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密苏里到纳坦1重点.docx
《从密苏里到纳坦1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密苏里到纳坦1重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密苏里到纳坦1重点
从密苏里到纳坦兹
熊佳美国
全球打击能力的发展
自二战以后,美军在海外进行武力干涉的主要方式是依靠航母战斗群(现在改组为航母打击群)。
在战后美国发起的历次军事行动中,航母战斗群一直是核心力量。
有鉴于此,各国军事专家都将航母战斗群视为美国军力的象征,以致目前全球各国在推测美国进攻伊朗的军事行动时,用航母进行攻击的声音占了最大比例,老百姓的眼球也都随着专家们的叫嚷紧张地注视着美国会在波斯湾部署几艘航母。
可以看出,航母部署在哪里以及部署数量的多少,已被许多人视为美国在哪里进行军事行动的晴雨表。
但是,美国近来的军事行动方式正在发生变化,航母部署情况已不再是美军备战的关键性标志。
相反,如果美国攻击伊朗,参战的兵力可能全都来自美国本土,所使用的武器也只有在开火后才会泄露它们的具体位置。
据美国军方人士透露,依靠外国领土部署军力将不再是美国今后制定作战计划的主要考虑因素,美国正在逐步拥有从本土打保票打击全球任何地方、任何目标的能力。
如果一切都能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话,那么在未来10年内(也许时间更短,美国的军力投射能力和打击能力将会发生质变。
美国的全球打击之路
过去,航母战斗群之所以被视为美国武力干涉能力和打击能力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航母战斗群有较强的机动能力和打击能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赶赴危机地区,并依靠舰载航空兵对敌手进行威慑或进行攻击。
在大多数情况下,应对危机并不需要美国派出多少航母战斗群,有时甚至派出一个就足以化解危机。
正因如此,在战后数十年里,一旦地球上某个地方出现了危机,美国总统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们的航母在哪里?
”
然而,航母战斗群尽管具有较强的机动性和打击能力,但是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和战略形势的变化,航母战斗群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不足:
首先,一个航母战斗群从部署地赶到危机地区最快也需要几天时间,在时间上并不能很好地满足美国快速应对危机的要求;其次,航母上的舰载航空联队所装备的攻击机作战航程有限,而且现在的舰载航空联队沿没有装备隐身飞机,这就意味着在大多数情况下,航母上的舰载航空联队只能作为整个打击力量的一个组织部分,而且还要将大部分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还要将本部分力量用于防御对方空、陆军事力量的威胁,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用于打击既设目标。
由于舰载航空联队的打击力不足,因此使用陆基飞机就非常必要。
但在一个特定区域里,并不一定总是存在美军的陆基飞机,即便有,要想获得部署国的授权,从该国领土起飞以及飞越邻国领空也将面临很大困难。
这就使得美军战机在军事行动中通常很难飞最佳航线,大多数情况下只能绕路,从而增加了飞行时间,减少了解突然性,并且增加了任务成功的风险。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86年4月“惩罚”利比亚的“黄金峡谷”行动。
当时美军的F-111战斗轰炸机虽然得到了英国允许,可以从其领土起飞,但是法国和西班牙却拒绝美机飞越其领空,结果导致美军战机不得不多绕道2900千米。
也就是从那次行动后,美军认识到时必须发展更先进、更快速的打击能力,以减少对盟国基地的依赖。
但受限于当时的战略和技术能力,这种能力的发展十分缓慢。
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后,先进打击能力逐渐被美军视为未来战争的第一选择。
2003年当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宣布美国要应对来自像伊朗和朝鲜这样的“流氓国家”的非传统威胁时,美国已经决定选择从本土直接攻击目标的作战方式,这样一来,美军在发起军事行动时就无需依靠外国的帮助。
从2003年开始,美国赋予了原先只负责制定和实施核战争计划的战略司令部(STRATCOM)一项新任务,即“全球打击”。
其要旨是在未来战争中从美国本土对位于便于任何地方的对手的高价值目标(如核生化设施)进行攻击。
2004年8月,战略怀念部拿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全球打击计划书。
按照这个计划书,用于全球打击的武器包括核武器和常规武器,但本文只集中介绍如何使用常规武器武器和战术进行全球打击。
伊朗是第一年试验品?
