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工大磁性材料重点个人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68992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7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工大磁性材料重点个人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工大磁性材料重点个人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工大磁性材料重点个人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工大磁性材料重点个人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工大磁性材料重点个人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工大磁性材料重点个人总结.docx

《河工大磁性材料重点个人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工大磁性材料重点个人总结.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工大磁性材料重点个人总结.docx

河工大磁性材料重点个人总结

u0:

真空磁导率,H/m。

H:

静磁学定义H为单位点磁荷在该处所受的磁场力的大小,方向与正磁荷在该处所受磁场力方向一致。

直线电流:

H=I/2πr环形电流:

H=I/2a螺线管电流:

H=nI

磁感应强度:

单位面积上所通过的磁通大小叫磁通密度,以字母B表示,又称。

磁矩:

这种成对的N-S极所构成的磁学量称为磁矩。

磁偶:

具有磁矩的磁极对称。

磁体置于外磁场中磁化强度M将发生变化(磁化)。

χ称为磁体的磁化率,是单位H在磁体内感生的M,表征磁体磁化难易程度。

X=M/H

可以根据磁体的磁化率大小和符号来分为:

抗磁性、顺磁性、反铁磁性,铁磁性,亚铁磁性五种,前三种为弱磁性,后两种为强磁性

铁磁性特征:

1、铁磁性物质只要在很小的磁场作用下就能被磁化到饱和,不但磁化率cf>0,而且数值大到101~106数量级。

2、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复杂函数关系

3、反复磁化时出现磁滞现象,物质内部的原子磁矩是按区域自发平行取向的。

4、铁磁性物质内存在按磁畴分布的自发磁化。

5、铁磁性物质有一个磁性转变温度-居里温度,以Tc表示。

6、铁磁性物质在磁化过程中,表现出磁晶各向异性、磁致伸缩和具有静磁能量现象。

证明:

磁畴的磁化方向在过渡区逐渐改变方向。

磁畴壁:

相邻磁畴界限,它是一个过渡区。

若原子磁矩突然转向,则交换能变化。

若在n个等间距的原子面间逐渐均匀转向,则交换能

当足够小时,

此时相邻原子面间交换能变化

在n的等间距的原子面间逐渐均匀转向,交换能的总变化

问题:

用磁畴壁移动理论解释磁化曲线?

O点对应消磁状态,磁性材料经熔化、铸造等凝固或经加工之后,材料中的磁畴随机取向,彼此的自发磁化强度Msi之和为0,即

外加磁场时,磁化强度M(或磁感应强度B)将沿O→A→B→C→D的曲线-初始磁化曲线。

OA对应可逆磁化区,外加磁场使各磁畴最初的Ms发生转向,导致畴壁移动。

在消磁状态,畴壁各处受内应力等障碍物的钉扎作用,畴壁难以运动;施加磁场,畴壁将按图中(i)所示的方式,试图克服钉扎作用而移动,但由于磁场较弱,畴壁不足以脱离障碍物的钉扎,当外部磁场取消后,畴壁即返回到消磁状态。

此范围即为可逆畴壁移动区域。

区域AC为不连续畴壁移动或不可逆磁化区域。

随着磁化进一步增强,钉扎作用足以抵抗外加磁场的作用,畴壁将从障碍物的钉扎作用下撕脱出来,发生雪崩式的移动,如图(iii)所示。

畴壁移动是突然和不连续的,从而磁化也是不连续的。

若通过电气放大作用进行探测,则会发现不规则噪声,称此为巴克豪森效应(或Barkhausen噪声)。

在此之后,进入旋转磁化区域,进而达到饱和磁化强度Ms。

从饱和磁化强度Ms处,减小外加磁场,曲线将从d变到e,即当H=0,外加磁场强度为零时,磁化强度Mr(=Br)并不等于零,称Mr为剩余磁化强度

外加反向磁场并使其逐渐增加,得到如图中第二象限退磁曲线所示,M-H,B-H曲线逐渐达到f点,即磁化强度及磁感应强度达到零。

称此时对应的磁场强度为矫顽力Hc(又称抗磁力、保磁力)

