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68695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2.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2.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2.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2

【最新】河北省石家庄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我们每天要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以下食物主要提供糖类的是()

A.鸡蛋B.大米C.香蕉D.黄瓜

2.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4∶1

B.稀有气体很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C.空气中,氮气约占总体积的78%

D.由于氧气具有可燃性,因此通常用来冶炼金属

3.规范实验操作是我们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你认为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B.

倾倒CO2C.

O2验满D.

滴加液体

4.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对①~⑤表示的有关化学用语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N②Fe③Fe2+④H2O⑤NaCl

A.③表示铁离子

B.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有①、②、④、⑤

C.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

D.④表示H2O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

5.图甲所示为t1℃时相同质量的A、B两种物质分别溶解在100g的水中,再将两种溶液分别升温至t2℃、t3℃时溶液的变化情况;图乙所示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表示物质B的溶解度曲线

B.t1℃时,加入物质A、B的质量均是20g

C.t2℃时,溶液④一定是饱和溶液

D.t3℃时,向溶液⑤加入60g物质A,可全部溶解

6.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括号内为杂质

方法

A

CO2(CO)

点燃

B

CaCl2溶液(HCl)

加入过量的CaCO3,充分反应后过滤

C

NaOH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的盐酸

D

Fe(Cu)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A.AB.BC.CD.D

7.逻辑推理可以实现知识迁移,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

B.O2、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铵盐遇碱会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则尿素遇碱也会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D.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则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发生爆炸

8.下列课外小实验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利用小苏打自制汽水

B.利用氢氧化钠制作叶脉书签

C.利用铅笔芯测定石墨的导电性

D.利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9.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是理化学科特有的方式,下列对宏观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水银温度计示数变大﹣﹣汞原子间的间隔增大

B.闻到厨房里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碘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

D.电解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的目标。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为减少植物病虫害,大量施用农药

B.为保护大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为减少白色污染,研发易降解塑料

D.为节约水资源,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11.分类法是一种认识物质的科学方法。

下表是同学们对所学物质进行的分类(甲、乙、丙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可再生能源

化合物

有机物

绝缘体

乙、丙

地热能、核能

酸、碱

甲烷、盐酸

海水、香油

A.AB.BC.CD.D

12.下列做法符合科学常识的是(  )

A.天然气泄漏,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B.胃酸过多的人,可以喝一点氢氧化钠溶液来中和

C.保险丝烧断了,可以用铜丝代替

D.有人触电,不可以用手直接拿开电线

13.同学们对一些做法进行下列分析,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防盗门的把手安装在离门轴较远处,利用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B.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是由于二者反应降低肥效

C.用力向后划桨,船向前运动,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在铁制品表面涂刷铝粉防锈,是由于铝比铁的化学性质稳定

14.如图所示实验中,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如图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B.

如图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

如图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D.

如图刚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再次沸腾,说明气压升高,沸点降低

二、填空题

15.雾霾严重影响到了人体健康,空气净化器可以除掉其中一部分污染物,如图所示。

(1)空气净化器使用的滤网中含有活性炭,其作用是_____。

(2)空气净化器使用过程中是将电能转化为_____。

(3)某品牌空气净化器的额定功率是75W,若小明家房屋面积为96m2,净化用时1.5h,则耗电量为_____。

16.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

请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闭合电源开关,白磷燃烧。

装置冷却到室温,可观察到U形管内左侧液面上升至刻度1处。

U形管内左侧液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为_____。

(2)与原课本实验装置相比较,你认为该装置的主要优点是_____。

17.理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pH<_____的雨水是酸雨。

(2)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缺少_____元素,容易引起贫血。

(3)可用来制作糕点或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_____。

(4)保险丝(铅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_____。

(5)生活中常用_____的方法来鉴别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

18.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A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的现象是_____。

(2)实验B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通过观察①③两支试管中铁丝的变化,可得出铁_____实验结论,通过观察_____(填序号)两支试管中铁丝的变化,可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结论。

(3)实验C中,将大小相同的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到乒乓球碎片比滤纸片先燃烧,此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若只用大小相同的滤纸片也能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滤纸片的摆放方法是_____。

19.向67g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CaCl2溶液,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g。

(2)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

三、推断题

20.已知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会引起煤气中毒,C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H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中“

”表示物质间转化关系,“—”两端物质间能相互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I的化学式_____。

(2)判断⑤的反应类型_____。

(3)G的饱和溶液pH_____。

A小于7B等于7C大于7D无法判断

(4)写出C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21.小明同学在超市里看到“食用碱面”(如图1所示),他想知道该“食用碱面”的成分,请教老师后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种钠盐。

(作出猜想)小明及其他同学猜想其主要成分可能是:

①Na2SO4 ②NaCl ③Na2CO3 ④NaHCO3

(查阅资料)

(1)氯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

(2)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小明与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来确认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

(进行实验)取适量该“食用碱面”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把所得溶液分成两等份。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①:

在第一份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

_____

猜想①正确

实验②:

在第二份溶液中加入_____

有气泡产生

猜想_____正确

(交流讨论)

(1)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仅仅通过实验①不能得出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SO4,也可能是Na2CO3,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同学们通过对实验①②的分析得出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CO3,理由是_____。

(3)有同学认为把酚酞溶液滴入该“食用碱面”的溶液中,溶液变红,就可得出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CO3.这种说法对吗?

