皇B.朱元璋C.李时珍D.孙行者

【答案】

(1)①应在“2020年5月20日”之后加上具体的时间。

②将“弘扬”与“继承”调换位置。

③应将落款处的署名和日期调换位置

(2)①CADB②家乡信使(3)D

【解析】

(1)①本题考查应用文内容。

通知没有点明举办以“文学与文化”为主题系列活动的具体时间,应在“2020年5月20日”之后补充上准确时间,如下午2:

30。

②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

画线句子语序颠倒,应该改为“为了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③本题考查应用文格式,落款时应该先写署名后写日期,所以应将落款处的署名和日期调换位置。

(2)①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垂髫”指的是儿童,“弱冠”指是的男子20岁,“襁褓”指的是婴儿,“束发”指的男子15岁。

故正确的顺序为CADB。

②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桑梓”指代家乡。

传说有青鸟飞到汉武帝宫殿,东方朔说这是西王母差来的,不久,西王母果然到来,后因以“青鸟”称传信的使者。

(3)本题考查对联常识。

解答此题,要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并结合题目具体要求作答。

ABC不合适。

D合适,对联的上下联必须词性相对,结构一致。

“祖”对“孙”,都是名词,并且意义相关;“冲”对“行”,都是动词。

故选D。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此时却月光明亮,武松从墙头上一跳,却跳在墙里,使先来开了角门,摄过了门扇,复翻身入来,虚掩上角检都提过了。

武松却望灯明处来,看时,正是厨房里。

只见两个丫聚,正在那汤罐边()说到:

“伏侍了一日,兀自不肯去睡,只是要茶吃。

那两个客人也不识羞耻,唑得这等醉了,也兀自不肯下楼去歇息,只说个不了。

”那两个女使,正口里喃喃呐呐地怨怅。

武松却倚了朴刀,掣出腰里那口带血刀来。

把门一推,呀地推开门,抢入来,先把一个女使整角儿揪住,一刀杀了。

那一个去待要走,两只脚一似钉住了的,再要叫时,口里又似哑了的,端的是惊得呆了。

休道是两个丫聚,便是说话的见了,也惊得口里半舌不展。

武松手起一刀,也杀了。

却把这两个尸首,拖放灶前,灭了厨下灯火,趁着那窗外月光,一步步挨入堂里来。

武松原在衔里出入的人,已都认得路数,径楚到驾考楼胡梯边来,捏脚捏手,摸上楼来。

此时亲随的人都伏事得厌烦,远远地躲去了。

只听得那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三个说话。

武松在胡梯口听,只听得蒋门神口里()不了,只说:

“亏了相公与小人报了冤仇,再当重重的报答恩相。

”这张都监道:

“不是看我兄弟张团练面上,谁肯干这等的事!

你虽费用了些钱财,却也安排得那厮好。

这早晚多是在那里下手,那厮敢是死了,只教在飞云浦结果他。

待那四人明早回来,便见分晓。

”张团练道:

“这四个对付他一个,有甚么不了?

再有几个性命,也没了。

”蒋门神道:

“小人也分付徒弟来;只教就那里下手,结果了,快来回报。

武松听了,心头那把无明业火高三千丈,冲破了青天。

右手持刀,左手捡开五指,抢入楼中,只见三五枝灯独高明,一两处月光射入,楼上甚是明朗。

面前酒器,皆不曾收。

蒋门神坐在交椅上,见是武松,吃了一惊,把这心肝五脏都提在九霄云外。

说时迟,那时快,蒋门神急要()时,武松早落一刀,劈脸剁着,和那椅子都砍翻了。

武松便转身回过刀来,那张都监方才伸得脚动,被武松当时一刀,齐耳根连脉子破着,扑地倒在楼板上。

两个都在挣命。

这张团练终是个武官出身,虽然酒醉;还有些气力。

见剩翻了两个,料道走不迭,便提起一把交椅抡将来。

武松早接个住,就势尺一推。

休说张团练酒后,使清醒时也近不得武松神力,扑地望后便倒了。

武松赶入去,一刀先割下头来。

蒋门神有力,挣得起来。

武松左脚早起,翻筋斗踢一脚,按住也割了头。

转身把张都监也割了头。

见来子上有酒有肉,武松拿起酒钟予一饮而尽连吃了三四钟,便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蕴着血,去白粉壁上大写下八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把桌子上器皿踏匾了,揭几件在怀里。

却待下接,只听得楼下夫人声音叫通:

“楼上官人们都醉了,快着两个上去搀状!