矫顽力有BHc,MHc之分,前者称为磁感矫顽力,后者称为内禀矫顽力。

M-H与B-H曲线

M-H曲线或B-H曲线的全部即为磁滞回线(hysteresisloop),又称履历曲线。

磁晶各向异性:

磁学特性随材料的晶体学方向不同而异。

磁畴:

铁磁体由于交换相互作用(铁磁性)、超交换相互作用(亚铁磁性),致使原子磁矩呈平行或反平行排列,这样就可能残留称为自发磁化强度的有效磁化成分(磁畴的成因),其三维区域称为磁畴,实际的磁畴都具有一定的几何大小,彼此为自发磁化强度的大小和方向相异的区域,磁畴之间由畴壁相隔。

磁畴与磁畴之间的边界称为磁畴壁,畴壁中磁化强度的方向逐渐变化,最终转变到相反的方向。

畴壁的基本类型包括3种

第一种:

Bloch(布洛赫)畴壁多见于块体状磁性体中,磁化强度在厚度方向上像竹帘打捻一样实现反转;

第二种:

薄膜中常见的Néel(奈耳(尔))畴壁,磁化强度在薄面上发生旋转,最终实现反转。

第三种:

随着薄膜逐渐变厚,出现兼有Bloch畴壁与Neel畴壁特性的第三类畴壁,一般称这种畴壁为枕木状畴壁。

反铁磁性物质有下列主要特征:

1)反铁磁性物质存在一相变温度,叫做奈耳温度,以TN表示。

当T>TN时,反铁磁性物质表现出与顺磁性类似的行为;

当T

在T=TN时,其磁化率为极大值。

2)反铁磁性物质的原子磁矩呈有序性排列。

磁化率χ与1相比表现非常小的正数的这类物质所具有的磁性为顺磁性。

反磁性是指物质中原子磁矩方向与磁场方向相反,磁化率为负值,其绝对值很小。

a、分子场假设:

假设铁磁性物质内存在着分子场,大小达到109[A·m-1]数量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0K到居里点

Tc),原子磁矩在分子场作用下,自发地平行一致取向。

b、磁畴假设:

铁磁体的自发磁化分成若干磁畴,由于磁体中各磁畴的磁化方向不一致,所以大块磁铁不显磁性。

居里温度的物理意义:

居里温度是热运动能量完全破坏了自发磁化的磁相转变的临界温度。

在T

T≥Tc,铁磁体转变成原子磁矩紊乱分布的顺磁性磁体。

Tc居里温度是分子场系数w大小的一个宏观量度标志,是铁磁性物质的原子本性的参数,表明热运动能量完全破坏了自发磁化,原子磁矩由有序向混乱转变。

铁磁性条件:

1、必要条件:

原子具有固有磁矩(有未填满的电子磁性壳层)

2、充分条件:

A>0,相邻原子自旋磁矩同向平行排列,出现自发磁化。

∴A=f(rij、ri、rj),且A与波函数性质有关。

第二章。

磁导率与矫顽力之间的反比例关系经验规则

磁弛豫:

当在铁磁体中外加磁场时,磁化强度(或磁通)不能追随外加磁场的变化而发生滞后的现象称为磁余效,这类现象统称为弛豫现象。

磁余效又称为磁弛豫。

阻碍畴壁运动的因素有:

位错及其他晶格缺陷、析出物以及其他夹杂物等。

其中,矫顽力Hc及磁导率µ(或磁化率χ)受加工及退火的影响十分明显。

Wh为磁滞损耗;We为涡流损耗;Wr为残留损耗。

在磁滞回线中,当磁化强度沿回线D→E→F→G→J→D变化时,Wh为磁场所做的功。

当对导电性磁性材料施加交流磁场时,对应磁通量变化,材料中会产生感应涡流,由涡流产生的并以焦耳热的形式损耗的该部分能量即为We。

相对于磁场变化,当磁化旋转、畴壁移动以及杂质等引起的非各向同性弹性应变场的变化产生滞后时,会产生磁余效以及共振等。

由此引起的损耗即为残留损耗Wr包括弛豫型损耗和共振型损耗。

在不同的晶体学方向上,存在易磁化方向和难磁化方向的特性称为磁各向异性。

上述决定于晶体结构的各向异性称为晶体磁各向异性。

磁各向异性按其起源的物理机制可以归纳成五类:

