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科学发展观 搞好城市防洪保障体系建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69639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践行科学发展观 搞好城市防洪保障体系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践行科学发展观 搞好城市防洪保障体系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践行科学发展观 搞好城市防洪保障体系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践行科学发展观 搞好城市防洪保障体系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践行科学发展观 搞好城市防洪保障体系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践行科学发展观 搞好城市防洪保障体系建设.docx

《践行科学发展观 搞好城市防洪保障体系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践行科学发展观 搞好城市防洪保障体系建设.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践行科学发展观 搞好城市防洪保障体系建设.docx

践行科学发展观搞好城市防洪保障体系建设

践行科学发展观搞好城市防洪保障体系建设

【摘要】主城区是xx直辖市*、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搞好城市防洪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城市防洪减灾和应急管理能力,保障xx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xx主城区防汛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发展进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xx主城区城市防洪工作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就如何搞好城市防洪综合体系建设,实现人、水与城市的和谐相处和城市科学发展,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发展防洪减灾对策

一、基本概况

(一)自然地理

主城区位于长江三峡水库库区尾部,座落在xx盆地东南部中梁山和真武山之间的丘陵地带。

城区包括xxxxxxxxx共九区,幅员面积5473km2。

海拔高程为168~900m,市政布局依山就势,具有独特的山城和水城的风貌。

城区属中亚季风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100mm左右,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5~10月,最大日降雨量达380.9mm(20**年“7.17”特大暴雨,沙坪坝气象站)。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决定了xx主城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二)xx分布及水文特性

主城区内xx纵横密布。

长江、嘉陵江流经主城并在渝中区朝天门交汇,还有流域面积100km2以上的河流20条,主要有御临河、五布河、花溪河、一品河、梁滩河等。

主城区洪涝灾害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过境洪水。

长江、嘉陵江上游大面积暴雨形成的过境洪水,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

两江四岸的临河建筑就经常受到过境洪水的威胁,如上世纪的“81.7”特大洪灾。

二类是本地暴雨洪涝。

境内区域暴雨形成洪水,主要发生在境内中小河流,主要特点是:

洪水发生频繁、强度大、来势猛、破坏力强,形成陡涨陡落的尖瘦型洪峰。

如20**年“7.17”特大暴雨致使梁滩河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洪灾,沙坪坝区的歌乐山、陈家桥等镇相继受灾。

三类是综合遭遇型洪水。

主要由上游过境洪水与本地洪水同步而造成洪水灾害,其特点是境内河流洪水陡涨,长江、嘉陵江又形成阻塞性洪水,洪水过程历时较长,洪灾损失很大。

据资料记载,20**年7月(清同治九年)的洪水,城区长江水位达197.50m,北碚水文站达213.99m,为历史最高记录。

(三)防洪工程概况

主城区内长江、嘉陵xx道长为113.4km,其中长江53.4km,嘉陵江60km。

目前已成防洪护岸工程仅42.36km,仅占河道长度的18.7%,中小河流河道整治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已成的两江防洪护岸工程中,由于历史的原因,较多的注重交通功能,对城市防洪保安问题考虑不够,导致部分堤段防洪标准较低、堤型结构不适宜。

如XX区南滨路部分地段(石板坡~弹子石河段)的防洪标准不足**年一遇,渝中区长滨路部分地段(菜园坝~朝天门河段)的防洪标准不足5年一遇,而且珊瑚坝段已经出现严重险情。

与国家规定的50~**年一遇的大城市防洪标准要求相差甚远。

在主城区至今没有一座大型水库,已成的中型水库仅6座,小

(一)型水库39座,小

(2)型水库239座,在建中型水库3座,在主城区流域面积100km2以上的20条河流中大多数没有具有拦洪削峰功能的控制性水库工程。

(四)城市发展及社会经济现状

xx是我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是全国唯一的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主城区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西南地区重要的水陆交通、通讯枢纽。

而且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甚多。

新设有经国务院批准、内陆地区唯一的两路寸滩保税港区。

主城区总人口618万,其中城镇人口521万,经济较为发达,以工业为主,且门类齐全。

20**年xx市GDP达5098亿元,其中主城区达2249.27亿元,占全市GDP的44.12%。

但每年因洪涝致灾损失极其严重。

据初步统计,“十五”期间全市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约占当年GDP的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70%。

