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生物学基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47184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docx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的生物学基础.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docx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与身的关系

Ø传统医学的主要观点:

希腊传统医学;波斯传统医学;印度传统医学;中国传统医学;

Ø现代医学的主要观点:

(一)机体内环境:

1)内环境——细胞外液成为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在生理学中称之为内环境。

2)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各项物理和化学因素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人体内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态的?

对身体健康有何意义?

1)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整个机体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稳态的保持,是机体各个细胞、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以及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疾病时,体内细胞和器官的正常活动受到损害,导致内环境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改变。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

(简述人体内环境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1)机体对细胞、器官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2)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调节,其调节过程是反射。

相对于神经调节而言,体液调节一般比较慢,作用也比较弥散和持久。

Ø怎样理解“心理”和“生理”的统一?

(一)脑是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一方面,大脑的发育及功能状态的维持等需要不断地有新鲜的氧和营养物质支持;另一方面,大脑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各个系统也起到中枢调节的作用。

(二)正常的大脑结构与功能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一旦出现障碍,会对心理功能产生明显影响,出现一系列认知、情感和意识活动方面的障碍。

(三)可见,脑本身就是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的统一体。

第二节心理的生理基础研究

Ø1811年,贝尔根据高等动物和人的脑形态与功能不同,将脑分为大脑、小脑,又将脊髓分为背根和腹根。

Ø谢灵顿提出了内感受器、外感受器和本体感受器等术语。

Ø巴甫洛夫认为动物有两种类型的反射活动:

一种是非条件反射(本能行为);另一种是条件反射(学习行为),两者都属于第一信号系统。

人类还有第二信号系统,即人的语言系统。

他指出,人类的精神病发生于第二信号系统的障碍。

Ø华生指出大鼠自身的运动觉是最主要的感觉暗号。

第三节主要研究方法

Ø动物行为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技术:

1)实验性切除;

2)电解法:

这种方法是传统生理心理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Ø人脑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技术:

(一)脑电活动记录技术(EEG)

3)脑电图(EEG)——将大脑皮层连续的节律性电位变化叫做自发脑电活动,它的记录叫脑电图。

脑电图又叫自发脑电图。

4)“事件相关电位”用ERP表示。

5)脑电记录的主要优点是无损伤且较易获得,具有足够高的时间分辨率。

(二)计算机轴断层描技术(CAT)

(三)正电子放射层描技术(PET)

PET的主要原理是:

给人体注射经过加速器处理后能放射正电子的葡萄糖,通过PET仪器可以测量脑代谢是消耗的葡萄糖数量,从而获得放射性物质在脑内的分布图。

(四)核磁共振显影技术(MRI)

MRI和PET一样,也是依靠测量能量的消耗来显示脑区的活动情况。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Ø神经系统是人体内占主导地位的调节系统。

神经系统由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组成。

外周神经是指与脑和脊髓相连的神经,外周神经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分别位于颅腔和椎管内。

神经系统的调节主要靠中枢神经系统来完成。

第一节外周神经系统

Ø外周神经系统是指除脑和脊髓以外的全部神经,包括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Ø按解剖学上划分,躯体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脑神经是指与脑部相连的12对神经,主要分布于头面部。

脊神经是指与脊椎相连的31对神经,包括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

Ø按功能划分,组成躯体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

感觉神经元与感受器相连,运动神经元与效应器相连。

Ø自主神经系统曾称植物神经系统。

下丘脑是调节和控制自主神经系统的最高中枢。

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个部分。

Ø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

1)交感神经系统控制机体的能量资源,有“促活动性”功能,如加快心率、升高血压、加大吸气、放大瞳孔等。

2)副交感神经系统一般有保持体能和能量的“促营养性”功能,如降低心率、血液转如消化道、增加喂肠蠕动等。

3)二者功能相互桔抗,又相互协调,如交感神经兴奋使机体处于一种紧张、恐惧、愤怒的状态,以及紧张性的身心活动,而副交感神经兴奋使机体功能活动保持安静、日常状态、降低心率、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

Ø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起自枕骨大孔并与延髓相连。

Ø脊髓的主要功能:

1)传导功能;2)反射功能:

包括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两类。

Ø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颅腔内,向下与脊髓想连接。

Ø脑可分为以下三个主要部分:

前脑(由大脑、丘脑、下丘脑组成)、中脑和后脑(由延髓、脑桥、小脑组成)。

1)前脑:

a)前脑位于脑的前部,是脑最重要的部分。

b)大脑是脑最新、最大的部分,占脑全部质量的85%。

大脑由两个布满皱褶的半球(左右大脑半球)组成,两个半球之间由横跨的神经纤维相连接。

沟裂将大脑半球分为五个叶:

额叶、颞叶、枕叶、顶叶和脑岛。

大脑皮层主要与人的行为和认知功能有关。

c)德国神经科医生布罗德曼将每个大脑半球皮层分为52个功能区。

人类大脑结构和认知功能的一个主要特征为

两侧半球的功能不对称性,这种现象也称为半球优势、功能侧化或半球专门化。

语言功能主要决定于左半球,左半球管制右半身,右半球管制左半身。

d)躯体运动中枢(4、6区),位于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是管制身体运动的中枢。

e)躯体感觉中枢(3、1、2区),位于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后部,是身体上各种感觉的神经中枢,损伤表现为对侧肢体相应区的感觉障碍。

f)视区(17区),位于枕叶后部,负责视觉信息的接受。

g)听区(41、42区),位于颞横回,接受双侧听觉传入。

h)语言区:

运动性言语中枢(44、45区)位于额下回后部,受损产生运动性失语;听觉性言语中枢(22区)位于颞上回后部,受损产生感觉性失语;视觉性语言中枢(30区)位于角回,受损产生失读症;书写中枢(8区)位于额中回后部,受损产生失写症。

