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15.docx
《人教部编版《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15.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15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课我要的是葫芦人教部编版
导学活动设计
课题
14、我要的是葫芦 第一课时
课型
综合
导
学
目
标
1、会认6个生字。
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重点
会认6个生字。
会写8个生字
难点
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导学思路及学生活动设计
我的反思
一、引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4课,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读课题。
指名读课题。
请同学们再读这个词:
(葫芦)
谁见过葫芦?
给大家介绍一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画简笔画)请同学们再请大家强调“我”字:
我要的是葫芦。
这样读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
(我要的是葫芦,别人要的是什么不清楚。
)
下面请你们强调“葫芦”一词:
我要的是葫芦。
这样读,表达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我要的是葫芦,不要别的。
板书:
不要别的)
这两种读法哪一种是正确的呢?
我们得看看课文写了什么,
三、听课文录音。
1、他不要的是什么?
2、他要的葫芦得到了吗?
四、自学课文。
1、标清自然段;
2、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牢记字形。
3、读通课文。
五、检查自学情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
刚才几位同学读课文的时候,读得还不是很流利。
原因就是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大家还没有记牢。
下面老师就帮助大家再记一记。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1)指名拼读,全班跟读。
(2)全班拼读。
(3)以开火车的方式认读课件上的无音节生字。
如有读不出来的,请其他同学给推荐一个记忆方法。
(4)读词语。
生字我们过关了,我相信同学们这回一定能把课文读好。
3、齐读课文。
板
书
设
计
备
注
本活动设计时间:
2012年月日使用时间:
年月日
其它:
导学活动设计
课题
14、我要的是葫芦 第二课时
课型
综合
导
学
目
标
1、会认6个生字。
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重点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难点
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导学思路及学生活动设计
我的反思
一、理解课文。
1、上节课大家读得真好,相信同学对黑板上的两个问题已经有答案了。
大家说“我”不要的是什么?
(叶子,板书:
不)
那么你们是从哪几个自然段知道他不要叶子的?
(2、3自然段。
板书)
2、谁愿意把第二自然段给大家读一读?
其他同学把书平放在桌面上,拿出笔来,把你认为最能说明他不要叶子的句子画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大家一起来读这个句子。
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出示句子: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一个句子更能说明不可怕呢?
(第一个句子)
请大家再把这两个句子读一读。
3、谁愿意把第三自然段给大家读一读?
大家把这个自然段中最能说明他不关心叶子的句子画出来。
二、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第2、3自然段,要注意读好这两个句子。
这个人真是太不关心叶子了。
那我们来看看他对葫芦是什么态度。
(关心)你们从哪里知道他非常关心葫芦?
(第一自然段)
4、谁愿意读第一自然段?
你认为哪些词语能说明他关心葫芦?
(每天、几次)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还从哪里可以看出他非常关心葫芦?
(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他这么关心小葫芦,结果他得到葫芦了吗?
(没有)
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
(第四自然段)
6、请同学们齐读第四自然段。
(板书:
画向下的箭头)
为什么会这样呢?
你们知道吗?
(生答)
也就是说,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
(画葫芦藤)
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生答)
三、拓展:
如果再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请你们小组合作,创编一个新故事。
四、作业:
把这个故事和你们自己编的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
书
设
计
我要的是葫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
备
注
本活动设计时间:
2012年月日使用时间:
年月日
其它: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乌鸦喝水人教(部编版)
13乌鸦喝水
文本分析:
这是一则经典的寓言故事。
课文以“乌鸦喝水”为线索,围绕“乌鸦急着喝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描写了一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乌鸦,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开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获得成功。
本文线索单一,情节明朗,但是事理蕴含其中,需要我们仔细体味。
虽然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但是已经慢慢地学着动脑筋解决一些小问题了,而且他们精力旺盛,好奇心强,总想找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聪明才智。
相信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们会受到一定启发,今后会更积极主动地多动脑,解决更多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11个生字和反文旁1个偏旁;会写“只、石”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
3.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克服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
2.认识反文旁。
教学难点:
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克服的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乌、鸦”等11个生字和反文旁1个偏旁;会写“只、石”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借助拼音认识生字;看图,初步理解课文。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生合作,导入新课。
引导: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小鸟(出示乌鸦的图片),你们谁认识它?