以20**年为例,主城区因洪涝受灾265.66万人,死亡32人,经济损失高达15.96亿元。

这充分说明城市防洪减灾工作在xx城市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城市防洪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防洪排涝工程标准偏低,城区防汛管理相对滞后

目前,主城区尚未形成完整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

存在洪涝灾害频发与防洪标准偏低的矛盾,防洪能力仍然不足的现状与城市化客观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极不相适应。

一是城市防洪工程普遍存在防洪标准低、险工险段多、老化失修等问题。

主城区已建防洪护岸工程中防洪标准不达标段长度为12km。

在**年一遇的洪水位以下仍有居民住房和生产用房近100万m2,**年一遇洪水位以下有房屋面积170万m2左右。

二是城市排涝存在系统不完善、管网不合理、设计标准低等问题。

由于建设年代不同,相互之间不配套,旧城区排涝基础设施先天不足。

如部分管网设施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多采取“雨污混流”模式。

当遇暴雨洪水时,往往排泄不畅,极易形成局部内涝。

特别是部分低洼地区基本上是连年发生涝灾。

三是市政排涝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落后。

旧城区部分管网淤积严重或带病运行,致使管网排水能力减弱,有的甚至失去排水功能。

四是主城各区的防汛工作存在“基层薄弱”和“基础脆弱”的问题。

如20**年城区发生局部内涝时,反应出基层街道和社区应急能力较差等。

(二)城市建设与防洪规划不协调,人水争地矛盾突出

近年来,xx城市化建设对土地开发需求不断增加,每年新增加的城区面积是20到25km2。

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越快致使城市防洪的问题越突出:

一是在开发区建设中,普遍对洪涝风险存在侥幸心理,甚至有的建筑建在洪涝灾害高风险区。

填埋、堵塞河道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但防洪排涝基础设施没有与城市发展同步建设,原有水系也遭到严重破坏,甚至个别开发商为增加有效开发土地面积,将天然河道改成涵管,人为减少行洪断面导致行洪不畅,一遇洪水,水位壅高,造成内涝无法排除,形成“关门淹”。

如20**年“5.28”洪灾中,渝北区龙塔街道十一社因某开发商将河道改成涵管,造成居民区大面积严重内涝达2M。

二是由于开发商与城市规划部门的价值取向不同,造成城市水利“兴利除害”的功能要求与开发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矛盾十分突出。

特别是在容积率、建筑密度的控制上缺乏强制性手段,造成了少数开发商的超强度无序开发,从而大大增加了受洪涝袭击的风险。

三是“向空中发展”式的危旧房改造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部份排涝排污设施系统改造建设还存在“建设—改造—再改造”的问题。

如20**年6月2日XX区原塑料四厂、6月14日沙坪坝区阳光水城均因类似原因相继发生较大的城市局部内涝。

四是城市开发建设使呈现自然流态的原有水系遭受破坏,不透水面积迅速增加,造成暴雨产流汇流速度加快,加大了相同量级暴雨条件下的洪水强度,城市洪涝发生可能性大大增加。

(三)“雨岛效应”日趋明显,城市局部地区暴雨频发

xx自古以来就被誉为世界著名的“火炉”城市。

直辖以来,随着工业化和主城扩张的明显加快,城市“雨岛效应”也趋明显。

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雨量测站资料初步分析,发现在近**年汛期降水分布图上,主城区的降水量明显高于近郊区县,呈现出比较清晰的城市“雨岛”。

据气象专家解释:

主城区大气环流较弱,由于日益加剧的城市“热岛”所产生的局地热气流的上升有利于对流性降水的产生,城区空气中凝结核多,大核(如硝酸盐)存在时有促进暖云降水作用,同时城市的下垫面粗糙度大使其降水雨系减慢,延长城区降水时间。

以上因素共同作用,会“诱导”暴雨最大强度的落点位于市区及其下风方向,形成城市“雨岛”。

美国有关机构研究也证实,大城市及其下风向“雨岛效应”明显。

由于“雨岛效应”集中出现在汛期,造成城市局部暴雨频繁发生。

如20**年的“7.17”特大暴雨洪灾,沙坪坝区大面积内涝水深达4米;20**年主城区又相继发生“5.28”、“6.2”、“7.12”、“8.9”等8次暴雨洪灾,其发生频次明显高于远郊区县(详见下表)。