并请说明原因:

_____。

(拓展应用)已知Na2CO3与稀盐酸反应非常剧烈。

实验室欲用Na2CO3固体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你选择的装置最好是_____(选填图2中装置序号)。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A错误;

B、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B正确;

C、香蕉中富含维生素,故C错误;

D、黄瓜中富含维生素,故D错误。

故选B。

2.C

【解析】

A、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错误;B、稀有气体在一般情况下不发生化学反应,在特殊情况下,是可以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错误;C、空气中氮气约占总体积的78%,正确;D、氧气只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错误。

故选C。

3.B

【解析】

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错误;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将二氧化碳慢慢沿烧杯壁倒入,烧杯中位于下方的蜡烛先熄灭,上方的蜡烛后熄灭,正确;C、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错误;D、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位于容器口的正上方进行滴加,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更不能与容器内的液体接触,错误。

故选B。

点睛:

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C

【详解】

A、③表示亚铁离子,铁离子错误;故选项错误;

B、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④,①②⑤不能表示一个分子;故选项错误;

C、能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②④⑤正确,因为它们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正确;

D、④表示H2O是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错误,因为元素不能说个数;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D

【详解】

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M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后,A烧杯底部没有固体析出,所以M表示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B烧杯底部有固体析出,所以N表示物质B的溶解度曲线,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t2℃时,没有晶体析出,所以t1℃时,加入物质A、B的质量大于20g且小于40g,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t2℃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为40g,,所以④是不饱和溶液,C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t1℃时,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40g,烧杯中开始加入A所得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溶解的A的质量≤40g,t3℃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100g,还能继续溶解的A的质量≥100g-40g,所以向溶液⑤加入60g物质A,可全部溶解,D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B

【详解】

A.二氧化碳中有一氧化碳杂质只能用将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铜的方法除去,故不符合题意;

B.过量的碳酸钙可将氯化钙中的盐酸除去,过量的碳酸钙因难溶于水,可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故符合题意;

C.适量的盐酸能除去碳酸钠,但溶液中将会产生氯化钠新杂质,故不符合题意;

D.足量的稀硫酸会与铁反应,将主要成分除去,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D

【详解】

A、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所以灭火只要能控制住一个条件即可灭火,故A错误;

B、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O2、O3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B错误;

C、尿素中不含有铵根离子,不属于铵盐,遇碱不会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故C错误;

D、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故D正确。

故选D。

8.C

【详解】

A、利用小苏打自制汽水,汽水中溶解有二氧化碳,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A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利用氢氧化钠制作叶脉书签,叶肉的成分与氢氧化钠发生了了反应,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利用铅笔芯测定石墨的导电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利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食醋与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9.C

【详解】

A、水银温度计示数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增大,A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闻到厨房里饭菜的香味,是因为饭菜的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饭菜的香味,B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碘升华,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分子的体积不变,C选项解释不正确,符合题意;

D、电解水,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氢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D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分子的基本特征,并用来解释常见的现象,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0.C

【详解】

A、大量施用农药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A选项做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为保护大气,应合理使用化石燃料,不可能完全禁止使用,B选项做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易降解塑料易于分解,研发易降解塑料,可以防止白色污染,C选项做法正确,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水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能未经处理就用于农业灌溉,D选项做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B

【详解】

A、可再生能源指的是自然界可以不断利用,循环再生的能源,地热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核能是利用放射性物质释放能量的,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甲包含着乙,不包含丙,A选项分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所以酸和碱是并列关系,化合物包含着它们,B选项分类正确,符合题意;

C、甲烷属于有机物,盐酸属于无机物,C选项分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海水中含有多种带电荷的离子,能够导电,不属于绝缘体,D选项分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D

【详解】

A、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天然气是否泄漏会引发火灾或爆炸,A选项做法不符合科学常识,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胃酸过多的人,不能喝一点氢氧化钠溶液来中和,B选项做法不符合科学常识,不符合题意;

C、铜丝的熔点高,不能用铜丝代替保险丝,C选项做法不符合科学常识,不符合题意;

