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81326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曹刿论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曹刿论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曹刿论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曹刿论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docx

《曹刿论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曹刿论战.docx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又何见焉()肉食者鄙()小信未孚()牺牲玉帛()

下视其辙()望其旗靡()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肉食者谋之()弗敢专也()小惠未遍()弗敢加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将鼓之()齐师败绩()

望其旗靡()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齐师伐我伐竹取道

B.小信未孚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C.忠之属也神情与苏黄不属

D.再而衰,三而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1)可以一战古义:

今义:

(2)牺牲玉帛古义:

今义:

(3)又何间焉古义:

今义:

(4)肉食者鄙古义:

今义:

(5)齐师伐我古义:

今义:

(6)小大之狱古义:

今义:

阅读文章,完成5——10题。

5、本文选自,相传作者是末期的鲁国人,是编年体史书。

它的全称是,与、并称“春秋三传”。

6、“十年春,齐师伐我”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和,其中的“我”指的是。

7、用文中原话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能体现“肉食者鄙”的表现有哪些?

(3)评价“忠之属也”的标准是什么?

(4)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什么?

8、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

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做简要说明。

9、本文包含了一个什么成语?

现在应用这个成语时,它的含义是什么?

10、曹刿是如何帮助庄公选择战机的?

参考答案:

3、D

4、

(1)可以凭借能够

(2)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现在用来比喻为人民、为正义事业现出自己的生命(3)参与中间(4)目光短浅粗俗(5)军队老师

(6)案件监狱

5、《左传》春秋左丘明《春秋左氏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

6、战争的双方战争的性质鲁国

7、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作为作战的条件;不能准确把握战机,“公将鼓之”“公将驰之”(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8、政治方面:

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方面:

善于捕捉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9、一鼓作气现在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下子把工作做完。

10、战斗刚开始,庄公急于出战;鲁国刚获胜,庄公急于追击,但曹刿阻止了他的过急行为,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战机,要根据双方士气和实力做出正确的判断。

2007四川成都

1、对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间:

参与

B.弗敢加也,必以信信:

信用

C.公将鼓之鼓:

击鼓进军

D.再而衰,三而竭再:

第二次

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乃入见乃自立为王

B.可以一战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登轼而望之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

D.望其旗靡其如土石何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并不详细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着重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表现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思想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B.战前曹刿见鲁庄公,从鲁庄公的回答“必以分人”“必以信”“必以情”中看出了鲁庄公早已认识到了取胜的先决条件是得到民心,于是慷慨从战。

C.本文善用对比。

写鲁庄公,以“将鼓”“将战”表现他不察敌情,急躁冒进;写曹刿,则以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他临阵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D.本文语言十分精妙,如写鲁庄公,不直接用贬语,而是通过对话描写和指挥意图的叙写来表现其政治上的无能哈军事上的无知。

参考答案:

1、B2、A3、B

2007呼和浩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

(2)弗敢专也()

(3)公将鼓之()

(4)既克,公问其故()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乃入见乃立为王

B.战于长勺所欲有甚于生者

C.其乡人曰其中往来种作

D.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一战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表明曹刿“请见”的句子是“”(用曹刿的原话回答)

5、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

请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5、政治上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上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2008山东威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B.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C.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择其善者而从之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车六七百乘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

A.虽不能察,必以情

B.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登轼而望之先天下之忧而忧

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其真无马也

3、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

4、从曹刿的论述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参考答案:

1、C2、D3、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

4、政治上取信于民;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

2007山西临汾(《曹刿论战》“既克”一段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一段)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彼竭我盈()

(2)望其旗靡()

(3)臣之妻私臣()

(4)今齐地方千里()

2、把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曹》《邹》两文中都有结论性的话。

《曹》文中结论性的话是“”和“”;《邹》文中邹忌在劝说齐威王时,运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性的话是“”。

4、根据《曹》《邹》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曹》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

(2)《邹》文中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3、故克之故逐之设喻(类比)王之蔽甚矣

4、

(1)智慧表现在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反击时机和追击时机,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2)人际交往中要注意以理服人,善于从简单的生活现象中反映出复杂的哲理,这样才能为他人所接受。

2007江苏镇江(《曹刿论战》1、2段与下文比较阅读)

甲《曹刿论战》1、2段

乙: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

“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

“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

“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

“君未知战。

勍敌之人,隘而不利,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

犹有惧焉。

且令之就者,皆吾敌也。

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受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

