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考点跟踪训练 39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
《中考语文考点跟踪训练 39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考点跟踪训练 39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考点跟踪训练39课外文言文阅读
考点跟踪突破39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2016·宁波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养竹记
【唐】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
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
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
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
“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斩焉,彗箒③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④焉,数无百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
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
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
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略有删改)
【注释】①殄瘁:
此指摧残。
②筐篚:
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
③彗箒:
扫帚。
④寻:
古代八尺为一寻。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A.竹本固(牢固)
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探求)
C.不终日而毕(完成)
D.以贻其后之居斯者(留给)
点拨:
求:
寻求。
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
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第二天,(我)走到东亭的东南角,在这里看到(一片)繁杂的竹子。
(2)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
贤能的人不能使自己不同(于众人),只有任用贤者的人才能使他们不同(于众人)。
4.作者以竹喻贤人,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①善于发现人才。
作者于东亭角落处发现了一片残竹,于残败中见其本性,顿生怜惜之心。
②精心培育人才。
发现残竹后,作者亲自动手,精心培育,使竹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参考译文】
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
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
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
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
第二天,(我)走到东亭的东南角,在这里看到(一片)繁杂的竹子。
枝叶被摧残,毫无生气。
向关家的旧人询问是什么缘故,对方答道:
“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
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这里,从那时起,做筐篓的人米砍,做扫帚的人也来砍,砍伐剩下的竹子,长的已不到八尺,数量也不到百竿了。
”我感到很惋惜,这些竹子,是由年迈德崇的关相国亲手种植,现在竟被庸俗之人看得如此卑贱。
但即使被砍削、废弃到这种程度,其秉性却仍然不变。
于是我把那些繁盛茂密的草木铲掉,给竹子施加肥料,又在下面疏通、培修土层,不到一天时间就干完了。
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随风依依,生机盎然,好像在感激着我的知遇之情。
可叹啊!
竹子,不过是一种植物,与人有什么关系呢?
就由于它与贤人相似,人们就爱惜它,培植它,何况对于真正的贤人呢?
然而,竹子与其他草木的关系,也就像贤人与一般人的关系一样。
唉!
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其他草木区别开来,要靠人来加以区别。
贤能的人不能使自己不同(于众人),只有任用贤者的人才能使他们杯同(于众人)。
因此,写了这篇《养竹记》,书写在东亭的璧上,是为了留给以后居住这所房子的人,也是为了使现在任用贤人的人知晓罢了。
(二)(2016·台州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 禾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举元符三年进士。
(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
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搢绅④侧目。
禾曰:
“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
”首抗疏⑥劾贯。
复劾经臣:
“怙宠弄权,夸炫朝列。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
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
”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衣裾落,上曰:
“碎朕衣矣。
”禾言:
“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言愈切,上变色曰:
“卿能如此,朕复何忧?
”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
“留以旌直臣。
”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增戍:
增加防守兵力。
②格:
搁置。
③表里为奸:
内外呼应做坏事。
④搢绅:
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
⑤迁给舍:
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
⑥抗疏:
上书直言。
⑦宦寺:
宦官。
⑧曹:
辈,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
A.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弛担持刀(《狼》)
B.或指为生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C.人服其先见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D.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点拨:
A.松弛/放下;B.有的人;C.佩服/动词,穿戴;D.根本/本来。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B)
例句:
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A.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C.宋何罪之有(《公输》)
D.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点拨:
A.代词:
指“这种景况”;B.助词:
的;C.宾语前置的标志;D.音节助词,不译。
3.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划三处)
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
(2)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啬头颅来报答陛下吗?
5.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
你更赞同哪一种?
请阐述理由。
(1)陈禾品质:
有先见之明、忠于职守、敢于进谏、刚正不阿。
(2)进谏方式:
邹忌进谏时采用讽谏的方式;由小及大、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
陈禾采用的是直谏的方式。
(3)开放题:
赞成邹忌。
原因:
采用委婉的方法规劝齐王,使齐王乐于接受。
或:
赞成陈禾。
原因:
陈禾的方式直接,让君主直接明了地知道自己的不足和过错。
(三)(2016·温州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
自宋之齐,请其术。
国氏告之曰:
“吾善为盗。
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
自此以往,施及州闾。
”向氏大喜。
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
未几,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
国氏曰:
“若为盗若何?