(生答:
乌鸦。
)对,这只可爱的小鸟就叫“乌鸦”。
(大屏幕出示“乌鸦”一词)大家再看看这两个字,有人认识吗?
会读的同学把这两个字读给大家听。
(会读的同学领读)谁能很有礼貌地跟乌鸦朋友打个招呼?
(课件出示乌鸦图片,生:
你好,乌鸦先生!
)
2.揭示课题,随题识字。
(1)师生互说。
在“乌鸦喝水”这个题目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几个信息:
文章的主人公是谁?
(生答:
乌鸦。
)乌鸦在干什么?
(生答:
喝水。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
乌鸦喝水。
)教师板书课题。
(2)识记生字。
引导:
(学生再次观看乌鸦图)乌鸦浑身长满了乌黑的羽毛,所以“乌”就是黑的意思。
(出示分别写有“乌”和“鸟”的字卡)我们发现“鸟”比“乌”少了一点。
乌鸦是一种鸟,所以“鸦”是鸟字边。
3.全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向他人请教。
(2)正确朗读课文,不漏字、不添字,读通句子。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合作识字。
(1)同桌合作学习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并准备全班交流。
3.先拼读字词,再检查读文识字效果。
到
东西
边
多
进升
(1)运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如,讠+午=许;辶+井=进;氵+去=法。
(2)运用比一比的方法识记。
如,“处”的形似字是“外”,“找”的形似字是“我”,“办”的形似字是“为”,通过对比,发现二者之间的区别。
(3)编字谜识记。
如,“两边各用一点力”的谜底是“办”,“鸟儿闭眼睛”的谜底是“乌”,“去到江右边”的谜底是“法”。
(4)通过组词识记。
如“找出、办法、旁边、放进、许多、到处、升高”这些词语都是由生字组成的,而且和课文内容密切相关。
注意:
“放”的偏旁是反文旁,要与折文(夂)进行区分,如“放”与“处”。
一只乌鸦到处找水办法旁边许多放进升高想出看见
4.生字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学生齐读,注意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并讲解书写要领,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
学生观察并书空。
合体字。
“口”的大小要适中,不要太大或太小;上下两部分以横中线为界,撇与点要对称,不能一边高,一边低。
独体字。
第一笔横不要过长,撇要舒展,从竖中线起笔。
下面的“口”要写得略扁。
独体字。
要摆好两个“夕”的位置,上下要对齐,不要横向平行摆放。
两个点画写在竖中线左侧,大体上上下对齐。
独体字。
笔顺:
竖折、竖、竖、竖折、竖;第一笔竖折的横段写在横中线上,中间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独体字。
竖撇和竖弯钩两个笔画的位置要摆好,起笔都落在竖中线上。
竖弯钩要写得舒展。
(3)学生描红、临摹。
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如田字格中位置不正确、书写笔画不到位。
(4)同桌比赛书写,互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思考:
课文写了什么?
2.指几位学生接力读课文,其他学生听后点评。
提示:
可以从字音是否读得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语速是否合适、语气语调是否恰当、声音是否响亮清晰等方面进行评价,可以先肯定优点,再提出改进的意见或建议。
3.交流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到处】各处;处处。
【旁边】方位词。
左右两边,靠近的地方。
【办法】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渐渐】表示程度或数量逐步缓慢增减。
预设:
可以通过图片、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旁边、渐渐”的意思,还可以用这些词语练习说话。
4.整体感知情节,理清课文顺序。
过渡:
一般来说,一个故事都有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同学们已经读了几遍课文,那么谁能试着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呢?