”说犹未了,早有两个人上楼来。

武松却闪在胡梯边,看时,却是两个自家亲随人,便是前日拿提武松的。

武松在黑处让他过去,却拦住去路,两个人进楼中,见三个尸首横在血泊里,惊得面面厮鲲,做声不得,正如“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

急待回身,武松随在背后,手起力落,平制翻了一个。

那一个便魂下讨饶,武松道:

“却烧你不得!

”报住也是一刀,杀得血溅画楼,尸横灯影。

(节选自施耐庵《水浒传》,中国画报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4.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埋怨赞同挣脱B.唠叨称赞挣脱

C.埋怨称赞挣扎D.唠叨赞同挣扎

5.请简述武松杀张都监等人的原因。

(4分)

6.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

(6分)

(1)武松听了,心头那把无明业火高三千丈,冲破了青天。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武松左脚早起,翻筋斗踢一脚,按住也割了头。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7.武松可以说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请结合选文分析其性格特点。

(6分)

8.《水浒传》中写了三个打虎的故事,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其故事情节。

(3分)

【答案】

4.C

5.示例:

武松醉打蒋门神,帮施恩夺回“快活林”,蒋门神和张都监、张团练等一起设计陷害武松,并要在飞云浦“结果”武松,武松在知道自己受诬的原因后,返回孟州城,血溅鸳鸯楼。

6.

(1)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武松听到三人对话之后怒火之盛。

(2)这句话采用动作描写,“起”“翻”“踢”“按”“割”等动词的运用,写出了武松杀蒋门神的一气呵成,刻画出武松武艺高强的形象。

7.示例:

①刚猛不屈,敢做敢当。

从武松在张都监府杀人后留名“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可以看出。

②恩怨分明,有仇必复。

从武松知道自己受诬后返回孟州复仇可以看出。

③胆大心细,武艺高强。

从武松只身一人潜入张都监府中的经过可以看出。

8.①武松景阳冈打虎;②李逵沂岭杀四虎;③解珍解宝登州山猎虎。

【解析】

4.考查词语运用的能力。

C.“埋怨”:

因为事情不如意而不满或怨恨;“唠叨”:

指说话写文章啰嗦、不简洁。

根据“那两个女使,正口里喃喃呐呐地怨怅”可知用“埋怨”。

“赞同”:

赞许,认同;“称赞”:

夸奖,表扬。

根据“亏了相公与小人报了冤仇,再当重重的报答恩相”可知用“称赞”。

“挣脱”:

奋力摆脱;“挣扎”:

尽力支撑或摆脱。

根据语境可知,蒋门神急要“挣扎”时,被武松一刀砍倒。

故选C。

5.考查对名著内容的了解。

选文出自《水浒传》中武松“血溅鸳鸯楼”的故事。

故事的前因后果是:

武松因杀死潘金莲、西门庆为兄报仇后,被发配到孟州。

在孟州结识了管营之子施恩。

施恩有快活林酒店,被蒋门神(忠)仗张团练之势力夺走,武松闻知,怒打蒋门神并将快活林夺回;蒋不服,暗同张团练、张都监陷害武松,将武松诬为盗,收入狱中,刺配到恩州。

蒋忠又暗使差人杀武松于飞云浦。

不料被武松得知,杀死差人回到城里,张都监府中,张都监、张团练、蒋忠正在鸳鸯楼中饮酒作乐,武松登楼将楼上之人杀尽而去。

据此即可概括出武松杀张都监等人的原因。

6.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

(1)题干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

从“无明业火高三千丈,冲破了青天”可以看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结合“不是看我兄弟张团练面上,谁肯干这等的事!

