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王利华
第二册第一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包括三篇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一篇外国小说。
分别是《祝福》《荷花淀》《边城(节选)》《装在套子里的人》。
在原教材中被安排在第四册第一单元。
对这个小说单元,课本上为其确定的单元教学要求是“要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
下面我谈谈对这个单元的教学构思:
设计这个单元的教学,我的主导的思想也是鉴赏小说人物和品味小说语言。
而且我们不妨把这个单元定位为中国现代小说鉴赏课来上,为此,我打算设计两个研究学习专题:
一、思想:
《人与时代》(什么?
)
二、审美:
《鲁迅、孙犁、沈从文的小说风格及语言》(怎样?
)
我打算主要运用比较阅读的方式,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品读。
《装在套子里的人》可以单独学习。
因此在这里我主要谈谈对这三篇小说的学习的教学构想。
在《人与时代》这个专题中,学习和思考探究的重点就是人物形象特点,人物命运与时代的关联。
在这个统一的主题之下,我们可以分别研讨3篇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特点和人与时代的关联。
有人说“文学是人学”,所以文学作品关注并反映的是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中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
具体地说,人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中是怎样生活的,为什么会是那样地生活呢?
我们可以对这三篇小说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归纳总结。
也还可以把读本上的汪曾祺的小说《受戒》或当代小说铁凝的《哦,香雪》也加入其中,进行比较分析。
为什么选择比较阅读的方式呢?
我是这样考虑的:
比较阅读可以更便于我们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妇女形象作以纵向比较,帮助我们更清楚地审视中国女性的在不同时代背景、不同环境下的生活状况、精神面貌,和她们的生存状态,分析出她们思想发展过程痕迹。
能更易于同学们思考并把握人与时代的关联及小说所反映的主题。
我认为大约可以有这样几种比较组合方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积累或兴趣、擅长来确定比较联系对象):
1、《祝福》与《荷花淀》(《哦,香雪》)(时代环境,人物形象及命运、主题)
2、《荷花淀》与《边城》(审美的角度:
风格、语言)
3、《边城》(翠翠)与《受戒》(英子)《哦,香雪》(环境,人物形象及命运,主题,风格,语言)
(《十六岁的花季(白雪)》《十七岁不哭(杨雨铃)》)
4、《祝福》与《荷花淀》与《边城》
(时代环境,人物形象及命运、主题;审美角度)
不过无论是那种组合,其鉴赏角度不用很复杂,即一个是思想层面的,一个是艺术层面的。
解决的是小说写了什么,塑造了怎样的人,以及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这些基本问题。
从人物形象来看:
《祝福》中祥林嫂:
生活时代: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生活环境:
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状态下的中国江南农村
主要人物: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安分耐劳
群体人物:
封闭、冷漠,被封建思想毒害束缚
命运结局:
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虽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
揭示主题:
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荷花淀》中的水生嫂:
生活时代:
抗日战争时期(1942年)
生活环境:
白洋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抗日根据地)
主要人物:
水生嫂等勤劳、勇敢、质朴,爱亲人,爱家园。
深明大义,积极上进。
群体人物:
一样的勤劳质朴勇敢,爱亲人,爱家园。
命运结局:
在斗争迅速成长,保家爱国。
揭示主题:
通过展示根据地普通劳动妇女们的美好精神境界,表现出她们
高尚情操,同时揭示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展示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前
景,使作品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
《边城》中的翠翠:
生活时代:
(20世纪30年代)但作者淡化时代痕迹,突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恒久的“人性美”。
生活环境:
湘西小城
主要人物:
翠翠孤寂、天真善良、温柔清纯。
群体人物:
纯朴善良,内心充满孤寂、不安和忧伤。
命运结局:
孤独、无奈、感伤
揭示主题:
作者通过一些生活的细节,在貌似不经意中,刻画出湘西人民的敦厚纯朴的品性,反映了乡村原始人性的美好境界。
《受戒》中的英子
生活时代:
(20世纪30年代)同样淡化时代痕迹,“写得是美,写得是健康的人性”风俗美。
生活环境:
江苏农村(高邮)
主要人物:
纯洁质朴、天真明快、充满童趣
群体人物:
质朴平和、安居乐业,知足满足。
命运结局:
汪曾祺的小说呈现“非情节”性、无悬念、无高潮的,自然而
然的发展。
揭示主题:
作者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天地,生活在这里的人不受神权
戒规的侵害,也没有尘世功名利禄的诱惑,这种虚幻境界里“似有非无”
的表现出人生的真谛,很有一种美感。
《哦,香雪》中的香雪:
生活时代:
20世纪80年代
生活环境:
中国北方小镇
主要人物:
天真纯洁、好学上进、自爱自尊,向往山外的文明
群体人物:
热情质朴,向外山外的文明。
命运结局:
明朗的基调
揭示主题:
小说的情感基调是清新、婉丽、优美、纯净的,同时寄予了作
者对时代现实的严峻思考:
那纯朴、美丽的小城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
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这种纯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
香雪和
她的伙伴们,连同整个台儿沟,在走向新时代的路途中,将会经历怎样的
变故呢?