”向氏言其状。
国氏曰:
“嘻!
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
今将告若矣。
吾闻天有时,地有利。
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
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
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
然吾盗天而亡殃。
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
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
向氏大惑,以为国氏之重罔己也,过东郭先生问焉。
东郭先生曰:
“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
”
(选自《列子·天瑞第一》,有删节)
1.解释文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喻其为盗之言(明白)
(2)遂逾垣凿室(越过)
(3)以生吾禾,殖吾稼(种植)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自宋之齐,请其术 其真无马邪(韩愈《马说》)
B.而不喻其为盗之道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张岱《湖心亭看雪》)
C.山泽之产育 宋何罪之有?
(《墨子·公输》)
D.若之盗,私心也 义,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点拨:
都是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A.代词,“他的”/副词,表疑问。
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C.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划两处)
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手目所及,亡不探也。
(他)手能拿到的,眼能看到的,没有不偷的。
(2)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你盗窃这些东西而被判罪,怨(恨)谁呢?
5.如何理解东郭先生所说的“国氏之盗,公道也”?
请根据文意回答。
国氏借助自然条件,利用自然资源,劳动致富,是遵循公正之道的行为。
【参考译文】
齐国的国氏非常富裕,宋国的向氏非常贫穷。
向氏从宋国来到齐国,请教他致富的方法。
国氏告诉他说:
“我擅长获取外物。
我开始获取外物的时候,一年就充足了,两年就富足了,三年就五谷丰饶了。
从这以后,我送给别人的财务遍及州闾。
”向氏非常高兴。
他听明白了国氏获取外物的话,却不理解国氏获取外物的道理,于是翻墙入院,凿洞入室,手能拿到的,眼能看到的,没有不偷的。
不长时间,就因盗窃来的赃物被发现而被判罪,先前积蓄的财物也被没收了。
向氏认为国氏欺骗他,就到国氏那里去埋怨他。
国氏说:
“你是怎样获取外物的?
”向氏说了他的情况。
国氏说:
“唉!
你不理解获取外物的道理竟然错到了这种地步!
现在我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吧。
天有适合的时令,地有有利的地势。
我获取天地的时令和地势,云雨的浇灌和滋润,山峦湖泽的生产和养育,来种植我的庄稼,构建我的房舍。
我地上获取飞禽走兽,水里获取鱼鳖虾蟹,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获取的。
庄稼、土木、禽兽、鱼鳖,都是上天生产的,哪里是我所拥有的?
这样,我获取上天的东西却没有遭受惩罚。
金玉等珍宝,谷布等财务,那是别人积攒的东西,哪里是上天给的东西?
你盗窃这些东西(它们)而被判罪,怨(恨)谁呢?
向氏非常迷惑,认为国氏又在欺骗他,就去拜访东郭先生,向他请教。
东郭先生说:
“国氏获取外物的方法,是遵循公正之道的行为,所以没有遭受惩罚;你获取外物的行为,是出于私心的盗窃行为,所以被判罪受惩。
”
(四)(2016·河北)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邵民瞻①为东坡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③,东坡倾囊④仅能偿⑤之。
卜⑥吉日入新第⑦,既得日⑧矣。
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徙倚⑨听之,曰:
“异哉,何其⑩悲也!