D、人体是导体,用手直接拉动触电的人体会使得自己发生触电,有人触电,不可以用手直接拿开电线,D选项做法符合科学常识,符合题意。

故选D。

13.D

【详解】

A、防盗门的把手安装在离门轴较远处,利用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A选项分析合理,不符合题意;

B、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B选项分析合理,不符合题意;

C、用力向后划桨,船向前运动,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选项分析合理,不符合题意;

D、铝比铁活泼,在铁制品表面涂刷铝粉防锈,是由于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是一种致密的氧化膜,起到保护作用,D选项分析不合理,符合题意。

故选D。

14.D

【详解】

A、如图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物体离开斜面后继续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A选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B、过程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选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C、如图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C选项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D、如图刚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再次沸腾,瓶内气压下降,说明气压降低,沸点降低,D选项结论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5.吸附悬浮颗粒物、有毒气体与异味机械能0.1125kW•h

【详解】

(1)空气净化器使用的滤网中含有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悬浮颗粒物、有毒气体与异味;

(2)空气净化器使用过程中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由题意净化用时1.5h的耗电量为

16.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冷却到室温,管内左侧压强减小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白磷燃烧生成的白烟不会扩散到空气中,现象也更明显

【详解】

(1)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装置冷却到室温时,管内左侧压强减小,可观察到U形管内左侧液面上升至约1刻度处;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2)课本实验需要先在空气中点燃红磷后再伸入到集气瓶中,产生的白烟会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与课本实验装置相比,该装置优点是白磷燃烧生成的白烟不会扩散到空气中,现象也更明显。

17.5.6铁碳酸氢钠低灼烧闻气味

【详解】

(1)pH<5.6的雨水是酸雨;

(2)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缺少铁元素,容易引起贫血。

(3)碳酸氢钠加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使糕点变得蓬松,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用来制作糕点或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碳酸氢钠;

(4)合金的硬度比成分金属大,熔点比成分金属低,保险丝(铅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5)天然纤维燃烧时会有烧焦羽毛或烧纸味,合成纤维,燃烧时会有特殊的气味,;生活中常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来鉴别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

18.瓶子变瘪铁生锈需与水接触②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滤纸片距离酒精灯加热的位置一近、一远

【详解】

(1)实验A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变小,瓶子会变瘪;

(2)铁生锈是铁与水、氧气反应,二者同时具备;实验B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③中的铁丝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铁丝会生锈,氧气减少,试管内气压减小,试管内水面上升;①中的铁丝只与氧气接触,没有发生锈蚀,对比①③可得出铁生锈还需要与水接触的实验结论;②中的铁丝只与水接触没有和氧气接触,没有发生锈蚀,因此若要得出铁生锈还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结论,需要对比的是②③;

(3)燃烧的条件包括: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同时满足,就会燃烧。

实验C中,观察到乒乓球碎片比滤纸片先燃烧,说明乒乓球碎片比滤纸片的着火点低,通过此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的是:

温度达到着火点;若只用大小相同滤纸片也能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滤纸片的摆放的位置距离酒精灯加热的远近不同可以实现温度高低不一样,因此摆放方法是滤纸片距离酒精灯加热的位置一近、一远。

19.1010%

【详解】

(1)如图所示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0g。

(2)设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氯化钠质量为x,则有:

解得x=11.7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20.

置换反应C

【分析】

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会引起煤气中毒,所以B是一氧化碳;C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所以C是氧化铁;B与C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E、F是铁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A高温生成的D会与水反应,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A是碳酸钙,E是二氧化碳,D是氧化钙,F是铁;H是胃酸的主要成分,所以H是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所以I是氯化铜,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G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I的化学式是CuCl2;

(2)反应⑤是氯化铜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3)G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呈碱性,pH大于7,故选C;

(4)C与H的反应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1.产生白色沉淀足量的稀盐酸③或④

能同时满足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沉淀、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生成的物质是碳酸钠不对,碳酸氢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D

【详解】

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结论猜想①正确,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因此实验①的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②的现象是产生气泡,猜想的四种物质中,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会产生气泡,硫酸钠、氯化钠很难反应产生气泡,因此实验操作为:

在第二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根据现象说明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交流讨论:

(1)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也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题意氯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氯化钠与氯化钡不反应,同学们通过对实验①②的分析得出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CO3,理由是能同时满足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沉淀、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生成的物质是碳酸钠。

(3)根据题干信息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因此把酚酞溶液滴入该“食用碱面”的溶液中,溶液变红,就可得出该“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CO3.这种说法不对。

拓展应用: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通过C中的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药品流量,从而可以控制反应速率,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择的装置最好是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