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是为了让学生们在纵深的方向上是学会思考人、思考人生、解读社会、领会小说的主题。
同时,在艺术的审美层面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们能够慢慢学会地品读欣赏艺术。
因此第二个学习研究专题《鲁迅、孙犁、沈从文的小说风格及语言》就是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赏析的。
而这个单元中中国现代三位文学艺术大师的代表作无疑为我们提供了艺术圣宴。
《祝福》:
风格:
现实主义作品。
时代感强,重思想性,语言深沉犀利
鉴赏品读重点:
1、人物肖像描写:
(例如突出对眼睛的描写),
2、语言描写:
(例如:
祥林嫂被婆家抢走之后,四叔先后说过“可恶”“然而”这里就可以引导同学们进行深入的品味:
“可恶”的对象究竟是什么?
“然而”的未完语意又是指什么?
)
3、行动表现:
(祥林嫂被迫再嫁时“一头撞在香角案上,鲜血直
流”她反抗的究竟是什么?
)
4、人物与环境:
“祝福”的热闹场景与祥林嫂的生活处境;祥林嫂每一次生活变故都发生在春天,这里有无特别意味呢?
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
新年才过,被卖改嫁
暮春(春天快过完了),痛失爱子
迎春之日,一命归天。
5、细腻深刻的语言:
(例如“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叹息一番,满足地去了,)“特意”“满足”表现了这些老女人怎样的心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那时那些人是怎样的一种精神世界呢?
《边城》:
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山水写意之画。
因此,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如果仅拿它当一般的小说,就不能领略个中真趣。
作者的理想是要在小说中表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所以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
《边城》是一篇“内向型”的小说。
《边城》重在主观的表达,小说中有大量的心理,梦境的描写,过去、现在、未来,心理、梦境和现实共同构织成一个多重时空的朦胧的世界。
通过写心灵来写人,写生活。
小说想侧重表现的是人物的心灵世界。
我们可以看到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爷爷、翠翠、天保兄弟,他们都心事重重,对未来都觉得不安,充满忧虑。
即使是翠翠这个天真的少女,纯洁的心灵也是满腹心事,对过去、现在、乃至未来都觉得无法确定。
我觉得这篇小说写了湘西人生命的形态和人生的方式,除了要表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其实还要表现的是一种哲学性的思考:
即寻找人生的一种永恒的心灵归宿。
所以鉴赏这篇小说要把握住小说是如何表现心灵世界的,以及为什么要侧重对人的心灵世界的描写呢?
小说的心理描写是以心理活动和梦境来表现的。
例如:
1、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心理活动)
2、翠翠报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
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想挪得远一点,也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种东西挪开。
(心理活动)
3、翠翠哭倦了,也睡了。
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在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去做什么呢?
摘虎耳草!
……(梦境)
为什么着重心理描写呢?