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
吾将问之。
”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⑪,见东坡,泣自若⑫。
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妪曰:
“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
而吾子不肖⑬,遂举以售诸⑭人。
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⑮宁⑯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东坡亦为怆然。
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东坡因再三慰抚,徐⑰谓之曰:
“妪之旧居,乃吾所售⑱也。
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
”即命取屋券⑲,对妪焚之。
呼其子,命翌日⑳迎母还旧第,竟不索B21其直B22。
【注释】①邵民瞻:
人名。
②东坡:
苏轼的号。
③五百缗:
五百贯钱。
④倾囊:
尽出其所有。
⑤偿:
偿还。
⑥卜:
选择。
⑦第:
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
⑧得日:
过了几天。
⑨徙倚:
走过去斜靠着。
⑩何其:
多么。
⑪老妪:
老妇。
⑫自若:
依然如故。
⑬不肖:
不成材。
⑭诸:
相当于“之于”。
⑮诀别:
分别。
⑯宁:
难道。
⑰徐:
慢慢地。
⑱售:
这里是“买”的意思。
⑲券:
契据。
⑳翌日:
次日。
索:
求取。
直:
通“值”,价钱。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闻妇人哭声极哀(听到〈听见〉)
(2)东坡亦为怆然(悲伤〈忧伤〉的样子)
(3)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立即〈马上〉)
(4)竟不索其直(竟然)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四处)
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东坡询问老妇为什么悲痛到这种地步。
(2)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就是东坡用五百贯钱所买到的住宅。
4.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
苏东坡无偿退还老妇宅第。
(答出“东坡还宅”也可)
5.从“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哪个情境?
示例一:
东坡与张怀民月下在庭院中一起散步。
示例二:
相与步于中庭。
示例三:
夜与怀民步月。
(五)(2016·杭州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夏翁,江阴巨族。
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
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
翁曰:
“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
”因好语遣之。
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
翁为之折券①。
长洲尤翁开钱典②。
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
司典者前诉曰:
“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③,有是理乎!
”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
“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
此小事,何以争为?
”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④,翁指絮衣曰:
“此御寒不可少。
”又指道袍曰:
“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
”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
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或问尤翁:
“何以预知而忍之?
”翁曰:
“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
”人服其识。
(冯梦龙《智囊·知微》)
【注释】①折券:
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
②钱典:
当铺。
③詈(lì)语:
骂人的话。
④事:
量词。
件,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D)
A.尝舟行过市桥(乘船)
B.因好语遣之(打发)
C.某将衣质钱(抵押)
D.反出詈语(返回)
2.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四处)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
这是出于不知道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冒犯我呢!
(2)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
凡是无理取闹的,其中一定有所依仗,小事不忍让,那么灾祸就会立即到来。
4.夏翁、尤翁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夏翁没有为难将粪倒向自己的人,还主动撕毁他的债券,他的涵养和大度值得我们学习。
尤翁忍受邻人的无理取闹,并无偿还他衣物;从其异常举动中预知潜在的危险,从而避免了灾祸。
这种容人的度量和非凡的见识值得我们学习。
(六)(2016·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
遇故友,若不相识。
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手不释书 即书诗四句
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 烨然若神人
C.必无所疑乃已 惧其不已也
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 孙权据有江东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3.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
①勤奋好学;②注重实地考察;③治学严谨;④学习专注。
(七)(2016·扬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刘善明,平原人。
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
善明家有积粟,躬食饘①粥,开仓以救乡里,多获全济。
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
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
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
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②。
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
转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固请,见③许。
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
建元二年卒,诏曰:
“善明勤绩昭著,不幸殒丧,痛悼于怀。
谥烈伯。
”善明家无遗储,唯有书八千卷。
(选自《二十四史·南齐书》,有删节)
【注释】①饘(zhān):
稠粥。
②持丧:
守丧。
③见:
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多获全济(救助,救济,帮助)
(2)甚异之(以……为异)
(3)见许(允许)
(4)朝议令善明举人(推荐,推举)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D)
A.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B.为之叹息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善明以母在虏中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D.痛悼于怀 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点拨:
D项都翻译成“在”。
A.代词,他;表推测语气,可译为“恐怕”。
B.代词,他;动词,往,到。
C.因为;来。
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划两处)
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