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注释:

既:

尽。

司马:

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

重(chóng):

重复,再次。

二毛:

头发斑白的人。

亡国之馀:

亡国者的后代。

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

勍(qíng)敌:

强敌。

胡耇(gǒu)很老的人。

儳(chán):

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解释加点此在文中的意思。

(1)弗敢专也(独占)

(2)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3)遂逐齐师(追击)

(4)阻而鼓之(击鼓)

2、翻译下面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4、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3、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4、长勺之战取胜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意见;泓水之战大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

5、示例:

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

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的时机发动进攻;子鱼主张“其未既济”的时机发动进攻。

2007湖北潜江(与《国语》比较阅读)

甲文《曹刿论战》第一段

乙文:

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

三日而原不降,公令孰军而去之。

谍出曰:

“原不过一二日矣!

军吏以告,公曰:

“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

注释:

原:

原国,姬姓小国。

令:

限令。

孰军:

撤兵。

孰,散、撤。

谍:

刺探军情的人。

信:

信用。

庇:

庇护,即赖以生存。

孟门:

原国地名。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又何间焉()

(2)公令孰军而去之()

(3)肉食者鄙()

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B)

A.可以一战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登轼而望之

C.其乡人曰门人弟子填其室

D.令以三日之粮问寡人之耳者

3、翻译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文段理解。

(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和鲁庄公的“”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乙文写的是。

(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划线句,乙文中的“”这一句。

(甲文: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和“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参考答案:

2、B

4、

(1)远谋鄙

(2)战前准备(战前谋划、条件准备)战争过程(战争经过及结果)

(3)取信于民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或答“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

”或将两句齐答,均可)。

2008黑龙江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又何间焉()

(2)牺牲玉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4、、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谈到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人和”,而曹刿却认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重要条件。

他们的观点有没有矛盾之处?

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4、我认为二者不矛盾,孟子的“人和”,主要是指战争中要想取胜,就要做到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曹刿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说政治上取信于民,就能做到百姓拥护,上下齐心,这与孟子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不矛盾。

2007河南(2、3段与《孙子》比较阅读)

甲文《曹刿论战》2、3段

乙文:

故知胜者有五: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注释:

①用:

使用。

②同欲:

目标一致。

③虞:

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

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公将鼓之()

(2)既克,公问其故()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这表明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乙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3、表现了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4、示例:

(1)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

(2)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

(3)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

2006哈尔滨市(第一段)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神弗福也()

(2)小大之狱()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曹刿认为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4、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

和。

(爱国热情深谋远虑)

2006昆明市

甲:

《曹刿论战》第一段

乙:

赵简子①有两白骡而甚爱之。

阳城胥渠②往广门之馆,夜叩门而谒曰:

“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

‘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

’”门人入通,董安于③侍奉于侧,愠曰:

“嘻!

胥渠也,期④吾君骡,请即杀之。

”简子曰:

“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

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

”于是召庖人⑤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

但无几何,赵简子兴兵而功狄⑥。

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敌首。

人主安能不好士?

注释:

①赵简子:

晋大夫,名鞅,谥号简子。

②阳城胥渠:

复姓阳城,名胥渠。

③董安于:

赵简子家臣。

④期:

希冀,这里指想得到。

⑤庖人:

厨师。

⑥狄:

我国古代北方地区少数民族名。

1、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增加)

B.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同“遍”,遍及)

C.夫杀人以活畜(使……存活)

D.人主安能不好士(爱惜)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B)

A.肉食者鄙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辍耕之垄上

C.董安于侍奉于侧躬耕于南阳

D.夜叩门而谒曰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甲文用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乙文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请用乙文中的例子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用董安于杀人以活畜的主张,反衬(或衬托)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鲜明地突出了赵简子爱惜人才(即好士),目光长远,以人为本。

5、甲乙两个文段,反映出两位政治家共同的思想,这种政治思想用我们课内学过的孟子的一句名言(或两个字)来概括,就是: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和得道)

6、作为当代学生,你怎样看待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

(示例:

同意赵简子的做法,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以人为本施行仁政是古代政治家应该具有的思想等。

不同意赵简子的做法,万物平等,不可任意剥夺动物的生命权等。

2004重庆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D)

A.又何间焉立有间

B.公问其故并驱如故

C.肉食者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30字)(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2004黑龙江省(2、3段)

1、解释加点的词。

(1)公将驰之()

(2)望其旗靡()

2、翻译句子。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彼竭我盈,故克之。

3、在文中找出和毛泽东“敌疲我打”、《孙子兵法》中“以逸待劳”战术相近的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4、你认为“长勺之战”的胜利与鲁庄公有关吗?