1、磁晶各向异性:

-单晶体固有的,其余都是感生的

2、形状磁各向异性:

反映沿磁体不同方向磁化与磁体几何形状有关的特性。

在磁体内,当磁矩取向一致时,就会在磁体表面产生磁极,形成退磁能。

这种退磁能取决于磁体的几何形

3、应力磁各向异性:

是反映磁体内的自发磁化强度的方向与应力方向有关的特性。

源于下述的磁致伸缩现象(在磁场中铁磁体尺寸、形状发生变化的现象)。

磁致伸缩也会显示出各向异性。

4、感生磁各向异性(诱导磁各向异性)是通过外部磁场及加工、热处理、晶体生长方式等,使材料产生的磁各向异性,它贯穿在实际磁性材料的整个制造过程中。

5、交换磁各向异性:

Co是铁磁性的,CoO是反铁磁性的,在Co和CoO接触面(界面)有交换作用,在磁场热处理后引起交换各向异性。

硅钢是碳的质量分数wC在0.02%以下,硅的质量分数wSi为1.5%~4.5%的Fe合金,常温下Si在Fe中的固溶度大约为15%,但Fe-Si系合金随Si量的增加加工性变差,因此硅wSi约为5%是一般硅钢制品的上限。

坡莫合金:

该名称的意思为具有高导磁率的合金,是指成分为Fe(wFe=3%~80%)-Ni的合金,具有面心立方点阵。

工业上有三个主要的Fe-Ni成分:

78%Ni的坡莫合金:

特点:

磁致伸缩和磁晶各向异性两条线在该成分附近都通过零。

用于需要最高初始磁导率的场合。

65%Ni的坡莫合金:

特点:

对磁场退火显示强的响应同时保持K1≈0。

50%Ni的坡莫合金:

特点:

高磁通密度Bs=1.6T,对磁场热处理高的响应性,好的矩形磁滞回线。

同一周期从左至右,有效核电荷递增,原子半径递减,对电子的吸引能力渐强,因而电负性值递增;同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元素电负性值递减。

过渡元素的电负性值无明显规律。

除了M型结构以外,磁铅石铁氧体还有一个相类似的六方结构范围,通常称为W、Y、Z、X和U型等化合物。

六角晶型铁氧体的晶体结构对称性较低,具有较高的晶体磁各向异性。

六角晶型铁氧体具有独特的特性,即根据不同的配方,可呈现单轴型各向异性和平面型各向异性。

属于立方晶系的尖晶石型(Ni-Zn铁氧体、Zn-Cu铁氧体、Mn-Zn铁氧体等),由于晶体的对称性高,晶体磁各向异性小,因此其磁特性最软。

 

另总结:

第一章

物质的磁性:

物质放入磁场中表现出的不同的磁学特性,称为物质的磁性。

磁感应强度:

单位面积上所通过的磁通大小叫磁通密度,以字母B表示,又称磁感应强度

磁矩:

这种成对的N-S极所构成的磁学量称为磁矩

磁化强度(或磁化强度矢量):

单位体积中磁矩的总和为磁化强度或磁化强度矢量

磁化率:

X=M/H

磁导率:

表征磁介质磁性的物理量。

相对磁导率:

表征磁体磁性、导磁性及磁化难易程度μr=(1+χ)=B/μ0H

真空磁导率:

真空中的磁导率又称磁常数

磁畴:

铁磁体由于交换相互作用、超交换相互作用,致使原子磁矩呈平行或反平行排列,这样就可能残留称为自发磁化强度的有效磁化成分(磁畴的成因),其三维区域称为磁畴

高磁导率材料(软磁材料):

是指由较低的外部磁场强度就可获得大的磁化强度及高密度磁通量的材料。

磁现象:

与物质磁矩相关联的各种现象称为磁现象。

磁偶极矩:

表征磁偶极子磁性强弱与方向的物理量。

磁场强度:

每1web磁极所受磁场力大小。

原子磁体:

电子运动不能完全抵消的原子具有磁矩,称其为原子磁体。

反铁磁体:

如果相邻原子磁体的磁矩方向反平行,同样会相互抵消,当与永磁体靠近时,反应也很小,称这种物质为反铁磁体。

反铁磁性:

单独存在时不显示铁磁性,但与其他非铁磁性元素或铁磁性元素构成的合金或化合物显示出一定程度的铁磁性

超交换作用:

亚铁磁性物体内的磁性离子之间的交换作用是通过隔在中间的非磁性离子为媒介来实现

顺磁体:

原子磁体并不是反平行的,但在0K以上的温度,物质中原子受热振动,磁矩方向呈紊乱状态。

温度越高,紊乱程度越大,反应变得更小。

铁磁体:

相邻原子磁体的磁矩相互平行,原子磁体耐热振动的能力很强,在一定温度之下保持平行排列。

因此,磁矩不是相互抵消,而是相互加强,从而产生很强的磁性。

亚铁磁性体:

相邻原子磁体尽管反平行,若二者磁矩大小不同,也会产生与铁磁性相类似的磁性,称此类物质为亚铁磁性体。

一般称作铁氧体的大部分铁系氧化物即属于此。

磁性材料:

习惯上统称铁磁性体和亚铁磁性体为磁性材料。

磁场:

一般将磁极受到作用力的空间称为磁场

磁化:

是指在物质中形成了成对的N、S磁极。

自发磁化:

由于电子间的静电交换相互作用而引发的磁化。

磁偶:

具有磁矩的磁极对称为磁偶

原子磁矩:

物质的磁学特性源于核外电子系统或多或少具有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综合二者,并称之为“原子磁矩”。

磁晶各向异性:

磁学特性随材料的晶体学方向不同而异,称为磁晶各向异性。

结构敏感特性:

磁导率和矫顽力相对于晶体缺陷的行为十分敏感,从而易受加工及热处理的影响,即与材料的制备条件密切相关,称这样的性质为结构敏感特性。

静磁能(磁场作用能):

铁磁体与磁场间相互作用能量。

静磁能的分类:

外磁场能:

铁磁体在外磁场中被磁化,铁磁体与外磁场间的相互作用能量。

退磁场能:

铁磁体与其自身所产生的退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能。

反磁场Hd:

在有限大小的单磁畴磁性体内部,由于存在自发磁化Ms,其两端出现自由磁极N,S,同时在其内部产生从N极向S极的磁场,称此为反磁场Hd

反磁性:

是指物质中原子磁矩方向与磁场方向相反,磁化率为负值

第二章

高磁导率材料:

指由外部较低的磁场强度就可获得大的磁化强度及高密度磁通量的材料

磁余效(磁弛豫):

当在铁磁体中外加磁场时,磁化强度(或磁通)不能追随外加磁场的变化而发生滞后的现象称为磁余效;

弛豫现象:

这类现象统称为弛豫现象。

软化温度:

对大变形量加工的材料加热退火,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其变形所需要的应力急剧降低,此温度范围的中间值称为软化温度。

铁损:

软磁材料多用于交流磁场,动态磁化会造成各种模式的能量损失,必须设法降低。

能量损失通常称为铁损,用W表示。

Wh为磁滞损耗;We为涡流损耗;Wr为残留损耗

软磁铁氧体:

实用化的软磁化合物主要是氧化物磁性体一般称其为软磁铁氧体。

矫顽力:

如果磁化反转是通过磁畴壁的移动进行的,则促进畴壁移动的力就是矫顽力

残留损耗Wr:

相对于磁场变化,当磁化旋转、畴壁移动以及杂质等引起的非各向同性弹性应变场的变化产生滞后时,会产生磁余效以及共振等。

由此引起的损耗即为残留损耗Wr

残留损耗Wr包括弛豫型损耗和共振型损耗。

弛豫型损耗:

是由于磁化的旋转及畴壁的移动迟于交流磁场的变化,从而产生位相差,引起能量损耗;

共振型损耗:

后者是由于在交流磁场中由铁磁性体内的各向异性磁场等引起,为高磁导率材料中的低频共振。

易磁化方向:

称容易磁化的方向为。

磁各向异性:

在不同的晶体学方向上,存在易磁化方向和难磁化方向的特性称为磁各向异性。

晶体磁各向异性:

上述决定于晶体结构的各向异性称为晶体磁各向异性。

电离势:

是指使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所必须吸收的能量。

电子亲和势:

是指中性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成为负离子所释放的能量

尖晶石铁氧体:

凡是晶格结构与天然矿石-镁铝尖晶石(MgAl2O4)结构相似的磁性氧化物,均称为尖晶石铁氧体。

晶体磁各向异性:

决定于晶体结构及微细组织的各向异性称为晶体磁各向异性;

形状磁各向异性:

决定于形状的各向异性称为形状磁各向异性;

诱导磁各向异性:

而在外加磁场中成膜,或通过热处理及急冷等过程,人为地使磁化方向指向易磁化方向而获得的各向异性称为诱导磁各向异性。

磁致电阻效应:

对金属及半导体施加磁场会引起电阻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磁致电阻效应

纵磁致电阻效应:

当产生的电流与磁场平行时称为纵磁致电阻效应;

横磁致电阻效应:

而产生的电流与磁场垂直时称为横磁致电阻效应。

湿法各向异性永磁体:

为提高各向异性永磁体中的取向性,一般采用粉末与水混合的浆状原料,称这样制取的永磁体为湿法各向异性永磁体;

干法各向异性永磁体:

而不加水制取的永磁体称为干法各向异性永磁体。

第一章

1、磁各向异性按其起源的物理机制可以归纳为哪五类?

答:

(1)磁晶各向异性:

-单晶体固有的,其余都是感生的;

(2)形状磁各向异性:

反映沿磁体不同方向磁化与磁体几何形状有关的特性。

在磁体内,当磁矩取向一致时,就会在磁体表面产生磁极,形成退磁能。

这种退磁能取决于磁体的几何形状;(3)应力磁各向异性:

是反映磁体内的自发磁化强度的方向与应力方向有关的特性。

源于下述的磁致伸缩现象(4)感生磁各向异性:

是通过外部磁场及加工、热处理、晶体生长方式等,使材料产生的磁各向异性。

具体又可分为:

磁场热处理感生各向异性、弹性形变感生各向异性、生长感生各向异性、辐照感生各向异性。

(5)交换磁各向异性:

Co是铁磁性的,CoO是反铁磁性的,在Co和CoO接触面有交换作用,在磁场热处理后引起交换各向异性。

2、坡莫合金的成分特点是什么?

工业上三个主要的Fe—Ni成分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答:

(1)其成分为Fe(wFe=3%~80%)-Ni的合金,具有面心立方点阵。

(2)工业上有三个主要的Fe-Ni成分:

78%Ni的坡莫合金:

特点:

磁致伸缩和磁晶各向异性两条线在该成分附近都通过零。

用于需要最高初始磁导率的场合。

65%Ni的坡莫合金:

特点:

对磁场退火显示强的响应同时保持K1≈0。

50%Ni的坡莫合金:

特点:

高磁通密度Bs=1.6T,对磁场热处理高的响应性,好的矩形磁滞回线。

3、区别居里定律和居里----外斯定律?

并说明二者适用范围?

(1)居里定律是x=C/T.适用于顺磁性物质,磁化率一般在10fu5到10fu2范围内。

(2)居里----外斯定律x=C/(T-Tp).其中Tp为顺磁居里温度,适用于物质由铁磁性向顺磁性转变的情况。

4、说明铁磁性的主要特征?