你虽费用了些钱财,却也安排得那厮好。

这早晚多是在那里下手,那厮敢是死了,只教在飞云满结果他。

待那四人明早回来,便见分晓”可知,这里表现了武松听到蒋门神三人对话要在飞云浦害死自己之后的怒火之盛。

(2)题干要求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入手。

从“起”“翻”“踢”“按”“割”等词语可知,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武松杀蒋门神时动作的麻利流畅,一气呵成,突出了武松武艺高强、嫉恶如仇的特点。

7.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从“武松拿起酒钟予一饮而尽连吃了三四钟,便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蕴着血,去白粉壁上大写下八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可以看出武松刚猛不屈,敢做敢当的特点;从“武松听了,心头那把无明业火高三千丈,冲破了青天。

右手持刀,左手捡开五指,抢入楼中……”可以看出武松恩怨分明,有仇必复的特点;从“武松从墙头上一跳,却跳在墙里,使先来开了角门,摄过了门扇,复翻身入来,虚掩上角检都提过了”可以看出武松胆大心细,武艺高强的特点。

8.考查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水浒传》中三个打虎故事的主要内容如下:

武松景阳冈打虎——武松离开柴进回清河县找自己的哥哥武大郎,来到景阳冈前,在酒店里喝了十八碗酒。

酒保以冈上有虎劝武松不要过冈,武松不信,执意过冈。

来到冈上,见到官府告示,这才知道真有虎。

走了一段,武松酒醉,躺下睡觉。

这时老虎来了,经过一番生死搏斗,武松一顿乱拳打死了老虎。

李逵沂岭杀四虎——李

逵上梁山后,思母心切,为了让母亲享福,特地回家去接老母亲上梁山。

回到家中后,李逵背着双目失明的老母亲奔梁山而去,途中路过沂岭时,母亲口渴,李逵放下母亲去接水。

回来后,发现老母被老虎所吃。

李逵气愤之下杀了一窝四只老虎。

解珍解宝登州山猎虎——登州城外山上有猛虎出没,知府衙门便召集全州猎户,令他们在三天之内捉住老虎。

解宝兄弟在山上埋下窝弓药箭,苦守三天两夜,终于捕中老虎。

不料老虎中了药箭后,竟然滚落山下,落在地主毛太公家后园中。

毛太公便让儿子毛仲义将老虎解往州府,邀功请赏。

【二】(17分)

(材料一)

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在形式上有诸多限制。

首先,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的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上下联词性要相对。

如刚才例举的“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上下联词性相对,“新春”对“佳岁”“富贵”对“平安”“年年好”对“步步高”。

此外,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现在的一声二声大致相当于古代的平声,三声四声大致相当于古代的仄声。

对联讲究平仄,末尾最严。

上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仄声,下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平声。

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上下联末的“寿”和“门”就分别是仄声和平声。

这就叫“仄起平收”。

春联的内容也有许多讲究。

譬如,“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是体现农民对新的一年祈望与祝福的春联。

“百货琳琅,柜盈春夏秋冬货;大楼兴旺,客满东西南北楼”是宣传商业繁荣的春联。

可见,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行业,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祈望与祝福。

春联的内容,不仅应符合作者自身的特点,更应体现出一种健康的审美趣味和追求。

如“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这样的春联,;又如“一夜连双岁岁岁如意,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这样的春联概括了除夕连接旧年和新年,表达了春联创作者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和向往。

当代艺术大师周汝昌先生说:

“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

”这种数千年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民族风俗必将在新的世纪得到继承并发扬光大。

(材料二)

(材料三)

“脱单脱贫不脱发,高个高颜求高分”……春节将至,年轻人把不加班、不脱发、不出BUG这些接地气的愿望写进春联,还融入了音符、代码、英文甚至化学元素,写成了别有一番风味的“现代春联”,让年味有了浓浓新意。

还有不少年轻人将互联网中的流行文化套用到春联中,产生许多忍俊不禁的“现代春联”,从学生的“不挂科”,到白领的“不加班”,以及养宠人士的“喵言妙语”,各种“脑洞大开”的春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还形成一门特色的定制春联生意。

9.下列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各行各业、千门万户,在春联中表达的祈望和祝福都是不同的。

B.春联的历史悠久,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每逢春节很多家庭都会精选一副春联贴在门上。

C.根据春联“仄起平收”的特点:

“春来鸟语花香”是上联,“冬去山明水秀”是下联。

D.春联的内容不全是书写汉字,也有用英文书写的春联。

10.在材料一中,请联系上下文,补全横线上的内容,使句意表达完整。

(3分)

11.在材料二中,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不同时期的春联。

请仔细阅读这些春联,并结合对应年代品评这些春联的内容,说说你的品评结果。

(6分)

12.下面是依据材料一第二、三段内容绘制的思维导图,请在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

(5分)

【答案】

9.C

10.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表达了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

(意思对即可)

11.示例1:

时代的变迁,隐藏在每年的春联里。

示例2:

每个时代的对联反映时代的特征。

示例3:

时代越好,对联的内容也随着丰富。

(意思对即可)

12.