说说理由。

(有关,由于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给予曹刿施展才能的机会,才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无关,鲁庄公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完全是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2004绵阳市

甲文: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做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亦也。

今民生长于齐而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文《曹刿论战》(1段)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

A.吏二缚一人诣王(报告)

B.齐人也,坐盗(偷)

C.肉食者鄙(卑鄙)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则心不若与之专耳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此何遽不为福乎

C.王视晏子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D.齐人固善盗乎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B)

①其实味不同②起坐而喧哗着,众宾欢也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⑤可以一战⑥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⑦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⑧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A.①⑤⑥B.②⑦C.④⑤⑦⑧D.③⑧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甲乙两文的国君虽都才能平平,但都有自知之明,能礼贤下士,接受臣子的意见。

B.甲乙两文所赞扬的人物都智勇双全,晏子能言善辩,曹刿深谋远虑

C.晏子从容自如,绵里藏针,坚决地维护国家的尊严,真可谓不辱使命。

曹刿从容不迫,远见卓识,引导鲁庄公一步步由“鄙”而“悟”,从而奠定了战争取胜的基础。

D.甲乙两文都为对话体形式,语言十分精炼,但又各有特点:

甲文生动严密,乙文朴实无华。

2008北京市密云县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小惠未徧徧:

(2)彼竭我盈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用原文回答)(3分)

答案:

11.答案:

A12.答案:

(1)同“遍”,普遍

(2)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答案:

3.(1)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4.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2008江苏省淮安市

18.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

①又何间焉间:

②小惠未徧徧:

③神弗福也福:

④牺牲玉帛牺牲:

19.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B.小大之狱/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

②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译文:

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1.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说:

“可以一战”。

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5分)

曹刿:

鲁庄公:

答案:

18、略    19、B20、略21、曹  刿:

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

鲁庄公:

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2008说明与检测

甲文《曹刿论战》

乙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四段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小大之狱()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B)

例句:

既克,公问其故

A.克己奉公B.克敌制胜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政治上取信于民)

5、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

(我们遇到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

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6、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

平庸,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007中考语文

甲文《曹刿论战》

乙文:

故用兵之法,高陵①勿向②,背丘③勿逆④,佯北⑤勿从⑥,锐卒勿攻,饵兵⑦勿食,归师勿遏⑧,围师必阙⑨,穷寇⑩勿追。

此用兵之法也。

注释:

①高陵:

高的山头。

②向:

仰攻。

③丘:

高地。

④逆:

迎击。

⑤佯北:

假装失败。

⑥从:

追逐。

⑦饵兵:

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

⑧遏:

阻击。

⑨阙:

让条出路。

⑩穷寇:

走投无路的敌军。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又何间焉()

(2)小大之狱()

(3)既克()

(4)公将驰之()

2、文中的一个成语是:

3、把“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翻译成现代汉语。

4、在长勺之战中,曹刿再次说“未可”,各与乙文中的哪一条法则相吻合?

(锐卒勿攻佯北勿从)

5、结合长勺之战,分析“用兵八法”,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知己知彼,避强击弱,才能百战不殆)

6、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的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请联系历史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不超过30各字)

2005说明与检测(第1段)

1、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

A.弗敢加也而山不加增

B.弗敢专也专其利三世矣

C.肉食者鄙卑鄙小人

D.必以信愿陛下亲之信之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曹刿论战》一文生动刻画了曹刿这一人物形象,其乡人劝阻曹刿请见鲁庄公的话从侧面衬托了曹刿的,(爱国思想)而鲁庄公关于“何以战”的回答又反衬出曹刿的(远谋)

4、为什么曹刿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请谈谈你的理解。

哈尔滨

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福:

狱:

1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1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1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和。

(2分)

9福:

赐福,保佑狱:

案件

10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11政治上取信于民

12爱国热情;深谋远虑

09说明与检测

甲:

《曹刿论战》

乙: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将驰之()

(2)望其旗靡()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彼竭我盈,故克之

3、用选文中的原句来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2)乙文中的中心句是

4、用一句话来概括甲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5、选文中,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

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答案:

1、

(1)驱车(追击)

(2)倒下2、他们的勇气消失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所以战胜了齐军。

3、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4、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