20**年主城区与区县汛期暴雨发生次数对比表

区县名称

主城区

巫山县

奉节县

万州区

丰都县

酉阳县

潼南县

暴雨发生次数

8

3

4

3

5

3

3

(四)中小河流防洪问题突出,中小水库防洪效益欠佳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的开发与雨量、水文监测站点的不足,促使主城区中小河流防洪问题日益突出。

一是植被遭到人为的破坏(如媒体多次曝光的渝北区玉峰山采石场),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功能削弱,河道泥沙淤积十分严重,极大的降低了河道的泄洪能力,如御临河、梁滩河等,一遇暴雨,水位迅速上升,直接威胁沿岸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主城地处浅丘地带,开发建设时基本都采取高挖低填的场平方式,使洪水流程缩短,加之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径流系数加大,使河道洪峰流量大大增加,洪峰出现时间提前。

三是规划和管理不到位,临河、跨河建筑物侵占行洪断面现象严重。

如沙坪坝区陈家桥镇梁滩河上的交通桥严重影响行洪的问题,在20**年“7.17”洪灾中充分暴露出来。

四是水文监测预警预报能力较差。

由于历史欠账的原因,部分河流的水文站点布设不足,有的流域尚无监测站点。

主城区的水库工程年久失修,病险十分严重。

目前主城区空库或限蓄运行的中型病险水库达3座,小

(一)型病险水库34座,分别占已成水库50﹪和87﹪,如渝北的两岔、巴南的下涧口和北碚的胜天水库等,目前仍在工程除险整治中。

主城区的库、塘、堰水利*系统的拦洪削峰功能大大削弱,无法发挥应有的防洪减灾效益。

(五)涉水事务管理现状与城市防洪排涝要求不协调

目前,我市市级与主城九区均没设立水务局,城区涉水事务仍然未实现统一管理。

涉水事务行政管理职能分散在水利、市政、建委、环保等部门,将城市水利与郊区农村水利、供水与排水、水量与水质、地表水与地下水等实行分割管理,各部门从本部门的立场和利益出发,不能从城市建设发展和雨洪资源的自然循环规律和整体性思考和处理城市水问题,未能形成治理城市水患的合力。

现行水管理体制致使涉水管理部门多,管理职能交叉,造成了无法建立较为完善的防洪排涝减灾体系的严重体制性障碍,从而也根本无法建立快捷、高效、有序的城市抗洪除涝应对工作机制。

如城市排涝系统建设与管理权仍隶属市政部门,排涝排污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工程建设对水系的破坏又得不到恢复,更增加了主城区内涝发生的几率,也加重了主城区洪涝致灾的程度。

三、城市防洪减灾工作的对策建议

城市洪涝灾害具有损失重、影响面大、灾害损失与城市发展同步增长的特点,其危害程度和经济损失居各类自然灾害之首,城市洪涝是制约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城市防洪是城区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防汛工作新思路,着力构建城市防洪综合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城市防汛应急管理能力,努力实现xx主城区防洪减灾效益最大化。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及时修编城市防洪规划

城市防洪要规划先行。

城市防洪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

只有严格按照城市防洪规划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保障体系,才能保障主城区防洪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修编城市防洪规划时,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体现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转变单纯治水的传统观念,变单一城市防洪工程为城市综合利用工程。

把城市防洪保安建设与水环境改善、旧城区改造、道路建设、旅游休闲、城市水务统一管理紧密结合,尽可能的营造人水和谐共处的亲水环境创造条件。

二是规划必须具有前瞻性。

要依据城市的水系条件、防洪排涝任务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编制,同时兼顾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短、中、长期需求,既要以城市防洪安全为基础,又要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三是要统筹防洪与排涝规划,才能使城市达到洪涝兼治。

排涝规划要着眼长远,在充分分析城市内涝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超标准暴雨的排涝应对措施。

对现有城市排水除涝系统的改造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污水治理和排涝工程相结合,协调好防、排、滞的关系。

四是要建立针对城市防洪规划的监督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

特别是在各区编制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重点城区规划时,同级防汛部门要切实履行事前审查和事后监督职能。

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力度,确保城市建设与防洪规划相协调。

(二)制定城市防洪应急预案,健全防汛应急管理体系

提高城市防汛应急管理、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能力,是构建和谐xx和平安xx的重要内容,是检验*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

一是逐级编制和及时修订城市洪涝灾害应急预案。

特别是要高度重视街道、社区的预案编制工作,细化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密切相关的预警方式、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确保标准洪水不出灾,超标准洪水有对策措施。