从目前情况看,全球打击很可能被美国首先用于打击伊朗核设施(当然也不排除打击其他国家战略和战术目标的可能),以检验其实用性到底如何。
笔者先假定美国目的只是清除健康核设施,而不是对伊朗进行大规模打击行动(比如直接打击伊朗军队集结地、军用目标等)。
从目标特性看,核生化设施这类目标是固定的,远离人口中心,而且有严密的的防御,再加上有些设施还位于地下,所以打击起来非常困难。
笔者分析,如果美国想打击这些目标,那么几乎所有打击力量都将来自美国本土,另外辅之以少量部署在波斯湾的特种部队,这样做可以远离媒体的视线,增强突然性。
最可能用来打击伊朗设施的武器是部署在密里州的B-2A隐身战略轰炸机,因为攻击防卫严密的目标是B-2A的拿手好戏。
B-2A能够从美国本土起飞,不依赖任何支援和帮助就能够躲过各方防空系统的探测,真的目标区。
B-2A的载弹能力超过其他任何武器系统——每架B-2A能够携带8枚重型制导钻地导弹(每枚重2砘)。
相比之下,航母舰载机没有一架能够携带这种重型炸弹(哪怕是一枚)。
这还不算,B-2A还能携带重达15吨的MOP巨型钻地炸弹。
美国空军目前装备有20架B-2A(原有21架,其中1架于今2月23日在关岛附毁),假定在任何时候都有2/3能够使用那么美国就有能力同时打击100多个像纳坦兹铀浓缩厂这样防御严密的目标。
B-2A轰炸机航程远的特点也增加了打击优势。
美国帝制下的伊拉克和阿富汗领空将成为B-2A轰炸机的进击路线,这样就能避免所有轰炸都从波丝湾一个方向飞向伊朗。
在具体行动时,可能的攻击路线是一部分B-2A从伊朗东面,另一部分B-2A从伊朗西面,其创优的B-2A则从伊朗的北面而不是南面飞向伊朗本土。
这样一来,伊朗将会同时受到几个方向的攻击,每个方向的地面防空系统将因此显得单薄,而航程小的伊朗战斗机则很难克制美国人这种迂回包抄的策略。
除B-2A轰炸机外,另一种可能被美军用来打击伊朗的武器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战斧”巡航导弹。
这种导弹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首次使用,其后在不同的行动中使用了数百枚。
2004年,一种新版本的“战斧”——“战术战斧”巡航导弹投入服役,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双向数据传输能力。
作战时,“战术战斧”能够尖击中目标前的几秒钟内经由卫星通信向后方指挥部传送目标图像,供指挥部实时评估攻击结果。
这个能力是此前所有“战斧“导弹所不具备的。
另外,“战术战斧”巡航导弹能够同时跟踪15个目标,并且具有“召唤导引”能力,即能在飞行途中接指令,改道攻击新目标。
可以设想这样一种场景:
数枚“战术战斧”被发射去打击同一个目标,以确保摧毁;如果目标已被确认摧毁,则其余导弹会在中途解除原攻击指令,接受新指令改变攻击目标。
与此类似,如果一个重要目标没有被除数摧毁,则可以实时召唤另外的“战术战斧”导弹去继续攻击,即使这些导弹最初被庙宇为攻击其他目标。
那么在实际行动中,将会由哪种平台来发射“战术战斧”导弹呢?