(1)小组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了乌鸦因为口渴四处找水喝,找到了一个装有少量水的小口瓶子,乌鸦开动脑筋想到了办法,最终喝到了瓶子里的水的故事。
)
(2)(出示三幅图画:
乌鸦四处寻找水、乌鸦把嘴伸进瓶子却喝不着水、乌鸦喝到水,打乱顺序出示)教师引导学生排序:
要是把这几幅画当作课文的插图,应如何排序?
拿不定主意的可以再快速读课文。
(3)学生根据故事顺序给图画排序。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适当回顾课堂内容,点评学生的表现。
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只聪明、爱动脑的小乌鸦,它经过思考,顺利喝到了瓶子里的水。
是什么给了它启发?
它想到了什么办法?
我们下节课再去学一学。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和乌鸦一样爱动脑筋。
无论是认识生字还是学习写字,大家都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灵活运用。
在讨论问题时,大家也都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与交流。
老师希望大家能将这种学习的劲头继续保持下去。
2.布置课后作业。
(1)与同学交流识字、写字方法,巩固识字、写字。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
2.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克服的道理。
了解故事内容;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克服的道理。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游戏巩固。
教师出示一幅图,图中有11只乌鸦,乌鸦身上分别写有本课的11个会认字。
乌鸦下面有5个装满水的瓶子,瓶子上分别写有本课的5个会写字。
教师指名读会认字,每读对2个或3个会认字,乌鸦就会飞到一个瓶子旁喝水,其他学生读出瓶子上的会写字。
2.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生字)指读、赛读、小组分段读、全班齐读。
(2)读文回顾:
课文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乌鸦喝水。
)
3.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渡:
同学们可真棒,轻轻松松就回答出了老师的问题,看来大家在课下都下了一番功夫。
今天老师将继续带领大家学习《乌鸦喝水》这一课。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1句话,思考:
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乌鸦口渴了,特别想喝水?
(到处。
)
①“到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四处、处处。
)乌鸦为了喝水,还可能到过哪些地方?
(森林、田野、花园、山谷等。
)它的心情是怎样的?
(着急。
)
②乌鸦到处找水喝,说明了什么?
(一是说明乌鸦确实口渴得十分厉害,同时也说明水不容易找到,表现了乌鸦口渴的程度和找水的焦急心情。
)
(2)指名读第2句话,思考:
乌鸦找到水了吗?
心情如何?
(乌鸦找到了水,心情很高兴、激动。
)
(3)齐读第3、4句话。
①瓶子里有水,乌鸦喝到水了吗?
为什么?
(乌鸦没有喝到水。
因为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
)
②情感体悟:
乌鸦的心情如何?
(由找到水的喜出望外转为看到水却喝不到水的郁闷、无奈。
)
(4)朗读指导:
“到处”一词语速可以稍慢,突出四处找水的辛苦。
第3句话中“水不多”和“瓶口又小”可读得平稳一些,“喝不着水”要读得急促、快速,突出乌鸦想喝又喝不着水时的焦急心情。
问句的朗读是重点,也是难点。
这个问句与前面的句子之间要有一段较长时间的逻辑停顿,“怎么办呢?
”是乌鸦的自问,是因为它发现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是它失望、焦急心情的体现。
朗读时可用曲折调,“办”字需要重读,“呢”的尾音要短促。
这样就将一只急于解渴而又不知所措的乌鸦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2.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两名学生分别读,其他学生思考:
乌鸦想出的办法是什么?
(往瓶子里放小石子使水位升高。
)
(2)乌鸦是怎么想出办法的?
(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
)如果只是看见几颗小石子,行吗?
(不行,因为瓶中水少,几颗小石子不能使水位升高。
)如果不是“许多小石子”,而是许多石块,行吗?
(不行,因为石块大,瓶口小,石块不能被放进瓶子。
)
小结:
乌鸦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一边观察周围的事物,一边想出来的。
(3)教师范读第3自然段,学生思考:
①乌鸦为什么要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
(瓶口小,只能一颗一颗地放;瓶中水少,几颗几颗地放,水位升得太快,水会溢出来,解不了渴。
)这体现了什么?
