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行业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46865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汽车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智能汽车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智能汽车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智能汽车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智能汽车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能汽车行业研究报告.docx

《智能汽车行业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汽车行业研究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能汽车行业研究报告.docx

智能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2021年智能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一、产业变革叠加消费升级,智能座舱、ADAS高速发展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向域集中变化

当前,车企正在应用的第一类E/E架构,采用分布式设计,分为模块化和集成化两个阶段:

模块化阶段,汽车的每个功能拥有独立ECU,现在大多数汽车处于该阶段;

集成化阶段,车辆的设计开始进行功能集成,进而带来ECU的被集成。

今后,车企将采用第二类E/E架构,采用(跨)域集中式设计,分为集中化和域融合两个阶段,如大众由搭载来自200个不同供应商的70个ECU“减少到三台中央车载电脑”来减少整车软件的复杂性:

集中化阶段,指开始出现了域中心控制器;

域融合阶段,对应地开始出现跨域中心控制器。

特斯拉Model3正是域融合阶段的代表车型。

未来,E/E架构将发展为第三类架构,即车辆集中E/E架构,分为车载电脑和车-云计算:

车载电脑阶段,采用的是车载电脑和区域导向架构;

车-云计算阶段,车辆功能在云端。

计算集中化后的优势:

1)硬件架构升级:

a.减少内部算力的冗余,避免ECU数量膨胀,减少设计算力总需求;b.传统分布式架构难以实现实时交互,集中式架构可以统一交互,并实现整车功能协同;c.集中式架构后,线束缩短,整车质量减轻。

2)软件架构升级:

a.分布式架构软硬一体,整车企业并没有权限去维护和更新ECU,因此无法通过后续OTA更新解决问题。

变成集中式架构后,软硬解耦,可以通过系统升级(OTA)持续地改进车辆功能,软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传统4S店的功能,可以持续地为提供车辆交付后的运营和服务;b.整体形成感知层后,采集的数据信息可共用。

软硬解耦后,可实现多个应用共用一套硬件装置,有效减少硬件数量。

3)通信架构升级:

采用高速以太网取代CAN总线,为未来汽车添加更多车联网、ADAS功能提供支撑。

车内电子架构会划分为5个域:

驾驶辅助/自动驾驶域、智能座舱域、车身域、底盘域、动力域。

驾驶辅助/自动驾驶域、智能座舱域为汽车未来核心。

智能座舱:

多屏化及智能交互

多屏化:

多屏化具体表现为车载中控屏向高清大屏发展,机械式仪表盘、后视镜向高清液晶仪表盘、流媒体后视镜发展,新的显示方案如抬头显示(HUD)、增强现实显示(AR-HUD)也开始在座舱中普及。

智能交互:

主要是通过融合“视觉”、“语音”等感知数据,用软件来实现与车辆智能互动、监控驾驶员行为等功能。

智能座舱发展情况:

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更多的是电子信息系统整合

当前智能座舱仍处于发展初期,即电子座舱阶段,更多的是电子信息系统整合成“电子座舱域”;从第二阶段开始,软件真正体现智能座舱的功能,更多助理式功能不断添加;第三、第四阶段主要是自动驾驶普及后,智能座舱开始演变成个人的第三生活空间。

根据伟世通预测,2020年智能座舱主要产品全球市场规模约为447亿美元,其中车载娱乐信息系统市场预计216亿美元,占比48.32%;其次为仪表盘高达97亿美元,占比21.70%。

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超738亿美元,2019-2025年CARG为10.43%。

中国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图

2020年中国ADAS市场(L0+L1+L2)容量高达1809亿元,预计2025年将超三千亿元。

2020年中国ADAS市场高达1809.42亿元,L1级产品合计645.48亿元,L2级产品合计220.39亿元,预计2025年分别达到3185.98亿元、1427.35亿元和539.56亿元,CAGR分别为11.76%、14.95%和23.12%。

众多产品中,自动泊车入位、巡航系统、主动刹车复合增长率最高,分别为35.49%、21.46%、20.86%。

根据StrategyAnalytics预测ADAS功能在我国乘用车中渗透率将从2019年的不到20%提高至70%以上。

自动泊车目前车型渗透率较低,未来提升空间较大。

根据汽车之家大数据统计,30万以下车型渗透率远不足20%,预计2025年可以达到50%左右的渗透率。

二、芯片:

智能汽车发展奠基石,座舱看高通,自动驾驶英伟达领先

半导体、能源革命驱动的此轮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浪潮,半导体格局反应产业链格局。

座舱芯片:

高通算力高、集成度特斯拉高、性价比高,份额提升明显。

自动驾驶芯片:

封闭生态战胜开放生态

L3+:

英伟达>高通>华为

L3以下:

Mobileye市占率最高,但黑盒子交付模式越来越不受车厂喜欢,未来开放模式将更受大家欢迎;

地平线、黑芝麻等国产厂商有机会

三、软件:

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叠加供应链重塑,座舱及自动驾驶软件持续打开行业成长空间

汽车软件市场:

预计从2020年340亿美金涨至2030年的840亿美金,未来十年CAGR复合增速达到9%。

OSandMiddleware:

2020年全球市场30亿美金,2020-2030年复合增速达到11%;

ADASandAD(辅助及自动驾驶软件)2020年全球市场150亿美金,未来十年复合增速11%。

单车软件价值量变化:

L1级车提升,L3-L5级单车价值量下降,但渗透率提高,市场规模增速依然较快:

L1的车:

2025年单车价值量148美金,2030年涨到276美金

L3的车:

2025年单车价值量2888美金,2030年降至1732美金

L5的车:

2025年单车价值量1.82万美金,2030年降至0.23万美金

Tier1软件能力释放给第三方软件服务商

软件体现汽车之间的差异,预计2030年软件将占汽车内构成本的30%。

智能化是未来品牌差异化的核心要素,主要是通过增加软件功能来实现。

如Tesla最近通过OTA升级发布的“哨兵模式”和“狗狗模式”。

根据麦肯锡的报告,2017年软件能占到一辆D级车或说一辆大型车全部内构的10%(约1200美元),而这一占比的增速将达到每年11%的复合增长率,在2030年将达到30%(约5200美元)。

目前“软件定义汽车”已成为汽车行业共识,未来软件将占汽车创新的90%。

原有Tier1的软件能力释放到了第三方软件服务商。

原有中控屏、仪表盘为软硬一体,由Tier1掌握,厂商无法修改代码。

软硬解耦后原有Tier1的软件能力被释放,车厂将更多通过第三方软件服务商来控制供应链。

四、硬件:

高性价比、弹性交付,硬件产业链国产替代在路上

全球座舱电子竞争格局

全球座舱电子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德国、日本和美国等企业。

目前座舱电子全球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基本围绕在传统汽车工业强国德国、日本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如博世、大陆等德国企业主要给大众、宝马供货,电装等日本企业给丰田供货,伟世通等美国企业给福特、通用供货。

根据盖世汽车网,2020年仪表(含传统仪表和液晶仪表)类业务,大陆第一、伟世通第二;车载娱乐类业务,三星哈曼第一,松下第二。

目前,国内座舱电子企业市场份额占比仍较低,主要集中在后装市场。

未来通过不断并购外资厂商以及自主品牌占比提高,国内座舱电子企业有望逐步提高占比。

可以参考2019年德尔福被博格华纳收购,哈曼被三星收购,歌乐被佛吉亚收购。

国内上市公司中拥有智能座舱业务的有德赛西威、均胜电子和华阳集团。

五、公司推荐(详见报告原文)

报告节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