善明穿布衣吃素食,悲伤得如同守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5.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刘善明的特征。
①乐于助人;②喜爱读书;③孝顺母亲;④节俭清贫;⑤勤绩昭著;⑥与众不同;⑦不畏权贵。
【参考译文】
刘善明,是平原人。
元嘉末年,青州闹饥荒,到了人吃人的程度。
善明的家里有储粮,他自己吃粥,打开粮仓来救济乡里人,许多人得到救助活了下来。
他年少时喜欢在静处读书,刺史杜骥听说他的名声就去拜访他,他谢绝见刺史。
宋孝武帝看他策对时谈论刚毅正直,对此感到惊异。
五年,青州被北虏攻陷,善明的母亲沦陷在北方,北虏把她转移到桑乾。
善明穿布衣,吃素斋,悲伤得如同守丧。
皇帝每次看到他这样子,都为他叹息,当时有人称颂他。
他转任为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善明因为母亲还在北方,不想到西方去,哭着坚决请求不去,被允许。
元徽初年,朝廷派遣使者去北方,朝臣们商议让善明推荐人选,善明就推选了同乡北平的田惠绍出使北虏,赎回了母亲。
刘善明于建元二年去世,皇帝下诏说:
“刘善明政绩显著,不幸去世,我在心中痛悼,赐给他谥号烈伯。
”善明家里没有留下积蓄,只有八千卷书。
(八)(2016·梧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滇游日记
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
其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
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
然石亦不坚,践之则陨,攀之亦陨②。
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贴于壁,不容移一步。
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
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③之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
久之,幸攀而上。
(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释】①削:
陡峭。
②陨:
坠落。
③摧:
崩裂。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有洞东向(向东)
(2)无逾此者(超过)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
过了一会儿,草根也不能承受手指的力量,幸好脚碰到了石头。
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划两处)
又/手足无力/欲自坠
4.阅读选文和《三峡》两篇文章,指出它们在描写山势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选文:
侧面描写。
《三峡》:
正面描写。
(九)(2016·淄博)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①曰:
“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犹蜃②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
是以苏秦③刺股,董生④垂帷。
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
”文本对曰:
“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⑤情,以成其性。
B《礼》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
”
(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注释】①岑文本:
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
②蜃:
大蛤蜊,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剔透。
③苏秦:
战国纵横家。
④董生:
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
讲学时以帷幕遮掩,以求专心。
⑤饬:
整理。
⑥懿:
美好。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苏秦刺股(大腿)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懂得道理)
2.下面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夫人虽禀性定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B.必须博学以成其道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燧动而焰发 学而不思则罔
D.待学成而为美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
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
4.太宗和岑文本围绕同—个观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写出A、B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
他们共同的观点是:
学习对人的重要性。
A句运用类比从正面的说理方法,通过“蜃月光而水垂;木燧动而焰发”化抽象于具体,化深奥于浅显,从正面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学习的重要;B句运用类比从反面的说理方法,通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从反面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
【参考译文】
唐太宗曾对中书令岑文本说:
“人虽然秉有一定的天性,但必须博学才能有所成就。
就好比蜃的本性含有水,要见到月光才能晶莹剔透;木的本性含有火,但要燧石敲打才能发火。
人的本性含有灵气,可是要通过学习,才能美好完善。
所以历史上有苏秦刺股读书,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的美谈。
不勤奋于道艺,功名是不会树立的。
”岑文本回答说:
“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
”《礼记》说:
“玉石不经雕琢就不会成为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所以古人以勤于学习为美德。
”
(十)(2016·衢州模拟)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
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王下令曰:
“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
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
“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
“何如?
”对曰:
“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
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
“寡人之过一至此乎!
为之奈何?
”优孟曰:
“请为大王六畜葬之。
”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衣以文绣(穿)
(2)齐、赵陪位于前(在)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王惊而问其故。
庄王吃惊地问他原因。
(2)请以人君礼葬之。
请按照安葬君王的礼仪来安葬它。
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
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4.请概述优孟劝谏楚庄王放弃厚葬爱马的过程。
(1)大哭,引起楚庄王注意。
__
(2)顺着楚庄王的意思,建议用君王之礼来葬马。
__(3)葬礼隆重到荒谬的程度,让楚庄王认识到自己的过错。
(十一)(2017·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
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
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
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
“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
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
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