(乌鸦很有耐心。
)
②小石子一颗一颗放进去后,瓶子里的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渐渐升高。
)理解“渐渐”,试着说一句话。
(4)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遇事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有耐心。
)
三、拓展延伸,思维创新
过渡:
乌鸦利用小石子让瓶中的水升了上来,终于如愿以偿地喝到了水。
乌鸦的这个办法真的管用吗?
1.做一做。
教师在矿泉水瓶里装少许水,指名将小石子放进瓶子里,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体会“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的现象,并尝试说说水升高的原因。
2.想一想。
引导:
乌鸦真聪明,想出好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
我们班的同学更聪明,大家动动脑筋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能让乌鸦喝到水?
(课件出示画面:
一只头戴问号的乌鸦在装有小半瓶水的瓶子上空不停地盘旋)
(1)小组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好办法,并用图表示出来。
(2)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一边展示画作一边解说,可用下面的句子开头。
乌鸦围着瓶子边飞边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3)同学们画得真认真。
让我们一边欣赏你的画,一边听你的介绍,好吗?
先在小组交流,然后请学生在全班交流。
示例:
①它去四周转了转,找来一根吸管,用嘴叼起吸管,放进瓶子里,学着人的样子,得意地吸起来。
②它将小石子堆在一起,将瓶子慢慢靠在石堆上,水从倾斜的瓶口流了出来,乌鸦顺利喝到了水。
3.学生交流:
你从乌鸦喝水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小结:
在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内容。
小结:
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但只要我们认真思考,积极创造,就一定能够化难为易,最终获得成功。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展开想象,读中感悟(教学重点)
师:
瓶中有水却喝不到,乌鸦该多着急呀!
快来看看乌鸦是怎么做的吧。
(播放视频)你看到了什么?
生1:
我看到乌鸦正在往瓶子里放小石子呢。
生2:
我看到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放进瓶子里。
生3:
我看到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师:
同学们,你们的观察力可真强!
那“一颗一颗放”是怎样放呢?
请大家用自己的一只手当乌鸦的嘴,另一只手当瓶子,一颗一颗地往里面放小石子吧!
(生做动作)
师:
乌鸦,乌鸦,你那么渴,又飞了那么远的路,多累呀,快别放了!
(生继续做放小石子的动作)
师:
你真是一只坚持到底、不肯放弃的乌鸦!
在乌鸦的努力下,水怎么样了?
生1:
水升高了。
师:
用你的手势来告诉老师。
(生用手做水逐渐升高状)课文中用的是哪个词?
生2:
渐渐。
师:
“渐渐”的意思是什么?
生3:
就是一点一点,慢慢地。
师:
谁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生4:
小树苗渐渐长高了。
师:
乌鸦喝到水了,心情怎么样呀?
带着这种心情读课文。
(生朗读)
师:
乌鸦为什么会用这个办法?
生1:
因为他看到了小石子。
生2:
因为他看到瓶子旁边有许多小石子。
师:
乌鸦看见旁边有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多么善于观察。
“许多小石子”,没有“许多”行吗?
“几个”行不行?
为什么不行?
“许多”是多少呀?
(出示图片:
几个石子)这么多够不够?
再加几个够不够?
(出示图片:
一堆石子)这回够不够?
原来,要这么多小石子呀。
把你的理解带进去读一读吧。
赏析:
在指导学生理解乌鸦喝到水的办法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出动画情境,直观展现课文内容,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此时,再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去体验、感悟乌鸦的智慧和耐心,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教师用这种教学手段诱导学生质疑问难,有效地满足了学生渴望探索的心理需求,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增强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避免了枯燥无味的分析,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发展了学生思维。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在寓言故事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弄清寓言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关键还要通过故事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通过题目来弄清故事的主人公、主要事件,让学生对故事内容有一个大体印象。
针对课文,我在扫清字词障碍后,通过朗读,启发学生体会乌鸦的心情,通过启发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做一做”“想一想”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让学生理解乌鸦这一形象,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水到渠成。