笔者认为,最可能的发射平台是美国刚刚改装的“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
根据早先美俄签订的核裁军协议,美国海军将要拆除其18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SSBN)中的4艘。
这些核潜艇的最初使命是携带24枚装备核弹头的潜射弹道导弹执行战略威慑和战略打击任务,它们能够在不与其他舰艇联系及获得帮助的情况下,独立、秘密地水下潜航数月。
在4艘“俄亥俄”级核潜艇拆除“三叉戟”弹道导弹、退出战略核潜艇潜艇舰队后,美车海军并没有把它们送入炼钢炉,而是重新进行了改造,使之可以搭载巡航导弹及特种部队成员。
目前,每艘改造的“俄亥俄”级核潜艇可携带154枚巡航导弹,从而为为一种威力强大的巡航导弹核潜艇(SSGN)。
第一艘改装后的“俄亥俄”级潜艇已于2006年2月投入战斗值班,其余3艘仍在改装中。
尽管美军这种创意并无新奇之处(实际上巡航导弹可以永久部署在攻击核潜艇和水面舰艇上)。
但是变为巡航导弹发射平台的“俄亥俄”级核潜艇正在成为美军便于打击的一支基本力量(与轰炸机需穿越数个国家的领空不同,巡航导弹的发射根本不需要同其他国家进行协调,这也是美军现在喜欢使用巡航导弹的主要原因)。
如果美军决定对伊朗动武,就可以将2艘核潜艇就能在6分钟内发射300多枚巡航导弹攻击伊朗境内目标,然后悄然离开此海域。
这些几乎同时发射的、数以百计的巡航导弹将给伊朗的防空系统带来巨大压力,这种打击战术颇似前苏联推崇的“饱和攻击”。
相比之下,一支典型的海军打击力量(航母打击群)只装务有120到180枚巡航导弹,而且分散在众多舰艇上。
换句话说,20多艘水面舰艇的火力投射能力才相当于2艘“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且反应时间远远不及。
这也再次清楚地表明了航母打击群有很大弱点,特别是打击像伊朗这样的对手时,航母打击群在波斯湾这种相对狭小的海域很难展开,而且还要面临对手远程反舰导弹的严重威胁。
在同时面对B-2A相比,“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核潜艇的再次攻击将比较困难,因为其短时间内难以重新装填巡航导弹。
从上面的介绍不难看出,全球打击的一个最大优势就是能够进行大范围、大规模作战而无需复杂的战前准备。
如果需要额外的攻击波,或者需要扩大打击目标范围(比如伊朗的作战指挥中心),那么由部署在海湾地区的美军执行即可。
【快速全球打击——从数小时到数十分钟
尽管美国的战略打击能力现正处于质变过程中,但这种能力本身并不具有革命性。
如果我们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使用B-2A轰炸机需要数小时才能从美国本土飞到伊朗,而且必须穿越几个国家的领空;发射击队巡航导弹打击目标的时间虽短,但需要在作战区域先期部署核潜艇,所花费的时间更长(需要好几天)。
实际上,现在美国的全球打击乍起来与较短时间内提升反应能力没有多大关系,比如有情报表明朝鲜准备用导弹攻击韩国,或者伊朗计划用非传统武器攻击以色列(这些情况虽然看起来极端,但它们却是可能的),中此情况下,美国今天所能做的只是使用原先已经部署在相关地区的力量(但很显然这些兵力应对起来根本不够);或者,美国可在对方有此打算时对其进行警告,以阻止他们付诸实际行动。
眼见全球打击仍不能满足要求,于是美国现今正着手研究一种新的作战概念——快速全球打击(PGS)。
其目的是发展新的武器系统,使美军能够在接到命令后一小时内从美国本土向全球任何角落的任何目标发动攻击,并且命中精度可达几米。
如果说今天B-2A的反应时间已从几天缩短到一天半,那么快速全球打击的电影票则是将反应时间缩短到少于一小时。
如果再强调全球打击的距离维度,那就意味着时间维度的重要性还要增加。