答:

(1)铁磁性物质只要在很小的磁场作用下就能被磁化到饱和,不但磁化率Xf>0,而且数值大到10~10的6次数量级;

(2)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复杂函数关系;(3)反复磁化时出现磁滞现象,物质内部的原子磁矩是按区域自发平行取向的;(4)铁磁性物质有一个磁滞性转变温度----居里温度,以Tc表示;(5)铁磁性物质在磁化过程中,表现出磁晶各向异性,磁致伸缩和具有静磁能量现象。

5、说明在磁性材料中存在的三中畴壁类型及特点?

答:

(1)Bloch畴壁,多见于块体状磁性体中,磁化强度在厚度方向上像竹帘打捻一样实现反转;

(2):

薄膜中常见的Néel畴壁,磁化强度在薄面上发生旋转,最终实现反转。

(3):

枕木状畴壁,随着薄膜逐渐变厚,出现兼有Bloch畴壁与Neel畴壁特性的第三类畴壁。

6.说明直线电流环形电流螺旋管电流产生磁场大小?

答:

直线电流:

H=I/2π环形电流:

H=I/2a螺旋管电流:

H=nI

7.区别铁磁居里温度Tc亚铁磁居里温度Tp+顺磁居里温度Tp奈尔温度Tn答:

TC:

铁磁物质的磁性转变温度T当T>Tc转变为顺磁体服从居里-外斯定律xf=c/(T-Tp)Tp+:

超过Tc不服从外斯定律Tp:

Tp>Tc反铁磁性物质存在相变的TT>TN顺磁T=TnX为极大值T

8.区别居里定律与居里外斯定律及适用范围?

居里定律:

X=C/T适用于顺磁性物质磁化率10-5~10-2居里外斯定律:

X=C/(T-Tp)其中Tp为顺磁性居里温度适用于铁磁性向顺磁性转变的情况

9.铁磁性主要特征:

1铁磁性物质只要在很小的磁场作用下就能被磁化到饱和不但磁化率xf>0而且数值大2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关系为非线性复杂函数关系3反复磁化时出现磁滞现象4铁磁性物质内存在按磁畴分布的自发磁化5铁磁性物质有一个磁性转变温度居里温度6磁化过程中表现出磁晶各向异性磁致伸缩和静磁能现象

10.轨道角动量冻结的原因与现象:

在晶体场中的3d过渡金属的磁性离子的原子磁矩仅等于电子自旋磁矩,而电子的轨道磁矩没有贡献此现象称为轨道角动量冻结

轨道角动量冻结的物理机制:

过渡金属的3d电子轨道暴露在外面,受晶场的控制。

晶场对电子轨道的作用是库仑相互作用,因而对电子自旋不起作用,随着3d电子的轨道能级在晶场作用下分裂,分裂能级不再是角动量的本征态,轨道角动量消失。

11.什么是退磁场如何计算退磁因子为什么与磁体形状有关不同形状磁体的退磁因子答:

在有限大小的单磁畴磁性体内部,由于存在自发磁化Ms,其两端出现自由磁极N,S,同时在其内部产生从N极向S极的磁场,称此为反磁场Hd。

该反磁场与自发磁化Ms方向相反,大小成正比例,比例常数(称为反磁场常数)为N(退磁因子),则反磁场可表示Hd=-NMs/U0(N=1MKS制)HD=-NMs(N=4πCGS制)对于球体:

Na=Nb=Nc=1/3圆柱体,Na=Nb=1/2Nc=0薄圆板Na=Nb=0,Nc=1

1、命题一:

磁及磁现象的根源是电流,或者说,磁及磁现象的根源是电子的运动。

2、命题二:

所有物质都是磁性体。

答:

(由于所有原子都具有磁矩,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都具有磁性,因此,“所有物质都是磁性体”。

3、磁性变弱原因?

答:

构成原子的电子群的运动方向是不同的。

各个电子产生磁矩的方向不同,可能会相互抵消,致使磁矩变小。

4、决定原子磁体平行还是反平行的作用力,来源于相邻原子电子轨道重合所产生的交换作用能。

5、为什么自由悬挂的磁针受地球两极力的作用,会指向南、北两极?