二是逐级健全突发汛情、涝情预报预警机制和良性的应急响应机制,明确应急处置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划定不同洪水量级和降雨强度下的响应级别和相应措施,并向社会公众发布。

三是要着力解决城市防洪减灾工作“双基”(基层薄弱、基础脆弱)问题,推行以“预案到居委会”、“预警到社区”、“梯次转移”为主要特点的防御方法,增强局部突发性洪涝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使得防汛措施和应急处置更加科学、更加快捷、更有实效。

四是提高基层*的城市防汛应急管理效能,增强在第一时间的应急处置能力。

特别是基层*要按照预案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和开展先期处置工作,这是实现城市防灾减灾效益最大化的关键环节。

(三)广开投*渠道,加快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建设

城市防洪工程是投资巨大的社会公益性项目。

根据国家要求到20**年城市防洪工程必须达标的总目标,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建设人水协调的防洪排涝工程保障体系是xx城市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是必须坚持“四高”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水平管理),加快对已成防洪工程的除险加固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

建设中要处理好防洪工程建设与改善人居环境的关系,将防洪功能、城市功能和景观功能结合起来。

在投入方面首先要破解筹*难题,积极探索建立城市防洪基金,并构建综合运作的投*大平台,应将多元化的投*手段结合起来运用。

二是注重城市排涝能力建设。

城市排涝宜采取排、截、抽、蓄等综合措施。

按照雨污分流的原则,加大旧城区管网的改造力度;新区开发的非机动车地面应采取透水结构设计,推广使用透水材料;借鉴西方国家建设城市雨洪收集系统的经验,推广小型雨洪集蓄工程建设。

三是在区域内中小河流上游规划建设一批具有雨洪调蓄能力的大中型水库,打牢洪水调度和控制洪水的工程基础,切实提高城市综合防洪减灾能力。

(四)理顺涉水事务管理体制,完善非工程体系建设

要实现城市防汛减灾效益最大化目标,必须加强以水务一体化管理新体制为核心的非工程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整合涉水事权,实行城市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加快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市、区两级均应成立水务局,依法履行城市供水、节水、排水与污水处理、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等职责,改变多龙管水的现状。

二是加大《水法》、《防洪法》、《xx市防汛抗旱条例》等水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编制面向社会大众的浅显易懂的主城区洪涝风险图,增强市民的主动防洪减灾意识,提高市民的抢险、避险和自救能力。

三是加快城市防汛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时效性;建立完善的灾害预测预警系统、决策会商系统和灾害损失评估系统等,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管理水平。

四是要加强城市防汛管理和执法力度。

城市建设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给洪水以出路”的新理念,加强涉河建筑的审批和监管,对市区现有河道沟渠要进行清淤疏浚。

将“检修市政排水设施、清理疏通排水管网”作为主城区一项重要的汛前准备工作,并正式纳入区级防汛部门监督检查考核体系。

对非法侵占河道等行为,必须严格执法,限期整改。

五是推行洪水保险制度。

可以在沿江洪水易淹区(如磁溪口)、低洼易涝区作为先行试点,逐步推行洪水保险,实现“风险分摊”。

(五)认真贯彻森林城市战略,实施水系森林工程建设

坚持标本兼治是治理城市水患的长效之策。

从长远角度来看,一切城市防洪除涝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都是治标,只有逐步改善主城区的生态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局部强对流天气的发生,从而有效地缓解“雨岛效应”。

治理主城区水土流失是城市防洪减灾的一项重要措施。

按照市水利局党组“四沿”〔沿江、沿路、沿城区周边、沿大中小型水库库岸〕战略,主城各区要继续统筹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当前,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实施xx市委、市*“森林城市”战略的新形势下,主城区水利系统要全力推进水系森林工程建设。

各区*要按照全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尽快编制完成区级水系森林工程建设详细规划。

突出以在建及已成大中小型水库和xx两岸为重点。

落实专项资金和工作措施,分解、细化、落实工作责任、时间要求和目标任务,有序实施水系森林工程建设。

力争到20**年,水系森林工程规划区域的绿化率达到80%,基本形成“水系相伴森林,森林护卫水系”的良性水生态环境,初步实现建设“森林xx”的目标。

使城市建设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人、水和城市的和谐相处和城市的科学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