(1)春联形式上有诸多限制;

(2)上下联字数要相等;(3)上下联平仄要相调;(4)体现健康的审美趣味和追求;(5)举例子。

【解析】

9.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分析。

C.根据春联“仄起平收”的特点,“冬去山明水秀”应是上联,“春来鸟语花香”应是下联,因为“秀”是仄声,“香”是平声。

故选C。

10.本题考查补写语句。

根据总起句“春联的内容,不仅应符合作者自身的特点,更应体现出一种健康的审美趣味和追求”可知,所补写的语句应体现健康的审美趣味和追求;根据下句“概括了除夕连接旧年和新年,表达了春联创作者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和向往”可知,所补写语句应按“概括了……表达了……”的句式进行补写,上句是概括的内容,下句是表达的情感。

结合“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分析,“好时代好风光”“新社会新气象”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处处”“天天”表达了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

据此进行表达即可。

11.本题考查对春联的探究。

1947年的春联:

写出40年代末期,劳苦群众翻身做了主人的喜悦之情和忆苦思甜的幸福之情。

1958年的春联:

“下乡上山”出现在春联中,表现出50年代人们对新中国、新生活的歌颂之情。

1981年的春联:

写出80年代,人们对党的政策和农村的大好形势的歌颂,激励大家勤劳致富。

1997年的春联:

90年代,“香港回归”等词出现在春联中。

2005年的春联:

21世纪,人类进入新世纪,世界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手机”等新涌现的词出现在春联中。

2018年的春联:

“丝路”等一带一路等词在春联中也有所反映。

综上分析可知,春联作为具体的民俗文化载体,始终反映时代先声、反映人民希冀、反映社会变迁,成为记录时代的独特而又宝贵的印记。

不同时代的春联,铭刻着强烈的时代特色。

据此可得出:

时代的变迁,隐藏在每年的春联里;或:

每个时代的对联反映时代的特征;或:

时代越好,对联的内容也随着丰富。

12.本题考查完成思维导图。

材料一是总分总的结构,第一段引出说明对象春联,第四段是对春联意义及价值的评价。

第二、三段分别从两方面对春联进行介绍。

第二段结合段首中心句“春联在形式上有诸多限制”可得出一空的答案。

结合“首先,上下联字数要相等”可得出第二空的答案;结合“此外,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可得出第三空的答案。

第三段,结合“春联的内容,不仅应符合作者自身的特点,更应体现出一种健康的审美趣味和追求”可提炼出第四空的答案:

体现健康的审美趣味和追求。

这两段说明方法,除了引资料,结合列举的“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百货琳琅,柜盈春夏秋冬货;大楼兴旺,客满东西南北楼”“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一夜连双岁岁岁如意,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这些春联,可知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举例子。

【三】(16分)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我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

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江雷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3.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淞沉砀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千山鸟飞绝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5.(甲)文中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乙)文中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突出雪大的句子是“______”。

(2分)

16.从“独往湖心亭看雪”和“独钓寒江雪”中的“独”,可以看出两位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6分)

【答案】

13.

(1)全,都;

(2)白汽弥漫的样子;(3)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4)消失。

14.

(1)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2)(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15.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6.两个“独”字,都表现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意思对即可)

【解析】

13.这道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

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俱:

全、都。

(2)大意:

(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

沉砀:

白汽弥漫的样子。

(3)大意: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白: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4)大意:

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

绝:

消失。

14.这道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1)重难点词语有:

拏:

撑(船)。

拥,裹、围。

毳,鸟兽的细毛。

(2)重难点词语有:

焉得,哪能。

更,还。

15.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写法的理解。

甲文“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运用白描手法,连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

乙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思是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这两句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突出了雪之大。

16.这道题考查对作者情感和生活态度的对比探究。

解答时,首先要分别分析出两位作者在各自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情怀和生活态度,然后从中提取出相同之处进行概括归纳即可。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充分体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表现他孤高自赏、自命清高、洁身自好,不与俗人为伍的孤独。

在他眼里,舟子等人不是他的知音,不会理解他来湖心亭的心情。

“独钓寒江雪”诗人在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

在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