答:

这是由于地球本身为一大磁体。

其作用力的大小与磁针的磁极强度相关。

与静电库仑定律相似,两个磁极间的磁作用力大小F(N)与两个磁极的磁极强度qm1(Wb),qm2(Wb)成正比,与其间距离r(m)的平方成反比,并作用在二者的连线上,即

6、电子的循轨运动相当于一个恒定的电流回路,必有一个磁矩(轨道磁矩),但自旋也会产生磁矩(自旋磁矩)

7、电流形成磁场的基本类型有哪3种螺旋?

答:

即直线电流、环形电流、管电流形成的磁场。

8、磁性分类?

及其特征表现?

答:

(1)物质的磁性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可以分为强磁性和弱磁性。

弱磁性仅在具有外磁场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并随磁场增大而增强。

强磁性主要表现为无外加磁场仍存在自发磁化,为使体系能量减小,有限大的物质通常被分为若干个小的区域(磁畴),在无外加磁场时,不同磁畴的磁化方向不同,总磁矩为0,在外磁场下,由于磁畴壁的移动或者磁畴的旋转而表现出很强的磁性。

另一个特点是存在居里温度。

在居里点以上,由于热运动较强,自发磁化消失。

它是衡量引起自发磁化的微观作用大小的量度。

(2)根据磁体的磁化率大小和符号来分为:

抗磁性、顺磁性、反铁磁性,铁磁性,亚铁磁性五种,前三种为弱磁性,后两种为强磁性。

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如果环境条件不同,就会发生由一种类型的磁性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磁性。

9、磁体分类?

答:

(1)铁磁体:

发生强烈吸引的物质;

(2)亚铁磁体:

在弱磁场下发生轻微吸引,在强磁场下变为铁磁体;(3)顺磁体,反铁磁体:

发生轻微吸引的物质;(4)反磁性体:

轻微排斥的物质;(5)完全反磁性体:

强烈排斥的物质。

10、铁磁性物质的特征?

答:

在外磁场作用下表现出很强的磁化作用

依其原子磁矩结构,又可分为两种不同类型:

(1)完全铁磁性:

像Fe,Co,Ni等,属于本征铁磁性材料。

在某一宏观尺寸大小的范围内,原子磁矩的方向趋向一致,这种铁磁性称为完全铁磁性

(2)亚铁磁性:

大小不同的原子磁矩反平行排列,二者不能完全抵消,相对于外磁场显示出一定程度的磁化作用,称此种铁磁性为亚铁磁性。

11、原子中电子的分布规律?

答:

一是泡利不相容原理,即是说在已知体系中,同一量子态上不能有多于一个电子。

二是能量最小原理,即体系能量最低时,体系最稳定。

三是洪德法则。

12、轨道角动量冻结?

答:

在晶体场中的3d过渡金属的磁性离子的原子磁矩仅等于电子自旋磁矩,而电子的轨道磁矩没有贡献。

此现象称为轨道角动量冻结

13、轨道角动量冻结的物理机制?

答:

过渡金属的3d电子轨道暴露在外面,受晶场的控制。

晶场对电子轨道的作用是库仑相互作用,因而对电子自旋不起作用,随着3d电子的轨道能级在晶场作用下分裂,分裂能级不再是角动量的本征态,轨道角动量消失。

14、合金的磁矩与原子磁矩的不同?

答:

固溶体内各原子的结合是金属的结合,这意味着原子内的外层电子比较自由,不限制在一个原子内,可以在近邻各原子之间游动。

这种电子作自由运动,不过自由电子的磁性很小,在由铁磁性金属组成的合金中,其磁矩是由3d电子产生的,基本上可以认为这种电子是被束缚在一个原子上,用这种方法考虑原子磁矩还是合理的。

但是,仍然要看到同孤立原子相比,磁矩的大小有差别。

15、磁畴的产生的原因?

答:

铁磁体由于交换相互作用、超交换相互作用,致使原子磁矩呈平行或反平行排列,这样就可能残留称为自发磁化强度的有效磁化成分。

16、反铁磁性物质有那些主要特征?

答:

(1)反铁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