左侧半球以语言、意识、数学分析等活动为主;右侧半球以非语言信息,如音乐、图形、时空概念等为主。

i)联合区——除了大脑皮层上的特定功能分区外,其他部分的皮层被称为联合区,是具有多种功能的神经中枢。

在每一半球上,均有两个联合区:

前联合区和后联合区。

前联合区与解决问题时的记忆思考有关。

后联合区与视区有关。

j)间脑位于大脑和中脑之间,主要由丘脑和下丘脑组成。

k)丘脑由两个卵圆形的大灰质块组成,是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整合中枢,是仅次于大脑皮层的皮下感觉中枢,它对传入的信息进行选择和整合后,再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

l)下丘脑是由一些核团组成,下丘脑的主要功能包括:

i.控制内分泌活动;下丘脑通过脑垂体调节内分泌活动。

ii.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

iii.调节体温;

iv.调节摄食活动;

v.调节情绪反应;

m)基低神经节主要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

基底神经节有重要的运动调节功能。

n)边缘系统的机能与躯体、内脏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它是许多初级中枢活动的调节者。

边缘系统还参与情绪反应调节。

2)中脑:

中脑与视觉和听觉有关。

3)后脑:

由延髓、脑桥和小脑组成。

a)延髓与人的基本生命活动有关,被称为生命中枢。

b)脑桥的作用是将神经冲动自小脑一侧半球传至另一侧半球,使之发挥协调身体两侧肌肉活动的作用。

c)中脑、脑桥和延髓构成脑干,是脑进化最早、最原始的部分。

d)脑干网状结构按功能可分为上行系统和下行系统两部分。

上行网状结构也叫上行激活系统,它控制着机体的觉醒或意识状态,影响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与维持注意状态有密切关系。

如果上行网状结构受到破坏,动物将陷入持续的昏迷状态,不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下行网状结构也叫下行激活系统,它能加强或减弱肌肉的活动状态。

网状结构的作用具有非特异性特点。

e)小脑为脑的第二大部分,与大脑皮层运动区共同控制肌肉的运动,借以调节姿势与身体的平衡。

小脑损伤会出现痉挛、运动失调,丧失简单的运动能力。

Ø脑是通过纤维的相互联系来完成其重要功能的。

白质包括联络纤维、连合纤维和放射纤维三种:

1)联络纤维:

联络纤维又称大脑内纤维,可将半球内的不同部位联接起来,包括短程纤维和长程纤维。

2)连合纤维:

连合纤维又称大脑间纤维,它联接两半球内相应的或同等的区域或结构,包括胼胝体、前连合和海马连合。

胼胝体是神经系统中最大的连合纤维。

3)放射纤维:

放射纤维分为传入和传出两种类型。

第三节脑功能的学说

Ø脑功能的学说:

1)定位说:

杏仁核和海马与记忆有关,下丘脑与摄食和饮水有关。

2)整体说:

3)三个机能系统学说:

(简要评述鲁利亚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

a)鲁利亚是神经心理学的创始人。

b)通过对大脑的长期实验研究,鲁利亚提出三个机能系统的学说,把人脑区分为三个基本的机能联合区:

第一联合区主要指网状结构,其基本机能是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并使选择性活动能持续进行;第二联合区主要指大脑半球后半部的各个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体觉区),其基本机能是形成接收、加工和储存信息。

第三联合区主要是指大脑半球前半部的运动区,其基本机能是形成运动的计划,对进行中的活动编制程序,并加以调节和控制,然后将准备好的运动冲动发往外周组织和器官。

4)模块说:

第三章神经系统的细胞基础

Ø神经系统的主要机能是通信,即不断地对各方面信息进行接收、综合和传递。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第一节脑内的细胞类型

Ø神经元——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单位。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活动的物质基础。

Ø神经元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神经元突起又分为轴突和树突两种。

树突负责接受刺激,并把刺激传向胞体。

轴突将冲动从胞体传向轴突末梢。

一个神经元有一个至多个树突,但轴突只有一条。

Ø按突起形态和数目,神经元可以分为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和单极神经元。

根据功能,神经元又可以分为:

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Ø神经元具有两个最主要的特性:

兴奋性和传导性。

Ø胶质细胞终生保持着分裂能力。

神经胶质细胞的主要功能包括:

1)支持作用;2)修复作用;3)物质代谢和营养作用;4)绝缘和屏障作用;

第二节神经冲动及其在细胞间的传导

Ø神经冲动——神经元传递信息的过程是以电的和化学的形式进行的,而且能被记录下来,称为神经冲动。

神经元内部的电信号实质上是动作电位,是细胞膜内外电位差的变化。

Ø加尔瓦尼最先证明自脊髓伸出的神经能产生电。

法拉第得出结论:

“无论其来源是哪里,自然界中的电都是相同的。

Ø静息膜电位——神经元在静息状态下,由于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的不同,存在着70-90毫伏的负电位差。

这种电位差就是静息膜电位,内负外正。

Ø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在膜两侧所产生的快速、可逆、可扩散性的电位变化。

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Ø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包括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和超极化。

超极化是膜内负性提高以超过静息电位的过程。

Ø静息电位在细胞不发送信号时总是存在的。

Ø神经元突触后电位遵循级量反应的规律;动作电位遵循全或无的规律。

Ø动作电位遵循全或无的规律,即动作电位或者不产生,或者产生额定强度的动作电位。

一旦产生,它将沿轴突一直传导到轴突末梢。

动作电位的强度沿轴突全长传播时并不减弱。

Ø神经系统的功能依靠突触传递兴奋而完成。

Ø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联接,通过它的传递作用实现细胞间的通讯。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Ø根据信息传递媒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