《边城》写人生,写人性,就是要直接地、充分地表现人物内心纯净和美好,以及人类寻找心灵归宿是一种普遍和永恒命题。
风格基调:
《边城》像一首幽静感伤的夜曲。
冷色调的,是明净幽蓝碧绿的。
对未来充满了对未知的惆怅和对命运的无奈。
《荷花淀》是篇“外向型”的小说,重在一种客观的表现,秉承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写法,甚至连人物的心理活动,都选择用语言或动作细节来表现,即我们所说的白描手法:
例如: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她把严格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月夜话别”话别这一场景中,夫妻俩的对话片段中,一个没话找话,
一个察言观色,一个憨厚淳朴,一个机敏多情,人物的心理和个性全由
那三言两语的简短对话,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看这段,仅仅凭对话就把这几个妇女的探夫之心切,个性之
鲜明都表现出来了。
2、“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
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
水生的女人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
看这几个妇女一个机智伶俐,一个爽朗直率,一个稳重谨慎,一个性急冒失,一个忸怩含蓄,人物的个性和心理跃然纸上。
《荷花淀》这种明丽流畅素净的笔调,隽永秀雅的风格是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应该重点品读,读出其如诗如散文般的清淡而韵味弥久的味道。
《荷花淀》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和战斗情景,但却并不血腥,反而充满着诗情画意,所以小说为何如此选材也是这篇小说值得思考的特点之一:
小说淡化战争与冲突,力图表现出一种原本的,纯净宁静的生活之美,一种诗情画意之美。
其主要艺术特点:
情节不离奇、不曲折——淡化;人物无姓名、无肖像——虚化 ;写作视角独特,意境纯美——诗化 。
这也正是孙犁作品的风格: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白洋淀派代表)。
他的作品追求散文式格调,追求诗歌般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浓郁的诗意和浪漫气息。
《荷花淀》像一首如歌的行板。
暖色调的明朗轻快的色彩。
对未来是积极乐观。
虽然《荷花淀》开头也表现宁静,但那是一种温馨的乳白色的宁静。
补充谈一谈汪曾祺的《受戒》:
他师承沈从文,所以小说风格上有相近之处:
他的小说也是有着平凡的但又非同一般的人物群、虚实相间的情节、超凡脱俗的艺术氛围,把人性美作为描写的对象,描绘了一幅幅鲜明逼真的画面,又将丰富的底蕴留在读者的想象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也具有诗一般的语言。
他的小说偏重于写出形形色色的人生,形形色色的风俗画卷,普通人生之趣。
主张美与道同寓于万物之中,以“淡然至极而众美从之”“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审美理想,小说语言上体现出朴素恬淡、自然飘逸,汪曾祺小说虽具有诗一般的语言,但言辞却很朴素、平实,又体现出一种朴素美。
而他的老师不似他那般出世洒脱,沈从文是细腻而感伤的。
铁凝的《哦,香雪》,选这篇为本单元的补充比较阅读对象,一是为了以香雪这个新时代的小姑娘的形象和祥林嫂、水生嫂、翠翠等人物形象作比较,还因为铁凝也是河北的作家,人们评价她的小说有孙犁的风格,这也可以作为比较的内容。
不过,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会考虑不同采取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比如,若是面对整体水平教高,基础好,分析能力强的学生,我想在提出这些研究专题之后,让同学们通过对小说的阅读,相关内容的拓展阅读,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搜集和交流,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完成对这些研究专题的学习和探究。
进而再在相互交流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讨论,最后补充完善自己认识。
而对起点教低的学生,则需要一个由部分到整体的过程,在对每一篇小说进行具体分析过程中,逐步引进比较对象,然后在共同探究主题下,进行比较分析。
对影视资料运用的建议:
《祝福》、《边城》都被拍摄成了电影,很多学校可能也都有影碟,不过我建议是先好好品读小说,最后再播放电影。
因为小说的语言是其艺术审美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电影和小说是两个艺术门类,通过电影,可能同学们更容易看懂故事,把握人物,理解主题,这样可能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但学会品读语言则是其提高其审美能力的一个极重要的环节,语言本身就是构建小说的基本元素,所以千万不要只重情节而忽视了品味语言,“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学会感受语言,学会品读本身才是鉴赏小说的第一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