对以分钟来计算的快速反应来说,如何获需的情报是个重要问题,好在今天的技术已经可以解快这个问题,所以快速全球打击并非天方夜谭,未来很可能成为现实。
『洲际弹道用于常规战的可能性
位于美国本土的陆基和潜基洲际弹道导弹可在需要的固定时间段内打击地球上任何地区的目标,进行全球打击显然不在话下。
但是,这些导弹如果用于常规战却有两个致命弱点:
一是美国现在装备的洲际弹道全都配装有核弹头,二是这些导弹上核弹头的命中率比常规战斗部低得多。
美国官方数据自然是保密的,但多数洲际弹道导弹的命中率都在数十米以上却是公认的事实。
很显然,与常规精确制导炸弹几米甚至更高的命中精度相比,数十米的命中精度实在是太差了。
为此,美军设想背地洲际导弹换装新型常规战斗部及制导系统,以便将精度提高到所需的标准(这种能力已经用实验发射得到验证)。
但在大多数技术问题得到解决后,将洲际弹道导弹用作常规战中的全球打击武器目前仍存在一些棘手问题,特别是如何让世从区分常规打击和核打击。
假设中未来某个时候,美国决定用全球打击能力对付伊朗,然后从本土发射洲际弹道导弹,那么其他一些国家(如俄罗斯或中国)的早期预警系统将能轻易探测到导弹,但却无法知晓这些导弹是常规导弹还是核导弹。
而从世界各国不成文的约定看,洲际弹道导弹的任何非试验性发射都将自动被定义是核作战行动。
如此一来,美国常规攻击被解读为核攻击,从而可能引起可怕后果。
要想避免这种误判情况,美国军方曾提出几个解决办法:
最简单的办法是事先给俄罗斯和中国打招呼(如我要进行一次发射),但此举很可能会泄露攻击计划,降低打击的成功率;另一个解决办法是将常规洲际弹道导弹的部署地点与核洲际弹道导弹的部署地点区分开来,或者用不同的弹道进行发射。
而在美国国内,今天反对将洲际弹道导弹用于常规任务的声音仍远大于支持者。
美国国会已明确表示反对,并称有会为这个计划的研究的发展拨款,这就封死了任何为该计划获得拨款的企图,甚至使该计划的可行性研究流产。
结果,美国海军需要装备一定数量的、配常规战斗部的“三叉戟”II潜射洲际弹道导弹而不可得,白宫、五角大楼和国之间发生了激烈争论。
『结语
客观地讲,如果美国决定为全球打击能力继续发展采用非核战斗部的洲际弹道导弹,至少也要到下一个十年才能成为现实。
但是,美国现在已经拥有了在一天之内攻击广大范围内数百个目标的作战能力,不用再依靠部署在外国领土上的军事力量或实施打击敌方防空系统的大规模作战行动。
而且,这个能力还有望继续得到扩展,即有更多的装备巡航导弹的核潜艇服役以及发展出新的钻地炸弹。
笔者认为,美国大力发展全球打击能力有操作和战备上的重要性。
首先,能够允许美军从其国土上发起作战行动的国家正在减少;其次,美国拥有全球打击能力,就可以省去或节省与其他国家进行协商的时间;再次,拥有全球打击能力可以增加攻击的突然性。
众所周知,突然性能够大大增加成功的机会(从美国本土或水下潜艇发起攻击,敌方几乎不能发现,即使发现,打击也已经迫在眉睫了)。
对于像伊朗这样的国家来说,面临同时来自不同方向的突然攻击时,其防御能力将会遭到严重破坏。
但这并不是说,美国攻击伊朗设施的行动用全球打击进行就会变得简单或者确保成功。
因为本文根本没遥涉及许多关键问题,包括如何获取攻击作战无不胜所需的数百个目标的准确情报?
只是限于攻击伊朗核设施,还是扩大攻击范围,直接打击政府机构、地地导弹基地等?
如果美国不对这些极为重要的问题进行论证,仅仅选靠本文描述的单边军事行动是否真的能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的努力还是个未知数。
全球打击并不是魔法或者能够替代其他军事能力,它虽然能帮助美国消除进行军事行动时没有通道的障碍,但并不适用于所有可能的作战场合,只是美国作战能力发展的一个附属和重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